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精华资料(更新)
以上四纲要谨贡献给
首届净宗联谊会诸上善人参考指教
释净空敬献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 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译文)
《金刚经 心经 坛经》书中的翻译
观世音菩萨,修习深妙般若,功行到了极其深妙的时候,观照彻见五蕴都是因缘和合的,并没有自性,当体即空,除去了造业受苦的根源而无有烦恼,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烦恼生死之苦厄。
舍利弗!世间存在的(色)本来就与空不是异质的,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那么物质的本体就是空,空的现象就是物质。人的受、想、行、识也应该看作是这种〃色〃与〃空〃的统一。
舍利弗!这些五蕴等一切诸法,都是因缘和合的,当体即是空相,本来没有所谓缘聚为生,和缘尽为灭;不因被恶的因缘所染而变为垢,亦不为善的因缘所熏习而成净,也不是悟时为增,迷时为减的虚妄之相。
因此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象、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眼、耳、鼻、舌、身、意官能,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香、味、触、法,也没有能见之眼根,乃至于没有别尘境之意根;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没有无明,也没有灭尽的无明,甚至于没有老死,也没有灭尽的老死。也即没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的圣教实践过程;没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凭借此智慧所证的佛果或者所求的境界。
由于并不存在所证之果,所以菩萨依止般若波罗密多的胜妙法门修行,而不再有牵挂滞碍。因为没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因而远离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和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槃。十方三世所有的佛世尊,也都是如此依止般若波罗密多的胜妙法门修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果。所以,确知般若波罗密多是一种大神力的咒,是一种具有大光明的咒,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咒,是一种绝对无与伦比的咒,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这是的的确确的事实。
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密多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咒语: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咒语译文(注:由于咒语有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咒为五不翻中秘密不翻):度、度,度到彼岸去,普度众人一切到彼岸去,(依此般若波罗蜜多心咒),便能急速得成大觉,成就无上的菩提。
回向偈解释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向】 同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众生或庄严佛净土,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菩提心】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三途】 血途、刀途、火途。血途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杀,或互相吞食之处;刀途是饿鬼道,因饿鬼常在饥饿,或刀剑杖逼迫之处;火途是地狱道,因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处。此三途就是三恶道的别名。
【四恩】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三宝:佛、法、僧 三宝
【三宝】 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
【三身】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常见辞汇】 fodian。goodweb/fodict。asp 佛教在线词典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介绍 节选
一、本论的结构
本论是根据《菩提道炬论》所说的〃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次第而组织的。
〃下士道〃,指脱离三恶趣,生人天善趣的法门;〃中士道〃,指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槃的法门;〃上士道〃,指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的法门。
说明下士道有四大段:一、思惟人身无常,二、思惟三恶趣苦,三、皈依三宝,四、深信业果。
说明〃中士道〃有四大段:一、思惟苦谛(三有生死过患),二、思惟集谛(烦恼及业流转次第),三、思惟十二有支(流转还灭道理),四、思惟解脱生死正道(戒定慧三学)。
说明〃上士道〃有二大段:一、发大菩提心。二、修菩萨行。修行又分四段:总说六度四摄和别说修止观法。
在三士道之前,作为三士道基础的,又有二大段:一、亲近善知识,二、思惟人身难得。
在上士道之后,又说明发大菩提心者如对密咒信仰爱好,亦可进修密乘。
。。。。。。
二、本论的主要内容
本论以三个要点为它的骨干,称为三种要道。三士道次第,如整个房屋的结构,三种要道,就是房屋的栋梁。三种要道就是: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清净见。
