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只要不来勾引为夫,为夫就能忍得住!”王易笑着将长孙凌在他身上游荡的手打落下去。
长孙凌却继续将手放上来,但没再王易,而是搂着王易的颈,悄声地道:“夫君,随妾身嫁过来的宁,也是屋里的人,要不妾身让她来陪,免得憋着伤了身子?”
“不…不!赶紧睡觉,明天还要回门呢!”想到这名刚刚出屋的,以前并没什么见到,但却是长孙凌身边贴身丫环的漂亮女子,王易觉得非常陌生,陌生的人如何下得了手。
“夫君,我是认真的!”长孙凌却依饶,“宁本就应该侍侯的,想的话只要和妾身一下就可以了…还有随丽质一道过来的应儿和青越,若有这个想法,可以和丽质…”
“好了,睡觉,不许再此事,不然就要家法惩罚了!”
“那好吧!”好心没有得到好报的长孙凌撅起了嘴,也没再什么,依然闭上眼睛,并很快在王易怀里睡着了。
但被长孙凌刚刚这话勾起别样心思的王易,却是很久好才入睡…
第一百五十六章子,得为朕好好做事
前后相差一个月的两次结婚,两个洞房花烛夜,都给王易留下了遗憾,也让王易的两位妻子长乐公主和长孙凌留下了个解不开的心结。
不过王易到底是有着三四十岁心理年龄的人,前后两世经历过来,对**的贪念还是能很好地控制,自然不会放任他这具身体原本应该有的冲动,不顾后果地做事。
原本长孙凌怀孕到这个时候,腹内的胎儿已经安定下来,可以有节制性的房事了,但长孙凌怕出问题,王易也只得随她,用不一般的意志将自己的**念头克制起来,即使因为怀孕后,长孙凌那越加丰满的身体贴着他睡,也最多动动手脚,没进一步的行动。
新婚夜就如此过去,第二天,依然要回门,长孙凌并不知道王易来接她时候曾受过她两位哥哥的刁难,王易也没和她,在回到娘家时候,很是兴奋,进了府后,就跟着母亲去到一边体已话去了。王易心里是有点忐忑,怕长孙冲和长孙涣再有什么恶意的言行,不过还算好,这对哥们只是言语上对王易有点冷淡,并没其他什么刁难,可能是因为长孙无忌训斥过两人的缘故。
对于长孙无忌来,女儿现在已经正式嫁入王家门,成为王易的妻子,且腹中已经有了王易的骨肉,原本对长孙凌这个女儿就很是疼爱的他,最终从心里接受了王易这个女婿,把过去的这段时间遭到的屈辱掩藏了起来,也把王易当正式的女婿看待了。
长孙无忌表现这般,其他长孙家族的亲眷对王易表现也是不错,让王易原本有的担心也消除了。
长孙无忌与昨日迎亲时候表现有了不一样,这挺让王易惊喜,在与长孙凌一道告别回去时候,所有的郁闷与担虑都消除去了。
到了婚后的第三天晚上,王易让长乐公主、长孙凌、苏燕三位妻妾都随他坐在一块吃饭。
原本苏燕死活不肯过来坐一道,在王易的一再要求下,并在长乐公主和长孙凌两位妻子的许可下,苏燕答应一道吃饭,子吟也抱了过来。
已经满月的子吟与出生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还真的如王易对王昙所般,几天过去,孩子脸上的皮肤舒展开来,看上去不但不丑,而且还挺可爱了。
子吟刚出生时候有七斤多重,一个多月养下来,已经长到十多斤了,白白胖胖,很是爱笑,但也很爱哭,笑的时候非常的惹人喜爱,大大的眼睛都眯成缝了,还有两个酒窝;哭的时候更让人心疼,整天守着子吟的王昙,没事就喜欢将人儿抱起来,更不要哭的时候,恨不得自己代她难受,惹的王易时常训斥。
后世带过多年孩,再加上又是学医的,王易非常知道刚出生的婴儿要如何养,那些营养等方面自不用,关键一点就是不能多抱,孩子自己会躺的时候就让她躺,甚至哭的时候也放任她哭一会,以免对大人的抱有依赖性,以后难养。
大人太疼爱,动不动就抱怀里的孩,养着是很辛苦的。
王易不同于一般的育儿经让府上的众女很是不满,总有人喜欢偷偷去抱,但在王易数次发怒后,也不得不听从王易的吩咐。
今日来与大人一道吃饭的子吟兴致也是很高,刚睡醒喝足奶的她看着边上许多笑吟吟看着她的大人,一张嘴时不时咧开笑着,惹的王易那几位原本各怀心思的妻妾很是开心,把王易都冷落在一边,全都去逗子吟玩了。
