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弟子明白,弟子一定谨记恩师的教诲!”
李靖的神色稍稍的缓和了,带点怜爱地看着王易,口气也变了,“晨阳,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尽管来找为师,为师会给出主意的,但切记,万不可将一些关系重大的想法告诉其他人,也不能将与为师的话告诉其他人,可否明白?”
“弟子明白了!那…恩师,您先休息,弟子先告辞了!”
“去吧…”
第七十八章警告
第七十八章警告
第八十章 历史简单地重复着
第八十章历史简单地重复着
两仪殿内,李世民召集一些重臣商议事情,王易也被宣召了进来。
“诸位爱卿,太子谋反作乱而被废,但大唐不可无太子,朕今日召各位进宫,即是想讨论一下,立何人为太子之事,诸位爱卿有何意见,尽可来!”
李世民话音刚落,黄门侍郎刘洎马上起身,“陛下,臣请立魏王泰为太子。魏王才学高深,前些年编撰之《括地志》一书,即是最好的证明,其又极其孝顺,自齐王祐和废太子作乱之事后,怕陛下伤心,日夜随侍,如此大义之皇之者,理应立为太子!”
“陛下,臣附议!”中书侍郎岑文本也马上跟着应和,“刘侍郎所言甚是在理,臣也以为,立魏王泰为太子,实乃众望所归也!”
听了这话,已经私下应允立李泰为太子的李世民心神大慰,露出点笑容道:“昨日魏王投朕怀中云:‘儿臣今日若被父皇立为太子,乃臣重生之日也,臣有一子,以后也定只有此一子,到时臣死之日,当为陛下将其杀之,并将皇位传于晋王,’”人谁不爱其子,青雀能这般做实是难得,朕甚怜之,朕也觉得立魏王为太子是上策也!呵呵!”
李世民这话让众臣面面相觑,来殿后一直没有任何表情变化的王易不禁叹了口气,为何李泰这个人与李世民所的话,都与历史记载的相差无几呢?接下来肯定会有精彩戏开演了!
李世民话刚完,谏议大夫褚遂良马上站起来反对:“陛下此言大错特错也。若陛下百年之后,魏王继承了皇位,大权在握之日,他岂肯杀自己的爱子,传位于晋王也?陛下在对待太子承乾与魏王泰上已经做错了许多,臣试问,当年陛下既已立承乾为太子,为何又如此宠爱魏王,礼秩胜过于废太子承乾,让废太子心生不满,最终成今日之祸!太子承乾就是看到陛下过于宠爱魏王,怕陛下起废立之举,才做出这般大逆之事!前事不远,足以让陛下借鉴。臣反对立魏王为太子,但若陛下今日一意立魏王为太子,臣希望陛下先安妥当晋王,免得晋王与魏王相争太子位之事又发生!”
这话如一记重拳打在李世民心里,让他回不过神来,脸色发白,这还是朝臣们第一次当着他的面,以这样的理由指责他。他不是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但对于做出这样决定的他来,总是找外人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而不愿意从自己做出的决定上找事情的根源。
李世民死死地盯着褚遂良,心里波涛翻滚,褚遂良的这席话终于让他回过神来,或许真的是他做错了,若立魏王为太子,魏王又许诺以后传位给晋王,若晋王起争太子之心,那兄弟两人又会起纷争,到时将如何是好?想到这,从褚遂良脸上收回目光,长叹一声道:“朕无法做出这样的安置!”着目光又看向长孙无忌,他想听听这位他最信任的大舅子有何意见。
长孙无忌也如李世民希望那般站了出来,用非常坚定的语气道:“陛下,臣反对立魏王为太子!魏王与陛下言,有朝一日会杀了自己的儿子传位于晋王,臣认为,能弑杀自己亲生儿子者,定当有蛇蝎之心之人,如此凶残狠毒之人,有什么资格当大唐的太子,未来大唐的天子?大唐的继任皇帝需要一位如陛下般有仁义、有包容之心的君王,而不是如魏王这般有蛇蝎之心之人,因此臣建议陛下收回成命,另位其他皇子为太子!”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如五雷轰顶,他怎么也没想到,他最信任的大舅兄,竟然会这么坚决反对李泰当太子,呆呆地看着长孙无忌,不知道什么话。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这副神态,再次站了起来,“陛下,臣还得知一事,魏王曾与晋王言,‘汝与汉王元昌关系亲近,汉王今因谋反被杀,就不怕父皇治之罪吗?’试想魏王以此手段威胁晋王,正明其心胸狭窄,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如此之人,臣坚决反对陛下立其为太子!”
