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升级攻略 作者:沈凉州(文秀网2013.11.30完结)





┪拮映谐璧逆慑栽秆≡瘢强梢猿龉丶遥踔林匦禄榕洌部梢匝≡窦绦诠铩?br />   众人听完这第一件事,免不了面面相觑。
  蒋仲庸道:“娘娘,若是让她们出宫被家人奉养也无不可,可这重新婚配……似乎有点不妥。”
  说到底,这些女人也曾经是皇帝的人,说得更难听一点,她们被皇帝宠幸过,如果又去跟别的男人成亲,岂不是皇帝的女人被别的男人玷污了?先帝泉下有灵,只怕也不乐意吧?
  刘海月道:“蒋大人言重了,我朝开国以来,对妇人甚为宽容,即便是民间妇人丧夫也可再嫁,这些妃嫔,年轻的也不过十几岁,若是让她们就此守寡,膝下又无子女,未免也过于残忍,此事上承天和,下秉仁厚,先帝秉性宽厚,便是在天有灵,应当也会赞同哀家的意见。”
  先帝都已经死了,他赞不赞同,都是由别人说了算,再说这件事其实跟朝政也没什么关系,说到底还是皇家自己的事,六位辅政大臣也不是迂腐的人,闻言都没有太大意见。
  蒋仲庸道:“娘娘与陛下仁厚,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只是此事恐怕会引来一些读书人的非议。”
  刘海月道:“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届时我亦会亲自撰写一部《女德》颁布天下,平息物议,到时候就有劳诸位大人多辛劳一些了。”
  太后要写书,这可是新鲜事!众人再次面面相觑,从名字来听,似乎是跟《女则》、《女诫》一类的内容,但是大家又有些不确定,不过太后显然没有提前预告内容的意思,众人也只好道:“谨遵慈训。”
  “还有一件事,是关于皇亲国戚加封爵位,以及官职晋升的。”刘海月道。
  先前太后拒绝让家人升官入阁的事情人人皆知,这让大臣们对太后的印象很不错,都觉得这是大梁又要出一位贤后的征兆,现在太后又重新提起此事,难道又有了变动?
  蒋仲庸等人不由伸长了耳朵。
  “我想定个规矩,还请诸位大人一起参详。”刘海月顿了顿道:“以后,凡是后宫女眷的家族人等,不得入阁。若是身为太后,皇后,按照规矩要加封家人爵位的,那么有爵位在身的皇亲国戚,就不得再兼任朝廷命官的职位,也不得再插手朝政。”
  蒋仲庸他们露出惊讶的神色,没想到太后会突然提起这件事。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这件事自然是于国有利的,起码也会少一点国贼禄蠹,而且这项措施推行起来也不容易,他们这些大臣更不好开口置喙,以太后的身份,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
  蒋仲庸道:“娘娘深明大义,是国家之幸!”
  刘海月道:“我也只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各位达人在前朝辛苦,我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放任那些仗着皇亲身份为非作歹的人给你们添堵!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此值国家多事之秋,各国不过是仗着我大梁幼主登基,故而雄心勃勃,想要趁此吞并大梁,若不想当亡国奴,被他国所灭,还请各位与我齐心协力,纵然如今国力稍弱,可我相信,在各位的辅佐下,我大梁必能重现太祖雄风!”
  “承太后娘娘吉言,臣等必全力以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众人齐齐拜倒。
  从慈宁宫那里出来,俞灵运叹道:“看来我们是小人之心,错看太后了,太后之胸襟不下于伟男子矣!”
  这话分明是说给宋翎听的,宋翎看了他一眼,粗声粗气地道:“太后娘娘自然胸襟广阔,就我老宋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俞灵运哭笑不得:“我说老宋你赌什么气,太后娘娘为国为民,不正是我们的福气吗,先前你还担心娘娘对政事指手画脚,要是她每件事都指到点子上,未尝不是我们的福气呢!”
  宋翎嘟囔几句,没再说话了。
  另外一边,过了十天半个月,刘海月正在跟郭太妃下棋,就听到宫人来报,说刘夫人递牌子入宫,想要求见。
  刘家早已分家,这里所谓的刘夫人,指的是刘海月大哥,刘海清的妻子周氏,这非年非节的,突然想要求见,要么是刘家出了事,要么就是周氏有事相求。但要是刘家出了事,现在进宫的肯定不止周氏,只怕刘海月的母亲林氏第一个就要来求见了。
  刘海月沉吟片刻,道:“请她入宫。”
  郭太妃笑道:“看来我来得不巧,今天可吃不到娘娘这里的八宝鸡丁了!”