看着几位妻妾全都露出打心底的开心,王易也很是满意。
屋里女人多,如何让她们和睦相处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即使是长孙凌和长乐公主这对一道玩了多年的表姐妹,都要起纷争,更不要上一年时候还相互吃过醋的苏燕和长孙凌之间的相处。
王昙是坚决站在苏燕这一边,即使苏燕只是妾室,地位根本不能和长乐公主、长孙凌比。
不过今日也一道呆着的王昙,也是和其他几位女人闹到一块去了,抢着抱子吟,直到王易大声抗议,桌上的菜都凉了好,几位按年龄才是姑娘的女人,才不情愿地坐回到桌边来。
只不过原本吃饭很慢的长乐公主和长孙凌,今天吃饭的速度都很快,饭刚吃完,又抢着去抱子吟了,惹的还正吃着饭的王易又一阵不满,不过这次他迎来的是几个不满的白眼。
饭吃完一会,王易让苏燕将子吟抱回去,准备按抚东西睡觉,长乐公主和长孙凌很是不舍地看着被抱走依然有笑声传来的子吟。
直到苏燕抱着孩出了屋,两女才收回眼神,长孙凌摸着自己那有点起伏高度的肚子,拉着王易的手,娇声问道:“夫君,吟吟出生前就给她起了个名,妾身肚中的儿也想个名吧?”
这话让站在王易另一边的长乐公主一阵不舒服,长孙凌却没发现,王易却是感觉到了,忙以话岔开,“凌儿,为夫现在都瞧不出肚中是男还是女…过几日待为夫好好想一起!”
“那男孩女孩名都想一个么,好不好?”撒着娇的长孙凌在瞥向王易身边的长乐公主时候,也看出了她这个表妹神色很是不自然,又忙改口,“那好吧!待过几日再…”着打了个哈欠!
“这几日累了,早些去休息吧!”王易拍拍长孙凌的手。
“那…”挽着手的长孙凌原本想让王易也去陪她,但看到神色已经很难看的长乐公主,忙把后面的话收住了,也不知道接下来什么,只是神色尴尬地看着王易。
长乐公主也不话,只是用委屈的眼神看着王易。
王易有点头疼,一下子娶了两个老婆,晚上陪哪个还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两个都是妻,不能厚此薄彼,一碗水要端平,但他又没有分身术,也不能赶场一样,这个陪半夜再起来去陪另外一个,他得想出个办法来。
王易眼珠子一转,拉过长乐公主的手,“丽质,先回房去,替为夫看看要呈给父皇看的奏折那般写好不好?一会我再过来陪,”着对长乐公主使了个神色,再对长孙凌道:“凌儿,为夫先陪回房,要早些睡觉,养好身体,这几天累着了,脸色都很难看了…”
听王易这般,两女也不好再什么,答应了就各自去了。
王易陪着长孙凌回房,陪着已经起了心思的这位准妈妈在床上声着话,长孙凌似乎明白王易的打算,要王易陪她睡觉后,再去陪长乐公主,王易也答应了。
长孙凌确实困了,在王易怀里一会就睡着了,王易将长孙凌安置了,再吩咐了随嫁过来的宁几句,就到长乐公主的屋里。
长乐公主正坐在床边看着灯花出神,身份位侍女宁儿和青越战战兢兢地站在一边,看到王易进来,两女才松了口气,满是惊喜的长乐公主也马上起了身,迎了过来。
还是孩子脾性的长乐公主,每天都希望王易陪在她身边,王易在迎娶长孙凌的这两天,没陪她睡,她已经有点委屈了,今日王易再不过来陪她的话,她都要哭鼻子了。
王易在陪长乐公主睡的时候,也用按量委婉的语气,了自己的打算,妻妾中每个人都是最心爱的女人,他会对每个人都好的,对最的长乐公主更是会比其他几位多一点爱,希望长乐公主能体谅他作为丈夫的难处,但长乐公主并未表态。
王易的口才还算不错,经过几日的哄劝,还有威压,长乐公主和长孙凌终于同意下来,让王易每人陪她们一个晚上,王易这才松了口气。
家里的事搞定,婚期差不多也结束了,王易得再去行他所负的责。
因为时间已经是五月初了,都夏天了,原本王易答应李世民的新一年提案,都未呈上去,他在婚假结束后,也先到宫中请见。
正在看奏本的李世民在示意王易一边坐下后,皮笑肉不笑地问道:“贤婿!有没有让朕的女儿受委屈?”
