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过年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宫中举行了宴会,招待从封地回来的众皇子,当然作为女儿的公主,无论是出嫁还是未出嫁的都一道参加宴会,像王易这样作为驸马的,也一道去陪宴。

    李世民的儿子不小,女儿也多,再加这些儿子女儿所生的子女,大大小小的有数百人。

    宴会放在武德殿举行,大大小小数百人,热闹非常,时间也非常长,午后开始,直到天将黑时候才结束,各自散去。

    王易和长乐公主在与一道出宫的李恪和王昙告别后,回到自己的府中。

    回到府中后,长乐公主将一群小孩子们打发走,有点落寂地进了屋。

    心里有点诧然的王易也跟着进了去。

    “丽质,今日这般热闹,为何你却有些不高兴?”王易抚着长乐公主光洁的脸,小声地问道。

    长乐公主叹了口气,偎在王易怀里,幽幽地说道:“夫君,妾身这么多的兄弟回京,今日如此多的人在一起娶案,但父皇好似并不开心…”

    长乐公主这话让王易一愣,旋即回想起今日宴会的情景,好像李世民真的有点隐隐的伤感。

    不只是李世民如此,长孙皇后好像也有点这样的情绪,王易也马想到了是什么原因。

    王易将长乐公主搂在怀里,小声地安慰道:“丽质,你别担心,你父皇只是想到你的大哥和四哥还在被贬地,不能回来,不能和你们这些兄妹还有作为父母亲的他们团聚,才如此的!要是他们能回来,你所有的兄弟都聚在一起,你父皇一定会开心的!”

    “可是,大哥和四哥…他们犯了那么大的错,父皇不会原谅他们的,也不会让他们回京的!”长乐公主一副很无奈的样子,依在王易怀里,很伤感地说道。

    虽然说皇室的子女亲情不能和普通人家比,但长乐公主与李承乾、李泰到底是同父同母所生,小时候还得他们关爱,对他们的感情还是比较深的,今次因为李承乾和李泰不能回来,李世民有点不高兴,作为李世民最疼爱女儿的长乐公主,也自然有点伤感。

    王易小声地安慰道:“丽质,他们的事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况且你父皇也知道在这件事,他做错了很多,在朝会都曾经后悔过,想必他对你大哥和四哥的怨恨已经淡去,应该会原谅他们的!”

    长乐公主强笑了一下,“我也不知道父皇有没有原谅他们…其实今日不只我父皇不开心,母后也是如此…我能看出来,母后也不太高兴…大哥和四哥都是母后所生,对他们两个自小非常疼爱,他们两人没能回来,母后也是…很伤感的!夫君,你可知道,妾身以往时候进宫,母后曾数次和我说,大哥和四哥已经知道做错事了,他们写回来的信中一再表示了悔意,她想亲自教诲他们,不再让他们做错事…”

    王易半蹲下身子,看着长乐公主的眼睛,声音很轻,但很郑重地说道:“丽质,你是你父皇和母后最疼爱的女儿,你有空可以劝劝你的父皇,劝你父皇让你大哥和四哥回京来看看,看看你们的父皇和母后,你父皇和母后这些年身体都不太好,你父皇这次出征,过于劳累,旧疾又犯了,如果你如此劝父皇,而你的父皇也认为你大哥和四哥真的悔罪了,想必会让他们回来的…”

    “真的?”长乐公主一下子抬起了头了,看着王易的眼睛,有点欣喜地说道:“那我什么时候有机会和父皇、母后说说,让大哥和四哥回京来看一看…”

    第一百零六章父皇好似并不开心

第一百零七章 这是没有料到的结局

    第一百零七章这是没有料到的结局

    “夫君,父皇答应了妾身的请求,让我大哥和四哥在年后回京,与其他兄弟姐妹一聚!”刚刚从宫内回来的长乐公主一脸的喜悦,用很欢快的语调将这好消息告诉了王易。

    “真的?”正在看的王易有点意外,不过看到长乐公主脸满是开心的笑容,也笑了笑。

    “真的!”长乐公主用力地点点头,走到王易身边,轻声地说道:“夫君,妾身和大姐还有三姐及一些妹妹,一道向父皇这般请求,母后也在一边说,父皇犹豫了再三,就同意了!”