  刘海月嗔道:“郭姐姐这话说得不厚道,让别人听了好似我天天刻薄你似的,我可不依的!”
  两人性情相近,现在又没了利益冲突,自然相处得宜,感情反倒一*一日好。
  郭太妃咯咯一笑,又说了两句,就起身告退了,刘海月亲自送了她出去,回身让人准备茶点。
  半个时辰后,周氏穿着一身枣红短臂襦裙,小心翼翼地跟在宫人后面踏入慈宁宫大殿。
  “臣妇拜见太后娘娘,娘娘万安。”周氏按照宫礼拜倒,但仍做得有些不纯熟,脸上也带着诚惶诚恐。
  她本就是小户人家出身,当初能入刘家,也是因为林氏看她家世清白,且品行不错,但是当时的刘家也不过是小官之家,虽然周氏是高嫁了,可也未曾想过刘家会出一位当太后的姑奶奶,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刘海月当了太后,刘家本该跟着受封爵位,可这位刘太后偏偏不遵循前人先例,只道从她这里开始,有朝廷命官官职在身的皇亲国戚,就不能再兼任爵位,周氏原本也可混个伯爵或公爵夫人,可现在只能跟着五品官的丈夫,连个诰命夫人都混不上,刘海清升了实职有事可做也不觉得怎样,反倒还感激妹妹,只有周氏失落得不行,觉得自己在京里行走都低人一等,那些夫人小姐看在她是当今太后大嫂的份上也喊她一声夫人,她自己却臊得很,觉得别人好似在嘲讽她。
  鉴于小姑子的身份和权威,周氏不敢说什么,可心里未必是没有怨言的。
  “大嫂免礼,快快请起。”刘海月温言道。
  周氏起身,抬首飞快地扫了刘海月一眼。
  年轻的太后娘娘如今甚至未到三十,如果不是头上挽着妇人发髻,看上去就像是少女一般,不仅脸上没有一丝皱纹,容颜也依旧跟当年刚入宫时一模一样,只是平添几许成熟风韵。
  周氏对即将要说的话有点忐忑不安,这种忐忑自然也就反映在一些动作细节上,刘海月看在眼里,面上却只笑道:“大嫂好久没有进宫来找我玩,可是最近大哥不让你进宫?若是的话,回头我得好好说说他!”
  “不,不是,夫君没有让臣妇进宫,是臣妇自作主张来找太后娘娘……”周氏心机不够,一不小心就把来意说出来了。
  刘海月抽了抽嘴角:“那大嫂此来所为何事?”
  周氏嗫喏道:“臣妇是为着谨儿的事情来的……”
  她口中的谨儿就是刘海清与周氏的儿子,也是刘海月的亲侄子刘晏谨,今年十五岁,已经参加过一回乡试,但是没有中。
  刘海月有点诧异:“谨儿怎么了?”
  周氏道:“谨儿想出门去拜访名师游学,可臣妇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实在舍不得让他远走,所以想恳请太后娘娘,能够将谨儿想要拜访的名师请到京城来,这样他就不用……”
  她后面的话在刘海月的注视下逐渐消音了。
  刘海月都有点气笑了:“大嫂,我是太后没错,可就算是皇上,也不能下这个命令,否则这暴君的头衔就算是坐实了,虽说父母在,不远游,可谨儿能有这个想法,说明他是个志向高远的,我这个当姑姑的也要支持,你将他强行绑在身边,非但对他没有好处,反而是害了他!”
  周氏掩面低泣:“臣妇也不是不明白,夫君和爹娘都都是这么说的,臣妇只是舍不得……”
  刘海月淡淡道:“大嫂,我知道谨儿跟你不太亲近,可这也是当年你抛下他千里迢迢非要去跟大哥去上任埋下的根子,现在谨儿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当父母的自然是要支持,哪能一味的打压,这反倒会伤了你们之间的感情!”
  周氏呜呜哭了起来,没再说话。
  刘海月被她哭得有点心烦,可也不能放她就这么出去,不然别人看了还以为她这个太后成天欺负娘家人呢!
  她耐心等周氏哭够了,喊杜鹃端来热水帕子,服侍她洗脸,重新上妆,这才把人送了出去。
  等到周氏离开,刘海月这才吁了口气,揉揉额头,翠雀赶紧上来帮她揉按肩膀:“娘娘辛苦了!”
