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第二十二章 献计
李弘节首先问询这事,王易有些意外,但这几天他也考虑过这些事,因此稍稍想了一下后也马上就回答:“李刺史,在下数次进出杭州城时候,看到城外有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在城内街上,也可见到一些乞讨的流浪者,还有当日雪后钱塘湖边产生的事…如今已经是严冬,天寒地冻,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一定是饥寒交迫的,因冻饿而倒毙者也会有之,当日与李公子一道叙话时候起此事,心中甚是郁闷!”
王易顿了顿,见李弘节和李道素认真地听着,就继续道:“在下也想着应该尽一份绵薄之一,资以这些流民救助,因此遣下人给一些流民施以粥食,一些府上人换下来准备扔弃的衣物,也收集起来,送赠给需要的人,无奈一家之力量过于薄弱,无法资助更多的流民…在下想着,若是官府能出面,以城内外设一些救助点,对流民施以粥食,那或许可以拯救数百上千的流民,”王易略带感情地道,末了还加重了一句,“这些可都是我年夜唐的子民,许多还是拖家带口的,看着那些饿得皮包骨头的孩,真是让人心痛…想必李刺史也曾耳闻这些事,一定为此忧虑的!”
李弘节心内微微地惊讶,但脸上脸色却没有转变,点颔首道:“王公子此话的在理,这些事某自是知道,但想不到,王公子如此一介年轻之士,竟然也关心此等民生之事来!”
面对李弘节带点疑惑的眼神注视,王易脸色也是如初,只是语气略带悲意地道:“上次雪天后,天气越加的寒,听闻有很多的流民因为饥寒交迫无法生存,不吝铤而走险去犯事,这段时间抢掠、偷盗之事常有产生,在下府中也曾有流民入内偷盗,府中人遭受惊吓!在下想,若这些流民能吃上一口热饭,能有个遁藏风寒的处所,那他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掠、偷盗吗?应该不会!”
王易府中却是没有什么人进来偷盗过,不过他听王复讲,城内多家府中已经产生过这样的事了,还有人因去抓捕偷盗者而被砍伤的。王复也讲起过,前几天杭州城外清波门附近,产生了一起命案,就是两名装束像似富家人的士子,在出城时候被人砍死在路边,身上的财物被人抢掠,衣物也被人扒去,事后那几名行凶者也很快被抓住,这几个人被官府审问后,也老实地招供了,他们是因为好几天没有吃上工具,才想着去抢掠点粮食或者财物来,以填饱肚子的,这样的事听起来让人唏嘘感叹,但想想又不难理解,许多朝代末,不都是因为苍生生活不下去了,才起来闹事的吗?
肚子吃不饱,没工具吃,加上天寒,饿死冻死皆有可能,去抢劫杀人,至多一死,能获得一些钱物粮食,至少能苟延残存性命,还有可能延续家人的性命,侥幸不被人发现的话,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许多原本老实的人,正是可能出自这样的想法,而不吝去做抢掠杀人的事的,一般来讲,灾荒的年份犯事的人肯定多,富足的时代各种案件的产生率肯定少去,这是一个定律,吃的饱,穿的暖,又没有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话,谁不想安平稳稳好好地过日子的?
王易这样,李弘节一下子无语,这是目前这段时间产生的事实,确实是因为有许多流民因为吃不上工具,没有御寒的衣物而犯事,钱塘县衙内抓了很多这样的流民。但现在官仓内存粮很少,不敷接济流民之用,他因此也向朝廷上表请求调运粮食,来赈救流民。但奏表送上去才没几天,应该还在往长安送的路上,朝廷会不会同意调配粮食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他这几天忧心忡忡。听闻当日王易与李道素起过此事,听李道素,王易好似还有一些体例,因此今日也想顺便问询一下。
看到王易这么一份淡定的神情,还是话间的自在,话内容的严谨,李弘节几乎已经忘记了面前这个人还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人,已经把他看成一个可以交换意见的人,在想了一下后道:“王公子此言的甚是,只是如今官府库粮所剩无几,实无能力接济全部的流民,所存粮食还要……某已经向朝廷上奏,希望朝廷能从另处调运一些粮食来,资以救助,只是这一来去,所费时日颇多,而寒冬已至,即使朝廷能调配粮食过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无法应对现在这样的局面,王公子既然关心此事,那肯定想过这方面的事,某也冒昧问一下,可有良策否?”
