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幻觉
那么,我们应该依止什么样的上师呢?
可以依止的具格上师,首先应该是身心被三学调伏开化,在此基础上具足博学教法的教证功德,对众生大发慈悲爱心,施行利生事业无忧无怨、努力不懈。尤其是传授别解脱戒的上师或善知识,一定要具足戒律,并且受戒已过十年,在十年中未曾间断,戒规没有遭到破坏,还要具有博学净行的功德。传授不共菩萨戒的上师或善知识,在具有心地善良和举止温和等功德的前提下,应视众生为兄弟姐妹般充满爱心,把众生当作未曾相识的亲密好友,具足无量无边的慈心和悲心。传授密法的上师,要受过灌顶、恪守三昧耶戒、具足十真性和八自性等功德。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传授大圆满法的具格上师。这个上师必须是大成就法脉传承的继承者,具有耳传听闻得度法的传承,熟悉前辈上师施行二业的方便德行,经过努力修炼之后获得大成就,把握自见之后能够任运驾驭他见,慈悲俯视轮回而引领众生于解脱佛地,得证诸佛密意之后具足三宝功德。尤其重要的是这个上师必须受过大圆满心法的灌顶,三昧耶戒清净无染,身心开化成熟,修持本原立断法和如意顿超法之后,证得修习法性四相的各种觉见,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传承法脉的加被力。
在观察上师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采用惟一的办法,那就是观察他有没有菩提心。如果你所观察的上师具有真正的菩提心,那么与其结缘的人都能具足意义,所以,这个上师可以视为具格上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把上师分为几种:一种是善于破除伪装的上师;一种是传授不共密法秘诀的上师;一种是传授深密无生心性的根本上师。此外,还有本性本原上师、清净己心上师和明见示意上师等。
遇见具格上师之后,依止上师也要具备一些条件。这些条件是:有信心、能努力、有智慧、贪欲小、有礼节、行密法、守三昧耶戒和勤修习。具格上师和合格徒弟的会合就像拥有双翅的鸟一样能够轻易飞上蓝天,师徒二人修炼菩提胜法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不能见谁依谁,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认清是不是具格上师。常言道:“不察上师如跳崖,不看徒弟如食毒。”徒弟观察上师和上师观察徒弟都非常重要。上师是带领我们走向解脱正道的导师,如果我们依止的上师是魔头,是带我们误入邪道的向导,那么我们不仅误了此生,而且还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使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无法实现永恒解脱的目标。因此,我们无论如何要先仔细观察上师,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过仔细观察而决定依止上师的时候,我们要有清净皈依的正信,要把上师的所作所为都视为微妙善行,永远不能有任何邪见。如果我们看见上师的某些言行欠妥,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从无始轮回以来所具有的习气而产生的邪见,就像看见花绳误以为是蛇、患胆病的人看见白色为黄色一样。我们还要想到善星比丘对释迦牟尼佛生邪见的报应,以及无著观修弥勒菩萨时,因为没有净灭全部垢障,而看见弥勒菩萨是一条半身腐烂、浑身布满蛆的狗。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佛的法身内明童子瓶身本原怙主,除了具足圆满断证功德的智慧才能觉见外,其余谁都不能看见。佛的圆满报身除了十地菩萨能看见外,其余十地以下的任何圣人都不能看见。虽然佛陀从来没有抛弃和远离我们,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福份能够看见化身释迦牟尼佛,就像住进面向北方的山洞就没有机会沐浴阳光,我们的处境和根基决定了我们现在还没有机会得见三身佛。可是我们无需悲观和失望,佛祖在经续法宝里多次宣说,就在浊时,为了调伏刚强众生,将会有很多由佛陀化现为凡夫俗子相的上师。由此我们可以肯定,我们现在所依止的上师,从了义慧见的角度而言不能看做凡夫俗子,从给自己亲自传授秘诀而言,上师的恩德就已经超过了佛祖。就算佛祖亲自来到我们面前,他除了给我们传授步入遍知妙道的佛法之外,也不能做出任何更了不起的利生事业。所以,我们要以明事理的思想和虔诚的信仰来依止上师,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行三喜来服侍上师。
