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硬皮病;PM,多发性肌炎;SS,干燥综合征;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M,皮肌炎;RA,类风湿关节炎
图4…8?1a核均质型(Flep一2细胞)
图4—8—2核粗颗粒型
图4—8?1b核均质型(小鼠肝)
图4…8…3核细颗粒型
426
第四篇 实验诊断
图4…8—4核点型
图4…8—5a核膜核型,均质型(Hep一2细胞)
图4…8—6a核仁型
图4…8—5b核膜型,核均质型(小鼠肝)
图4…8—6b核仁型(Scl一70)
图4…8.7着丝点型,线粒体型
由
:
,
I
! ~
j ‘
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三)抗DNA抗体测定
抗DNA抗体(anti—DNA antibody)分为抗双链DNA(double stranded—DNA,ds—
DNA)抗体、抗单链DNA(single stranded—DNA,ss—DNA)抗体和抗Z—DNA抗体。
抗ds—DNA抗体的靶抗原是细胞核中DNA的双螺旋结构,它的检测有临床重要性。检测
抗ds—DNA抗体最特异和最敏感的方法是用马疫锥虫或绿蝇短膜虫作为抗原基质进行间
接免疫荧光测定。
【结果判定】短膜虫动基体均质性着色,核浆成弱均质性着色为阳性。
【临床意义】
1.抗ds—DNA抗体阳性 见于活动期sLE,阳性率70%~90%。本试验特异性较高,
但敏感性较低。目前认为,能结合补体的抗ds—DNA抗体,在sLE特别是并发狼疮性肾
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他风湿病中抗ds—DNA也可阳性。
2.抗ss—DNA抗体阳性 见于sLE(阳性率70%~95%),尤其是合并有狼疮性肾
炎。还可见于一些重叠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和慢性活动行肝炎等,但不具特
异性。
(四)抗胞质抗体测定
1.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测定 抗线粒体抗体是一种
针对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膜和外膜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该抗体主要
是IgG。常用大白鼠胃或肾髓质和Hep一2细胞作抗原基质进行免疫荧光法测定。AMA已
发现9种亚型(M1~M9)。
【结果判定】 Hep一2细胞胞质内泥沙样颗粒型着染。肾近曲、远曲小管细胞的特点
是颗粒聚集成团。M3、M6在近曲小管荧光强。肝细胞胞质内均匀着染,胃壁细胞质着染
(荧光图片见图4—8—8a,b,c)。
图4.8—8a抗线粒体抗体(Hep一2细胞)
图4—8.8b抗线粒体抗体(大鼠肝)
图4.8—8c抗线粒体抗体(大鼠肾)
427
;■矜t —t;,▲,t ? ^r
…喜+;:;争
428
实验诊所 。誊j|
蕊蘸|嚣薯臻薯薯强譬ii
【临床意义】许多肝脏疾病时可检出AMA。其阳性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
无症状者为90.5%,有症状患者为92.5%;慢性活动性肝炎可高达90%以上;但是,胆
总管阻塞和肝外胆管阻塞为阴性。AMA可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外胆道阻塞性肝
硬化症的鉴别诊断。此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硬化阳性率为25%。药物引起的自
身免疫病为M3和M6。
2.抗肌动蛋白抗体检测 该抗体有几种不同的抗原包括肌动蛋白、非肌球蛋白的重
链、原肌球蛋白。当肌动蛋白抗体单独存在时,有时可在胞质中观察到无数束状纤维结
构,有时延伸到细胞核。
【结果判定】Hep一2细胞胞质内有密集纤维状着染,但不形成网状。胃、平滑肌高
度着染。。肾小球基质细胞着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部及肾小管的刷状缘着染。肝多角型
着染,抗原肌球蛋白或抗a一肌动蛋白抗体,肝细胞胞质内的纤维成片状着染(荧光图片
见.图4—8—9)。
图4…8—9抗肌动蛋日抗体
【临床意义】抗肌动蛋白抗体见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也见于重症肌无力、克罗恩病、长期血液透析。工型自身免疫
性肝炎60%~90%有Ig('型抗肌动球蛋白抗体,且效价高。
3.抗Jo一1抗体检测 靶抗原是组氨酰一tRNA合成酶。其生理功能是催化tRNA接
上组氨酸。J0—1抗体主要是Ig(;1型抗体。
【结果判定】 Hep一2细胞胞质有斑点状荧光颗粒,细胞核的核浆也显示明显的斑点
状颗粒。分裂期细胞在染色质周围呈散在的细颗粒(荧光图片见图4—8—10)。
图4—8—10抗Jo一1抗体
【临床意义】Jo一1抗体对肌炎伴间质性肺纤维化有高度特异性,抗体的效价与疾病
的活动性相关。多发性肌炎、Jo一1抗体阳性及HLA—DR/一DRw52标志称为‘‘Jo一1综
合衙”.