一、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所作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人天善趣的因,不能成为解脱生死的正因。若以出离心为发起(动机),或为出离心所摄持(掌握),所作不论大小何种功德,就是布施畜生一握粗糠,或经一日一夜受持一戒,都成为解脱生死的资粮。修学的次第,须先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息灭贪求现世五欲的心;再思惟业果不虚,生死众苦,和三有流转道理。若能看整个三界如同火宅,深可怖畏,毫无顾恋,决意出离,一心趣求涅槃妙乐,便是发起了真出离心。由此进修戒定慧三学,才能证得解脱涅槃。没有出离心,就不能发起菩提心,所以出离心是菩提道次第的第一要点。
二、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学佛的人,若未发起大菩提心,所修一切功德,或堕生死,或堕小乘,都不能作成佛的正因;这个人也不能算是大乘人。若发起了大菩提心,虽然没有其他功德,也可称为菩萨;所作任何善事,都能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在上士道中,修菩提心最重要。
修菩提心的次第,本论说有两种:一、是金洲大师傅的七重因果的教授,一是静天论师的自他相与的教授。这两派教授,都是以出离心为基础,进一步思惟一切有情,都被我执烦恼所缚,善恶有漏业所漂,长期沉溺生死大海,为众苦所逼恼,深发大慈悲心。为救拔有情出离生死苦海,能牺牲自己的一切安乐,而急于利他,求大菩提,就是发起了大菩提心,由此进修六度四摄,经三阿僧祗劫,圆满福智资粮,才能证得三身四智无量功德庄严的大菩提果。
三、清净见,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正见〃。一切法唯依仗因缘而生起或安立,本来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性(就是涅槃,也是依断障来安立的)。众生由无始传来的妄执习气,于无实性法,执为有实性,就是〃增益执〃也叫做〃有见〃、〃常见〃等。一切法虽无实性,但依一定的因缘,决定当生、当立,并非全无。譬如镜中人影,本无实体,但由明镜、空间、光线、人体等因缘会合,自然便有人影现出,且能发生应有的作用。若说〃诸法既无实性,就该完全什么都没有,所见所闻,都是错乱〃,这就是〃损减执〃,也叫做〃无见〃、〃断见〃等。反之,则为〃增益执〃。这〃断〃、〃常〃二见,都不合于真理,偏于一边,所以又叫做〃边见〃。〃中道正见〃,既不执诸法实有自性,也不拨无(否认它的存在)所生所立的诸法,如实了知〃诸法仗因缘而有,故无(独立的)自性〃而不堕〃常边〃,也了知〃诸法既仗因缘而有,就有(不乱的)因果〃而不堕〃断边〃。由此正见,不堕二边,故名〃中道〃。无始传来的无明实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也是生死的根本,要由此清净见才能断除。若未得此见,仅有出离心、菩提心。任凭如何修学,终不能断任何烦恼。所以清净见是大小乘一切道的命根,最为重要。
修此见法,先以四理或七相,观察众生无始时来所执的〃我〃,通达〃我空〃;再以四理或破四生等理,观察众生无始时来所执的〃实法〃,通达〃法空〃。四理就是:一、认识所破的我;二、决定我与五蕴的或〃一〃或〃异〃,二者必居其一;三、认识我与五蕴是一的不合理;四、认识我与五蕴是异的不合理。七相就是:一(〃我〃与五蕴是一)、异(我与五蕴是异)、能依(我依五蕴)、所依(五蕴依我)具有(我有五蕴)、支聚(五蕴合聚为我)、形状(五蕴组合的形式为我)。从这七方面,认识执我的不合理,四生就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破四生的道理,本论引中观诸论广说)。以〃四理〃来破所执实法,先认识所执实法与构成它的支分,再以我和五蕴为例,照上述以四理破我的道理来破。既通达无始妄执的〃我〃及〃实法〃空,再详细推察缘起道理,得知诸法虽无性而有〃缘起因果〃。如果还觉得缘起因果与自性空各是一回事,就是还没有真正通达中道深义。若是由见诸法因果缘起,就能破除内心实执,了达诸法实无自性,才是得了〃中道正见〃。这样的正见,不只是由见空来破常执,而且由见有(缘起的有)的力量来破常边;不只是由见有来除断执,而且由见空(无实性空)的力量来破断边。这尤其是中道正见的特殊作用。
本论中士道以前一切法门,都是引生出离心的方法,上士道中广说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毗舍那〃一章,详细抉择清净正见。全部菩提道次论,此三种要道,为主要内容。
guanglun/download/zkbputi。txt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介绍 (原载《现代佛学》1957年第十二期)
南无观世音菩萨
推荐西藏伟大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的书
guanyin123 佛学资料下载主页 (底下只是个别、部分)
可以看到上传的所有文件(目前总目录共三页)
iask。sina/user/my_ishare。php?uid=1447602253 新浪共享
you。video。sina/wujin96#video 新浪播客 〃我的视频〃 (看到所有已经上传的佛曲咒语视频)
fjdh/Article/HTML/Article_20060224230800。html 悲智双运 (文章)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books。fjnet/daza/06。htm 中国佛教在线,大藏经库 含无量寿经
dilgo/article/zt/13。htm 修行百颂 全文 頂果欽哲法王
ptsfjw/index/article/show。asp?id=7281
jxcl/book/zwzdxybaozang/index。htm 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全文 巴楚仁波切 原颂 顶果钦哲法王 开示
guanyin123/jxdyq。htm 覺醒的勇氣 全文 頂果欽哲法王
guanglun/download/zkbputi。txt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介绍
lkjs/fxrm。asp 《佛学入门》 佛陀教育基金会 《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 电子书
ishare。iask。sina/f/4574166。html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