泱泱大唐
王易也不露声色,在往山路上行走间,继续就这个问题与李恪着话,他也想着法子,从李恪嘴里套话,希望能多听李恪对各方面事物看法,包括朝事的见解。
或许李恪有表现欲,想在王易面前证明自己才能不差,或许也是因为王易问询之故,这位少年皇子也滔滔不绝地把他的诸多想法都与王易讲了出来,让王易异常震撼。
三人是在山坡头上晒了大半天太阳,也了大半天话后,在有人来找长乐公主和李恪后,才回到住处的。
在听了李恪今日的一番话后,王易心里非常的感慨,李恪年纪,见识不错,所表露出来的见解还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历史所载,以李世民口称的“英果类我”,看来应该不会假的!
想到这,那个在与李恪和长乐公主相处间冒上来过的念头,再次在他心里出现…
第八十九章对历史的假设
第八十九章对历史的假设
第九十一章 长孙皇后的美意
第九十一章长孙皇后的美意
这次随李世民一道来骊山泡温泉,注定没那么得闲的。
王易在陪着李恪和长乐公主逛了一圈,晒着太阳了半天话后,刚回到他所住的那个房间,还未坐下,就有一名宦官模样的人来传,是皇后娘娘宣他过去。
王易屁颠颠地跟着这名面生的宦官来到了长孙皇后所居的地方,在进屋施礼时,却看到与长孙皇后一道坐着的,还有一位长的非常美丽的女人,看装束应该也是李世民的妃子。
“晨阳,这是恪儿的母妃!”长孙皇后笑着为王易介绍。
“见过杨妃娘娘!”王易赶紧再施一礼。这位大隋的公主,李世民的妃子,李恪的母亲,长的果然是祸国殃民级的,看年龄只不过三十岁左右,正是女人最有风韵的年纪,对王易这样心理年龄三十多的男人来,成熟的女人更有吸引力,他不自禁地多瞄了两眼。刚刚与李恪和长乐公主相处时候,王易还想着能见见这位传奇的女子该多好,没想到马上就见到了。
面前这两个女人年龄应该差不多,都是极品的美人,有可能还因为泡了温泉的缘故,气血顺畅,肤色越加的好起来,看上去更加的艳丽动人,王易在她们的注视下,有点不自然起来了。
有可能自己的真实心理年龄比面前这两个女人还要大,但却要在她们面前装少年晚辈的样子,一副恭顺样,王易想想都有点郁闷,举止上就有不自然流露出来。
杨妃一副很和善的神色,笑吟吟地看着王易道:“王公子’》,刚刚恪儿是不是找聊事去了?”
“回娘娘,正是!刚刚臣闲着无事时候,在外面那个大池子边瞎逛,蜀王和长乐公主殿下一道过来,想听臣作诗,还要和臣聊天,臣不敢推托,就应允了!”王易让自己脸上堆出一副恭敬的神色,但身子还是挺直,彬彬有礼地回答。
“晨阳,今在丽质和恪儿面前又做了什么好诗?”长孙皇后脸上洋溢着好奇的神色。王易以往“作”的诗她都细细地看过,那些诗都是非常出色的,在惊叹王易才学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对这个英俊的少年人有了更多的好感起来。
再加上这段时间王易随孙思邈一道,为她诊查身体,而且王易所提供的药方,还让她喘证的症状都暂时消除了,宝贝女儿长乐公主也一同得到治疗,多重因素影响下,长孙皇后对王易自然表现的格外的有好感和亲热,今日当着杨妃的面,也毫不掩饰地表露了出来。
“让两位娘娘失望了,今日臣并没有想到什么好诗,只是想到了两句,就接不下去了!”王易一副懊丧的样子,他也知道,长孙皇后也是个喜好诗文的人,全唐诗中还有她的作品留下来。以往时候王易曾听长乐公主起过,她的这位母后喜欢看名家的诗作,他所作的几首诗,长孙皇后看后都赞不绝口,今日这般问起,还挺是正常。
“哦?!”长孙皇后有点惊异,但依然带着笑道:“想到的两句吟给我们听听!”
“是,娘娘!此两句是‘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是看到骊山上正在消融的冰雪,及行宫内抽绿的柳条想到的,只是乍然间想到这两句,后面的就想不出来了,还请两位娘娘见谅!”
