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因为王易莫名其妙的生病,一府的人都忙乱开了,只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却更让所有人意外。
王易服了多天的药,烧却不见好,浑身一直无力,起床下地都感觉人发飘,只要一直躺着。
这样的情况过了几天,孙思邈也从终南山回来了,看到王易生病,用了多天了药都没起色,很是惊异,在仔细为王易诊查了一番后,却更加的疑惑。
无论是为王易听诊,还是搭脉,及其他检查,王易身上都查不出太多的异样,除了脉像有点虚浮外,其他的情况与健康人无异,实不像一个生病起不了身的人样子,让孙思邈大惑不解。
孙思邈也按照他的经验,为王易改了药方。
但王易服药及物理降温的方法都用上后,身上的烧却一直在持续,一直没有消退。
热度不是很高,依王易自己的估计,应该在三十八度上下。除了发烧,还有整个人感觉无力外,其他并无什么异样,这让王易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hiv之类的病症,让他挺是恐慌,但想想这种病毒还远未出现,他又没有与其他女子有过什么**的交集时候,又释然。
王易也想到后世当医生的时候,他们科室曾经接收到过一名莫名其妙长期低热的患者,查来查去就是查不出什么原因,所有的检查都是好的,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这名患者口腔温度一直保持三十七度半到三十八度间,持续了两个月左右,浑身乏力,最后也不知是因为药物的作用,还是本身原因,康复了,不再持续低烧,最终他们也不知什么原因导致那患者长期低烧的。
据王易所在科室主任的推测,有可能还是免疫功能方面出问题了,但也没得到确认,王易想着有可能自己遇到了与那名患者相同的情况,一些他们还没弄明白原因的疾病发生。
这是件挺讨人厌的事,王易不得不上表李世民,表示因身体原因,需要在府上静养一段时间,他所领的校尉职,也暂时不能去履任了。
在王易的奏本递上去后,孙思邈也时宫去为长孙皇后诊查身体,与李世民起过王易的病情,李世民也非常惊异,派人带来礼物探望他,并嘱王易静养,原先准备派太医来了王易诊看,但知道孙思邈已经为王易诊看了,还住在王易府上,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世民让王易在府中安心静养,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再去考虑履行职责的事。
得了皇帝的令,王易也就安心在府中休养,孙思邈也一直居在王易府上,研究王易这般不是很严重,但非常奇怪的病情来。
在后来的日子里,王易的烧并不是持续,而是每天白天时候起烧,一般都在中午过后,到了晚上,及早上起床后那一段时间,却是不烧的,热度依然不高,只是浑身感觉没什么力气。
在得知王易身体有恙,长乐公主和长孙凌也偷偷到王易府上来探望。
不过在她们来看望的时候是早上,王易的烧刚好暂时退了,正在院子里和苏燕、王昙一道赏花。
初春时节时候,院子里的梅花开的挺艳,再加上阳光很灿烂,王易躺在一榻晒太阳赏梅花,在得知长乐公主和长孙凌来探望时候,并没迎出去,只是在她们进来到院子后,从榻上起身施礼。
“晨阳,怎么了?”长孙凌一脸的关切,不顾礼节地过来,搀着王易的胳膊,“我和丽质昨天才听到生病的消息,今日一早就过来看看,快躺下休息吧!别起身!”
