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太监闯内宫
在对面,洪三娘也是过来人,一眼便看出秦贵妃满脸春情荡漾,显然与自己一样,经历了长期纵情的男女之欢,与上次在战场相见之时,大不相同。而谁都知道,唐皇李渔已经重病卧床,命都去了半条,哪里还能满足得了她?想到李小民的胆大妄为,洪三娘心头恍然,看向秦贵妃的目光,也带上了一丝了然理解之色。
战场上,两员英姿飒爽的美貌女将,骑着战马,手持血淋淋的钢刀,相对而立,凝目对视,眼中满是同病相怜的理解与同情之意,相视一眼,同时幽幽地叹息了一声。
两位美女首领在杀声盈天的战场上惺惺相惜,而她们的部下却没有这么好的闲情逸致,依然高呼着,四面攻杀败逃的禁军。
李熊被一群亲兵护送着,且战且走,一直退到战场边缘,却发现四面八方,都已有敌军涌上来,御林军、卫戍军与西北两路大军,将他们一行人团团围住,放声嘶吼,只要拿了丹阳王,送上朝廷,邀功请赏!
李熊一向待部下亲厚,此时虽然已是败局大定,部下亲兵,犹是拼命苦战,只要保李熊突围出去。这群人临死拼命,声势却也颇为骇人,疯狂呐喊声中,一直杀透重围,眼看着便要逃出生天。
四面里,到处都有士兵举刀凶狠地到处砍人,两位女将却是相互对视,叹息不已。想到自己这些日子受的苦楚,洪三娘正红着眼圈暗自伤怀,知道对面的秦贵妃在那惯于玩各种性爱游戏的小太监手里,也落不到什么好;而秦贵妃看到洪三娘手腕上微微带着一丝鞭痕,自然知道贼军俘虏,若落到小民子手里,只怕比自己要惨上无数倍,看向洪三娘的目光,也充满了同情怜惜。
惊慌的叫喊声、厮杀声惊醒了两位正在对视相怜的女将,她们恍然惊醒,回头看去,却见李熊已经率亲兵快要冲杀出去,秦贵妃怒吼一声,挥动大刀,便拍马冲了上去。
洪三娘也回过神来,挥动柳叶双刀,率领部下骑兵,一同冲杀过去,与秦贵妃并肩携力,一同冲击着亲兵们顽强的防守,步步逼近重围中的李熊。
秦贵妃挥舞大刀,奋力劈斩面前的敌兵,忽觉身边有同伴上来帮忙,在她的柳叶双刀如飞劈刺之下,眼前的敌人一个个地惨叫倒地,让她的压力大为减轻,秦贵妃不由转过头,对洪三娘投去一个赞赏感激的笑容。
看到秦贵妃对自己温柔一笑,洪三娘心中大定,知道她是不会再揪住自己从前叛乱之事不放了,而自己的女儿,也不会因此而遭到厄运。自己这么多天来忍辱负重,含羞与女儿一同服侍那个少年,终于得到了回报,让她心中喜悦叹息,向着投以善意的秦贵妃,露出了一个羞涩感激的微笑。
两员女将,抖擞精神,同心协力一路冲杀过来,率领部下军兵,将李熊马前亲兵,斩杀了大半。
看着自己的亲近部下纷纷惨叫着倒在战场上,李熊心如刀割,怒视着逼近来的秦贵妃,咬牙恨道:“秦贵妃,就算杀了我,你的儿子,也一样当不上皇帝,何必苦苦相逼!”
秦贵妃挥刀怒喝道:“李熊,你率军叛乱,罪不容赦!若还知趣,便拜倒在阿姨马前,让阿姨捆了你,送上金殿,由皇上发落!”
李熊仰天大笑道:“父皇早就快病死了,一群妇人女子,也想发落我么?”
他狠狠一咬舌尖,剧痛涌来,当时下了决心,狞笑着挽起袖子,露出右腕上一个黑色法符,放在口边,狠狠一口,咬在那法符之上!
鲜血迸流,霎时将法符染得通红。一道红光,霎时将李熊周身上下笼罩其中,李熊的表情,忽然变得狰狞可怖,仰天尖叫一声,长嘶道:“秦贵妃,周皇后,你们不要张狂,我还会回来的!”
红光暴涨,霎时将李熊吞没其中,耀得天地间,一片通明。
众军兵惊呼着,掩面挡住这刺目的红光,一时间,满场血腥厮杀,亦停了下来。
红光渐渐消逝,待得光线恢复如常,秦贵妃凝目向前看去,却见只有一匹孤零零的战马位于众军围绕之中,而马上的李熊,早已如黄雀一般,杳然无踪。
秦贵妃大怒,喝道:“李熊,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都休想逃脱!”喝令部下四处查找,哪里又找得到?