听李弘节这样问,王易也瞧看了几眼这位杭州刺史的神色,看他的神色上似乎的挺认真,当下也以一副严肃的脸色道:“李刺史,在下觉得,可以以官府名义,拿出一部分钱粮,资助无家可归的流民,再向长安城内外的富家或者商家募集一部分钱物和粮物,还有衣物,或者药物,人多力量年夜,集聚数百上千人的力量,一定会很是庞年夜,会让人惊喜的,即使所集之物不克不及救助全部的流民,至少可以救助年夜部,或者一部,对流民无论怎么也是个抚慰…这些捐助可能无法让他们吃饱饭,但至少能让他们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热汤,有件御寒的衣服!有这一份资助,很可能许多人就不会因冻饿而死了!”
王易从王复那里了解到,杭州城内外的流民数量至少有数千,杭州治下余杭、富阳等地也有,只是数量没有杭州这么多,若是这些人闹起事后,那将是一场麻烦事,王复都为此忧心忡忡。
固然,王复担忧的原因王易其实不知道,他也没问。
听王易这样,李弘节皱着眉头舒展开来了,与脸上有惊异之色的李道素交换了个眼神后,再转向看着王易,点颔首道:“王公子所言甚是有理,只是不知道杭州城内的这些商家、富家愿不肯意捐献物资!”
“李刺史,再下觉得,若是以官府先拿出一部分物资,包含李刺史在内的杭州城内诸官员作个榜样,那城内外的这些富家商家一定会跟从的!”王易知道如今官府的威严,以官府名义出面征集物资,没什么人敢不从的,更不要官府也拿出物资,李弘节等官员带头捐献的话,其他人敢不从?!
“唔,言之有理!”李弘节抚着胡须点颔首,脸有喜色出来。
坐在一旁认真听着王易和李弘节讲述的李道素,有些惊异地看着王易,他也在自惭,这听着其实不复杂的事,他们父子俩怎么就想不出来呢?
看到李弘节父子这副神色,王易心内有喜悦的感觉涌上来,知道有点感动了李弘节的心,当下再继续道:“李刺史,在下还有个提议,只是不知道可不成行…在下想着,若是将杭州城内外的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集一处居住,好比暂时无人居住的祠堂或者庙宇,按时施舍以粥食,这样流民有个避风祛寒的处所,又有口饭吃,那生活就相对稳定下来,犯事的人也少去,官府只需要派少量的兵丁据守,就可以监看这些流民。对这些流民施以有效监看,再给他们暂时安设的处所,每天有点饭食吃,那杭州一带的案事定然会少很多,李刺史可以少一些忙碌,若因为李刺史所采纳的这一系列办法使得杭州一带案件年夜幅减少,那不正是李刺史的功绩吗?”
王易的这个提议更是让李弘节受惊,李道素竟然发出了一声惊叹,听王易讲出来,这体例其实不复杂,也容易施行,这些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流民,若是某一处有饭粥施舍,有衣物发放,有住处给他们,还有兵丁给他们守卫平安,那自然年夜部的人都愿意到那一个处所去的。
李弘节过很多的事,文采也不差,但他是武将身世,行武多年,征战却是加入的很多,不过对如何治理一个处所,采纳何种民生办法其实不在行,面对年前这段时间案件频发的现象很是头疼,此段时间他令所属各县严加提防,日夜派人巡视,以防有抢掠事件产生,但却防不堪防。王易所的这一点,正如一声惊雷一样,让他顿然醒悟,心里有如拔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但他到底经历过很多的事,心性很是沉稳,心里虽然有惊喜,却并没有流露出来,装作一副正在思考王易所话中意思的样子,好一会才有反应,微微的点颔首,“王公子此言的甚是在理,一会待某回去后,召集同僚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李弘节将一份惊异压在心里,眼睛不露痕迹地盯着王易看,思忖着,此子头脑太不简单了,若不是背后有什么高人指点,全都是他想出来的话,那他的心智太不一般了,伶俐水平很是人可比!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但就在李弘节心内惊叹之时,王易又出了一句让他更想不到的话,只听王易用他那降低的声音道:“李刺史,不过在下觉得这些只是权宜之计,即使能筹集到粮食,那也只能解决暂时的情况,治标不如治本,在下觉得李刺史应该采纳更多办法,以改变目前这种情况…”
