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_独手丐
正说之间,忽见林中有人影一晃,众僧徒首呼有贼,随有四个和尚追去。沈、姜二人因和杜德等男女三侠初见,想问师父下落,叶神翁又是前辈高人,难得巧遇,正好求教,守在一旁,没打算跟去。照空同两门徒也不曾走,正请众人庙中待茶,忽听林内喝骂喊杀之声。玉红笑说:“听说贼党约人甚多,此时正在动手,我们前往一看如何?”
杜德还未及答,叶神翁笑说:“无须!那是勾十一、廖小鸾夫妇请人回来,恰有贼党在此窥探,因见我们在此,吓逃回去,被他二人撞上,动起手来。来贼业已看出形势不妙,不敢久停,想要赶回报信。如被逃回,连别的贼党恐也吓退。我们都是有事的人,六弟和二位妹子如其有兴,索性一同赶去,将这两个为首土豪和这一班恶贼凶人除掉,省事得多,诸位以为如何?”杜、李二侠同声赞好。照空师徒和沈、姜二人也要跟去。叶神翁笑说:“庙中还要留人镇守,不应疏忽。上月我在青城山金鞭崖后遇见乐游子道兄,说是不久即回,已不再往老河刚日居,大约迁往武当山中居住。沈、姜二人寻师之事他已知道,你两弟兄最好不要多事,明早起身,先去武当寻他,以免错过。”二人闻言惊喜交集,喊了声“六叔”,想要开口,杜德笑说:“我们不久往寻二师兄,也许再有两月便与你们相见。你师父日内必回,现当用功之时,你师父来去匆匆当有原因,就在庙中住上一夜,明日一早起身吧!”二人只得应诺。
石罗汉正由地上挣起,朝众人狞笑道:“你们如无话说,我要走了。”叶神翁道:
“我既令你回山等死,向老贼秃报信,这里决不会有人拦阻。路上安分一点,莫要不能把信送到反来怨我。”凶僧狞笑一声,仍装着大模大样往外去。姜飞气他不过,笑呼:
“喂!五荤和尚,你那讨饭钵盂拿点饭粒粘上,还可向人强讨恶化,如何忘了带走?”
凶憎天性凶暴,不耐讥刺,闻言转身怒喝:“小杂种休狂,不出三月叫你们死无葬身之地。”姜飞大怒,正要追去,玉红笑道:“你这娃儿也是多口,他已快死的人,和他计较作甚。”姜飞方说:“师叔你没看见这厮方才多么气人呢!”话才出口,忽见前去四和尚赶回,见凶僧回身喝骂,知被叶神翁放走,同声怒喝,“我们与你素不相识,上门欺人,不是叶老前辈休想活着回去,再要口出不逊,当时要你好看。”凶僧怒吼得两声便觉头晕心烦,胸前胀痛,知道关系性命安危,只得强忍怒火冷笑而去。
叶、杜诸侠听镜明说,勾十一同了廖小鸾兄妹还约有两个好友刚由外面走进,便见林中贼党窥探,似要逃回,一同上前将四贼打败,现正往贼巢一面追赶下去。杜德笑道:
“贼党人多,他夫妻兄妹只四五人,恐难取胜。凶僧和来贼惨败,如将逃贼除去,敌人也许还不知道。正好用他几位诱敌,我们走吧!”说完,男女四侠命照空师徒同了沈鸿、姜飞回往庙内等候,便同起身,一路说笑从容,往外走去。照空师徒把二人陪到庙内,待若上宾,甚是殷勤。因料贼党不会再来,生擒二贼均负重伤,不等到夜相继死去。照空一面命人掩埋,一面准备小船,明早送客起身。沈、姜二人先料杜、叶等男女四侠还要回来,在庙中住了一夜。起身时天还不曾亮透,照空师徒便备好素点,来请同吃。一同昨夜之事,连勾十一和廖氏兄妹均未来过。半夜命人往探也未回转。二人只得谢别起身,由当地上船,往老河口赶去。一路无事。到了老河口,照席泗所说小庙和一居民家中打听,均说乐游子前住在此,人川未归;二人在镇上住了一夜,打听好了人山途径,便往卧眉峰寻去。
