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且园闳粑迹裁匆哉闳粑级凰嫡ㄎ迹恳话闳巳衔ㄖ胁拍芸⒅悄埽降资窍榷ɑ故窍然郏科涫刀ɑ塾Ω檬窍嘁老嘣档模嬲幕鄄皇强窕郏厝挥攵ㄏ嘤Γ欢嬲亩ú拍芷舴⒅悄堋K裕业目捶ㄊ侨芬曰畚肌1热缢迪衷谔ㄑ肮讨校⒌氖俏潘夹薜奈呕郏哉飧龇私猓呐试稻蜕倭耍辉诮胝嘉┦保斫饬芮慷芡赋拐飧龇ㄊ保木透捕恕K园苏赖谝皇钦幼攀钦嘉嘉┫嘤Γ靼琢耍颐堑纳砜谝庠熳髦鸾ゾ陀胝嘤Γ鹦亩罹驮嚼丛饺绶ǎ朊鳎ㄕ┫嘤α耍硇娜哦叩沟奶跫吐跎倭耍詈蟛挪āU飧稣ù幽睦锢矗渴谴诱秸嘉俚缴砜谝獾牡髡谛娜哦奶跫鸾ッ挥辛耍淖匀痪统恋硐吕窗沧×恕U飧龉淌怯墒滓恼秸嘉缴砜谝獾恼怠⒄⒄疃āU饫锝驳恼ú皇怯檬裁捶椒ㄐ薜檬剐牧椴欢哪歉龆ǎ怯缮鲜龅墓痰贾氯哦叩怪慈〉奶跫挥辛耍淖匀痪桶沧×耍哉凼怯烧舴⒌摹U馐俏腋鋈说囊恢挚捶āA鹊牟际⒊纸洹⑷倘琛⒕㈧ǎ且园闳粑嫉模缘际徒舶闳羰亲钋暗模彩亲詈蟮摹W羁季托枰闳舻幕郏詈笸瓿傻幕故前闳舻幕邸?br /> 我不是认为修定不好,而是说不一定非要用四禅八定的定,因为正定应该是与正见相应的。经过正思惟、正业、正命、正念而产生内在不扰动的条件,这样产生的安住安定才是正定。一般人认为我们的心会攀缘执着,那就修定,让心离开外面的攀缘和执着,这样能使心暂时安住。但不能根本解决,犹如石头压草一样,只是使自己的意念暂时不起。但是出定后依然如故,因为内在的条件没有改变。所以必须与般若正见相应的定才是真正的禅定即正定。因此我个人很重视正见的建立,没有正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能,用石头压草的禅定并不能启发智能。所有的外道四禅八定功夫都很好,为何不能开悟解脱?我个人的看法是:真正的定是由智能正知见而建立,反倒不是四禅八定来建立的。
“我们的一切知见,不离六根、六境、六识。六根所取的境相(六境),是色、声、香、味、触、法;而现起的境相,就是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
透过我们的六个门户(六根)与外在的六尘(境相)接触,也就是起想(相和想是相通的)。比如我们现在意想起某一件事,那个相就在心上浮现,其实由想就会“看”到相样,有想就有相,没有想就没有相,注意听,要明白想与相的关系。
“现在如实观色等一切境相,如三灾起一样,一切归于灭尽。一切境相灭尽,那观心中的一切法(有)想,也就不起。法想所摄的空想,也不再现起,那就入无想解脱门。”
风火水等灾难会毁灭一切,甚或宇宙的毁灭,从这里体会到外在一切的缘起如幻性。我们在心中起境想是由于执着在色声香味触法的实在性。如果知道一切色等相都像起了三灾一样,最后都要灭尽的,心中就不会执着那个相的实在了。看看灵骨塔里面灵骨的瓮子,那不都是灭相吗?如实去观察每一个人,最后一定会死了变成骨灰,这是事实,没有一法不归于灭!从这个角度来看,看到外面的境界也只是暂时如幻的缘起而已,还会当做它是实在永恒不变的吗?一切都归于灭尽。同样,我们心中执着的一切外相,也是必归于灭的,当实在感的执着不现前时,你想的心也就不起了。
明白了相与想的关系,如果认为一切法空,但还有空的意念在,这个意念就是想(想就是相),执着在空相(空想)还是不彻底的,就要修无想或者无相解脱门。
“一切想不起,所以知见清净——不起虚妄知见,而得清净的法眼。”