  刘海月叹道:“真是一个比一个不省心!”


☆、战事将近

  翠雀和杜鹃从刘海月入宫时起就一直跟着她,如今已经是家人一般的存在,可以说刘海月跟他们相处的时间,甚至比跟自己亲人相处的事情还要长,有时候私底下说话,翠雀和杜鹃比较随意,刘海月也从来不会怪罪他们。
  杜鹃闻言便道:“夫人确实有点不讲究。”
  “何止是一点!”刘海月一说就来气,“就好像全天下只有她一个人疼儿子似的,竟然还瞒着大哥跟我娘进宫来求我,就算我是太后,难道还能让那些大家先生们从家乡全部迁到京城来,以便让谨儿去拜师?便是皇上都没有这么霸道的吧,简直太可笑了!”
  杜鹃忙抚着她的背:“娘娘息怒,夫人也是一腔慈母之意,也许行事有所不当,可并没有恶意。”
  刘海月没好气:“就因为她没有恶意,我才没法拿她怎样,要不然直接晾着她还不更好!”
  说白了,周氏就是个无知妇人,毕竟小门小户出来的,也不能指望她有多高的见识,当年非要跟着丈夫去赴任,刘海月还能赞一声她要死死抓住爱情和丈夫,颇有现代女子的风范,但她却因此忽略了儿子,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要怎么跟儿子修复关系,刘海月对这个大嫂也颇感无语。
  但她应该觉得庆幸,她的娘家都还不敢仗着她的名头在外面为非作歹,充其量也就是闹出点幺蛾子,否则她还真要头疼。
  一想到这里,她就对杜鹃道:“你去查一查,刘氏一房是从江南起家的,现在在南边老家还有一些远房族人,查一查他们是不是有仗着我的名字在外头为祸邻里,地方官是否又看在我的面子上纵容默许,若是,立刻报与我知。”
  杜鹃连忙领命退下,她与翠雀、黄鹂,现在都是太后宫里有头有脸的大宫女,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刘海月则在翠雀和黄鹂的服侍下用完午膳,然后打算午休小憩一下。
  结果刚躺下去不到半个时辰,就听见黄鹂匆匆来报,说内阁那边几位阁老都来了,有急事相商。
  刘海月现在还未正式训政,能劳动几位阁老都一起跑来的事情肯定小不了,她匆匆起身,连头发也没怎么弄,只是让黄鹂挽了个素淡的发髻,再用一根凤钗固定住,又穿了一件颜色素雅的半臂罗裙就往前殿去了。
  蒋仲庸等人本是听到太后在午休,还以为要等很久,谁知不过半个时辰,太后就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身上穿的与平日接见他们的服饰差了十万八千里,脸上甚至也没上妆,素白恬静,清丽绝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户人家的美貌少妇。
  蒋仲庸他们不敢多看,连忙低下头,待太后坐定,诸人向其行礼,蒋仲庸当先出列:“启禀娘娘,前线八百里加急军情,于一个时辰前送抵内阁,臣等不敢耽搁,马上请见娘娘,此是加急奏折!”
  他从袖中拿出一份不怎么干净的折子,双手递了过去,翠雀上前接过奏折,又双手递给刘海月。
  刘海月当然不会计较他们的失礼,她现在的注意力都被那份折子吸引了,能让几个人都如临大敌,这事一定小不了,是羌国来犯,还是北蛮来袭,心念电转,她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
  打开折子,里面奏报的内容很短,眼睛一扫就可以看完了,但刘海月却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直到蒋仲庸他们开始不安起来,她才放下折子,长吁了口气。
  “羌国陈兵百万于苍狼关外,诸卿有何对策?”
  蒋仲庸是首辅,之前大家匆忙之间商量了一下意见,此时当然也要由他来先说,太后问起,也只能由他来开口:“启禀太后,老臣与几位阁臣,一致认为羌国的数目只怕有虚报。”
  他顿了顿,刘海月嗯了一声:“蒋老继续说下去。”
  “是。”蒋仲庸道:“先前羌国与我大梁大战一场,我大梁虽然伤了元气,他羌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此时距离不过年余,羌国哪里来的百万雄兵,只怕其中多是夸张之辞。”
  刘海月听罢,沉吟片刻,将目光转向其他人:“诸位也是这么想的?”
  其他人纷纷道:“臣等赞同首辅之言。”
  刘海月道:“元辅与诸位皆是老成持重之言,不过虽说羌国夸大兵力,然而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