武当风景灵秀,中有七十二峰之胜,卧眉峰偏在后山,地最隐僻,常居山中的土人好些俱不知道。远望过去,眉痕缥缈,黛色横空,终年白云如带,萦绕山颠,衬得山容浓淡相间,似隐似现,如在有无之中。外有崇山包围,峭壁排空,将它挡住,人山不深决难看出,峰腰以下到处繁花盛开,青林掩映,时有鹤鹿飞翔游行,泉声松涛因风应和,自成幽籁,加以气候温和,涧谷幽清,大小岩洞甚多,均可住人,置身其间不由尘虑一清,心旷神怡,飘然有出世之想。二人由河南路上赶来,到处黄沙迷漫,尘土满衣,日间行路虽是八九月的天气,照样烦热难耐,自由莲花荡改走水路,已觉越往西南山水越好,像这样的风景灵秀之区尚是第一次看到。先见前山一带寺观林立,都是道家庙字,荒崖幽谷之间更有不少修道人所居茅棚,因不知地理,连在山中辗转访问,一路游玩探索过去。到第二日午后,经一老樵人指点,翻山过去,方始寻到峰下。
初意山中樵采甚多,沿途均有道观茅棚,容易访问。就是后山无人,只要寻到卧眉峰,至多师父未来,崔老人当可见。哪知到后一看,那峰形如一岭,又长又高,旁边并有一峰,拔地而起,洞壑甚多,景更灵奇。空山寂寂,流水澌澌,山花自开,音无人迹。
急切间看不出人在何处,只得寻一隐僻崖洞把行李藏好,先往高处看好形势,分头寻去。
寻到日落黄昏,休说师父和崔老人没有踪影,连樵夫也未遇到一个。路虽不熟,来路几次探询,是知道的人都众口一词,途向相同。当地景物形势又与独手丐席泗在禹王台所说大致一样。心想,这里山高谷深,地势宽大,也许不曾走遍。席师和杜、李二位师叔决不至于说差,只要在此山中,早晚必能寻到。又见当地山粮甚多,好些秋果结实累累,肥鲜硕大,满缀枝头,自生自落,无人采吃。更有各种野兽山鸡,不怕没有吃的。老河口起身时料知要在山中久居,并还备有各种用具和两袋粮食。没想到山中天气这样温和,师父不见,必是人在途中,尚还未到。中途曾向樵人打听,均说这里有一驼背老人常时往来后山一带,因其不大开口,不知住处等语。可见崔老人也在这里,此时不知何往,早晚这两位师长异人必能见到。又寻了两天不见人影,互一商计,便在峰腰寻一更好的洞穴迁居过去,由此安居下来。洞在半山崖上,洞前稀落落生着数十株松杉,旁边一条瀑布宛如匹练,绕山而流,到了离地五六丈的崖缺口再玉龙倒挂,凌空飞堕,直落下面溪涧之中。惊湍电射,雪洒珠喷,终日泉声轰轰,宛如雷电怒呜,震撼空山,势绝雄奇,惊人耳目,满地花草鲜妍,多不知名。石洞不大,通体皆石,甚是干净,并有两处天然石窗可透天光。夜来并卧洞中原有大青石上,月光由洞顶下照,仰望青天白云,疏星朗月,清风阵阵,吹面不寒,景更幽绝。
二人每日早夜勤练武功,闲来不是掘取山粮,便是出游打猎,寻觅崔老人的踪迹。
中间并往隔山樵采之区向樵采人打听,均说驼背老人以前常在后山采了药材,背往老河口贩卖,不见此老已十多日。卧眉峰后形势奇险,并有毒蛇猛兽潜伏,还隔着一片危峰峭壁。所产药材又不甚多,只是风景好看,因此轻易无人前往。二人只得回转。眼看落叶满山,秋去冬来,一晃已是月余光阴,所寻的人一个未见。又听山那面樵人说,山中气候温和,后山一带草木黄落更晚,看去丹枫满山,乔松苍翠,繁花遍地,五色缤纷。
可是一夜朔风,当时变天,转眼大雪封山,冷不可当,必须早作防冬之计,否则一下大雪,住处高寒,万禁不住。二人方始着起急来,无奈此外没有地方可寻师长。诸老前辈又有师父行踪无定,到后不见应在卧眉峰等候之言,没奈何只得守候下去。因见早晚天气渐凉,初来时少年好奇,贪那峰腰上的泉声山色,景物雄奇,特意选这崖洞居住。晴天还好,遇到风雨满洞皆湿,便自不耐。又听隔山樵人警告,乘未下雪以前往峰下向阳之处寻到一所崖洞,也在山坡上面,景物比前居较差,但是离下面平地只两三丈。洞前石台缝中生有两株古松,大片磐石,溪流就在旁边,取水方便。洞中也有好些平坦青石,能供坐卧。里外两层,可避风雨。心想,山中竹木甚多,洞口只有一人多高,宽仅三尺,近来又打了好些兽皮,野生茅草更多,打算砍些树枝竹竿,用茅草兽皮扎成一门封闭洞口。再多存点干枝,以防封山之用。刚刚做好洞门,忽然想起初次学做洞门,几经改制才得成功,有好几天未打山粮,所存杂粮腌肉只够两人两三日之用。惟恐二老归来没有吃的,打算多打一点野猪肥鹿和山鸡之类,在降雪以前风干腌好,再多掘点山粮,以备过冬。二人来到山中,每日用功苦练,快有两月,自觉大有进境,胆力均比以前更壮,常时带了兵器孤身出猎,一去多半日,已成习惯。议定之后,便将洞门关好,各带兵刃暗器,往峰后和对面岭上野兽出没之区寻去。因所带暗器最多的只得十余支,每日练习,又因打猎被野兽带了逃走,失去了一小半,恐到时应用不便,不舍再用。见溪中石子光滑坚硬,每次打猎必要带上一些,手法甚准,照样连珠打出,百发百中。