长孙无忌的话不但让李世民感到震惊,在场座的无论哪一位重臣都非常的惊异,没有人敢否认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地位,也没有人不明白长孙无忌所这些话的份量。一力支持魏王李泰当太子的刘洎心里也在暗骂李泰,为何就不与自己的舅舅搞好关系,而数次得罪他呢?
但现在已成骑虎之势,若不站出来为李泰几句,那李泰再也没有可能当太子,当下李洎马上站起了身,想为李泰辩驳,但刚一开口,就被李世民所阻了,“诸位爱卿不必再议,各自散去吧,立何人为太子之事,还是待后再议!”
群臣也不敢再言语,都站起了身,出宫而去。
进殿后一直没吭声的王易,在得到长孙无忌的示意后,也马上跟到他身边,准备回去讨论一下今日的事。
长孙无忌这番态度,王易并没听到自己的这位岳父大人明过,但王易却清楚长孙无忌的态度,但那是从历史资料中了解的,长孙无忌具体如何想,还要私下讨论才知道。
但就在他们一道往宫外走的时候,有一名匆匆而来的宫人却将他们两人唤住了,皇帝李世民让他们留下,有要事相商。
长孙无忌相视两眼后,也马上跟着来人,往回走。
来到刚刚议事过的两仪殿偏殿,王易看到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已经在那里,随后兵部尚书李世勣、谏议大夫褚遂良也先后被召回来。
一看这架势,王易已经明白,李世民为何召他们回来。
“诸位都是朕最信任之臣,今日留下们,还是想问询立太子之事!朕请诸位爱卿畅所欲言,陈述们未曾讲的改立理由!”
长孙无忌当仁不让地第一个站了起来,“陛下,臣请立晋王治为太子,若以晋王治为太子,则废太子承乾、魏王泰俱可安危,如果立魏王泰为太子,那废太子承乾、晋王治都将性命不保,陛下忍再看到手足相残之事吗?”。
这话让李世民再受打击,失神地看着眼神坚定的长孙无忌,好一会才颓然坐下。
“陛下,臣也恳请陛下立晋王治为太子,”房玄龄也终于表了态!
李世民眼睛又看向站在后面的李世勣,还有王易,李世勣没有站出来表示支持与反对,王易也学李世勣的样,没有任何动作。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但也忍住没问询这两人,转身对长孙无忌道:“辅机所言不错,朕若立魏王泰为太子,则天下百姓一定认为,太子之位是可经营而得,如此万万不可。朕也会立下规定,自今往后,太子失道,有其他皇子企图谋取,则两人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传给子孙后代,永为后代效法。朕也认同辅机所,若立魏王泰为太子,则承乾和晋王治均难以保全,晋王治为太子,以晋王之仁心,则废太子承乾与魏王泰均安然无恙。朕现在也觉得,应立晋王治为太子,然…不知其他朝臣会如何看待?天下百姓会如何想?”
长孙无忌再施一礼,朗声道:“陛下,晋王仁孝,立其为太子乃众望所归,若陛下有疑惑,可以召见百官试探问一下,即可知晓!”
李世民看看长孙无忌,又看看其他几人,叹了口气,挥挥手,“朕知道了,们都退下吧!”