因为对盗用人家的诗作有点内疚,在对人时候,都是他所“吟”的,而不是他所“作”的,这样,负疚感会少一点。在这个时代,即使没有人来查他“盗用”人家诗作的事,但他总是做不到心安理得。但已经开了头了,只能坚持把“盗用”名作的事进去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只不过今日王易还真是汗颜,盗用人家的诗作也有救不了场的时候,只能断章取义,回头得把记着的名作好好整理一下,以备非常时候急用
此两句诗太易懂了,长孙皇后和杨妃在听了王易吟诵一遍后,就把意思听明白了,她们在细品了一会,脸上都露出惊异的神色来。
“晨阳,的诗才真的非同一般,虽然只是两句,但却把初春之意尽现出来,特别是后句的‘偷’字,极尽点睛之意,杨妃妹妹想必也是如此感觉吧!”长孙皇后带着赞赏之色道。
杨妃笑着附和:“皇后的极是,妹妹平时也偶尔会作几首诗,但与晨阳贤侄所作之诗相比,实完全不能相提并论,难怪恪儿整日与妹妹,要向晨阳贤侄学做诗!只是如此的好句想出来,不把它作完实是太可惜了,贤侄回去后,再想一会,把此诗做完整了才好!”
在几句话间,杨妃对王易的称呼从前面的“王公子’》”,变成了“晨阳贤侄”,这称呼的变化,让王易甚是惊异。
“多谢两位娘娘的夸奖,臣回去后,一定细细想想!”
“乾儿和泰儿也对晨阳的诗作很感兴趣,连丽质都是如此,这样吧!”长孙皇后着转向王易,“晨阳,待有机会,与他们兄妹几个做诗之道,本宫看所作的诗,与其他名家的诗作完全不同风格,却更出色,想必对如何做诗非常有心得,他们有什么要请教的,也要多多指教才是!”
“皇后娘娘如此吩咐,臣定然遵从!”面对美女的嘱托,王易没有拒绝的理由。
杨妃脸上又荡起了笑意,对长孙皇后作礼道:“皇后这般吩咐,晨阳贤侄也答应了,妹妹也心安了,恪儿也回屋了,妹妹要去看看他的功课做的如何,那妹妹先告退了!”
“妹妹慢走!”
王易也忙对起身的杨妃作礼,只是他有点郁闷,杨妃呆在这里,与长孙皇后一道和他话,就希望听到他愿意教李恪作诗吗?
杨妃离去后,长孙皇后重新坐下,示意王易道:“晨阳,坐下话吧!”
“多谢娘娘!”王易依言在长孙皇后身边坐下,同时也在猜测长孙皇后今日召他来有何事要吩咐。
长孙皇后一脸笑意地看着王易,柔声道:“晨阳,多谢和孙道长这段时间以来为本宫和丽质所做的治疗,这个冬天,本宫感觉比上一年天寒时候,身子舒服多了,若没有提供的药方,还有治疗之道,本宫还不知道能不能起身陪陛下来骊山泡温汤!”
“娘娘,那是臣应该做的,娘娘的病需要慢慢治疗,万不可着急,一些习惯上的禁忌更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加注意,发病的诱因被排除,加上一些其他的治疗手段,那病症自然会慢慢好起来的,”王易尽量拣这个时代人易懂的词语道:“泡温汤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之道,多泡温汤对身体有许多好处,仅可使肌肉、关节松弛,消除疲劳,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加速人体各方面的代谢,还会使人更加的年轻美丽,若娘娘时常来此泡温汤,想必再过许多年,娘娘依然还会如现在这般,年轻美丽的!身体也会越加的健康!”
听王易称赞她年轻美丽,长孙皇后没来由的一种欣喜的感觉涌上来,一直保持的端庄也消了去,笑着道:“本宫已经年岁不了,姿色渐衰,怎么都不能和凌儿那样的少女相比了,呵呵!”