“没什么事,只不过偶尔时候有点低烧,呵呵,多谢公主和凌儿的关心!过几天肯定就好了!”长孙凌急切间感情的流露让王易挺是感动。
“晨阳,真的没事吗?”。一身平时装束的长乐公主也是一脸的关心,只是没有和长孙凌一样有举止上的表露而已,在看到王易摇头间又很不解地问道:“晨阳,自己对医道懂很多,孙道长也在身边,就没有办法吗?”。
听长乐公主这样问,长孙凌也是一脸疑惑的神色。
“我这可能不是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才导致这样的,可能不需要用药,再过几天就会好了!”王易笑着回答。这些天,王易也有点明白过来了,他所发的低烧很可能是与那个梦境有关,是一些冥冥之中的因素在影响着他,并不是身体患了什么病。他身体非常强健,再加上又吃了不少的药,不可能降不下面温来的,他相信,再过几天,冥冥中影响的原因消除了,他就会好了。
因此这几天,王易不再服药,还趁每天早上起来时候,身体不烧时候,依然练武,只是强度一些。这个世界上,许多事,真的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就如他这次长时间的低烧,还有那个奇怪的梦境,当然,穿越这事更加无法解释了。
听王易这样,长乐公主和长孙凌却不是太相信,依然一脸的疑惑。
王易也没再解释,只是和她们一些玩话儿逗笑。
见王易如此,两女也稍稍地放了心。
因为两人是偷偷出来的,不敢在王易府上久留,在叮嘱了王易要静养,无论如何得把身体养好,她们会再过来看望等一大通话后,才在苏燕和王昙怪怪的眼神中离去。
又过了两天,这段时间一直没消息的马周过来拜访王易了。
马周并不知道王易患病,他是闲下来,想找王易一道去喝酒,才过来拜访王易的。
进到王易府上,听王易起这段时间的情况,马周也是非常惊异。
“晨阳老弟,身体有恙都十多天了,竟然也不使人来告知一声,也太看不想某了!”马周抗议王易不把他当好朋友了。
王易却是哈哈大笑:“宾王兄,我原本以为只是恙,发个烧而已,没想到会拖这么多天,知道刚任新职,这些天事忙,也没派人告知,今日过来看望,不也是一样了?”
“唉,今日看来想和一道喝酒是喝不成了,只能改日再来约了!”马周笑着感慨。
“不喝酒,我们就一道聊聊事吧,”王易拍拍马周的肩膀,示意马周跟着他一道往书房去。
这些天王易因为一直没进宫,不知道前方的战事情况如何了,马周这个新得李世民赏识的人,很可能知道前方战事的进展的,他想从马周嘴里套点情况出来。
还真是给王易料对了,这段时间,可能是因为王易生病了,李世民没能找上个一道吹牛打屁的人,就把马周拉去,一道聊前方战事的情况了。
只不过马周对军事方面的情况了解的不多,回答不了李世民诸多的问题,但他却从李世民那里知道了很多前方的情况,也一一向王易讲述了。
据前方传来的战报,颉利在遭李靖亲率兵突袭,猝不及防之下兵败后,往西北方向逃窜,想通过阴山间的白道逃往大漠,但在李靖右路突进的李世勣出兵云中城,先一步赶到的阴山南麓,与颉利亲领的残部大战于白道。突厥人大败,折扣人马无数,又折往西逃跑。
李靖和李世勣部会合后,在冰天雪地里继续追击,一直咬着颉利的残部。
颉利兵败后,利用地形的熟悉,往铁山一带逃窜,手下残余兵力尚有数万人。在逃跑的途中,颉利派手下大将执失思力火速来到长安,向李世民当面谢罪,请求举国内附,他自己也会入朝谢罪。
在马周讲到此之际,王易惊的目瞪口呆,忍不住打断了马周的讲述:“宾王兄,真的如此?”
事情的发展竟然与历史上记载的完全一样了,难道一切都没有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出现而改变吗?王易很是不解,不成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定数?
第九十三章难道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定数
第九十三章难道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定数
第九十四章 我要马上进宫
第九十四章我要马上进宫
正讲的兴起的马周想不到王易会打断他的话,他在看到王易那惊异的表情后,很是疑惑:“晨阳老弟,某刚刚所的有何不妥?”
王易也从马周脸上出了疑惑,知道自己太急了,马周的话都未完,就出声表示自己的惊异,万一后续情况不是如原来历史记载的那般,李世民做出了另外的决定,那自己不是空惊异一场吗?
想到这,王易讪讪地道:“宾王兄,我这些天一直居于府上,也没得陛下相召,不知道前方战事已经进展到这种程度,我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绩,颉利狼狈逃窜,竟然到了愿意举国内附的地步了,看来这次突厥人遭遇到的打击着实不!再与我,颉利派执失思力来长安请降,陛下又是如何答复的?有没有应允?”