远处城头上,李小民跌足长叹。没有想到,李熊身上亦有法符铭刻,让他能在危急时刻,逃得一命。这法符,只怕便是阴山妖人,留给这位富有利用价值的皇长子的。
洪三娘举起钢刀,放声娇呼道:“李熊、钱松妄图叛乱,现在已斩得首级在此!尔等叛军,若不投降,必当场格杀勿论!”
第九十五章 金銮宝殿
见首领一死一逃,参与叛乱的众军兵也都彻底消失了战意,丢下刀枪,任由涌上来的士兵把自己捆起来,有的亲兵一边被捆,一边还在微微冷笑道:“老子死也没什么,只要王爷能离开,他日回来,老子的仇,他一定会替老子报回来!”
负责看押他的官兵见他嘴硬,先一脚踹了他个嘴啃泥,又随手抓起泥土,塞满他一口,按在地上狠狠痛揍了一顿。吓得其他叛乱的士兵,都跪倒乞降,再不敢乱说乱动,免得惹来强烈的报复。
战场上,乱势渐平。投降的叛军士兵在众军驱赶下,渐渐汇聚在一起,抱头坐地,听候发落。
只有那些禁军将领,拍马满场飞奔,满脸惶急恐惧之色,对围上来的军将们打躬作揖,哀求他们暂时不要锁拿自己,手中拿着一个个的小小木人,奔到金陵城下,却被守城士兵们举起锋利长枪挡住,喝令他不得靠近。
众将急得面色大变,跪在城下,望着城头叩首哀告道:“安南将军,求你大发慈悲,救末将一家性命!妖道东魍子施了法,控制了末将亲人,现在妖道既死,只有你才能救得他们了!”
想到自己这些天来在妖人控制下,吃不好睡不好,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现在已经成了叛逆,说不定便会被满门抄斩,众将跪在城下,痛哭失声,叩头不止。
看他们哭得可怜,李小民终究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抚扇叹息道:“罢了,放他们上来!那些小木人,都要呈上来交给我,千万不可以弄坏了!”
众将闻言,如蒙大赦,个个喜动颜色,连忙跑进城门,上了城去,拜倒在李小民面前,重重叩头,哀告道:“求将军救小人家人性命,小人定当结草衔环,报答将军活命大恩!”
李小民缓步上前,亲手将他们一一扶起,接过他们惶恐呈上来的木人,喝令他们退后,自己拿着木人,走到众将家人面前,拿起一个木人,问道:“这是谁的?”
一个将官慌忙上前拱手,道是自己家人的,并指出一个昏迷不醒的老头,惶声道:“这便是家父,年纪如此大了,还要受这般折磨!”言毕,不由垂泪。
李小民手执木人,口中念念有辞,暗自催动仙力,向木人上行去。
木人之上,钉着七彩钢针,在他仙力驱动之下,彩针轻轻颤动,忽然噗噗一阵乱响,被仙力激得跳了起来,坠落于地。
一缕生魂,飘飘荡荡,自木牌上升起。李小民运起目力,凝神看去,却见此人,正是那老头相貌,满脸迷茫之色,似不知该往何处去,便伸手一指,喝道:“咄!魂灵归位,不可擅离!”
他的手指,迸发出一缕微光,直射那老头肉身额头之处。那生魂得了这缕微光指引,缓缓向前飘去,直透入老头眉心之处,倏地钻了进去。
再看那昏昏沉沉的老者,骤然惊醒,满脸亦是茫然之色,四顾一番,忽然看到面前禁军大将急切的眼神,一把抓住他,惊道:“儿啊,为父这却是在哪里?”
那禁军大将喜极而泣,父子俩抱头痛哭。
别的将领见李小民救了一人,慌忙再度上前跪拜,求他好人做到底,千万不可把别人给忘了。
李小民拿着木人,一个个地救治过来。忙了半晌,终于将所有被东魍子妖术摄了魂魄的人救醒。众将与亲人抱头痛哭,哀伤不已。
有几个禁军大将,已有亲人丧生于东魍子手中。幸好别的亲人,还未曾遭到毒手,抱头痛哭时更是哀痛,对钱松等人恨之入骨,只恨李熊逃走,否则自己若逮到他,哪管他什么皇子不皇子,一定要让他饱尝自己老拳的滋味!