第二十三章 治本之策
“王公子还有什么建议,请尽管来,某洗耳恭听!”李弘节这次是有掩饰不住的惊异,王易竟然有治本的体例,他的兴趣更加的浓了。
王易稍稍压了一下有点激动的心情,以尽量平稳的声音道:“李刺史,在下觉得,应该劝科农桑,兴修水利,鼓励苍生开荒种地,扩年夜生产,以谋取好收成,田地间的收成好了,苍生家里有存粮,自然就不会饿肚子,也不会去犯事了,而田地收成好,官府能征收的赋税也多了…”
王易知道,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的官员,都是希望在自己任上做出政绩来,以作为升迁的资本,或许他们不一定完全出于为苍生谋福利为解缆点做事的,但利于民生之事,只要不是昏庸的官员,付出的价格不是很年夜,他们可能会去考虑的,苍生富足,官府征收的赋税增加,这是为官者实实在在的政绩,有了政绩,才更容易升迁,王易不相信李弘节没有兴趣。
不过有点出乎王易的意外,李弘节对他所的这一点,似乎其实不感觉到惊奇,而是不以为然地道:“这些办法某自是知道,但如今杭州一带人口数量少,被耕种的田地不多,再因为钱塘江潮流的影响,许多田地无法耕作种植,即使种植了也无水灌溉,杭州城外一些田地,因长时间咸潮的渗透,作物很难长好,即使勉强种植,收成也是很差,因此城外很多处所都有抛荒,想必也看到了!刚才那些举措的简单,但施行起来却很难…现在连杭州城内打井出来的水,都是带咸的,想必王公子在杭州城内生活了一段时间,也知道所饮用的水带着咸涩的味道吧?井水都如此,还能奢望土地能有好收成么?”
听李弘节此话,王易却很是坚定地摇摇头:“李刺史,您的这一点,在下其实不认同,据史书记载,湖杭一带原本就是鱼米之乡,产出颇丰,田地肥饶,很是适合种植各种作物,即使钱塘江两岸因为咸潮的影响,致使一些田地无水灌溉,但还是有体例解决的!”
“什么体例?”
“用钱塘湖的水灌溉农田!”王易的很是肯定。
“与某的想法!”李弘节有一点点明白过来王易的意思了。
“刚刚李刺史问在下应该知道杭州城内的饮用水是带咸的,在下固然知道,因为钱塘江潮流的影响,杭州城内打的井,都是带咸味的,这在历史中都是有记载的,但在下现在府上所饮用的水并没咸味,因为这些水都是从钱塘湖中所来,饮着甘甜清淡,无一丝咸味!”王易着嘴角有隐隐的笑意,只要李弘节有兴趣听,他相信能服这位到任后并没什么利民举措采纳的杭州刺史!
“哦!?王公子府上每日都到钱塘湖中取水吗?”李弘节带点惊奇地问道。
“正是,在下府上每日都派人出城去取水的!”王易点颔首,刚来杭州时候,他喝了两天带点咸味的井水,感觉很是的不舒服,就派人到钱塘湖岸,从流入湖中的溪流傍边取水回来看成饮用水,取来的山泉水甘咧可口,烧水喝远比井水好喝多了,做的饭味道都比原先的好吃多,在他建议下,现在他们所坐的这个梦香楼也是到钱塘湖边取水的!
“哦!?”李弘节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示意王易道:“王公子,继续!”
王易点颔首,继续讲述:“只不过如今的钱塘湖情况却很糟糕,在下数次到钱塘湖边游玩,看到如今的钱塘湖淤塞严重,水位很浅,最深处都只不过没膝,蓄水量一定很少,但在下知道,钱塘湖原本面积很是年夜,水位挺深的,所蓄水也是很是多的,只是因为这些年来连续的战乱,这个年夜湖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理,以致整个湖区杂草横生,淤泥越积越多,再加上堤岸失修,致使越来越多的湖面消失,使得整个湖区面积越来越。淤塞严重的钱塘湖,不单失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