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x辩豁群#群F#《承《#。
幕四章.|常.j见证i素霉圣
j、《曦甑》
5.其他过度通气综合征、痛风、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膈下脓肿、肝脓
肿、脾梗死等。
各种化学、物理因素及刺激因子均可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产生痛觉冲动,并传至
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引起胸痛。胸部感觉神经纤维有:①肋间神经感觉纤维;②支配主动
脉的交感神经纤维;③支配气管与支气管的迷走神经纤维;④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另外,
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称放射痛(radi—
ating pain)或牵涉痛。其原因是内脏病变与相应区域体表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
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可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
表区域的痛感。如心绞痛时除出现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外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左
颈、左侧面颊部。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多考虑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心肌病、风
湿性心瓣膜病,40岁以上则须注意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支气管肺癌。
2.胸痛部位 大部分疾病引起的胸痛常有一定部位。例如胸壁疾病所致的胸痛常固
定在病变部位,且局部有压痛,若为胸壁皮肤的炎症性病变,局部可有红、肿、热、痛表
现;带状疱疹所致胸痛,可见成簇的水泡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且疱疹不超过体表
中线;肋软骨炎引起胸痛,常在第一、二肋软骨处见单个或多个隆起,局部有压痛、但无
红肿表现;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疼痛多在胸骨后方和心前区或剑突下,可向左肩和左臂内
侧放射,甚至达环指与小指,也可放射于左颈或面颊部,误认为牙痛;夹层动脉瘤引起疼
痛多位于胸背部,向下放射至下腹、腰部与两侧腹股沟和下肢;胸膜炎引起的疼痛多在胸
侧部;食管及纵隔病变引起的胸痛多在胸骨后;肝胆疾病及膈下脓肿引起的胸痛多在右下
胸,侵犯膈肌中心部时疼痛放射至右肩部;肺尖部肺癌(肺上沟癌、Pancoast癌)引起疼
痛多以肩部、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
3.胸痛…眭质胸痛的程度可呈剧烈、轻微和隐痛。胸痛的性质可有多种多样。例如
带状疱疹呈刀割样或灼热样剧痛;食管炎多呈烧灼痛。肋间神经痛为阵发性灼痛或刺痛;
心绞痛呈绞榨样痛并有重压窒息感,心肌梗死则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气胸在
发病初期有撕裂样疼痛;胸膜炎常呈隐痛、钝痛和刺痛;夹层动脉瘤常呈突然发生胸背部
撕裂样剧痛或锥痛;肺梗死亦可突然发生胸部剧痛或绞痛,常伴呼吸困难与发绀。 .
4.疼痛持续时间 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的疼痛为阵发性,炎症、肿瘤、
栓塞或梗死所致疼痛呈持续性。如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持续1~5min),而心肌梗死疼
痛持续时间很长(数小时或更长)且不易缓解。
5.影响疼痛因素 主要为疼痛发生的诱因、加重与缓解的因素。例如心绞痛发作可
在劳力或精神紧张时诱发,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后于1~2min内缓解,
而对心肌梗死所致疼痛则服上药无效。食管疾病多在进食时发作或加剧,服用抗酸剂和促
动力药物可减轻或消失。胸膜炎及心包炎的胸痛可因咳嗽或用力呼吸而加剧。
【伴随症状】
1.胸痛伴有咳嗽、咳痰和(或)发热 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疾病。
2.胸痛伴呼吸困难 常提示病变累及范围较大,如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
性胸膜炎和肺栓塞等。
3.胸痛伴咯血 主要见于肺栓塞、支气管肺癌。
4.胸痛伴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 多见于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
瘤破裂和大块肺栓塞。
5.胸痛伴吞咽困难多提示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
【问诊要点】
1.一般资料包括发病年龄、发病急缓、诱因、加重与缓解的方式。
2.胸痛表现包括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其有无放射痛。
3.伴随症状包括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及其他各系统症状和程度。
第七节发 绀
(熊盛道)
发绀(cyanosis)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
现,也可称紫绀。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
唇、指(趾)、甲床等。
【发生机制】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量增加所致。还原血红蛋白浓度
可用血氧的未饱和度来表示。正常血液中含血红蛋白为15g/d1,能携带20vol/dl的氧,此
种情况称为100%氧饱和度。正常从肺毛细血管流经左心至体动脉的血液,其氧饱和度为
96%(19vol/d1),而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为72%~75%(14~15vol/d1),氧未饱和度为
5~6vol/d1,在周围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未饱和度平均约为3.5’vol/dl。当毛细血管
内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5g/d1)时(即血氧未饱和度超过6.5vol/d1)皮肤黏膜可
出现发绀。但临床实践资料表明,此说并非完全可靠,因为以正常血红蛋白浓度150g/L
计,50g/L为还原血红蛋白时,提示已有1/3血红蛋白不饱和。当动脉血氧饱和度
(Sa()。)66%时,相应动脉血氧分压(Paoz)已降低至此34mmHg(4.5kPa)的危险水
平。事实上,在血红蛋白浓度正常的患者,如Sa():85%占60%左右。此外,假若病
人吸人氧能满足120g/I。血红蛋白氧合时,病理生理上并不缺氧。而若病人血红蛋白增多
达180g/L时,虽然Sa()。》85%亦可则出现发绀。而严重贫血(Hb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