其他胞浆抗体图片见图4—8—11、4—8—12、4~8—13。
图4?8?11 抗原肌球蛋白抗体
第八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图4—8—12抗胞浆抗体(高尔基复合体)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
图4—8—13抗胞浆抗体(溶酶体)
(一)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
。肾小球基底膜有内、外透明层及中间致密层构成的网状结构,它是由Ⅳ型胶原、层粘
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和蛋白多糖组成。肺泡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化学成分相似,且两
者具有交叉抗原性。
【结果判定】抗GBM抗体阳性时,有3种荧光图形:在所有。肾小球基底膜处显示非
常尖锐、线状或花瓣状着染;颗粒状着染;斑点状着染。
【临床意义】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包括
Good—Pastu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
体还见于药物诱导的间质性肾炎,但它在发病中的作用不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的
患者约有50%病变局限于。肾脏,另外50%有肾脏和肺部病变,仅有肺部病变者非常少见
(荧光图片见图4—8—14)。
图4—8—14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429
430
第四篇 实验诊断
(二)抗胃壁细胞抗体测定
抗胃壁细胞抗体(parietal cell antibody,PCA)是器官及细胞特异性自身抗体,其靶
抗原是分子量为94 000的ATP酶、胃壁细胞的质子泵和主细胞内分子量41 000的胃蛋白
酶原。此抗体还可直接与促胃液素受体结合。
【结果判定】小鼠胃壁细胞胞质内呈细小颗粒状着染。
【临床意义】恶性贫血患者90%为PCA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100%PCA阳
性。PCA的阳性率与胃黏膜病变的进展程度相关,但抗体效价与病变进展程度不相关,
也不与治疗效果平行。PEA也见于许多胃黏膜萎缩、某些缺铁性贫血、十二指肠溃疡、
甲状腺疾病、原发性艾迪生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等。3v约1/3的甲状腺炎患者有抗胃
壁细胞抗体(荧光图片见图4—8—15)。
图4…8.15抗胄壁细胞抗体(大鼠胃)
●
【三)抗甲状腺抗体测定
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具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常可测出
甲状腺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在临床实验中应用最广,诊断价
值也较3v。
1.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
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抗甲状腺球蛋白主要是IgG。
【结果判定】人或灵长类动物的甲状腺冷冻切片甲状腺腺泡内呈细小波浪状着染。
【临床意义】90%~95%桥本甲状腺炎、52%~58 0;40甲状腺功能亢进和35%甲状腺癌
的患者可出现抗TG阳性。重症肌无力、肝脏病、风湿性血管病、糖尿病也可出现阳性。
此外,有些正常人,特别是妇女,抗TG阳性率随年龄而增加,40岁以上妇女检出率可
达18%。
2.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ti~thyroid microsome anti—body,抗TM) 抗甲状腺微
粒体抗体是针对甲状腺微粒体的一种抗体。
【参考值】人或灵长类动物的甲状腺冷冻切片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胞质斑点状着染,
核阴性。
【临床意义】 抗TM阳性检出率:桥本甲状腺炎为50%~100%;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为88.9%;甲状腺肿瘤为13.1%;单纯性甲状腺肿为8.6%;亚急性甲状腺炎为17.2%~
25%;SLE为15.4%~44.7%;其他风湿病为30%。正常人也有8.4%的阳性率。抗TG
与抗TM同时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的阳性率。
(四)抗平滑肌抗体测定
抗平滑肌抗体(anti smooth muscle antibody,ASMA)主要为IgG类,也有IgM类。
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一般认为不结合补体。ASMA自身靶抗原为三组细胞骨架蛋白包
括微纤维(G型肌动蛋白和F型肌动蛋白),
【结果判定】 鼠胃平滑肌呈均质型着染,
图4?8—16a抗平滑肌抗体(大鼠胃)
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中级纤维(波形蛋白和')esmin)和微管。