从身体的行动方面,我们不能走在上师的右方和前方,不能踩踏上师的身影,不能踩踏上师的头发,不能踩踏上师的枕头和坐垫,不能拉上师站立时的手,不能听受上师的几句秘诀之后便坐入首席等;从口的说话方面,不能说上师的是非,不能污蔑上师,不能讥毁上师等;从心的思维方面,不能持与上师竞争的心,不能有伤害上师的心等。如果上师没有恩准,就是行善法也不能做,如果上师有要求,不管吉凶是非我们都要做到。我们要有听取深密秘诀并修习后,能拥有与上师同等觉悟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因蒙受上师的加持而生起出离心,其次智慧显露,最后显现俱生妙证而胜义本原智慧脱离增益。从生起出离心到悟见心性智慧,我们惟一要做的事就是以行三喜的供养来服侍上师。
修学佛法不像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拉关系和付金钱来多学知识,然后用学会的知识创造财富。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具格的上师和徒弟是为了救度众生脱离迷妄痛苦,是为了微妙佛法长驻于世而宣说和听学佛法的。皈依佛门和修学佛法不是为了短暂的此生幸福,而是为了灭除自己和他人世世代代的痛苦。仅仅有利于此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远不及学佛法的千万分之一。
今天,佛祖释迦牟尼的教法还在弘扬,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就像过大河需要依靠善于掌舵的船长、盲人走路需要引路人一样,我们寻找和依靠善于指导正道的上师是非常重要的。在寻找具格上师的过程中,我们要在认真观察的前提下依止上师,不能先依止上师,然后再去观察上师。现在虽然没有真佛释迦牟尼在世,但是真佛的化身和真佛的法嗣还在世间,佛祖曾经亲口说过:“阿难陀汝莫悲哀,阿难陀汝莫叫号。吾于往后末时中,化身显为善知识,将行利益汝等业。”为了调伏浊时化机众生,诸佛有意亲自化显成了善知识之相。
如果我们怀疑上师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分别,认为上师的血肉之躯与我们的身体一模一样,上师和我们一样也要吃饭、穿衣,同样能够感受到冷暖苦乐,上师也一样要受生、老、病、死之苦…… 那么,为了调伏我等众生,以前佛陀也化显为人的身相,以顺应人的形相来教化人类。如果对于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的话,那么现在如佛上师化现为普通人相,我们也不应该有什么怀疑。
人们非常看重金子、钻石等稀有金属和宝石的价值及高贵性,所以,我们通常把这些稀有金石镶嵌在密宗续部本尊圣众的佛像上,还把无量天宫想像成由七宝筑成的世界,这些都是顺应化机众生心理需求的应化施法。
如今,佛陀教法清净显密二道的讲修圣地,只有西藏一个地方。西藏不仅是佛法的老家和源头,而且是出现很多善知识上师的宝洲。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学科中,能够圆满解决往生大业的理论,还没有能超过藏传佛教的,或者能与藏传佛教相提并论的。学修藏传佛教不能仅靠书本上学来的文字理论,还要有灌顶、授教、开示的传承和上师善知识的秘诀指点。在此基础上修学习炼,才能使自己与他人的身心得到成熟和解脱,最终取得法界佛果。因此,具有上述传承加被和修习觉证的善知识上师,可以当作佛祖的法嗣、佛法的宝藏和僧众的主尊,这是很难得的稀世珍宝。如此光彩夺目的珍宝,现在就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中,虽然数量很少,但任何无价之宝都无法与其相比,一切志士仁人都应该清楚这一点。无论这世上有什么样的无价之宝,如果与善知识上师相比,都会暗淡无光。所以,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依止一位具格上师,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误拜伪上师的情况很多,所以,首先认真观察和仔细寻找是非常重要的。在藏传佛教这一世界明珠当中,根据时间先后和各自开山祖师传承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传承教派:
从菩提萨垛、莲花生大师、法王赤松德赞师君三尊于西藏会合后传下来的法脉是旧密宁玛派。旧密宁玛教法的传承,根据续部和修部的分类分为远传经典部、近传伏藏部和深密正见部三种,根据口传和耳传的分类分为心性、法界和秘诀三部。
从觉沃杰?巴登?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噶当教法,经库、鄂、仲三尊者的传扬,直至后来的宗喀巴大师重新点燃佛教明灯时的大力弘扬,形成了新噶当教法或格鲁派教法。
从大瑜伽师巴登曲雄传下来的道果妙法传承,经萨钦?更噶宁波与嘉贡?萨迦班钦等大师的传播弘扬,形成了道果法脉的萨迦派教法。
从洛扎?玛尔巴?曲吉洛珠到米拉日巴,直到达波?达沃雄努等传承下来的法脉,形成了现在的噶举派教法。噶举教法内部又分为四大派八小派,其中自大德琼波郎觉传下来的法脉称为香巴噶举。
还有从帕当巴桑吉和玛久拉珍等处传扬下来的希杰教法;从吉觉大译师传扬下来的学珠(六合)教法;以及从大德邬金巴传扬下来的三金刚修诵教法等,形成了现在西藏的八大派修法传承和法脉。
以上八大派传承法脉,均是具足显密二法的显密双修传承。这个格局就像夏天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各个都散发出诱人的芳香,蜜蜂根据各自的喜好到各个花朵中采蜜一样,善根人根据自己的善缘,修学适合各自根基的佛法。如果有人去区分八大派传承法脉的好坏优劣,那是幼稚无知的行为。我们必须明白:所有八大传承都是清净正道,都是佛陀的方便善法,都是能够除灭痛苦的法药。这八大传承就像煅炼切磨后提纯的金子,是从如来无垢教法里总结出来的精髓心法。
八大派传承法脉是西藏历代高僧大德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未来佛教发展的基础和未来众生的福份。西藏八大派传承教法是前人经过修炼得到成就后被证明为深密殊胜的心法,是成就无灭持明妙果的传家法宝,是无变恒久妙道的心要,是传承秘诀的精华,是众多大德圣贤曾经走过的胜道,是成就虹化光身的捷径。我们要以无比虔诚的敬信心,去接受适合各自根基的正宗传承胜法。所有希望开悟解脱的众生,要真心礼奉壇城之主遍轮王(上师)宝足,这样才不会虚度年华。
第12章 如意宝藏
从首先善于观察上师、其次善于依止上师和最后善于学习心法的原则出发,我们要依止善知识,学受深密广大、犹如甘露般能够治灭烦恼百病的良药善法。在学法修法的时候,我们不能停留在只是听受佛法的阶段,就像有了良药之后还要吃下去才能达到治病的疗效一样,我们要把所听受的善法,在无有散逸懈怠中一心一意地修炼才能取得解脱成就。如果只是求求法、听听法,而不把所求到的法切实修炼,那我们就不可能得到圆满清净的佛果。
为了让身心之中本原具有的深密智慧展现发光,我们必须依止善知识,学习根本上师心中的无上心法。依止上师,其实就是学习上师。我们可以把上师比喻为麝香鹿,把善法比喻为麝香,要用这种观点和信仰来依师学法。我们要以虔诚的敬信心来依止上师,努力学习上师心中的深密心法,这个过程就像用模具印造小泥像,我们一定要把上师心中的心法如是不变地学习修取,不能偏离其心法正道。
找到具足功德的如意宝善知识上师之后,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惜一切艰辛、甚至以付出身心性命的代价来依信到底,要像常啼菩萨依止法胜大师那样不畏一切艰难困苦。在依止上师的时候,要像将宝瓶里的水注入自己的肚子里那样把上师心中的微妙善法全部学到手。我们依止上师不能只是在表面上建立师徒关系,这种表面行为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
我们进行皈依和积福的时候,没有比上师更殊胜的微妙福田。尤其是上师在灌顶和传法的时候,所有三宝、三根本和十方三世诸佛都可以由上师一人来代替,其加被力和慈悲爱心与诸佛没有丝毫差别。所以,在此时此刻供养上师积累的福德非常巨大,其他时候供养百千元钱不如此时供养一口美味斋饭,这是很多大德贤师常说的无伪真言。
在所有生起次第有相法的观修过程中,虽然所观想的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