    “如此也好!你与为夫说说,你父皇今日都怎么说的!”

    “好的!”长乐公主点点头,转身过去将门关。

    王易也从案站起,拉着长乐公主的手,一道进到内屋去说话了。

    当日王易虽然建议长乐公主去说服李世民,让流放的李承乾和被贬的李泰回京小住一段时间,以解李世民心内因思子而生的忧伤,只是在说出后想想又觉得不太妥当,万一李承乾和李泰回长安后,惹出什么风波来,那如何是好?

    但虽然有这种担忧,王易并没有阻止长乐公主这样做,他原本想着李世民肯定不会同意以谋反罪被废为庶人的李承乾回京的,长乐公主提出这个建议,有可能会获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称赞,但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同意了。

    李世民同意了,王易的担忧再次起来,不过看长乐公主那高兴的神色,也不敢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进内屋后只是细细问询了一番李世民答应时候的有何种表现。

    问询后,王易虽然有更重的担忧起来,但想着我大唐刚刚取得了征战高丽的胜利,李世民大赦天下,许多的犯人都被释放或者减轻处罚了,这两位给大唐朝堂带来巨大风波的皇子,也一同在这次大赦中承点恩泽,有机会回长安来看看,可能会是一件好事,因此也消了一些担忧。

    王易猜测,李世民这次大赦时候没有赦免他们,是怕引出乱事来,但大赦没临到自己儿子身,又有点不心甘,如果有人提议,李世民有可能会心软,即使不赦免他们,也会让他们回京来看看,长乐公主刚巧提起,李世民也顺势答应了。

    如今的大唐国富兵强,高丽也已经灭了,再没有什么外敌能对我大唐构成威胁,再加李世民年岁也有点大了,又时常病痛缠身,自是希望所有儿女都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李承乾谋反被废的事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当日的太子,如今成了失去所有荣耀的庶人,再也不可能恢复如初了。命运相对好一些,现在还是顺阳郡王的李泰也不可能有翻身机会了,他们回京来,王易只希望不要惹恼李治,进尔迁怒提出这想法的长乐公主就行了。也还好,一道去说的还有其他几位公主,及长孙皇后在边,李治有想法,应该不会针对长乐公主一人的。

    有李世民在,李治还不会很张狂,心中有怨气也不会撒出来。

    王易与长乐公主说了一会话,了解清楚情况后,也安下心来,并与长乐公主说,待李承乾或者李泰回到长安时候,和其他公主一道,出城去迎接一下,长乐公主也兴奋地答应了。

    年节时候天气还是很冷,大冬天并不适合出行,再加李世民已经令李承乾和李泰回京小住,其他回京叙职的各皇子,因此也可以呆更长的时间,有可能可以呆到秋后,再会封地去。

    呆在长安的王昙,趁这段时间王易大多时间都在府,三天两头地带着小孩子过来串门,过府来和王易说话一说就是大半天,仿佛这些话是积累了多年,只等回京后就要和王易说的。

    王昙对王易这般依恋,让王易的妻妾们有点不可理解,李恪也有点意外,都有点酸溜溜的心理出来,但在王易面前不敢表露出来,也随着王昙一道,时常过府来,抽空和王易说一些事。

    李恪也对王易说了他对于李承乾和李泰回京的担忧,但只是略略提及,并没说很多话题。

    年后,李世民并未让王易闲着,还是有活计交给他做的。

    每年朝廷都要有一些新政推出,这些新政大多是大臣们在一年提出来并得朝议通过后付诸实施的。王易已经有一两年没有提出过让人惊诧的提议了,李世民对此大为不满,责怪王易偷懒,在过年时候,连恐带吓地说,现在王易在府中休养,要趁此空闲的机会好好想想,一定要提出一些好的计策来,不然有可能把王易扔到那个偏远地方戍边去。

