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这是一个双重身份的使团,使团的大部成员可以都是间谍身份,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打探吐蕃的情况,有可能的话还在逻些城设立据点,随时打探吐蕃国内的动向,并传来长安来。
禄东赞当殿的威胁惹恼了李世民,也让李世民对吐蕃产生了警惕,这些年吐蕃对外扩张的势头确实非常强劲,边上的党项、白兰等诸羌都臣服于吐蕃,只有一些离大唐境不远的部落,因为主动向大唐示好,吐蕃人慑于大唐的兵威,才暂时没有对他们动手。
但暂时不动手不表明吐蕃人不会动手,被王易动,认可了吐蕃是我大唐非常强大敌人的李世民,也去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派出使团是一项,加固与吐蕃接壤地城池,令边军加强戒备是第二项,当然军备改革这可以是最重要的一项手段,大唐军力提高了,战斗力加强了,就不怕吐蕃人的入侵了,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在吐蕃人进攻前,将他们的军事力量消灭掉。
两仪殿的偏殿内,李世民正和长孙无忌、王易聊事。
当着长孙无忌的面,王易向李世民报告了许多他经手的事。
可喜可贺的事还是很多,李世民听了眉开眼笑,长孙无忌也是一副乐呵呵地神态。
王易看着乐呵呵地李世民道:“陛下,募兵制试行了一年多,所募集的兵员数量已经有十万左右,这十万军士都得到了正规的训练,在与其他军伍对练、演习过程中,他们的各方面表现也是非常不错,无论哪方面的表现,都不是以往以府兵组成为主军队可以比的,相信在真正的战争中,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现在的王易希望有一场战争,来检验这些年他和侯君集及其他人员所做事的成就,他更希望试验的对手是吐蕃人。
“唔!这些年军中所发生的变动,朕都看在眼里,朕也希望这些变动能让人有更多的惊喜,特别是战时,募兵所得新组建的军队能为我大唐取得更多的胜绩!”李世民抚着胡须笑的很无耻。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颌首赞同,“陛下,臣觉得,其他那些曾参加过战事的军伍,在演练时候都不能与新组建的军队对抗,那在战时,这十万新组建的军队会表现出更强大的战斗力!一定会所向披靡,为陛下带来更多的惊喜的!”
“陛下,苏定方将军训练的特种作战军队也已经有了战斗力,不过要真正验证这支人马的战斗力,还需要在实战中!”苏定方所领的被冠以特种作战队的新军已经有三千人规模,他们在训练与友军的对抗中表现出让人吃惊的战斗力,在与新组建的新军模拟演练中,他们曾一夜徒步急行一百五十里,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对方的营地里,将拥有一万多人马的这支对手军队的主官制服,粮草“烧毁”,取得完胜。
当了“俘虏”的新军主将原本非常骄傲,但经此次演练后,自信心大受打击,人也有点变态了,命部下进一步加强训练,以免再遇到相似的情况。
“军备改革有了初步的成就,朕希望在下一次战事中,这些新军能有上佳的表现…”
第六十八章初步成就
第六十八章初步成就
第六十九章 吐蕃大军寇边
第六十九章吐蕃大军寇边
冯德遐所领的使团在秋末冬初时候回到长安。
随冯德遐一道去逻些城的,共计有两百七十五人,而随他回长安来的,只有七十五人,其他人员除一部分因意外不幸身亡外,大部人员都以各种方式在吐蕃国内潜伏下来,行刺探情报,必要时候的刺杀、破坏等方面的秘密间谍工作。
这些留在吐蕃境内的人能不能发挥作用,还是个未知数,包括提出这个建议的王易对此心里也没有底。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情报传递手段落后,这些人又不是严格训练出来的间谍特工,也没有现代化的特工武器,再加上吐蕃境内环境、气候又非常恶劣,即使这些人能打探到有用的情报,能不能传回来谁也不清楚,而主管他们的官员有新的命令,也不一定能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做出应对。
只不过王易在李世民问询他这些事的时候,还是充满了信心,有这么百来号人扔在吐蕃境内,到时肯定会发挥作用,很可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可都是军中非常出色的斥候呢。
趁此机会,王易也向李世民提议建立专门刺探情报,类似后世国安局或者美国中央情报局这样的机构,有专人负责,主持间谍人员的培训、管理、任务安排等事务,李世民听了表示赞同,但并没有当场接受,只是这建议他会好好考虑一下的。
冯德遐回来时候所报告的情况还是挺有用的,从这位鸿胪寺少卿所呈的报告中,让人解到很多东西,包括吐蕃境内的人文地貌,还有吐蕃武装力量的组成和基本战斗力也有一定了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吐蕃军队在禄东赞被刺杀后的异动。