【zisemeng紫色梦搜刮精品小说,欢迎来紫色梦推荐各类精彩小说】
二十八、萧声天际落 人在水中行
二人事前议定,姜飞去往岭上打猎,沈鸿到对岸林中去掘黄精薯蓣。二人近来常时各走一路,并不一定同出同入。这日姜飞走时,沈鸿想起对面岭上野兽逐渐稀少,姜飞须要越过岭脊,走往一处山凹之中,才能打到二人喜吃的肥鹿山鸡,恐他一人势孤。上次二人同猎,骤遇几条大野猪,差一点没有受伤,恐其一人遇险,想要同去。姜飞因沈鸿前日感冒新愈,力说:“封山期近,下雪之后野兽还可想法猎取,山粮却难发掘,此去又不想多得,打到一只肥鹿,当时便可挑了回来,何苦多此跋涉,还少做好些事。这样天气说变就变,万一夜来北风骤起,明朝满山冰雪,岂不讨厌,大哥还是多掘一点是一点,以免师父和崔老人回来没有用的。”沈、姜二人患难至交,情逾骨肉,姜飞性刚,人更聪明,沈鸿人较温和,素来不肯和他急执,只得听之。人去之后,不知怎的越来越心烦,想起亲仇未报,杜六叔和叶神翁都说师父已由青城回转武当,为恐错过,命我二人早点赶来,照理应该早到,如何来此两月,连崔老人也无音信?心正难过,微闻峰顶似有洞萧之声随风吹堕,入耳即止。仰望近顶之处业已布满白云。
二人到后,非但卧眉峰,连左近山谷峰崖全都踏遍,除隔山几个樵采人外始终未遇一人。只那峰顶离地大高,通体石质,半山以上便无道路,中间布满青苔,近顶数十丈上下笔立如削,势太险滑,峰巅常有云雾,后经仔细察看,才看出中间一段绿苔如绣,险滑异常,并无人兽脚迹,断定上面不会有人。一过峰腰山风便大,因此只有峰顶不曾上去。这时听那洞萧之声似由峰顶随风吹堕,好生惊奇。心疑师父和崔老人也许住在顶上,再仔细一听,萧声并未停止,只是山风太大,时隐时闻,偶然听得一两声,其音清越,与寻常所闻不同。暗忖,这位师父只是席师指点,从未见过,听说他是关中请侠中第一人物,性情也最孤高奇特。照沿途所闻早该到此,连守两月,眼看隆冬,音息全无,连崔老人也无踪影,莫非师父早已来此,因见我们在万家耽搁日久,心中不快?或是师父不轻收徒,恐我二人心志不坚,只在暗中考察,不肯相见,今日才用萧声引我上去?
越想越有理。初意想等姜飞回来设法同上,又恐师父有意用萧声相召,错过机会。为难了一阵,耳听萧声似已停止,风势也小了许多,决汁先到峰顶探上一探,看明是否师父在彼再作计较。好在姜飞至多半日必要回来,先拜师父也是一样,为料姜飞苦盼多日,得信定必惊喜。主意打好,赶回洞中取了纸笔,将方才所闻以及心疑师父隐居峰顶先往寻找等情匆匆写上,贴在洞壁上面;又防姜飞回来不见自己先往别处寻找,不往洞口察看,并在往来路上也留下一张纸条,用石块压住,急匆匆往上走去。
到了峰腰,山风已住,心方暗喜,谁知近顶数十丈形势陡峭,四面无路,中间十来丈又满生苔薛,其滑如怕,越往上越难走。虽仗近来功力大进,弟兄二人又均好学心贪,用功勤奋,无论什么武功兵器一见便学,日常无事互相研讨,想出种种方法练习。除却风清月白之夜,或是晴阳满山、秋花艳发、风日极好之时偶然出外打猎、往附近山中走动游玩而外极少休息。诸老前辈所传内外武功和那两件兵器固是每日定课,便沿途所见和近来所想各种练武方法也都当着闲时消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