“陛下,臣如何敢让公主受委屈!”李世民新改口的称呼让王易有点不适应。
“是吗?”李世民斜着眼,半信半疑地看着王易,在看的王易发毛时候,这才转过换了副眼神,压低声音道:“子,朕听皇后,希望过几年后再与长乐同房?”
“陛下,臣前些时候曾和陛下过,让公主长大成人后再出嫁,如今公主已经嫁给了臣,臣一定要努力让公主的身体保持健康,这事…想等公主长大,身体长好后再考虑!”王易抬起头,看着表情奇特的李世民,“希望陛下能明白臣如此做的理由,并不是故意冷落公主!”怎么又称子了?
“好了,不必解释,朕相信!”李世民话虽这样,但在完后却哼了声,表示有点不满。
“多谢陛下信任,臣以后一定会把公主养的白白嫩嫩,不让她生病,不让她受委屈!”王易有点想拍胸脯保证的念头。
“好了,别这般样子,朕谅也不敢让长乐受委屈,不要朕定不饶!朕对可是特别的恩宠,让同娶了朕的女儿,还有辅机的女儿,可千万别让朕在以后有后悔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李世民半提醒半威吓地道:“可得要替朕好好做事,别负了朕对的期望!不然休怪朕不讲情面!”
第一百五十七章坚决不同意
“是,陛下!臣一定用心做事!”王易忙不迭地点头承应。看来李世民心内的不痛快已经快消除光,对于他的女儿与别人的女儿同侍一夫的结局,也不再耿耿于怀了。
“上次不是与朕,有一关于科举改革的提案要呈上来,为何大半年过去了,也没个音信?”
见李世民问这个,王易赶紧解释,“陛下,臣当初所虑不周,在写了几个样本后,看来看去总觉得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考虑到,因此想仔细了解一番后,再做修改,不过臣觉得,科举糊名制必须要实行,那样对于所有参加科举的士子来,会公平得多…”
王易起初想向李世民提出修改科举制度,增加一些后来出现的、对于考生来显得相对更公平的条文进去,但他那是基于历史记载去想的,现在他真实去接触了正在实行的科举制度,发觉正在实行的科举制度与历史记载的又有不的出入,他写了几个奏本都觉得不满意。
王易知道,古代的科举与后世被无数家长看得很重的高考相比,在整个社会民众心中的地位更重,包括统治阶层,还有各级士大夫及普通的农家子弟。统治阶层想以此手段来选拔更多的人才为朝廷所用,而包括各级士大夫和寒门子弟,是想通过科举手段进行官场,如此关系重大的事,要改动制度与方式自然要慎而又慎,要服包括李世民这个皇帝为首的大唐统治阶层,必须要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行。王易觉得他不提则已,一提就一定要服李世民,因此想再去更多地了解现在的科举方式,包括许多历史不曾记载的细节,然后再详加考虑,这样会更稳妥些。
不过试卷糊名这一点,他却可以很大胆地和李世民。
唐朝以后,甚至包括唐朝中期以后,科举都是糊名制的,也就是主审的考官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等信息的,更不要王易后世所处的时代,大考试无数,除了那种骗骗人充充数的开卷考试外,基本上的考试姓名等信息那栏都是被封掉,阅卷的人看不到的,这是最基本的防作弊手段。
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甚至如宋朝以后那般,将考生所写的内容再让其他人执笔,以相同字迹抄录考生的试卷,这些手段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来,就相对公平很多。
除了这一点,王易考虑的还很多,包括现在并未实行的殿试,还有选拔武士的武举等,当然还有王易出于实用目的,想让朝廷重视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