    受了刺激的王易在心里大骂李世民卑鄙的同时,也只能唯唯诺诺的应允,答应回来后一定绞尽脑汁去想一般人想不到的利国利民之策,争取在几个月之内考虑完整,李世民这才满意。

    王易回府后,也常常一个人躲起来思考,把已经忘记的差不多的后世时候研究历史的一些总结从记忆的角落里翻出来,反复推敲,后世时候许多比较好的政策,能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使用的办法,也都去好好琢磨。

    差不多年后一个月左右,王易就向李世民提了好几项建议。

    一是建议李世民成立专门的研究兵器的机构,从将作监下面**出来,并且交由兵部掌管,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制式化的武器,包括弩箭之类的冷兵器及更先进的武器,可以用那种流水线生产的,当然如手雷、火炮等最简单的热兵器也要开始研究,王易希望,有他这个半拉子的“武器专家”在,除**包外的火器能尽早出现在大唐军队序列中,甚至以后火枪、迫击炮等比较现代化的火器也能从这个部门研制出来。

    二是教育的普及化。因王易的提议,在几年前李世民同意了在每个县设一所或者几所学堂,以低廉的费用招收寒门子弟入学,学的科目也比较多,但这在许多人心目中是比较性的举措,在王易看来,却是远远不够的。依如今大唐的条件,普及义务教育还不太现实,但如今的大唐财力已经完全可以在每个县建立更多的学校,让大多的适龄儿童能入学。除提议建立更多的学校,招收更多的学童外,王易还提议,在所有学校中开展除经义外的其他科目,就是类似后世时候物理、化学、医学、算术之类的如今被认为“杂学”科目,培养出有超前意识的物理、化学、医学方面的大家来。

    三是赋税方面的改革。如今的大唐因为农业和商业的空前繁荣,朝廷每年的赋税收入都是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在增长,王易建议适当降低百姓的赋税,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大唐繁荣所带来的好处。国富民穷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致命伤,国强民富才是最好的现象。

    四是金融钱币方面的改制建议。王易提议设立后世时候如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并提议发行除铜钱、银元、金币之外以其他方式,比如纸币形式的货币,方便百姓及行商者,也方便管理帝国的金融事务。

    除这几项主要的,其他就是一些零碎的,如向安东移民,给予安东的住民更多优惠的条件;加强海外贸易,如今我大唐粮食已经非常富余,可以用这些粮食去换取其他所需的东西,同时也可以通过远洋贸易的手段,积累海航行经验,增加我大唐水师的实力;还建议增加一些重甲兵种,比如杀伤力非常巨大的铁甲骑兵,以抵御西方人的入侵。

    没想到王易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想出这么多建议的李世民,在听了王易的详细说明后,接过王易所呈厚厚一叠文稿时,满脸不可置信的神色,连说没想到王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提出如此多的建议,并说在听了王易所说的,已经感觉所提的这些都是可行之策,只不过他还要细细审阅一番!

    也只在王易提交的这些议案后的三天,李世民就将王易召进宫去,与王易详细地谈论了一番,同意了王易所提的设立专门研制武器机构的提议,新设隶属于兵部的军器监,准备由王易任军器监大匠,全面负责大唐武器的研制。

    教育的普及李世民也认可了,只是说需要逐步实施,在条件好的一些州县先开办更多的官学,以低廉的学费吸引更多的寒门子弟入学,并设立王易所提的那些学科,并大力培养这方面的教师。

    降税的提议李世民也同意了,只是还需要朝议通过才可行。

    李世民最感兴趣的还是王易提议的设立银行的提议,如今大唐铜的产量不多,各方面对铜的需求非常大,但大多的铜都用在制作钱币,李世民也一直希望能用另外的货币取代铜钱,王易的提议说到了他的心槛。但如此重要的事,不是说想做就可以做的,需要慢慢来,李世民依然将此任委以王易,希望能借王易之手,建议大唐帝国的金融机构。

    其他的提议,李世民也都给予了肯定,但还需要和其他大臣商议后再放到朝会朝议。

    得到李世民的肯定,王易也是乐颠颠的,在得了李世民的令后,也把精力全都放到这几方面去。

    他知道这是为自己找不痛快,清闲的日子马就结束了。

    但王易没想到的是,一件特别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