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偕澹懒嘶箍梢栽偕欢サ氖淄勇匏懒耍簧徒崾恕7鹜幼∈朗背沟追炊哉庵植黄降鹊纳竦慕准吨贫取K苑鸱ㄊ墙⒃谝盗Φ牧⒊∩希谝盗Φ脑熳髦氯巳似降龋还芑实邸⒋蟾晃獭⑵蜇ぃ宦啥际瞧降鹊摹R盗κ侨巳俗宰鞫允艿模还苁裁瓷矸郑炝硕褚狄谎鼙ǎ拖窆糯是坠莘阜ㄓ胧裢铮坏图钠矫袷旰翱喽烈部梢灾凶丛⒉皇怯商焐闹肿褰准抖卸ㄒ簧V灰眯猩撇际涫底约海匆谎梢猿沙ざ煤霉ǎ谝盗ι暇匀巳似降取?br /> “业在不断的变迁中,由于现生行为的善恶,种族的优胜者可能没落,劣败者可能上升。所以,不否定现前的事实,但并不使现前的情况神化,看作无可挽回。”
懂得上进的人都有机会,身分再高的人有堕落的因缘也会堕落,因缘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佛法不否定现生所受的果报确与过去的因缘有关,但不会使它神化(外在的主宰与永恒不变),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不会以为一切都是注定好无可挽回的。
“3。前途光明非绝望:神教者为了配合统治的永久起见,将人民编别为:神的子孙得再生;非神的子孙,不能得再生,永远没落。”
过去是皇帝国王君权政治时代,宗教者要受政治力量的牵制。他是天子,人们是被他统治的平民,怎么可以说互相平等呢?皇亲国戚都非常高贵,平民算什么!为了能控制统治百姓,使他们百依百顺不反抗,就要用阶级的神教观念来辅助统治者的统治,哪里还会提倡人人机会平等!因此把人民编成不同的种族,神的子孙可以再生,不是神的子孙就不能再生。现在从自由民主的立场来看,这完全是一种专制者的心态,是毫无道理的不平等制度。
“不知人类陷入歧途,或由于社会恶力,或由自己的错误,即使重大罪恶者,也没有不希望未来的新生。”
人们造了恶犯了过错,难道就永远没机会了吗?犯了错就永远下地狱吗?哪一个人不想将来还有改过向善的机会呢?每个人内心都希望将来还有再生改过向善的机会,再大的错误也希望能改善。
“故,神教者的未来裁判,充满了无情的残酷,违反了人类共同的希求。”
什么叫神教者的未来裁判?信我者永生;不信者下地狱。多么不平等!未来的生命只有两个极端:一是上天堂,一是下地狱。是不是充满了无情的残酷,违反了人类共同的希求?人类的共同希求是犯了过错也希望有改善重新再来的机会,哪里是犯了一个过错就永远判入地狱而不得永生呢?这不是很残酷吗?
“佛法的业力说,以一切为有情行为价值所成。”
所谓的业力是我们的身心行为所造成的,所以个人的业力就在各人的行为上。
“如由于过去的错误,造成现在生活的恶劣,则应从现在身心合理的努力中去变革。即使此生无力自拔,但未来的惨运,并非结局,而只是过程。”
“未来的惨运,并非结局,而只是过程”。这句话很重要,佛法的伟大也在这里。这一生或是过去生造了重大的恶业一定要受报,即使不得已堕落在地狱、恶鬼、畜生道受报,佛法还会给人以机会。因为受报总有一天会尽,报尽了还可以重新再来,受报只是过程,不是结局,这就给了我们希望和机会。但神教者的观念是:不信他就永远在地狱,没有机会了。现在我们听到了正法,知道这样的因缘,就会注意去改善,不管过去犯了多大的恶业,只要一念的菩提心发起,就可以勇往向善的。在这点上,成就的机会大家都一样,与相信不相信没关系。我们不是信哪一尊神或佛,而是信仰真理,向善的都有善报,我们努力学法,未来都有机会解脱,这是真理法则。佛陀住世时没有让人信仰崇拜他,而是教诲大众“依法不依人”。法是真理法则,我们要依据真理法则去实践去生活,不是依据某某个人。人总是会死的,不是永恒不变的,然而真理法则不变。佛陀是多么的民主!他没有搞个人崇拜,他宣扬的是宇宙的真理法则,人人学,人人明白而解脱。佛陀说:“我亦僧数”——也是出家团体中的一个人,没有吹嘘是特殊的神或子民。他建立的清净僧团是以羯磨制(开会决议)来解决事情的。佛陀的时代是这样的民主自由尊重平等!