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恍┰诤贾莸氖拢缓缶兔税丫撇怂蜕侠矗梦遗闼染屏氖拢 ?br />
“一起喝酒的还有何人?”
“没有了,就我们两个人!”
“二弟,看来皇帝真的对刮目相看了,据大哥所知,除非那些非常得皇帝宠信的大臣,能在宫中陪皇帝喝酒,不然其他人是没有这个待遇的!”王昂感慨道,他知道能得此待遇的也是没几人。
“大哥,皇帝还问我愿不愿意入朝为官!”
“那怎么答复?”
“我拒绝了!”王易把他拒绝的理由也了出来。
王昂怔怔地看了看王易,好一会才道:“二弟,大哥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合适,不过皇帝若真的能起用原先父亲手下这些将领,那也是一件大好事,希望皇帝没有因这样的狂态而恼!”
“大哥,应该不会的!”王易涌上来一阵自信,再压低声音道:“大哥,弟从杭州带来的占城稻种子,种在了我们置的私田内,如今已经快可以收割,皇帝会过去看看稻子的情况,庄内的情况大哥安排一下,一些不方便让皇帝知道的事,还是隐藏一下为好!”
“这个大哥有数,自会派人去安排!”王昂点头应道。
“大哥今日过来,应该还有事吩咐弟的吧?少字”
王昂点点头:“并没什么事,只是知道今日被宣进宫,大哥想知道皇帝和了什么事!”
王昂是担心王易进宫这么久,都不见出来,怕有意外,所以才担心的。
这时外面传来了王昙欢快的叫声:“大哥,二哥,们在做什么…”
王易和王昂对望一眼,也停下了话,看到王昙飞快地从外面跑了进来!
三天后的下午,王易正在为王昙讲课业的时候,府上却来了一位宫中的人,是传陛下的令,让王易速速进宫。
王易自不敢耽搁,马上跟着来传的宫中侍卫进了宫。
侍卫把王易领到了两仪殿外后,马上进去通报,很快就出来,示意王易进去。
王易进内后,看到的情况却让他一愣,他看到了殿内三个身穿普通圆领袍衫的男子站着话,仔细一看后,才认出来其中一个是李世民,还有一个是长孙无忌,另外一个却不曾见过。
王易很快就反应过来,上前对李世民行了礼。
这几个人可能要微服私访了。
李世民受了礼后,背着手看着王易,朗声道:“晨阳,上次听大哥世果所置的私田内有占城稻种着,今日朕得闲,想和辅机、玄胤一道随去看看即将收割的占城稻情况,就由带路,我们悄悄出城!”着又指着那名王易不认识的中年人道:“这是守民部尚书戴玄胤,朕今日特意叫上他,我们一道去看看所种的那神奇的稻种!”
王易也对长孙无忌及这名叫戴玄胤行了礼,李世民这样一,对贞观初时候名臣良将有一番研究的王易自然知道,这戴玄胤就是戴胄,一位以忠直著称,非常有名的大臣。
长孙无忌和戴胄只是略略回了礼,第一次见到王易的戴胄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了王易好一会,却没问什么话。
“好了,我们走吧!”李世民也没再什么,大步走出了殿外。
几人直接从宫中驱马,出了顺天门,快速驰过顺天门前的直街,从朱雀门出了皇城。
李世民应该常这样微服出巡,随行护驾的侍卫数量并不少,也都是普通武士装束,并能以常人不容易觉察的阵势保护好皇帝一行,出了城后,若不是相熟的人,自然是认不出这是皇帝出行。
在皇城内还有一些民部的官员加入队伍中,一道随行。
种植占城稻的水田在沣水边上,离长安城不过十几里,快马一阵飞奔,很快就来到了庄上。
