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居住的,逃乱将不可避免发生。将他们安置在中原一带,只百害而无一益,万一生变,那对我大唐将是极大的伤害。臣觉得,不如借其败亡之际,施以格外的恩宠,封其王侯称号,妻以宗室女之女,分割其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势分化削弱,易于钳制,则可让他们永为我大唐的藩臣,保我大唐边关永久的安宁!”
窦静回京叙职前所任都督的夏州位于灵州以东,是我大唐防御突厥人前哨,几乎每年都遭到突厥人的攻击,窦静对突厥人无一点好感,以禽兽之性称之,其所的观点也与前几人不尽相同,也有一些道理。但窦静所提,以和亲之道笼络突厥各部,却让王易听了很不舒服。
和亲,以汉家宗室女人嫁到胡地换取和平,这是王易非常不认同的手段,他强烈反对。
王易有点忍不住了,想站出来奏言,但还有一人比他更快,御史大夫温彦博在王易之前出列奏道:“陛下,臣觉得,将突厥人迁徙到兖、豫等州之间,则违背其本性,这不是让他们生存的办法。突厥人一辈子以草原为家,放牧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臣奏请陛下准其如汉建武故事,置降之突厥人于塞外,保全其部落,顺其习俗,以实空虚之地,使其为我大唐捍蔽,臣觉得这是最好的策略!”
温彦博奏完后,魏征很快就站了出来,大声地奏道:“陛下,臣反对将突厥降众安置于内地之议。突厥人世代为寇盗,无数次犯我大唐边境,是我大唐百姓之死敌也,今幸而将其破亡,陛下以其数十万人降附,不忍将俘虏的这数十万之众尽杀,以臣之议应该将这些俘虏放还故土,不可留之我内地。北胡之戎狄人面兽心,他们势力削弱时候则请降归服,势力强大了则再起叛乱,这是其本性。今降者众近二十万,几近我数个上州人口之规模,繁衍生息数年之后,人口必定成倍增加,必为我大唐心腹之患也,到时有事,那可后悔莫及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将胡人安置于内地,后二十余年间,伊水、洛水之间,遂为北方戎狄聚居之地,频生乱事,此前事之明鉴也,不可不防!”
“陛下,臣反对魏秘书监此议!”魏征完后,温彦博再次站了出来,奏道:“君王对于天地万物,事无巨细,都要有所包容。现在突厥困窘,在我大军打击下,余部尽降,前来归附我大唐,为什么抛弃而不予接受呢孔子曰:‘有教无类,’如果拯救他们于将亡之际,授之以生产之道,教之以仁义礼教,数年之后,这些突厥降众全都变成我大唐子民,到时可以选择他们中间的部落首领到朝中任职,使其入朝充任宿卫官兵,这些头人会畏惧皇威、留恋皇恩,忠心为我大唐做事,有何后患呢?臣以为,若如魏秘书监所提那般,将他们全都放回草原,不对其置以监管,他们必定会再次集聚力量,与我大唐为敌,那才是真正的大患!因此,臣以为,万不可采取此纵虎归山之举!”
魏征马上反唇相驳:“陛下,臣以为温大夫此奏甚为无理,突厥人本性使然,即使对他们施以教化,授以生产之道,教之以仁义礼教,他们依然会顽冥不化,无法将其教化为我大唐真正的子民,到时突厥人集聚之地,必生乱事,陛下,五胡乱华之祸事过去并不久,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温彦博马上站出来再次反驳:“陛下,魏秘书监所无理之极,突厥人并非人人本性如禽兽,这些年,降于汉人之胡将并不在少数,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即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们并不期望所有突厥人都被教化,但只要有大半的突厥人,特别是突厥头人,能听服于我大唐,那就可大大弱化突厥人的力量,以夷制夷,这些归降我大唐的突厥人,即为我大唐防守边关之强大力量!退一步讲,即使朝廷不准备对他们施以教化,那也不能完全将他们放归草原,数十万突厥人重归草原,不出几年,必成我大唐新患…”
听了两人相互间的辩驳后,一边留神听着的王易挺是感慨,魏征在历史上留存的名声非常不错,但有很多的历史学者对其评价并不是很高,就因为此人在朝政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建树,许多记载在历史上其对于朝政的建议都证明了其目光看的并不长远,就如关于讨论这次如何安置突厥的事,还有其极力倡导的‘偃武修文’之策,都可证明其目光确实短视!
