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鲋挠跋欤薜姆椒ň筒灰欢ㄓ胝胬硐嘤Γ灰欢芨纳莆颐堑纳硇挠胄形QХㄕ娴囊芙魃鳎朴诰裨瘢河械姆ㄊ巧魄煞奖愕模且汲趸朊诺模ǖ比灰彩欠鸱ǎ挥械姆ㄊ堑脊榫烤沟摹H绻颐墙邮艿难断⒉皇呛苷返模蔷突岜涑梢恢忠览蛋参考耐校胛颐巧恼嬲跣丫陀泻艽蟛畋稹U飧龅胤酱蠹乙渖髦兀?br />
三大理性的统一三法印
“三大理性的统一 ﹝三法印?br /> 三法印,为佛法的重要教义;判断佛法的是否究竟,即以此三印来衡量。若与此三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说的,也不是了义法。反之,若与三印相契合──入佛法相,即使非佛所说,也可认为是佛法。”
三法印就像现在的印章,印章代表你的正身。佛法讲的印也是印证证明,三法印就是佛法的根本法。以三法来印证佛法的正确性,如果离开这三个法印的根本法,就不是佛法;只要符合三法印的内容真义,就可以承认确实是佛法。所以这里有一个观念很重要: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开示的法义,佛陀开示的法义有究竟有方便,也有有余说的部分,就像《阿含经》里佛陀提到有余说的部分,会提醒弟子,这是方便说,还不究竟。可见究竟与方便的内容确实不一样。有些学了南传的佛法,批评大乘非佛说,意思是说大乘的很多经典是后面的人造的,根本不是佛陀亲口说的,这怎么能代表佛法?但是导师就讲大乘是佛说。为什么说大乘是佛说?因为即使不是佛陀亲口说的,但是所说的法不违法相,就是跟三法印没有违背,内容是一致的,这个就是佛说,也是佛法。我们要重视这点。现在南传跟北传的诤论也就在这里,北传说南传不了义,自了,没有北传菩萨道的慈悲伟大究竟。南传怎么会接受这样的批评?于是反击说大乘非佛说,那不是佛陀亲口说的,甚至有说是外道邪见,讲得很不好听。所以现在学法的人很辛苦,到底谁说得对?如果学南传,会让人说不究竟不了义,那学它干什么?如果学大乘,又会被南传说大乘非佛说,那还算是佛教吗?这样的话两边都不是,怎么办?
导师很有智能,他找出了佛法的根本就是三法印,然后告诉你,即使佛陀亲口说的,没有符合这三法印,也不是真正究竟了义,只能是方便说。即使不是佛陀亲口说,但是与三法印的内容完全相应,这还是佛法,是正确了义究竟的。今天学佛法,不是依靠哪一个南传北传法师的法脉,而是要依据正确佛法的真正内涵,那就不得不探讨三法印了。佛法的根本究竟义就在三法印,不管哪一个菩萨,哪一个大乘的大师或是南传的法师,如果离开了这个法则,我们就可以肯定他所说的不是佛法。这样我们就可以离开了诤论,超越大小乘之争,不再受束缚了。故要好好理解三法印,唯有三法印才是佛法的根本依据。
“法是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印是依此而证实为究竟正确的;”
何谓普遍性?遍一切处。真正的法是遍及古今中外的每一个角落,没有时空的障碍与限制的。何谓必然的理性?即必然的因果关系。“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即不管过去、现在、未来及古今中外,一定是这样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必然如此的,这个才叫法。真正的佛法讲的是宇宙的真理法则,不会因时空而有所改变的。这个大家要先理解。
“依此三者来印证是佛法,所以称为法印。三法印的名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也有于诸行无常下,加「诸受皆苦」一句,这就成为四法印了。”
《杂阿含经》里佛陀与弟子常这样问答:色无常否?是无常。无常是苦否?是苦。苦是否无我?是无我。从无常讲到苦,才讲到无我。所以有的加上一个“诸受皆苦”,变成四法印。
“苦,是觉者对于有情世间的价值判断,仅是诸行无常印中的含义之一,从事理的真相说,三法印就足够了。”
其实所谓的苦是世间感性的,是价值的判断,是诸行无常中的一种反应而已,应该涵盖在诸行无常中。所以不一定要讲四法印,三法印就足够了。
“三法印,是于同一缘起法中体悟有此三性,”
这一句话大家要注意!三法印其实都是缘起法里面的三种性质。所以谈三法印是已经了解佛法内容的三个不同特性,而三法印合起来就是缘起法。我们说三法印是佛法的根本,如果再往上推,缘起法就是佛法的根本,因为三法印是缘起法的内容。