庄内的人自然早已经得到过吩咐,不过他们看到百多人气势汹汹地往庄子方向冲过来时候,还是有些被吓住了,直到看到王易在来人的队列中,他们才回过神来。
几名王易叫不出名字的庄户上前来施礼,王易也没解释什么,只令他们带来人种植占城稻的田间去看看。
已经临近收割的时候,水稻田里都已经放光水,烤田了,再加上好些日子没下雨,田里及田头都挺干燥,一行人下了马后,也就徒步走往田间…
第三十三章亲临
第三十三章亲临
第三十四章 无法想象了
第三十四章无法想象了
“李叔,您心一些!”走在前面带路的王易声对李世民道。
一声李叔叫的真不自在,但这是出宫前李世民的要求,王易也没办法,只得按吩咐这样叫。
皇帝下到田里来,这史书倒有记载,那是每年春耕时候,一些“勤政”的皇帝要故作姿态,亲自扶犁,以此重农劝稼,祈盼丰年,叫做“圣驾躬耕”,但这事依后世的**来,那是做秀,只有象征意义,但今日李世民到田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乔装打扮而来,自然不是做秀,而是在听了王易所讲占城稻的特性后,产生好奇,才决定亲自来看看的。
连随行的也不是一般的人儿,是对李世民决策有重大影响、重量级的大臣长孙无忌和戴胄。
不过到底都是居于庙堂上的特殊人物,看他们在田间行走的样子还真的有点滑稽,王易在回头看着李世民摇摇晃晃,在几名侍卫的护卫下走在田埂上,有些忍不住想笑,但却不敢笑出来。
“晨阳,这些田是们私下购买的田产?”李世民走路间随口问走在他身前侧的王易道。
对于李世民问这个问题,王易自然不意外,似随口话般解释道:“李叔…在下的大哥府上下人不少,靠朝廷的俸禄不够开支,陛…您赏赐的钱物也有用光一天,因此大哥也趁现在手上有几个钱,叫人置一些田产起来,雇一些人种田耕地,以防到时没饭吃!”
“哦!想的倒挺长远的,哈哈!”李世民意味深长的看了王易一眼,哈哈笑了两声,催促道:“快些走,快点我们到田边去看看!”
跟在身后的长孙无忌和戴胄却是没有言语,眼睛四处看着不远处这片种满水稻的田。
“李叔是在笑话我们呢,在下也是大老实话…我和大哥自幼长于南方,喜欢吃稻米,不太喜欢吃面食,粟米饭更是咽不下,身边的人饮食习惯也是如此,因此也就自种一些稻米,供自己府上人所吃!”王易露出一丝少年人应该有的狡黠,完还有些得意劲上来。
“朕…哦!竟是如此!”看到王易脸上狡黠的笑,李世民也跟着笑了起来。
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无忌一脸的古怪,想问什么却又忍住了。
也就一会时间,一行人已经走到了种植占城稻的田头。
这块田地可以方便地引用沣河水灌溉,王易到长安后亲自选定这片田地种植占城稻,就是看中其方便灌溉,因为今夏及初秋时候阳光充沛,再加上水源充足,肥料施的得当,水稻长势非常好,稻穗大半已经变黄,一些也是青黄相间,稻叶也开始变黄,差不多再过十天,就可以收割了。
王易下到田里,拔了几株稻子上来,呈到李世民面前,“李叔,长孙…两位叔伯,这就是在下从杭州带来的占城稻,们看,这稻子的稻穗远比一般稻种粒数多,颗粒也饱满,稻杆更粗壮,这些田里下种的时间是在一个半月前,至今才四十四天,再过十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了!”