魏征还未再次开口,殿上的李世民话了:“诸卿的都在理,如此大事,必须得集广议再做定夺,朕想听听诸位爱卿还有其他不同意见否,有意见者尽可奏来!”
李世民的眼光落到了站在最前列的长孙无忌,还有房玄龄这几位重量级的大臣身上,看到这两人并没什么反应后,有点失望,又往朝臣队列中瞄去,最后落在站在最后边的王易身上,看到王易在那里昂着头,一副跃跃欲试,想站出来发言的样子,很自然地流露出了一个奇特的眼神。
今天李世民特意将原本不应该参加这样紧急朝议的王易宣进宫来,正是想听听此子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在听了这么多大臣的奏议后,很想听听王易到底有何法。
并没让李世民失望,在殿内稍事冷清了一会后,王易中气十足的声音在殿内响起来:“陛下,臣有奏!”
第一百零三章如何善后
第一百零三章如何善后
第一百零四章 舌战群臣
第一百零四章舌战群臣
“王爱卿,有何良策,尽管来!”李世民话间还做了一手势。
“是,陛下!”李世民的一声‘王爱卿’差点让王易为之气结,有点郁闷地再作一礼道:“陛下,臣觉得,被俘的这数十万突厥人万不可放其回去,纵虎归山,后患无穷,必须得将其置于我大唐军队的有效监管之下,不让其再与我对抗,臣认为,对于普通的突厥族人,也就是那些并没有参加战事的突厥人,和参加战事突厥军士必须区别对待,用不同的安置手法!”
“哦!?”王易这不同于常人的想法让李世民有点惊异和好奇起来,马上问道:“觉得如何分开安置妥当?”
“陛下,那些因为参战而被俘的突厥士兵,他们在战事进行时候,曾经击杀过我大唐的军士,在以往时候,也曾掳掠过我大唐的百姓,是我大唐的罪人,必须得让他们以实际行动来为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赎罪!”王易顿了顿,加重声音道:“臣觉得,对这些犯下罪行的突厥人,不能给予他们归附者的待遇,而必须对他们施以劳动改造,作为他们的赎罪之举!”
这些武装起来的突厥人,是突厥各部落主要的军事组成人员,也可以是占突厥青壮年中的大部分,他们是维系突厥部落的主要力量,将这些人分剥出来,另行处置,那剩余那些剩下老弱病残幼组成的突厥部落,肯定没能力与我大唐为敌。
王易几乎没有喘气,在李世民及众臣的惊异之中,继续道:“我大唐诸多的道路需要修建,许多水利设施需要修缮,而举行这样的工程,每年需要征集数量不少的民工,增加百姓的负担,如今可以利用这些战俘,让他们参加这样的工程劳作,进行劳动改造,让他们在劳作中悔罪…”
“陛下,臣反对!”王易话还未完,就被魏征打断了,魏征在出列后,继续大声道:“陛下,王校尉所提方法实是不人道,也有违我天朝上国的礼节,我大唐乃天下人皆知的礼仪之邦,万不能如此对待突厥降众,若被天下人所知,定会被他们指责我大唐无礼之至!”
“魏秘书监此言错矣!”王易丝毫不妥协,也加大声音辩驳道:“刚刚魏自己监也了,突厥人凶残成性,对这样与禽兽无异的人,还需要讲究什么礼数吗?来而不往非礼也,突厥人在前面数十年间,无论是在前隋时候,在我大唐建立以后,对我中原的侵袭还少吗?他们的侵袭和掳掠,导致了我多少汉家百姓生灵涂炭,无数的财物被抢,他们对我汉家百姓,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这些难道魏秘书监没有所闻吗?如今他们被我大军俘虏了,为何我们对这些凶残成性之人,就不能采取惩罚之道?再者,让他们劳动改造,并不是不人道发摧残他们,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必须的吃穿及劳作工具,只要他们不作乱,就不会对他们采取镇压之策,不虐待他们,不杀他们,有什么违背我天朝上国的礼节?让这些突厥人进行劳动改造,以赎他们犯下的罪行,实是我大唐给予他们最宽容的惩罚手段,同时,让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又可以减轻我大唐百姓瑶役的负担,数善之举,何乐而不为?”