现在西方国家讲民主也不过二百年,佛陀在二三千年前就已展现出民主的风格了,只是随着时代背景,君权国王的时代,佛陀的民主思想无法彰显而已。现在已经到了民主时代,正是彰显佛法正义的时候了!可以讲真话而不再被砍头了,现在正是讲佛法正见的好因缘。众生听到学到真正平等的佛法,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解脱。依法不依人,这点很重要!佛法的伟大不是在神权,不是特殊的人加持你,对你特别照顾,那就不平等了。而是人人发菩提心,去制造解脱的因缘,将来都能解脱。这是全然的平等,没有迷信崇拜,没有个人主义。
“一切有情在同趋于究竟圆满的旅程中,无论是落于地狱、饿鬼、畜牲,但终究要在自己身心的改善中,完成解脱的。所以,三世业感说,予人类永不失望的光明。”
学到真正的缘起论就知道佛法的深奥,业感缘起说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堕落到三恶道也是过程而已,只要自己懂得忏悔,知道过在何处,愿意改过修正,还是有成佛的一天。尤其我们大乘佛法说,众生皆当成佛,就是站在法性平等的立场来说的。无论什么身分,只要愿意发心改善提升自己,制造解脱的因缘来充实自己,都一样可以解脱,由此可见佛法业力说的可贵。
“印度旧有的业说,无论为传统的一元论,新起的二元论,总是与「我」相结合,认为由于业而创造一新的环境身心、世界,「我」即幽囚于其中。”
外道表面上也谈业感,但与佛法的业力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身心或外在的世界就是“我”居住的地方,“我”是永恒不变的。
“佛陀的正觉,没有轮回主体的神我,没有身心以外的业力,”
这几句话很重要!这就是与外道不共的地方!佛法否认主体性的永恒不变的神我以及离开身心以外的业力。离开了身心,谈不上业力,也看不到业力的作用。
“仅依于因果法则而从业受果,一切是展转相依,在不断的生、异、灭中推移、相续。”
佛法只讲从业受果,一切都是在因缘的展转相依而不断的相续着,外在看起来似乎有生住异灭推移相续的轮回相,内在却没有主体的我,仅是业力的造作而已。
“依外表说,从一身心系移转到另一身心系;从内在说,从一业系移转到另一业系。如流水的波波相次;如灯柱的焰焰相续。”
人可能又投生为人,也许投生到恶鬼畜生,只是从一身心系转到另一身心系,由最强大的一系业力来主政,从一业系移转到另一业系。哪里有真正的“我”?只是业力一系一系的转移而已。好象波浪一样,后浪推移前浪前进,没有一个主体性。又好像火焰看起来一直在相续燃烧,但相续中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主体,它是如幻的。此外还有一个譬喻,一段木材在燃烧,当它燃烧完时,这个火引起另外一根木材的燃烧,前面的火引生了后面的火,前火非后火,后火非前火,但后火是由于前火而有的,类似众生的生生相续,这就叫不一不异:不一——后火非前火;不异——后火不离前火而有。外道认为有一个灵魂真实的我来回生死,不管外在的状态如何变,里面的“我”不变,这是实有感的常见我见。注意!我们佛教中有某一些方便的说法,认为众生的生死轮回好像换衣服一样:我们有一个实在不变的自性(我),这个身体虽然坏了,但里面的“我”却不会坏,于是就像换新衣服一样投生新的状态,这样的观念与“神我”的观念是否相似?注意!真正佛法所说的轮回生死是没有不变的主体,是缘起无自性的业力所感,没有永恒不变的真“我”,这就是佛法的特质,偏离了这个特色,很容易与外道相混。然而众生容易接受有我,在我执中怕失去我,怕断灭,自我的保护意识很深的潜在着。讲无我的缘起,听懂并接受的人很少。讲有我,死后可以到那里去享福自在,在上帝那里得永生,谁都喜欢。告诉你这是神教的邪见,真相是无我,没有人会信的:“怎么可以无我?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我”。