“种下真的才一个半月?”李世民随口问了一句,从王易接过一株水稻,长孙无忌也接过一根,拿在手上看起来,不过他们对一根稻子具体能结几颗稻粒,稻粒怎样算饱满,及稻杆该有多粗并不清楚,不约而同地看着已经随着王易下到田里的戴胄及戴胄身边的一名民部郎中身上。
戴胄刚刚在两个月前从尚书左丞转任守民部尚书,在新到职后,非常关注民生之事,特别是传来消息再次获得丰产的杭州一带的作物种植情况,也查阅了大量关于作物种植的情况,甚至连续多天到长安附近的田里转看,亲自问询百姓田间种植情况。
如今的大唐非常缺少粮食,作为主管全国土地、赋税、粮饷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与李世民几次长谈后,戴胄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在听闻皇帝讲述占城稻的情况后,非常感兴趣,今日也随皇帝一道下来查看占城稻的情况。
几名民部掌管农业种植的官员也一道随行,他们也跟着下到了田里,查看稻子的情况。
就在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以眼神探询戴胄时,却听站在田里的那名户部郎中高声叫道:“陛下…哦…各位…各位前辈,王公子〃》所言真的不虚,此稻种实乃稻中良种…”
“确信如此?”戴胄很严厉的质问了一句。
戴胄行事极为严谨,到民部任职后,到田间地头去访民,也亲自下地去查看过百姓的种植情况,他所要求各地上报的收成情况都必须非常详细,手下的官员也不许他们出差错。但因为长安附近种植水稻的田地极少,他并没有看到过水稻的生长情况,稻子生长的情况只是从下面州县送上来的奏报中知道一些,具体一株稻子能长几粒稻,多少算稻粒饱满,稻杆多长算粗壮,他并不是很清楚,但今日一起来的几名民部官员,特别是刚刚出声的这位吴姓郎中却很是清楚,戴胄在听到吴姓郎中出声叫出来后,也基本相信了这名郎中所的,但怕有差错,还是本能地质问一句。
“快,此稻与普通稻种有何区别?”李世民也忍不住,追问了一句。
“陛下…哦,各位…”吴姓郎中赶紧走过来,准备回话,但对如何称呼乔装打扮的皇帝却是个头疼的问题,总是把‘陛下’的称呼漏出来,在胡乱叫了下后,这才结结巴巴地继续,“据…在下所知情况,普通稻种每株颗粒数大概在六七十颗左右,而刚刚所数几株稻子,每株颗粒数都在百颗以上,颗粒更是饱满,远非一般水稻可比,再看田间种植的稻子疏密程度及植株粗壮程度上也可以看出来,这种稻种远比我们现在所种的稻种来的优秀…依在下判断,这田间所种的水稻确实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优良品种,无论是每株果粒,还是稻粒饱满度上,都比南方大量种植的水稻优良…”
这位吴姓民部郎中是南方越州人,对水稻种植情况非常有研究,这也是今日唤他一道来的重要原因,他在看到了这块田里种植的占城稻竟然长势如此好,真的是喜出望外。
“所言不假?”李世民带点质疑的神色扫了一眼其他几名民部的官员。
“陛…不假,这稻种确实比一般水稻长势好上很多!”另外那几名民部官员异口同声地回道。
吴姓郎中一脸的兴奋,继续道:“依在下的估计,这此稻种亩产至少可以比一般稻子增产四成以上,若真的能在五十天左右收割,那南方一年至少可以种两熟,每亩田的产量会增加两倍以上!”
听了此话后,李世民手执一根稻子,看着稻浪滚滚,即将收割的稻田想了一会,对戴胄命令道:“玄胤,派几个人留守在这个庄内,看着庄上人收割稻子,并尽快统计出亩产情况,到时报知上来,我要在第一时间知道收成情况!”
“是,陛…是,在下明白!”戴胄作礼应命。
“妹夫,依某所想,除了解清楚此种稻种收成情况外,还需要了解一下这种稻适合在什么地方种植,其生长规律如何,再者,此稻种并不是我大唐境内原本就有的作物,如果要大范围推广种植,还需要派人寻找这种稻种,毕竟杭州所种也才几十亩田…”一直没什么出声的长孙无忌开口提醒。
李世民听了点点头,“辅机的在理,晨阳,这稻种叫占城稻,是从交州一带买过来的?”
王易赶紧回应,“李叔,此稻种原产地是林邑国内的占城一带,不过据臣所知,此种稻子在林邑、真腊、天竺一带都有大量种植,交州一带也有范围种植,但具体情况在下并不是很清楚!”
“林邑国都是占城,此稻种既然以占城命名,那自然应该是林邑境内种植最多,我会立即修书于林邑国王,命他们送足够数量的稻种过来,再令交州都督负责接收稻种之事,无论如何,都必须获得足够数量的稻种,此稻种得取后,马上在杭州、婺州、越州等江南道治下的州府及岭南一带试种,我要看看,最适合种植水稻的南方,改种占城稻后,收成会如何!”李世民着示意了个手势,“此事就交由玄胤负责了!”
“是…在下领命!”戴胄恭敬地行了一礼,大声应命。
李世民这才回过头,看着王易,“晨阳,朕让人留在们的庄中,查看水稻收割过程,统计亩产情况,不会介意吧?少字”
“李叔,这个…在下如何会介意,您如此重视民生,亲自过问作物种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