听王易这般问询,马周面露惊色,在看了几眼王易后,这继续道:“执失思力抵京后,陛下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朝议后,同意了颉利举国内附的请求,诏令颉利和他手下的头领,俱往长安来,陛下要当面教谕…陛下马上派鸿胪寺卿唐俭等人前往颉利残部所在的阴山西北一线抚慰,又令定襄道李大总管领兵迎接颉利入朝…”
“…”王易忍不住再次发出惊叹,刚刚所料的竟然一点都不错,一切还如历史所记载的那般发展了:颉利兵败后派执失思力入长安,请求内附,李世民也同意了,派出唐俭去招抚。那接下来会不会再如原来记载的那般,李靖不理会朝廷的命令,与李世勣一道,举兵继续追讨颉利,最终将颉利部大部歼灭,颉利得幸继续逃亡,被一个叫阿史那苏尼失的酋长擒获,最后交回到唐军手里呢?
若一切还如原来历史记载的那般发展,或者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蝴蝶效应的影响,阴差阳错,李靖听从了朝廷的旨意,不再追歼颉利…那就是大大的失败,也太无趣了。
王易觉得若真的出现了最坏的结果,李靖听从了李世民的命令,不再追歼颉利的残部,等待颉利的归附,那他此前向李世民提了诸多的建议,都没起到作用。
我几路大军正在向颉利部所在方向包抄过程中,那他们所做的,都是无用功了。
我大军已经对颉利的残部构成了包围圈,若此时停止追击,那狡猾的突厥人,很可能趁此机会逃出我大军的包围圈,向北逃入荒无人迹的大漠,留下祸患的。
想到这,王易有种强烈的冲动,想进宫去请见李世民,将他的想法告诉现在一定得意洋洋的这位皇帝,请求皇帝在派人招抚的同时,令李靖、李世勣、李道宗等人继续追歼颉利的残部,不给他们苟延残存的机会。
看到王易这般表现,和脸上惊异的表情,马周越加的疑惑,他已经察觉到,王易几次惊叹,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有可能王易已经发现了其中不妙的地方,才如此的,当下心地问道:“晨阳老弟,是不是觉得陛下所下的决定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王易点点头,悄声问道:“宾王兄,会不会觉得颉利派人来长安请降,只是缓兵之计,目的是想延缓我大军的动向,在我大军停止追击后,趁机逃入大漠,逃脱我大军的追歼?”
“某是如此想过,但颉利兵败如此之惨,断然不敢再玩花样,若他敢玩花样,我几路大军追击,突厥残部不过几万人,能逃的脱我大军的打击吗?”。马周虽然如此,但的并不是非常肯定。
他也曾经在李世民面前提过这样的担忧,只是李世民很自信地,颉利断然不敢有这么大胆的。
以李世民所话来讲,颉利所领的东突厥汗国,近百年来,都没有遇到过现在这样的惨败,如今在我大唐军队出其不意的打击下,迅速溃败,狼狈逃窜,再也没有能力与我大唐为敌了。
李世民在接到连续的捷报传来后,信心百倍,已经完全认定,东突厥汗国将灰飞烟灭,颉利除了向我大军请降外,再也没有其他出路,因此在颉利派执失思力进京请降后,几乎马上就答应了颉利举国内附的请求。再加上朝会上大多的大臣也是如此建议,只有极少数几个人,表示不能接受颉利的内附请求,如今我大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应该勇追穷寇,一举将颉利所领的突厥残部彻底歼灭,以免留下祸患,只不过这样的声音太弱了,远不能与占压倒性多数的其他朝臣的意见相比,朝会上,也通过了接受颉利内附的请求,李世民也马上差唐俭前往西北,招抚颉利所领的突厥残部。
听了马周所讲的,王易很是郁闷,为何这一切事都是在他生病的这段时间发生的呢?
从马周所讲的情况上王易也知道,执失思力抵达长安的日子,正是他随李世民从骊山返回的第三天,当时正是他发烧最厉害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迷糊状态,根本不知道朝中发生了什么事。
而在执失思力入京后的第三天,李世民就下诏应允了颉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