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疑案正解





  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萧姡г谡獗臼橹谢固岢觯骸捌脲蛟萍唇裰缜旎侍蟆Y梗╯ì)考。” 
  上述记载,也是说被封为熹妃的是钱氏,而不是钮祜禄氏。但是又说齐妃李氏或云是乾隆帝的生母。 
  萧姡础队老苈肌罚赜兴荩蛭⒓模蛭蛋福嗷蚱渌褪撬翟诘笔本陀腥硕郧〉鄣那咨盖资撬岢隽嘶骋伞!?br />   从以上五份资料看,乾隆帝的生母出现了三种记载: 
  第一,钮祜禄氏,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 
  第二,熹妃钱氏。 
  第三,齐妃李氏。 
  这就是当时清朝官方文献档案的不同记载。连官方的记载都不一样,难怪人们对乾隆帝的生母是谁产生了疑惑。这种历史文献与档案记载的差异,可以作如下解释: 
  第一,熹妃只能有一人。按清宫的规制,册封皇妃有严格的规定,皇妃的封号只能有一个,不能有重名。所以“熹妃”在清朝只能有一人。因此,格格钱氏与格格钮祜禄氏应当是同一个人。 
  第二,清宫谕旨档案是当时的第一手资料,《清世宗宪皇帝实录》是乾隆帝继位以后修的,《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则是乾隆帝的儿子嘉庆帝修的,都是后来修的,可能对原始资料作篡改,也都不能算是第一手资料。而《玉牒》按十年一修的制度,应当在弘历(乾隆帝)十岁或十岁以前修,但不排除篡改的可能。 
  第三,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指定弘历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的来历、出身,总要有个明确的说法。而钱氏出身低微,她从生下弘历(乾隆帝)到册封为熹妃,中间12年都是“格格”。其地位远在嫡福晋、侧福晋之下。弘历(乾隆帝)既然被秘密立储,将来就是大清的皇帝,而皇帝的母亲怎么能是汉姓呢?她的出身怎么能不高贵呢?《清世宗宪皇帝实录》是乾隆时修的,这时乾隆帝已经继位做了皇帝,这就很有可能将熹妃姓钱氏篡改为姓钮祜禄氏。可能有内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将钱氏认作干女儿,这样就解决了身份与姓氏的难题。 
  现在看来,所谓乾隆帝是宫女、丑女生在避暑山庄草棚里的传说,以及是陈阁老儿子的传说,都是街谈巷语,八卦流言,完全站不住脚。关于乾隆帝的身世,不管后人如何猜疑,提出这样那样的说法,作为传说和野史,写进小说,拍成电影,编成电视剧,都具传奇性,也有故事性。但在没有其他确凿证据之前,我们只能以《实录》和《玉牒》的记载作为依据。不过,雍正档案与雍正实录中,熹妃是姓钱氏还是姓钮祜禄氏?钱氏和钮祜禄氏是同一人还是两个人?“齐妃或云即今之崇庆皇太后”怎样解释?至今仍是一个历史的疑案。 
  总之,乾隆帝的生母是谁?现在仍是一桩历史疑案。 
  相关推荐书目(1)孟森:《海宁陈家》,《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2006年(2)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3)《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陈捷先:《乾隆写真》,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5)白新良:《乾隆皇帝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6)郭成康:《乾隆正传》,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7)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增订图文本),中华书局,2006年     
  嘉庆两遭凶险   
  一、大内遇刺(1)   
  嘉庆两遭凶险嘉庆皇帝,名颙琰,属龙,乾隆帝第十五子,37岁登极,在位25年,享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 
  嘉庆皇帝的一生,既有幸,也不幸。 