“无论学者的渐入、顿入,三法印有着深切的关联,不能机械的分割。”
三法印有的注重无常,有的注重无我,有的注重涅槃寂静,如果这样分割成个别的,就变成机械式的;如果能贯通,就会了解原来三法印在讲同一个理论和重点,没有互相排斥或矛盾。所以要了解三法印,不要机械地把分割开来。
一、 诸行无常
“佛说真理的轨律,有三:一、〔诸行无常〕「行」是运行或存在。”
行,就是迁流变化或造作运行,万物存在的当下就在迁流变化中,所以都叫行。从大的格局来看,千古以来就是一个大的迁流运行的过程,所以叫行;我们身心的当下在剎那变化叫行;身心的造作产生的业力也叫行(业)。行的解释可以很深广,千古以来有宇宙的运行都叫行——大用流行。有时观察万法要从千古以来宇宙大用流行的角度来看——大期生灭;从生命一生过程的变化来看也是行——一期生灭;起心动念剎那间的起灭变化也是行——剎那生灭。行就是运行或存在,存在可以从远古来的运行变化直至当下的刹那生灭来看。
“从前后延续的时间上,说明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时时刻刻都在不断的迁流变化。”
佛法的观察要从迁流变化的活动中来看,而不是静止的、解剖的横切面。
“在这千变万化、动转不停的现象,其中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没有任何固定不变的存在,就是「无常」。”
佛陀谈的无常,是观察存在的现象(包括身心),不离开迁流变化的万象来谈无常,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迁流转动变化。佛陀确实发现了无常的法则,万法就是剎那剎那变化而没有一刹那停止过。这就揭示了没有任何永恒不变的存在,从宇宙的运行直至小小念头的变化,都是无常不住的。故而无常性是根本的,也是必然的,这就是真理法则之一。否定永恒不变性和单一性,可以破除常见我见的实有感。
众生没有智能去深观,总是觉得一切的存在都是那样真实固定不变。即使宗教也知道,人与一切事物不可能永恒不变,但人们往往推想并希望事物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否则不得安心。所以人人都在说:“我、我、我”,这个“我”,在印度佛教或宗教界所代表的就是永恒不变、独存、不生不灭(也叫自性)。佛陀观察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剎那迁流变化不停,没有一剎那是停住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他原先苦行了六年,也修了甚深的禅定,仍然不能安心。因为当时他是根据印度所有宗教(包括婆罗门六师外道)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我”的理论而修的。后来才发现所有众生妄执“我”而造成忧悲苦恼、造业生死轮回。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到缘起法,彻底破除了所有宗教妄执的“我见”(自性见),而宣说无我!这就是佛法与一切世俗观念乃至宗教不同处,也就是佛法的特质——三法印。从无常的观察中知道无我。佛陀依据我们身心的体会,不是想象有一个神的存在,有一个外在的他力控制。佛法是建立在缘起的无常上来观察,才了解没有永恒不变性(常性不可得),没有单一性(我性不可得),都是因缘和合的聚散而已。聚——生,散——灭,中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但是在因缘条件聚散之间,众生产生了执着的业力。业力其实属于一种能量,这一种执取不断,在这一生结束时,条件还会相续,必然会执取未来的新生命。因此会产生所谓轮回不停的现象,但不是有一个不生不灭永恒的东西(我)在轮回。佛法虽然讲无常无我,没有永恒不变性,但不否认因缘聚合产生的迁流变化,产生千差万别的现象,而成立一切法,成立六道的生死相续因果不断。但是外道的观念却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实在永恒不变的我,就不能成立轮回。其实在佛法中并不需要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才能产生轮回的现象,因为缘起故。六道的产生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并不需要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反之,如果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性,又如何产生六道的变化与生死轮回呢?恰恰是由于没有自性,才能产生变化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虽然似乎世间有暂住或安定的状态,但从深智能去观察时,即使是一剎那,也还是在变异中。”
