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赖弊餍〕朔āF涫怠栋⒚滞泳酚Ω檬窃缙诘淖髌罚鹈鸷笤家话倌昃陀辛耍牡姆ㄒ迕挥欣肟叩榔贰?br />
一、正见
  “(正见)    1、世间正见:就是正确的人生观,略分四类来说:
  (1)见有善有恶:确信有善与不善,并分别善与恶,作为我们起心作事的准绳、止恶行善的原则。如否定道德及怀疑论等,便是邪见。”
    正见分世间正见及出世正见,这里第一讲世间的正见,即正确的人生观,略分四类来说:
  1、见有善有恶:如果善恶不分,人间就混乱了,我们的内心也不可能清净。我们还没有得圣道的法,就先要建立人间的道德观念,这样,外在的世界及内在的身心才能安静,所以一定要懂得善的内涵。
  “(2)正见有业有报:一切众生的业力依自作自受的法则而从业受果。「因缘成熟时,果报还自受」即指此义。”
  看到人间兴衰苦乐,如果认为没有业果,那人间就不公平;明白有业报,才知道要离苦得乐,就要有正确的行为及意念。不然,每一个人随心所欲,不但不能解脱,造的恶更多。当我们了解有业有报有苦乐的一切人间现象,原来都有其条件原因,就能依着正确的条件原因去重整我们的身心创造未来。如果连业报的观念都没有,只要喜欢就行,这个人间就大乱了,我们的身心也不能得自在。很多人不相信有业力有轮回,他真的就随心所欲自在安乐了?唯物论或现代知识水准高的人认为轮回是迷信,难道由此他们面对生死就不苦了?人格就变成完善了?真正得自在了?所以对于业报的观念也很重要。
  “(3)正见有前生,有后世:今生的千差万别,不是偶然、无因的,与前生有关;今生所造作的,又会影响后世的果报。定命论、尊佑论皆无法说明众生之生死相续。唯有佛法的缘起论,三世的业感论,才能合理的说明,使人生起正确的信解。”
    生命之流不是我们所想象成这一生没有原因而来,然后死了就了事。除非你解脱悟道,否则生命之流是永无止境的。不要怀疑三世,就象人人不会怀疑昨天、今天、明天一样。诸行无常的“行”,就是活动,是迁流造作,一切法都在迁流造作中,从未停止过,不管是生命或万法,本身就是在活动而不是静止的。由于迁流活动而产生时间相——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不要怀疑三世的观念。
  定命论的观念认为一切都是定好的,我们没有用心改变的余地;尊佑论的观念认为一切都是他力在主宰控制,我们身不由己无法改变一切。所以宿命论、尊佑论都无法解释众生轮回生死相续的原因。只有我们佛法谈业力自作自受,前面的因会影响后面的果,现在虽是果,也是重新在造作新的因,也会影响到未来的果,所以前生后世是相依相缘的。其它外道讲生是没有原因的,是上帝创造或命中注定的;死了不是到天堂就是地狱,后面就没有了。佛法认为好坏都还有机会,在于我们如何去改造自己的未来,要究竟解脱涅槃,也是在于自己破除无明我执;如果未来想到天界、人间,就要修十善;如想去地狱,只管尽情造恶,这都是条件因缘所致,所以要相信有前生后世。其实持有断灭见的观念,自己活在人间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生奋斗的成就即使再大,如果死了就一切都完事,今生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还不是像过眼云烟、白驹过隙那样转眼即逝?所以这一生尽管得意,如果不继续播种,福享尽了就没了,未来的收获空空如也。 
  “(4)正见有凡夫,有圣人:由人而成佛的释迦牟尼佛及其圣弟子们,即是最好的证明。确信有凡圣的差异,并相信只要依佛法奉行,也能达到与圣者一样的解脱自在,才名为得正见。”
   众生的苦是每个人都体验得到的,然而圣者们的解脱之乐我们还没有品味到。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及许多解脱的圣者们,都是我们能看得到的,只要跟着他们的足迹走去,同样可以成为圣人。因此确信有凡圣的差异,并相信只要依佛法奉行也能达到与圣者一样的解脱自在,这就是正见。外道的思想都在等待依赖,靠人家来庇佑,人家喜欢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而佛法真正的正见是:圣人都是从凡夫成就的,只要我们发了这个心,愿意依佛法去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先有这四个角度的世间正见,才知道过去的原因与现在的果,现在的因及未来的倾向;明白有业报,就会注意我们的身行;知道圣人与凡人的不同,就知道该怎样才能解脱。这些都是在世俗的知见中先建立起来的。有了世间的正见,才能进一步去实践体证超越,才能解脱成圣。在第一步世间正见的基础上,第二步才讲出世的正见:
  “2、出世正见:即对于因果、事理、四谛、三法印等,从听闻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
  出世就是超越人间烦杂生死流转的解脱道。这还是要有正确的正见,以正见为导才能达到解脱。所以要明白人间事理的因果及苦集灭道四圣谛与三法印的内涵,建立对法的了解,这唯有听闻正法才可得正确的信解。上课就是在讲解因果事理包括四圣谛的苦集灭道及无常无我涅槃的三法印内容。我们听闻后才能在内心建立正确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
  “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这句话讲起来很简单,实质却不容易!比如说现在上课听法,能否把这些正见马上变成我们的思惟模式?如果能,那很快就可解脱。但往往不是这样,在过去的观念惯性习性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程序,即我执的实有感为前提基础。一切的思想言语行为就是根据这一套程序在运作,所以常常犯错,导致痛苦烦恼生死不断。听法后真能以无我的佛法特质作为你思惟模式的见地,   来转化头脑的程序,依据这个正确的思惟模式指导身心运作,那绝对不会再去颠倒执着,结果是必然的——解脱!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这很重要很重要!一旦真正变成自己的观念知见,生死痛苦烦恼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正见是分别邪正、真妄而舍邪向正的。这是于法抉择的正见,也就是闻慧。”
  只要真正以正见作为思惟模式的内容,我们的身心行为自然就端正了,不会再用过去的习性来作为指挥行为的主人了,所以正见第一。八正道第一个就是正见,以正见为导,正见即我们思惟模式里的观念,就是闻慧,开发智能的过程是“闻思修”,所以首先第一步就是听闻正见,即闻慧。