  说他有幸,是因为他在乾隆皇帝17个儿子中居然能脱颖而出,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他的祖父雍亲王的谋臣曾说过一句名言:“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嘉庆帝的父亲乾隆皇帝可以说是英明、聪明、高明的君主,作为这样君主的儿子是很难的。显山露水,恐其见疑;沉默寡言,恐其见弃。颙琰能得到父皇的认可,继承皇位,可以说是他的大幸。 
  说他不幸,主要有三: 
  其一,继位不顺。颙琰继承皇位,过程曲折复杂。乾隆帝起初要立嫡立长,嫡后富察氏所生的两个儿子——二阿哥永琏与七阿哥永琮(cónɡ)为属意人选,但这两位皇子福小命薄,都在未成年时夭折。其他如大阿哥永璜,已病死;三阿哥永璋,因皇后富察氏死后无“哀慕之情”而遭申斥,后死去;四阿哥永珹,虽善诗文,但好酒、足残,被过继出去;五阿哥永琪,已死;六阿哥永瑢,曾领修《四库全书》,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但被过继出去;八阿哥永璇,因贪酒色,又糊涂,如办《圣训》误刻庙讳,受处罚;九阿哥和十阿哥未命名,早殇;十一阿哥永瑆才华出众,书法极精(书裕陵碑文),但与十二阿哥永璂是废后那拉氏(以剪发忤旨)所生,失去当继承人的资格;十三阿哥永璟,3岁殇;十四阿哥永璐与颙琰同母,也4岁殇;而比嘉庆年少的十六弟,未命名,即早殇;十七弟永璘“喜音乐、好游嬉”,秘密立储时才7岁,年龄过小,也不得立储。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63岁时,才密立颙琰为储君——他“治默持重”,喜怒不形于色,自幼喜读书,“日居书屋,惟究心治法源流,古今得失,寒暑无间”,虽平庸守成,却忠厚可信,因此被乾隆帝指定为皇位继承人。 
  其二,生不逢时。颙琰刚一登上皇帝宝座,中原就发生白莲教烽火。纵横川、楚、陕、豫、甘五省,历时九年,耗银二万万两(相当于户部五年财政收入),虽最终平息,却大伤元气。 
  其三,两遇凶险。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嘉庆帝在位期间遇到的这两次突发事件。 
  嘉庆八年(1803年),嘉庆帝在皇宫内遭遇民人陈德犯驾行刺的突发事件。这在明清500年紫禁城宫廷史上,空前绝后。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二日,为嘉庆帝颙琰到先农坛亲耕耤(jí)田日。所谓亲耕耤田,就是为表示皇帝重视农耕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嘉庆帝于本月二十日自圆明园回宫斋戒。这一天,陈德带着年仅15岁的长子陈禄儿,进入东华门,绕到神武门,潜伏在顺贞门外西厢房山墙后,等待嘉庆帝銮舆的到来。嘉庆帝一行,从圆明园回皇宫,乘舆进入神武门后,刚要进顺贞门时,陈德由西大房后面跑出,手持小刀,冲向乘舆。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守卫神武门、顺贞门之间的侍卫百余人,神情惶愕,呆若木鸡,竟然没有人上前拦阻、抓捕。紧急之时,只有定亲王、御前大臣绵恩(颙琰之侄)首先奋力推却;继是固伦额驸、乾清门侍卫、喀尔喀亲王拉旺多尔济(颙琰的七姐夫),乾清门侍卫、喀喇沁公丹巴多尔济,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等六人尚属镇定,机智勇敢,冲前捉拿。嘉庆帝的乘舆,迅速进入顺贞门内。经过一番搏斗,绵恩的衣服被刺破,丹巴多尔济身上被刺伤三处。陈德奋力搏斗,但寡不敌众,被捉拿。陈德长子禄儿,则乘乱溜走回家,后来被捕。嘉庆帝本人虽然没有受伤,但在大内被人行刺,受到惊吓。这一事件对宫廷来说,如同一场政治地震,惊动朝野,人心惶惶。 