冯德遐所报告的吐蕃军队的异动引起了李世民等人的注意。
在禄东赞被杀后,弃宗弄赞对军队进行了清洗,可以更进一步将吐蕃国内的军政大事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全面掌握了吐蕃国内事务的弃宗弄赞,正在四处征召武士,并将征召来的武士集结在逻些城以东方向一带,很可能接下来会有大动作。
在细细问询了冯德遐及随团的其他官员关于吐蕃国内的情况及军队的动向后,李世民马上召集了一些重臣商议,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弃宗弄赞这番举动有可能是针对我大唐进行的布置,接下来,吐蕃很可能会以武力威胁我边关。
弃宗弄赞还让冯德遐带来了一封措辞比较强硬的信,弃宗弄赞在信中再次向李世民请婚,并要是李世民不同意的话,那太邈视他们了,吐蕃人不会接受这样的轻视和污辱的。
弃宗弄赞还在信中含蓄地提起了禄东赞被杀之事与大唐有直接的关系,很可能是大唐皇帝直接派人刺杀,或者指使其他人,借手其他力量做的,若大唐不为此道歉,吐蕃人不会忘记此仇的。
冯德遐在向李世民的当面报告中也提了一点,那就是弃宗弄赞非常恼火于李世民的拒婚,曾当着冯德遐的面发火,斥责大唐皇帝看轻他,尊贵的吐蕃赞普是不会忍受这样的污辱的。
看来弃宗弄赞对禄东赞的被刺虽然很恼火,但也庆幸身边少去了一位威胁他统治地位的贵族,从尔使得他可以掌控吐蕃国内的全部事务,当着冯德遐的面所讲及呈给李世民的信上,并没有一力指责大唐,只是以禄东赞被刺胁迫李世民同意许婚,将某一位公主下嫁于他。
在讨论此事时候,王易也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弃宗弄赞这样做,可以非常肯定地,这位吐蕃赞普一再请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吐蕃在周围部落中的威望,以此威服周围的羊同、苏毗及诸羌。吐蕃内乱刚平,弃宗弄赞需要借助外力,树立他的威望,并为提高吐蕃的国威做出努力。
如今禄东赞身死,弃宗弄赞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的他更是期望借强盛的大唐进一步稳固他的统治,加强吐蕃的威望。若我大唐一再拒绝其请婚要求,弃宗弄赞很可能会以兵事相威胁,举大军犯我边关,以战事的胜利达到相同的目的,而他可以借攻我大唐机会,名正言顺地出兵占领居于大唐与吐蕃中间的那些部落和国,弃宗弄赞一些不寻常的举动已经明他是在为这个目的做准备了。
王易的分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大部的人都认为,当初禄东赞当殿的威胁不会是凭空的,在禄东赞出使前,吐蕃君臣间肯定有过密议,做出过若大唐不愿意许婚,吐蕃就以武力威胁的决定。
李世民听从了王易的建议,为应对吐蕃人的入侵做了许多准备,并马上回书一封,再次严拒了弃宗弄赞请婚的要求,称其没有一点诚意请婚,若要请婚让弃宗弄赞亲自来长安。
王易的所料不差,在第二年春天,吐蕃高原上的冰雪刚刚开始解冻之时,从逻些城送来了好几份情报,详细了陈述了吐蕃国内的异动,弃宗弄赞已经集结了近三十万大军,准备挥师东征,目标很可能是我大唐。
再迟一些时候,又有更详细的情报送来,弃宗弄赞将举全国之力,以被大唐数次拒婚,受到污辱为由,征讨我大唐,在后面这些情报送回来之时,弃宗弄赞已经快速征服了苏毗、多弥等部落,并勒令暂时被其征服的苏毗、多弥及诸羌仆从军,随其大军一道,征讨我大唐。
弃宗弄赞在向民众公布的征唐檄文中称,其手下的大论禄东赞来大唐朝贡回国的途中,被大唐军队杀害,大唐皇帝一再羞辱吐蕃赞普,为了堪比神灵般尊贵的吐蕃赞普不受人侮辱,为了给禄东赞报仇,吐蕃倾全军之力,举大军三十万人,讨伐大唐,誓要攻灭我大唐,马踏长安。
留在吐蕃境内的这些间谍人员,终于不出人意料地发挥了作用,提前将吐蕃人攻我边关的消息传回到长安来,可以让朝廷早几个月做出准备。
在吐蕃高原上刚可能行人之时,情报就传了回来,王易都有点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李世民接到情报后,勃然大怒,马上召集众臣商议军情。
李世民一张英气的脸上满是杀气腾腾的神色,“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们前来,是有非常重要的军情通报,朕刚刚接吐蕃境内传回来的紧急军报,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亲率三十万大军,往我青海、剑南一带攻击而来…弃宗弄赞数次派使到长安请婚,因其使出言不恭,还以武力相威胁,均被朕拒,弃宗弄赞恼羞成怒,竟然敢冒天下如此大不讳,公然以武力相胁,要提兵百万来长安迎娶公主,还污我大唐杀其重臣,朕甚是愤慨朕今日想问问各位,我们要做出如何的应对?”