了达一切法的实相叫法眼。明白一切法无自性空,而且连空想空相都不执着,空亦复空,就能体会无相(无想)。顺带提一个重点:如果今天修的不是无相解脱门,就会执着在有一个境界:我身心清净,非常光明,看到什么世界很漂亮。其实那还是心相(心有想),注意听!所以无相是不执着一切的相,包括空相都不执着,这才能解脱。如果修禅定觉得身体很喜乐舒服快乐,那还是有相,有想就不会断,不能解脱。所以对一切的境界都绝对不能执着。各位注意,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尤其是修禅定念佛,念到一心的,会产生很多的感应——所谓现象境界。如果还执着在这里,以为修得有德行有境界了,那根本就没有破相(想)。到一切相不起,一切法不着,那才是真正的清净。大家要注意:不要被一些境界现象感应所迷惑,执着在那里以为境界很高,那还是执著在相上。
“内心的贪瞋痴,是依六尘境相而起。得了无想解脱,贪瞋痴也就无所依而灭尽。这样,外离六尘想,所以不起我所见;内离三毒,故不起我见。我见我所见不起,一切执见也就无所依而不起了。这就到了截断生死根本我见我所见,到大解脱的境地。”
这就是正确的因缘。我们被外在的六尘境相所迷惑而染着,所以会贪瞋痴造业。既然贪瞋痴是依外在的六尘境界而起,现在证入无想(无相),依境相而起的贪瞋痴就无所依止而灭尽。这样外离六尘想(相),不起我所见(身心执着外面境相是我所见);又内离贪瞋痴三毒,不起我见。我见我所见都不起,一切的执见也就无所依而不起了。
佛法讲的破我和我所,“我”见是内在的贪瞋痴三毒,“我所”是外在的境相。内外的执着都无所依止了,就截断了生死根本——我见我所见,到大解脱的境地。从无相解脱门更深一层了解《杂阿含经》讲的一定要体证无我无我所才能解脱涅槃。“我见”是从我们内在的身心起的执着,返观身心的内在而体会无常、苦、无我,就可以不起贪瞋痴我见;同时,外在的境相也体证到它的非实,所以也不执着了。内无实在的“我”,外无实在的“我所”——无我无我所,这样就破除了生死的根本,才能真正大解脱。但真正要体会无我是很不容易的,只要“我”还有一点点存在,我所就破除不了。注意!有我,才有我所;没有我,哪来的我所(我的)?外面的一切境界——“我的”国家社会、家庭财产、妻子儿女等,因为有了我才引生我的,根本还在我。破了我见,我的(我所见)就不存在了,所以真正的解脱是在破除我与我所,其中最主要还是在我见的破除,我执破了就不再执着有我所,因为我所是由我而引生的。
三、无愿(无作)解脱门
“三、〔无愿(无作)解脱门〕 如深入无想解脱门,就可以一了百了。如有虽离一切境相,离我我所见,而于观心还有所着的,即内在的自我爱(生死根源之最深处),没有净尽。所谓「余(我)慢未尽」,还有生存的微细爱染,那就须再入无作解脱门。”
这很重要!用观照的心体会到无我,知道我不可得,外面的一切法相不可得,然而对这个能观之心还稍稍有所执着:“因为观照才知道无我无我所,这个能观的心是什么”?表明还有自体爱,只是在意识中比较深沉微细而已,所谓我慢(余慢)未尽。这里所说的“慢”, 就是感到自己一个人能体会到无我而很欢喜自在,也不执着外面的境界,但还有“我已经有这个境界了”,执着在能观的心的作用上。真正解脱的人是不会执着自己有境界的,就像《金刚经》讲,阿罗汉如果认为自己是阿罗汉,就不是阿罗汉,这是很重要的观念。即使体会无我无我所,但对能观之心还有一点执着,即余慢未尽,还有一点点的影子存在,那个我执就不可能彻底清除,这是生存的微细爱染,那就还要进一步修无愿(无作)解脱门。
“故经说:「离我见已,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再起一切妄识。为什么妄识不尽呢?因执妄识为自我而有爱染;有爱染,就有思愿,有造作,而生死不得解脱。”
《阿含经》讲,我们五取蕴的形成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要注意“思愿”!思愿就是我们的意志作用。比如我们刚开始学习时,有一个愿力——希望解脱成佛,有潜在的思愿其实还是落在“有”。
“应如实观察:这些妄识都是依因托缘而生起的。能生的因缘,都是无常的;所生的妄识,当然也是无常的,还有什么可爱着的呢!这样的返观妄识,如石火电光,生灭不住,即生即灭。”