肾小血管阳性。(荧光图片见图4—8—16a,b)
图4—8—16b抗平滑肌抗体(大鼠肾)
【临床意义】 抗平滑肌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病
毒性肝炎。其中F型肌动蛋白与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G型肌
动蛋白与酒精性肝硬化相关。此为波形蛋白与病毒感染、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
炎等相关;')era‘n可能与心肌炎相关。在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肝硬化、肝癌中,ASMA
的检出率、效价均低,无诊断价值。
(五)抗心肌抗体测定
抗心肌抗体(myocardialantibody)的自身抗原包括线粒体内膜上的腺苷酸转移蛋白、
心肌肌质蛋白,原肌球蛋白(可能与A组链球菌M蛋白交叉反应)和热休克蛋白。常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结果判定】心肌细胞内与肌纤维方向垂直的横向带状着染(荧光图片见图4—8—17a,b)。
图4—8—17a抗心肌抗体
图4…8—17b抗心肌闰盘抗体
【临床意义】心肌炎、心肌衰竭、风湿热、重症肌无力、心疾病和心脏手术后患者均
可检测到抗心肌抗体。此外,O.4%的正常人和某些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此抗体。
(六)肝脏相关自身抗体测定
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检测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iver—kidney microsomal anti—
t)ody’,LKM)可同时与肝和肾微粒体起反应,主要识别肝微粒体分子量为50000的蛋白
质(细胞色素P450、CYP2D6)相应的抗原主要位于肝细胞的粗、滑面内质网的细胞质侧
及’肾脏近曲小管。I。KM(保持一致)存在以下多种亚型:LKM一1,靶抗原是cYP2D6;
LKM一2,靶抗原是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LKM一3,靶抗原是UDP葡萄糖醛基转移酶。
【结果判定】 LKM一1:肝脏细胞呈强着染,但近门脉区肝细胞阳性者少;肾脏近曲
小管远端1/3段的上皮细胞胞质着染,但较弱。LKM一2:肝脏门脉区的肝细胞阳性率高;
431
实验诊断
捌pji00|00 0
肾脏近曲小管近端1/3段的上皮细胞阳性多。I.KM一3:肝、肾阴性,灵长类动物睾丸细
胞胞质阳性。
【临床意义】I。KM一1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是妇女、儿童)、慢性丙型肝炎。
LKM一2仅见于应用药物替尼酸治疗的患者。LKM一3丁型肝炎相关。
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检测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nti—soluble li,vel?antigen,
SI。A)相应的靶抗原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质内的蛋白质一细胞角蛋白。这种抗原既没有种
属特异性,也没有器官特异性。
【结果判定】猴肝组织上肝细胞呈明显荧光着染,呈细颗粒到均质溶解状,大鼠肾组
幻柏阴性r荧光图片见图4—8—18a,b)。
图4—8—18a肝肾微粒体抗体(大鼠肝) 图4.8…18b肝肾微粒体抗体(大鼠肾)
【临床意义】 SLA对Ⅲ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大约
25%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该抗体阳性。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四、其他抗体检测
(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测定
血管炎系指以血管壁(主要是动脉)炎症和坏死为基本病理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现知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tJtrophil cyt()plasmic antmc;dies,ANCA)是血管炎患者的
自身抗体,是诊断血管炎的一种特异性指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主要有两
型:胞质型(cyt()plasmic:,cANCA)和核周型(per‘inlaclear,pANCA)。cANcA针对的
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proteinase3,PR3),它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的主要成分。
pANCA针对的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它是中性粒细胞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