“娘娘此言差矣,娘娘是臣见过女人里面,容貌与气度最出色的,实无人可以比得上!”王易用很正经的神情与口气,把这一记马屁拍上。不过这话不算太假,长孙皇后确实是个极品女人,且非常有成熟韵味,远不是长孙凌、苏燕那样青雏少女可以比的。
李世民功夫还不错,把这几个妃子滋润的气色都非常不错,当皇帝的艳福就是好,王易见到的两个妃子都如此美丽出色,有点嫉妒的心理上来。
“是吗?”。长孙皇后在听了王易此话后,竟然不自觉地伸手摸了一下脸蛋,有点不自然起来。
以前可从来没有人敢如此大胆,在她面前称赞她的美丽的,如今有人敢了,而且这样的话还是从一个非常英俊的少年人口中出来,一向以端庄示人的长孙皇后,也有些飘飘然起来。
“臣不敢胡乱话,句句都是由衷之叹,还请娘娘勿责怪臣的轻狂!”王易也有点回过神来,面前这个是一个之母,不是那种他可以随便赞美的女人。
长孙皇后似乎也醒悟过来,重新恢复了端庄的神色,身子也坐正了,但神色还是如刚才那般随和,在瞄了王易几眼后,似很随意地问道:“晨阳,今年多大了?”
“回娘娘,过了年,臣十八了!”
“听已经纳了一妾,还是前朝宰相之孙女,可有此事?”
王易有点惶恐起来,长孙皇后怎么也问起此事来了,当下不敢隐瞒,老实地回答:“娘娘,是的,那是在杭州时候遇到的女子,臣看她容貌才情都不错,她也钟意臣,就将她纳为妾室了!”
长孙皇后并没追问,依然面带笑容:“年岁也不了,也可娶妻成家了,如今可有与其他女子订亲?”
长孙皇后如此一问,让王易打了一个激灵,紧摇头:“臣刚来长安才几个月,并未与其他府上有什么结交,不曾有订亲!”
长孙皇后眉脸都笑成弯弯样,“如此甚好!既然还未曾订亲,那的亲事,本宫来替张罗一下,如这般才情容貌,自是不能屈就了,本宫定会替找一个满意的女子!”
“多谢皇后娘娘!”王易赶紧施礼表示感谢,但心内有点惶然起来。
长孙皇后收起了笑容,但盯着王易看的神色依然有点怜爱,“听与凌儿有不少的交往?”
“回娘娘,是有过几次的交往,而且还挺合的来的!”
“凌儿也及笄了,呵呵…”长孙皇后着,大有深意地看着王易…
第九十一章长孙皇后的美意
第九十一章长孙皇后的美意
第九十二章 莫名其妙的病症
第九十二章莫名其妙的病症
王易离开长孙皇后所住之处时,心情与昨天可是完全不一样了。
长孙皇后大有深意地要为王易张罗亲事,为他找一个品貌相配的女子,还起了长孙凌的事,王易当然明白长孙皇后的意思。
但这意思却让王易很是疑惑,怎么与李世民所的话给他感觉不一样呢?
王易非常希望长孙皇后能明确点,但长孙皇后并没有很明白地,或者还没来得及,宫人就来报长孙无忌求见,王易马上就起身告辞了。在他离去前,长孙皇后吩咐,让他安心为皇帝出谋划策就可以了,不要想的太多,王易再次糊涂了。
长孙皇后真是想把长孙凌许给他吗?王易虽然从长孙皇后的话中得到了这个推测,但还不敢太相信,因为刚刚前一天李世民所的话给他的感觉,却和今日长孙皇后所表达的不太一样。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自己对李世民表达的意思理解错了?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是多余的?王易不得其解,回去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他在自嘲,可能自己鲁钝了,或者想的太多了。
因为事儿想不太明白,接下来几天王易也闷闷的,不过还好有长乐公主和李恪这对兄妹时常来找他,让他心情也轻松起来。
接下来几天,并没什么特别的事儿发生,王易日间时常与李恪和长乐公主这兄妹谈论做诗的事,他也把他所理解的一些做诗之道讲给他们听。
后人对唐诗的研究成果颇多,王易也看过不少,自然可以顺手拣一些出来,唬唬这两个皇子、公主,王易不一般的论述,听得李恪和长乐公主一愣一愣的,对王易越加的崇拜。
只不过除了李恪和长乐公主,其他随行的几位皇子,如太子李承乾、越王李泰,还有如襄城公主、汝南公主等都未和王易有什么交集。
李世民似乎也事情颇多,中间除了派人来召王易讨论过几次事外,大部时间都是不见人踪。
王易也在李世民召见他时候,了解到了一些前方传回来的军情,李靖及他麾下的诸将,正率领将士们追击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