注意听!佛法在印度为什么会消灭?讲无常无我的正法,很少有人接受并体会,为了生存,为使大家能接受,于是佛法中融摄了很多方便。但这只能是方便而已,如果不能恢复佛法无常无我的本质,那跟外道又有什么不同?所以大家要注意,体会无我很难,为何“修行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外道修禅定可以发神通,可是难以解脱,就在难以体会无我故。我们都喜欢“有”,宁愿相信有“我”,不愿相信佛陀讲的无常无我,怕死了就断灭,失去那个“我”,这就是众生的惯性。为何讲真话的人少讲方便的人多?因为讲真话的没生意,没有人愿意听;讲方便的大家愿意接受。但是注意,讲方便久了就习以为常,以为“那个”就是真相,而真相再也无人知晓,于是正见慢慢就不见了。这就是佛法在印度流行一千六七百年后消失的主要原因。我们在传统佛法中熏习的就是这样的方便法,不要讲解脱了,这一生要过得自在一点都很难!导师把这些法抉择得非常清楚,彰显了正见,我们才看到了佛法的真正本来面目。我们由衷地感激他的用心、智能、悲心!一向在我执中讨活计的众生听到无我的正见时,难免会惊疑害怕,但只要继续在这里一次次慢慢听下去,就会听到那难以听到的真话,明白佛法真正的心要。其实大家的智能都差不多,一次听不懂,二次就能听懂;二次听不懂,三次也会听懂。如果连熏习的机会都没有,那就不容易了。讲到这些问题很感慨,于是附带说一下。
“佛教缘起的业感论,绝非外道的流转说可比。”
这句话就是结论,大家要注意!
第三项 识
“(第三项 识 ) 以这一生来说,新生命开始最初的一念心,名为识。这指「有取识」,即执取身心,与染爱相应的识。”
刚才譬喻说,前面的火引生了后面的火。过去的有取识产生了后面最初的一念心,也就是这一生新生命开始的第一念,叫识。也许会问:“新生命的第一念心应该是初次的发识,为什么是有取识”?这就是缘起的不一不异,后火虽非前火,但因前火而有。这个新生命的“识”是由于过去生命中执取的作用而引发的,所以叫有取识――即执取身心与染爱相应的识。那就要注意了:让我们生死轮回不断的就是这个执取身心与染爱相应的识。这就点到重点,与身心有直接关系的就是这个识的作用,意念为先导才产生行为。为何执取?为何会保护自我?为何希望它永恒存在?都是从执取爱染而来,执取自己的身心为实在——我;执取外在的家庭财产名誉地位等——我的。内而执取身心,外而执取一切法,哪一个人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死后不能解脱生死轮回?注意听!就是我执产生的爱染执取的力量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意识已变为有取识了,它就是生死轮回的动力,所以识有执取的作用。
“识有维持生命延续的力量。父母和合时,有取识即摄赤白二渧,成为有机体的生命而展开。”
识有维持生命延续的力量,因为意识希望它所执取的东西永远存在。意识的执取力不断,死时还在执取,看到父母和合就执取为自体,于顷刻间入胎。
“「长阿含经」中,佛问阿难说:「缘识而有名色,是何义?若识不入母胎,有名色否?答曰:无。若识入胎而不出,有名色否?答曰:无。若识出胎而婴孩败坏,名色能增长否?答曰:不能。名色由于识的执取资益,才在胎中渐次增长起来。此识的执取,直到死亡的前剎那,还不能暂离。假使一旦停止其执取的作用,一期生命即宣告结束,肉体即成为死尸。”
如有人受胎而没有意识在里面,胎就无法成长。名色是由于识的作用才在胎中慢慢成长。此识的执取直到死亡的前剎那还不能暂离,假使一旦停止其执取的作用,一期生命即宣告结束,肉体即成为死尸。‘唯识系’有一句话:“先来后去做主翁”,就是说识在做主人翁。识先到,生命才能成长;人死时最后离开的是意识,意识一离开,生命就变成死尸了。
现在我们能分别造作的这个识有多重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