  陈德是何许人?陈德,47岁,北京人,父陈良、母曹氏,曾典与镶黄旗、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松年家做奴仆。他本人从小随父亲在山东一带为奴。松年故去后,陈德从14岁开始,跟随父母在青州、济南等地给人服役,或做佣工,辛劳度日,勉强糊口,多次失业,几易雇主。陈德22岁娶妻,29岁丧母,30岁丧父。他在父母双亡后,携岳母、妻子到北京,投靠到堂姐夫、内务府正白旗护军姜六格家。陈德先后在侍卫、宗室僧额布家,内务府造办处于姓家佣役。他的大儿子禄儿15岁,给崔家当雇工,小儿子对儿13岁无事。他后跟内务府一个管奴仆的镶黄旗包衣常索,在内务府当杂役,出入宫中。陈德在内务府服役时,帮办配送(xián)妃刘佳氏的碗盏等器物。这位刘佳氏是一位资深的妃子,早在颙琰做皇子时,就在潜邸服侍。颙琰做了皇帝,她被册立为妃,后来被进封为贵妃。在嘉庆朝,除两位皇后外,册封为皇贵妃的,只有刘佳氏一人。陈德因给贵妃跑腿,而得以进出紫禁城、圆明园,了解一些宫内情况。后他同妻子一起,被典与孟明家当厨役。嘉庆八年(1803年)二月,陈德的妻子张氏病故,他又被孟家解雇,断了生活出路,在一个看街的老友家暂时借住。陈德贫穷苦闷,“时常喝酒,在院歌唱哭笑”。他生活在社会底层,做为奴仆,跟官服役,饱尝人间辛酸,受尽权贵欺凌。陈德看到贵族的豪奢生活和皇室的穷奢极欲,体察到人间不平,激发起反抗情绪。陈德于“实在穷苦难过,要寻死路”之时,求签说有“朝廷福份”。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十六日,陈德在街上看到黄土垫道,听说嘉庆帝将于二十日进宫,心想:“犯了惊驾之罪,必将我乱刀剁死,图个痛快,也死个明白。”由是,便发生上述行刺事件。 
  陈德“犯驾”动机何在?背后指使者是谁?嘉庆帝命对陈德严加审讯。嘉庆帝先命军机大臣等,会同刑部尚书,对陈德进行初审。但是,陈德“所供情节,出乎意料”,就是拒不招供其背后的指使者。嘉庆帝又加派满、汉大学士和六部尚书等对陈德进行会审。在审讯过程中,对陈德施尽酷刑,逼供、诱供,诸如“彻夜熬审”、“拧耳跪炼”,以至“掌嘴板责”、“刑夹押棍”等。陈德虽“备受诸刑”,却是“仍如前供”,且始终如一,“矢口不移”。经过几个昼夜的严刑审讯,陈德没有吐露其指使者及同谋者。无奈之下,嘉庆帝命九卿科道等对陈德再进行会审。 
  陈德招供:我就是因生活无路,一家老少,没有依靠,实在情急,要求死路。我又想,自寻短见,无人知道,岂不是死。听说皇上今日进宫,我就同禄儿进东华门,从西夹道走到神武门,混在人群里,看见皇上到了,我持小刀,往前一跑。原想我犯了惊驾的罪,当下必定乱刀剁死,图个痛快,也死个明白,实在没有别的缘故,也没有别人主使。所说是实。 
  最后定陈德“罪大恶极”,先受诸刑,再行磔死。于二十四日,先将陈德的长子禄儿(15岁)、次子对儿(13岁)绞死,又将陈德凌迟处死。有学者认为陈德是林清党人,但根据不足。陈德事件可能属于个案,却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 
  嘉庆帝对陈德事件做了善后处理。 
  第一,奖励有功官员。赏定亲王绵恩、额驸拉旺多尔济御用补褂,封绵恩子奕绍为贝子,拉旺多尔济为贝勒、在御前行走,御前侍卫扎克塔尔世袭三等男,珠尔杭阿、桑吉斯塔尔均世袭骑都尉。这种奖励,对救驾之功来说,实属太薄。 
  第二,惩罚失职官员。革去阿哈保、苏冲阿护军统领、副都统职务,其余护军章京等,罚降有差。 
  第三,扩大防御范围。除紫禁城外,驻跸 
  圆明园、临幸西苑、巡幸热河、行围木兰等各处行在,其防卫同宫城无异。 
  第四,修改宫禁制度。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奏定章程29条。 
  采取了以上几项措施后,宫禁略有改进。 
  有人问:宫廷警卫不是很严吗?陈德怎么会混进紫禁城呢?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清宫禁卫制度。   
  二、宫禁制度(1)   
  清朝的防卫,分京师八旗与驻防八旗。京师八旗主要负责京畿地区,驻防八旗主要分驻要地(如杭州、福州、成都、西安等)。京师禁卫之要,重在宫廷禁卫。清朝宫廷禁卫,制度非常严密。禁卫兵分为两种:郎卫和兵卫。郎卫是由领侍卫内大臣六人(镶黄、正黄、正白旗各二人)、内大臣六人等组成。郎卫亲军选自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中才武出众的子弟,其优秀者提拔为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统属于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为正一品,内大臣为从一品。郎卫负责御前侍卫,包括乾清宫、殿廷、扈从等护卫。这是内班。宿卫太和门等外廷警卫称为外班。兵卫由护军等组成,守卫京城内九门、外七门,以及皇帝驻跸等外围保卫。包括巡捕营、护军营、步军营、健锐营、内火器营、外火器营、神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