从我们的认识观念来看这个世间,人大约存在百年左右,事事物物也有一期的安定性,有的树木还可以活千年,地球可以存在几十亿年。我们会觉得有暂时的安住或安定的状态。但是如果用深智能去观察,看起来静止不动常住的东西,其实内在还是剎那剎那地在变化着。现在的科学比较进步,过去研究物质到原子,现在已经微细到夸克了,不过又进一步深入知道夸克还是缘起的组合。科学发现一切都在剎那变化,只是能量的一种转换而已。现代科学的进步,也使我们能容易了解一切法确实是剎那生灭的,我们身体的细胞在一剎那(不到一秒钟)中有十万个细胞在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就是生灭。
“万象只是流动的过程而已,无始也无终。”
万法(包括身心)都是流动的过程而已,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如果确实知道身心是迁流变化剎那不住的,还有谁能让“我”或“我的身体”安住不动、不老不死?色身的任何一处乃至心灵的感受观念等,哪里能永恒不变?无常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真理,但我们从来没有深思过,往往被忽视了,所以无法发觉生命的真相。我们的观念及造作都违背了这个真相,大家都在求永恒不变,求永远的拥有和主宰。事实的真理是不能改变的,痴迷的众生与真理相违背的结果,就是思想观念的颠倒及所带来的痛苦烦恼造业而生死不断!宇宙的无常真理是一个事实,我们不了解,内心时时希望一切美好的都永远不变,我能主宰控制,得而不失。其实越有这样的欲望就越痛苦烦恼,因为无常的真理法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只有顺着无常无我的真理法则,不强求不主宰,那就不会造作,爱取执着断了,执着的意识就不再起,也就不会起有取识了,才能解决生死问题。
“所以,「无常」是一个事实:个人的生老病死,社会国家的兴亡乃至日月星宿的成、住、坏、灭,都是无常。”
大至宇宙的山河大地,小至我们自己的身心都没有离开无常法则,一切就在迁流变化中。“行”就是变化迁流,万物都在变化中。
“〔无常的理由〕:本来,一切法都在变动,一般人多少也可以知道。但是,人们总不能彻底,总想要有个常性才好,或以为生灭无常现象的背后有个常住的实体,或以为某分是无常,某分是常(如唯心论者之心)。以佛法看,不管内心外物,一切都是无常的。”
外道与众生都觉得无常不能满足“我”的存在,误会死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心不愿承认无常,也不愿了解无常,总是希望我们能永存,这叫我执。希望永远生存的意欲就是我执我见的根本。观察宇宙山河大地到我们的身心,明明没有一点常住的地方,但我们偏偏不情愿,总是希望有一个常性才好:“如果一切都无常,不是太可惜了吗?”死了就没有了,感到一种断灭的感觉。所以希望在这无常生灭的背后有一个主宰的常,一切是由常来变成无常的。佛教的真常系理论就不承认一切是无常的,说一部分是常,一部分是无常的,无常的是现象物品,常的是心。而根本佛法说的却是五蕴身心都无常,而不是一分常,一分无常。
《杂阿含经》里,佛陀就说,众生最执着颠倒就在这里。如果认为山河大地存在的时间很长,比如一棵树有的活二三千年,你执着它常还有道理,因为没有出生,它就存在了,直至你临死前,它还存在,这样的执着常还情有可原。但是我们的心灵哪一剎那不像猿猴一样跳来跳去变化无常?哪一剎那的心灵是常住的?这是每一个人当下都可以体会到的。所以最颠倒的就是把外相当无常,把内心当常,这是佛陀亲口对弟子们开示的道理。然而后来的人还是认为身体是无常的,有一个灵魂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