李世民的通报让众臣惊异万分,谁也没想到吐蕃人当日的威胁今日竟然真的变成了现实,请婚被拒,吐蕃赞普真的举倾国之力来犯我大唐,这理由也太匪夷所思了。
若弃宗弄赞曾来过长安,钟情于哪位美丽的公主,想将这位公主娶回去,但被大唐皇帝所拒,不甘心之下提兵来犯,这样还要理解。现在弃宗弄赞这样表现,很让人觉得此人只是想找一个理由,想对我大唐开战而已,并不是真的想请婚。
兵部尚书候君集第一个出列奏道,“陛下,当日吐蕃使者在朝堂上公然威胁要以武力逼迫陛下许婚,如今其赞普弃宗弄赞果然率军进犯我边州,此事早有预谋,对如此卑劣行径,我方一定要击败吐蕃人的入侵,不可示弱,臣恳请陛下,派我大军,击退吐蕃人的进犯臣愿领军出征!”
“陛下,臣附议,侯尚书得在理,吐蕃人太狂妄了,竟然以这般理由对我大唐举兵事,还污我大唐杀其重臣,这万万不可示弱,臣以为,应该派出我大军,给予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我大唐上国的天威是不可冒犯的,”左仆射房玄龄马上站出来支持侯君集。
“陛下,臣也附议,吐蕃使团在朝堂上失礼,陛下不给予重责,已经是对其宽怀了,吐蕃人不但不领情,还派军队公然进犯我大唐,我大唐必须得强力回应才是…”特进魏征出列奏道。
“陛下,臣觉得必须应战,”刑部尚书、江夏王的李道宗昂首出列,“臣当年跟随李老将军出征过青海,对高原地形颇为熟悉,就让臣领兵出征,将来犯的吐蕃人全部消灭”
接着长孙无忌、王珪、高士廉、唐俭等朝中重臣都出列表示支持出兵。
其余的武将也全都群情激昂,支持出兵,请求带兵出征。
面对吐蕃人的大举进犯,朝廷是否出兵的事儿,朝堂上第一次出现一面倒的情景,没有反对的声音,没有人提议与吐蕃人议和。所有身居高位的文臣都支持,这也是近年来少见的事儿,连一向反对兵事的魏征都支持出兵,更是前所未有。
看到没有人反对,李世民龙颜大悦,立即决定,将举大军迎击吐蕃人的入侵,并马上严令松州至青海一带的边关,严加戒备…
第六十九章吐蕃大军寇边
第六十九章吐蕃大军寇边
第七十章 请战未果
第七十章请战未果
“晨阳贤婿,早料到我大唐与吐蕃将有兵事,今与朕,此战要如何打才好?”两仪殿的偏殿内,李世民问询单独召见的王易。
王易本就想私下向李世民提一些建议,今日得李世民单独召见,知道这个皇帝丈人肯定会问询他关于征战吐蕃的事,早已经考虑过与吐蕃之间战事的他,挺是欣喜,当下马上作礼应命,“陛下这般问询,臣也就斗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朕知道早就考虑过与吐蕃间可能的战事听,把想到的都出来,朕今日洗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