这就回到因缘所生法——缘起的观念来了,缘起是最主要的理念。万法皆缘起,即使一点点妄识也是因缘所生,依因托缘而有。只要是因缘而有的,不管是能生、所生的,本身都是无常无自性的,这是最直接而透彻的。《阿含经》里也看到,一次一次的观察深入,最后还是转到体证无常。即使有了境界,仍旧要观察境界的无常而破除实有感。只要是缘起的就必无自性,无自性就非实,只是如幻的缘起而已。《杂阿含经》也讲过:“无常因,无常缘,所生之法云何有常?”上一次我直接点这个重点:我们的身心是因缘所生,身是无常因,心也是无常因,身心和合的五蕴当然不是常。既然这个身心是因缘所生的无常法,它所产生的意识、观念或所谓的境界体会能是常的吗?无常因无常缘所生的身心,身心产生的感觉境界包括妄念颠倒执着同样是无常的。从缘起的角度深入去看,没有一法(包括任何一个心念)是常的,不管是善念、恶念都是无常,我们要执着在哪一个相哪一个念呢?因缘所生法都是无常的,因无常,缘亦无常故。注意,我常用这个缘起的观念来破所谓的境界:通过修行,我们的执着慢慢减少了,稍稍打坐修定,常常身心不见了,出现光明轻安舒适,或许多所谓的感应和特殊体验,心清净了,就会执着一个清净的境界。请问:这些境界难道是离开身心造作而有的吗?身心既是无常因无常缘所组合,它生起的境界难道是常的实在的吗?明白这个就可以破一切的执着和境界,很重要!佛陀常用剥芭蕉的比喻来破除众生的执着:芭蕉看起来是实实在在的,但一层一层剥到最后是空的,它只是一片一片组合成像芭蕉的样子。所以只要对任何一法有实在感,我执我见就有安立处,哪里还能了生死?注意,所谓的境界是破除贪瞋痴烦恼后产生的身心变化,不要执有实在的境界可得,那就不懂解脱涅槃的真正含义了。就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虽然看得到,但非实如幻,剎那即生即灭。如果没有彻底明白这个,还执着在境界上,你所谓的“见法”是见什么法?真正的见法,是见法性空寂,其实说“法性空寂”还只是形容词,不是名词,哪里有一个实在的空寂相可得?执着虚空相的人也不懂虚空的真实含意。
“进而照见妄识,生无从来,灭无所去,契入不生不灭的境地。”
这才是最贴切的形容。我们每天修行要断妄念,要破妄念,请问怎么个破法?怎么个断法?妄念如果是真的,你破得了,断除得了吗?妄念如果是虚幻的,还需要断需要破吗?这里就点出来了——照见,即生命的体证,如如实实去体会到妄识生无从来,灭无所去。无所来无所去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法性本自空寂的不生不灭。如果不能观察自己的妄念颠倒执着的真相,不能体会爱染贪欲贪瞋痴的无常性缘起性,不明白其生无所从来,灭无所去,来去也是即生即灭如幻而已,怎么断贪瞋痴?每天在求啊拜啊忏悔啊:“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其实你看到贪瞋痴了吗?你知道贪瞋痴的真相吗?忏一忏就没有了吗?怎么个忏悔法?不了解贪瞋痴的真相,不如实观照身心的实相,只是求啊拜啊忏悔啊,那不过是空谈而已,于事无补!听说消灾拜忏水陆法会,每年有一万多坛,忏了几十年,你们知道自己的灾难消去了多少?消除了多少贪瞋痴?你们的灾难和业障总共到底有多少?一次消不尽,十次消得尽吗?已经消除了多少,还剩下多少?没人知道!但是各位:懂得缘起正见,懂得如实观察,这一切你就都知道了。自己有没有贪瞋痴?通过真正的修行,贪瞋痴是不是淡了、薄了?见法了,明白了真相,哪里还会起贪瞋痴烦恼?返观身心,就知道贪瞋痴的真相,万法皆缘起,贪瞋痴亦复如此,无自性的非实的贪瞋痴三毒,只要时时刻刻“看”清它的真相,就不再被它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