战场之上,已渐趋平静。除去一部分禁军在钱松忠实家将的带领下趁乱突围溃逃,其他的禁军,大都跪地乞降,被后面赶来的西北两路大军,会同御林军、卫戍军,将他们驱到一处,看管起来。
望着战场上顺从地低头走着的大批降兵,李小民悠悠长叹,知道这一场乱势,终究是平定了。
大唐皇宫,金銮宝殿。
文武百官在安南将军李小民的带领下,在大殿中跪满了一地,恭恭敬敬地向上叩头行礼,山呼万岁。
在上方,宝座却是空着的。大唐皇帝李渔,经历了多次惊吓,已经奄奄一息,眼看着就快要气绝身亡了。现在,朝政都由周皇后作主,众官行礼的对象,只是周皇后一人而已。
虽然在前面跪着,带领众官行礼的是一个太监,百官却无人敢起轻视之心。由于左右二相俱亡,而秦援亦因急怒攻心,受了风寒,现在正在家中养病,三派都群龙无首,朝中隐然已由最受周皇后宠爱的安南将军李小民为尊。而他在此次平乱之中,立下了天大的功劳,文武百官,也都心服,无人敢与他争抢位置。
母仪天下,端丽万方的周皇后,威严地坐在宝殿之上,珠帘之后,轻启樱唇,娇声道:“众卿平身!”
李小民率领百官拜了几拜,站起身来,与他们分列两旁,持笏恭立。
他站在百官之前,持笏悄悄向上看去,却见珠帘之后,丽人仪态既威严又性感,想起昨夜平乱之后,她曾在自己身下哭泣呻吟着,却仍是不停地与自己疯狂交欢,以驱散巨大的压力带来的恐惧痛苦,不由心中满是怜惜之情。可是能与尊贵皇后偷情的兴奋,又忍不住从他眼中流露出来,脸上却还是一片恭敬之情,微微低着头,丝毫没有一丝异状现出。
周皇后凝起美目,扫视着下面恭立的文武百官,心中暗叹。在这些人,有多少人是真正对自己忠诚的,一旦乱起,他们还能保证不会倒向另一边吗?
她的目光,落到李小民身上,眼神微微一热,知道只要有他在,便一切都不用担心了!
无论如何,都要努力拴住他的心,以保住周氏一族的权力地位,以及亲生孩儿的太子封号!即使为了讨他的欢心,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想到自己将要对他做的事,周皇后威严玉颊之上,不由有一丝羞红悄悄泛起。
努力压抑着狂乱的心神,周皇后低咳一声,轻启朱唇,下令将百官之中,几个依附于钱松的官员,当堂拿下!
宫廷侍卫如狼似虎地踏上殿来,将几个哭喊叫屈的大臣们揪去乌纱,按在玉阶之前,听候周皇后发落。
周皇后用冷漠的目光看了那几个官员一眼,喝令将他们打下天牢,来日交由大理寺审理发落!
侍卫们躬身听令,不顾几名大臣哭喊,硬将他们揪下殿去,用锁链锁住,拖了下去。
眼见昨日同僚,今天便沦为阶下之囚,众官虽然与他们大都是政敌,也不禁暗生兔死狐悲之感。
看着下面悚然惊惧的大臣们,周皇后淡然微笑,轻启朱唇道:“各位卿家不必担心,这都是钱松等乱臣贼子误国,与众卿无干。”
众官回过神来,慌忙躬身,只道这些人与钱松纠结,妄图反叛朝廷,现在的下场都是咎由自取,罪不可赦!
李小民站在百官之首,侧头淡淡地看了一个依附于自己的吏部侍郎一眼,那侍郎容甫心领神会,持笏出列,躬身奏道:“启禀皇后娘娘,周相爷已然被乱贼钱松所害,朝廷中无人主持政事,将来若有紧急公务,只怕不妥。还望娘娘指出一位大臣来,由他署理公务才是。”
周皇后美目闪动,看着下面躬身上奏的侍郎容甫,淡然道:“既然如此,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容甫本是一个毫无实权的京官,为人倒还精乖,只是没有什么靠山,因此一直都不能飞黄腾达。前些日子,都是靠了李小民的推荐,才坐上了因间谍罪被诛杀的谈宋明的位置,对他感恩戴德,已是一心要抱住他这根大树往上爬,当即朗声道:“禀皇后娘娘,安南将军李大人,英勇机智,文武双全,这次平定乱贼,全靠李大人之力!有大功于国,若不加赏,只怕天下人因而寒心。依微臣愚见,若要管理大唐政事,非李大人为主不可!”
在殿下,众官闻声错愕。太监当政,这可是大唐未曾有过的,若是让一个小太监当上了相国,不管是左相右相,都会让外国人嘲笑大唐无人了!
还未有人上奏反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