  “世间的正见,能转向善道。如对于四谛真理的如实知见,那才是向于解脱正道的。前来所谈的「四谛」与「缘起」法门,皆是出世正见的内容。以下列举三项来说明:”
  世间的正见使我们转向善道做十善事业,不再去行十恶。我们不会再犯过错造恶,而行十善就迈向善道。行十善就有人天果报,所以叫善道,与三恶道就绝缘。在世间正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出世间的正见,后者是迈向解脱的,前后差别在哪里?所谓解脱是超越三界的,而善道还是在六道中的人天道,并没有超越三界。而出世间的正见让使我们迈向解脱而超越三界。
  四谛缘起都是在建立出世间的正见,是使众生解脱受用的,很重要。所以在此把出世间的正见内容再列举三项来反复熏习。把握住下面的重点,就能很简明扼要地回复别人关于出世间正见的疑问。其实上课最后要把握的也是这几个重点,否则无法建立正见,也就无法受用;真能明白接受而了然于胸,修行都不需要用苦行的,你的生命自然会转化,因程序变了,相应的功能自然就显示出来。我们生命的展现也是这样,知见错了,行为跟着会错;知见正确,行为必然会与法相应而端正,注意,“正见”两字多么重要!尤其一旦真正建立明白了出世间的正见,了然于胸,就会变成你生命的动力,那是必然会迈向解脱的!所以八正道第一要建立正见,后面才有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完成。大乘六波罗蜜也以般若为导,如没有般若为前导,其他五度如盲,般若就是正见,可见正见之重要!
  “(1)正见缘起中道
  佛对迦旃延说:「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 佛的圣弟子呢?「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
    这里用佛陀对迦栴延的开示来让我们了解什么叫缘起的中道说。世间人都依两边(即实有或实无)极端的观念在取决:看到现象生起的有,就认为是实在的有;看到现象变动消失的灭去就认为是完全实在的无,执着在有无二见。佛的圣弟子的思维与我们恰恰相反:“正观世间(现象的生起、五蕴六处、烦恼皆称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观察到有一现象因条件的聚合而集起,既然世间能产生缘起的现象,那就表明不是什么都没有,因而不会落入什么都没有的断灭无见观念;看到这现象因为缘起而必归于灭,明白这不是实在的永恒不变的实有,因而不会落入永恒实在的有见观念。也就是说,看到现象生起,明白世间不是什么都没有,因而不起断灭的无见;看到灭无,明白缘起的有是假有幻有,因而不起实有见。注意喔!这就是思惟模式的不同:世间的思惟模式是断常、有无二见,“有”就是实有即“常见”,“无”就是实无即“断见”,有无、断常两边的见地就是众生的执着。圣弟子的思惟模式恰恰是离开断常、有无二见的,万法集起时知道不是断灭空无,因为会集起,所以不落无见;有的现象坏掉灭去时,表明不是永恒的存在,那就不会落入实有见,这样就离开了实有实无、常断二边,不会执着在有无、常断,这就是缘起的中道论。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佛陀之所以说真正的中道,就是让我们不执着在实有实无的二边,中道就是在破二边的执着。中道的内涵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由于因缘条件的组合才会产生一切的现象,“此”就是因缘条件,“彼”即一切现象,没有“此”的条件,不会生起“彼”的现象,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既是由条件因缘组合的,同样必然会由于条件因缘的变化而消失,当“此”的因缘条件变化而消失时,“彼”的现象也跟着消失了,即“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在讲缘起,一切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与消散,有,也不是实在的有,只是条件的组合而起的现象而已。无,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只是条件的变动而产生现象的消失,不是有一个实在的东西生出来,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又灭掉了。
  “世间人见人出生了,就执为实有而起有见。等到死了,大都执为实无而起无见。”
  人生出来了,我们都会很执着地当成永恒不变的实体,染着在实有中。我们之所以会爱染执着,完全是实有感起的作用。感觉人生出来就是实在的,那就是有见;人死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不再回来了,那就是无见。
  “但是,佛弟子依着缘起中道去观察时,见到世间灭,也就是生死解脱了,不会起有见。因为,既是可灭的,在生起时就决非实有,实有是不会依缘而灭的。”
  佛法讲只要依缘而起的都不是实在的,叫假有、幻有或缘起有,不会认为是永恒不变的实在的有。一个东西或现象(包括生命的出生)只是条件的显现,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真相确实如此,谁能主宰使其永恒不变!我们从小长大到老到死都在变化不停,包括心灵也是如此,出生、上小学、青少年、成人、老年,这期间思想观念都是不一样的。不管是物质的色或心灵的思惟模式都在迁流变化,没有一剎那是停住的。客观去观察这些现象,哪一法是实在不变的?怎么可以当作实有呢?在实有的见地基础上,看到人死就会认为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其实,没有解脱前的意识执取力量即业力是不断的,表面上这个身体没有了,但生命的执取力量还会相续,而去执取新的五蕴身心。虽然轮回中相续的生命与现在的生命不一样,却是不即不离的,新的生命不是前面的生命——不即,但不离前面生命的作用而有——不离,这就是不即不离的轮回相续现象,所以死了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
  “如见到生死世间的集起,就不会起无见。因为缘起的如幻假有,不是什么都没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