“…这是狡辩!陛下,万不可听取此子的建议,免得让我大唐的信义再受到损害,”王易连珠炮似的奏言,还带着对魏征的责问,让魏征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在张了几下嘴后,还是想不出很好的话驳斥王易,只得悻悻地退回了班列中。
但魏征也不得不承认,王易的确实有道理,纵观历史,虐杀战俘的事并不少见,一些时候战胜方为了免除后患,将所有俘虏的对方军士全部坑杀,王易所讲的,只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实是极具善意之举。
见魏征退了回去,王易有点得意的感觉涌上来,继续面向李世民奏道:“陛下,被俘的数十万突厥人中,有六七万是有战斗力的人员,这些人员,将其拆分开来后,可以在我大唐军队的监看下,参加修筑各种基础设施的劳作,因为他们犯下的罪行实是滔天,不可饶恕,应该一直让他们劳作下去,并且永不让他们有返回草原的机会。而那些普通的突厥部落人员,可以将他们安置在我大唐各道,但必须得将他们折分安置,置于我汉人所居地的中间,不让他们有重新积聚力量的机会!我大唐如今人口偏少,正需要人口的大量补充,对这些突厥人,我们可以授之以生产之道,教之以仁义礼教,让他们汉话,行汉礼,着汉服,习汉俗,施以强势的汉化,再让他们的头领到朝中来任职,直管各部的头领需要由朝廷任命,并由胡汉管员双重管理,如此以往,数年或者数十年之后,在与我汉家子弟的长期接触间,在强势的化汉中,这些突厥降众全都会变成我大唐子民!”
“陛下,臣反对…”王易话还未完,又有人高喊反对站了出来,王易一看,是萧瑀。
萧瑀在出列后,看都没看王易,直接向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此子所言,实是用心险恶,突厥人也都有家室之众,若强行将他们拆分,让他们妻离子散,必当会引起突厥人的反抗,到时数十万突厥人,群起反抗的话,场面将不可收拾!”
王易明显看到,在萧瑀站出来话之时,李世民刚刚有点欣喜之色出来的脸,又绷了起来,他也马上出言辩驳:“陛下,如此并不难解决,我们对这些改造的突厥人,可以许以他们承诺,只要他们安心改造,听服于我大唐的号令,终有一日,会让他们与家人团聚,”王易睨了一眼依然没看他的萧瑀,继续大声奏道:“过去的数十年间,突厥人掳掠了我多少汉家子女,无数的汉家子弟被他们虐待驱使,像牲畜一样供他们劳作,任意鞭打,数不清的汉家女子被他们奸yin,甚至至死,我大唐不按其道行之,只看他们劳动改造的表现,表现好就可以让他们家人团聚,这已经是仁义尽至了。陛下,这些突厥手上沾满了我无数大唐百姓的鲜血,他们是我大唐的罪人,可以人人得而诛之的恶人,微臣想不明白,萧少卿为何要替他们考虑这些多?”
“…一派胡言!”听到王易这般指责,萧瑀终于转过了头,怒瞪了一眼王易,再对殿上的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数十万突厥人,可不是数目,一旦处置不当,必生大乱,到时场面不可收拾,万不可草率做出处理,此子所言,皆未作认真考虑,还请陛下万勿采纳!”
王易以凛然的神情回瞪了一眼这位有着些南北朝时候梁国皇室血统,以倔强著称的、还是杨广之萧皇后弟弟的贞观名臣,再次申辩道:“陛下,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归附的那些突厥头人,将突厥部众牢牢地控制住,为防生乱,还可以采取连坐的措施,相信给予他们安定的生活环境,还有高压的政策,他们一定会听服于我大唐的!我大唐境内有数千万民众,区区数十万突厥人,只要不让他们积聚,散落分布在我大唐各地,他们想作乱,也是没有可能的!”
“陛下,臣附议!”前面已经发表过意见的御史大夫温彦博站了出来,支持王易的奏议。
温彦博在作礼后,再道:“陛下,臣觉得朝散大夫王易所提的安置突厥降众的建议,非常有道理,这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数十万突厥降众的问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