看着脸色疲惫的李世民,诸臣都不再什么,一起作礼退了出去。
王易跟着长孙无忌一道回去,密议事情去了。
五日后,李世民下发诏令,立晋王治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同时下诏任命司空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萧瑀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李世勣为太子詹事,并以萧瑀、李世勣同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相职。同日,又任命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太子右卫率,改任为右卫将军并兼工部侍郎的王易领太子左卫率,前太子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太子宾客。以中书令杨师道为吏部尚书,补侯君集被诛后留下的空位。
在下发立李泰为太子的第二日,李世民再颁诏令,除魏王李泰的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等职,降爵位为东莱郡王,并令其离开长安,前往封地就职。
魏王府中的僚属凡是被李泰引为亲信的人,都被流放到岭南一带。
工部尚书、魏王府长史杜楚客因兄长杜如晦对朝有功,免死,废为庶人,工部尚书职暂由侍郎王易检校暂领,给事中崔仁师曾私下请求立魏王李泰为太子,降为鸿胪寺少卿。
一场让整个大唐为之震动的两位皇子作乱,由此引发的改立太子之事,就以默默无闻的晋王李治暂时胜出,告一个段落…
被李世民委以重要职位的王易在得知这些后,独自在府中感慨,这一切都如原来历史般记载那般发展,唯一不同的是,他这个穿越人,被李世民委以重职…
以后会如何,谁也无法预料,李治能否当上皇帝,还是个未知数…
第八十章历史简单地重复着
第八十章历史简单地重复着
第八十一章 试探
第八十一章试探
(感谢大柱辉书友的两张月票!)
“女儿见过母后!”
“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丽质,晨阳贤婿,免礼吧!”长孙皇后示意请见的长乐公主和王易免礼,一边坐下。
长乐公主和王易依言在长孙皇后的两侧坐下,长乐公主挨着母亲的身体,手臂相挽着,满是关切地道:“母后,您这些日子气色都不太好,今日女儿带晨阳进宫来,让他为诊查一下吧!”
长孙皇后带点苦笑,摇摇头道:“娘这是让的几个哥哥伤到了,唉…真的没想到,乾儿和泰儿会做出这种事,让娘伤心透了!这些日子,娘可没睡过几个安稳觉!”
李承乾作乱,魏王李泰被责,这让身为母亲的长孙皇后很受打击,几乎天天失眠,眼前尽是李承乾和李泰时候可爱的样子,长大一些在她面前撒欢跑的欢乐情景,但如今,一个被贬至南方,另一个也被惩责,再也没有可能恢复以前那样,母子相聚欢乐了。
看到长孙皇后眼角有隐隐的泪,长乐公主赶紧安慰,“母后,大哥和四哥他们只是一时迷了心智,父皇让他们到远的地方去反省反省,他们一定会明白过来父皇的良苦用心的,想必再过几年,父皇心软了,一定会让他们回京的,到时他们又可以在母后面前尽孝了!”
王易也赶紧劝慰,“娘娘不必过于伤心,陛下如此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如今晋王任太子,以晋王之仁厚,即使以后,也会善待两位哥哥的,丽质的对,再过几年,陛下一定会让他们回京,陪伴在娘娘身边的!娘娘,就让臣为诊查一下身体吧!”
“母后,这些时候,的哮证都犯了几次,身体要紧,不能耽误了,让晨阳好好替诊查一下!”长乐公主着,对王易示意了个眼神。
王易会意,也马上过去,和长乐公主一道,扶着长孙皇后进到内殿。
长乐公主唤过几名侍女,一道帮忙,替长孙皇后解去外面的衣裙,长孙皇后有点木然地任长乐公主做这些,王易心里叹了口气,取出随身所带的一些诊断器具,仔细地为长孙皇后诊查起来。
诊查的结果倒是放王易稍稍的放心,长孙皇后除了体质有点弱,导致哮喘症状有点重外,其他的方面,并无器质性病症,这挺让王易意外和惊喜。
这应该归功于王易所提,让长孙皇后好好调养,不要再怀孕的缘故,除了这,另外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孙思邈这老道为长孙皇后所做的治疗。
过去这个冬天,孙思邈时常进宫为长孙皇后诊查,后来一直住在宫中。春末夏初,也就是前几天,这老道又出去采药了,为长孙皇后诊查的任务又交给了王易。孙思邈的医术还真是不错,上一年王易来为长孙皇后诊查时候,情况并不比现在好,长孙皇后经历了这么多的打击,身体情况也没急转直下,这可以孙思邈创造的一个奇迹。
这些年王易忙于朝事、家事、杂事,没时间也没兴致去钻研医术,他是吃老本,就折腾后世时候在医院所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