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砭蕖 々?br /> ┃ ┃ ┃ ┃ ┃ ┃ ┃ ┃ ┃ ┃ ┃ ┃ ┃:“ ┃’】 ┃ ┃●●0l— l 一… ┃‘l~‘4u ┃~甜kJ,’、 ┃
┃ ┃ ┃ ┃ ┃ :丑 ┃一’ ┃ ┃…卜一 ┃=;釜}小 ┃, ┃酬坝 ┃__…N ┃_ ┃、._ ┃ ┃一峻静一 ┃ ┃一:#.j#:_二 ┃
┣┻╋┻╋╋┻╋╋╋╋╋╋╋┻╋╋╋┫
┃ 氏 粘 ┃ ^‘ ■_ ┃ Ⅻ ┃7 ┃…t ┃ ┃ ┃ ┃ I ┃ ┃斗..: ┃一苷葺{j_1。辛兰:… ┃ ┃_“:}#=: ┃
┃卜臣 ┃f!正=: ┃ ┃=■墨 ┃ ┃‘辛0。‘ ┃’:…:0 ┃z{:寸!}: ┃ I ┃ ┃ ┃ ┃ ┃ ┃
┗┻┻┻┻┻┻┻┻┻┻┻┻┻┛
图5—1—78二度Ⅱ型窦房阻滞伴交界性逸搏
j|攀瀵鬻鬻阻j‰§
1.房性逸搏心律 心房内分布着许多潜在节律点,频率多为50~60次/分,略低于窦
房结。右房上部的逸搏心律产生的P波与窦性心律P波相似;节律点在右房后下部者表现
为I及aVR导联P波直立,aVF导联P波倒置,P’R间期》O.12s,有人称为冠状窦心
律。节律点在左房者,称左房心律;来自左房后壁者,I、V。导联P波倒置,V。导联P
波直立,具有前圆顶后高尖特征;来自左房前壁时,V。~V。导联P波倒置,v。导联P波
浅倒或双向。如果P形态、PR间期,甚至心动周期有周期性变异,称为游走心律,游走
的范围可达房室交界区而出现倒置的逆行P波。
2.交界性逸搏心律 是最常见的逸搏心律,见于窦性停搏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情况,其QRS波群呈交界性搏动特征,频率一般为40~60次/分,慢而规则。
3.室性逸搏心律 多见于双结病变或发生于束支水平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QRS
波群呈宽大畸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慢而规则,亦可以不十分规则。
4.反复搏动(recipr’ocal beat) 又称反复心律(recl’procalrhythm),其电生理基础是
房室交界区存在双径路传导。有时交界性逸搏或交界性心律时,激动逆行上传至心房,于
QRs波群之后出现逆行P波,这个激动又可在房室结内折返,再次下传心室。当折返激
动传抵心室时,如心室已脱离前一个交界性搏动引起的不应期,便可以产生一个QRS波
群。反复搏动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折返激动(图5一l一79)。如果两个QRS波之间夹有一窦
性P波,属伪反复心律,应称为逸搏一夺获心律。
图5—1—79反复搏动(二联律)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一)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electrolytes disturbance)是指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增高与降低,无论增高
或降低都会影响心肌的除极与复极及激动的传导,并可反映在心电图上。需要强调,心电
图虽有助于电解质紊乱的诊断,但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心电图改变与血清中电解质水
平并不完全一致。如同时存在各种电解质紊乱时又可互相影响,加重或抵消心电图改变。
故应密切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因圜圜圜囚囚
正常
T波高尖 sT段压低 PR延长 P波消失 QRS增宽
P波增宽低平 与T波融合
图5—1—80高血钾:随血钾水平逐渐升高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示意图
1.高血钾(}~yper。kalemia) 高血钾时引起的心电图变化示意图见图5—1—80。细胞外血钾浓
度超过5.5mm01/L,致使QT间期缩短和T波高尖,基底部变窄;血清钾》6.5retoo—l/L时,
QRS波群增宽,PR及QT间期延长,R波电压降低及s波加深,ST段压低。当血清钾
增高》7mmol/L,QRs波群进一步增宽,PR及QT间期进一步延长;P波增宽,振幅减
517
延镶糕攀l|熟攀j i。蘩ll蕊鏊000 j00j。j jjj
518
低,甚至消失,有时实际上窦房结仍在发出激动,沿3个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传入心室,
因心房肌受抑制而无P波,称之为“窦室传导’’(图5—1—81)。高血钾的最后阶段,宽大的
QRS波甚至与T波融合呈正弦波。高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或颤动,甚至
心脏停搏。
图5—1.81 高血钾(患者血钾水平:8.5mmol/L)
2.低血钾(hypokalemia) 低血钾时引起的心电图变化示意图见图5—1—82。典型改变
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u波增高(U波》O.1mV或u/T~1或T—u融合、双
峰),QT间期一般正常或轻度延长,表现为QT—u间期延长(图5—1—83)。明显的低血钾
可使QRS波群时间延长,P波振幅增高。低血钾可引起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异位搏动和
室性心动过速、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
正常 T波变低 u波增高
ST段压低
T—u融合
图5.1—82低血钾:随血钾水平逐渐降低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示意图
,L薹瓤卷
aVR#哆格
事零:守曩?
淹蠢■}≯;
PR延长
P波增高
图5.1.83低血钾(患者血钾水平:2.1mmol/I。,箭头示U波,QT—u间期0.70s)
3.高血钙和低血钙高血钙的主要改变为ST段缩短或消失,QT间期缩短(图5—1—84)。
一吩争罐
㈠甄一蓬
一震
~麓”麓
款儿嚣
募囊攀龟霭瓣琴
严重高血钙(例如快速静注钙剂时),可发生窦性静止、窦房阻滞、室性期前收缩、阵发
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低血钙的主要改变为ST段明显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
低平或倒置,一般很少发生心律失常(图5—1—85)。
图5—1—84 高血钙(患者血钙水平:3.8mmol/I。,QT间期O.30s)
三量篓耋雪禹差薹蘑里至蕈薹雪苎∑璺藿薹g竖薹雪亚薹薹j
雪壁塑粪雾嚣
勇蚕窝蚕薹藿薹弱墓雪重蚕雪鋈蚕蒌蚕耋薹蓬薹
雾’雾雾雾雾羹
图5—1—85低血钙(患者血钙水平:1.46mmol/I,,QT间期O.46s)
(二)药物影响
1.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
(1)洋地黄效应(digitalis effect):洋地黄直接作用于心室肌,使动作电位的2位相
缩短以至消失,并减少3位相坡度,因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引起心电图特征性表现:
①sT段下垂型压低;②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双向T波往往是初始部分倒置,终末部
分直立变窄,sT—T呈“鱼钩型”;③QT间期缩短。上述心电图表现常为已经接受洋地
黄治疗的标志,即所谓洋地黄效应(图5—1—86)。
图5…1…86洋地黄引起sT—T变化,逐渐形成特征性的sT—T改变(鱼钩型)
(2)洋地黄中毒(digitalis to Xicity):洋地黄中毒患者可以有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系统
519
延漾攀攀j然鬻||j;。瀵懿漤瀵鬣0j
症状,但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是洋地黄中毒的主要表现。常见的心律失常有:频发性(二联
律或三联律)及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时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双向性心动过
速),甚至室颤。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房室脱节,房性心动过速伴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阻滞
也是常见的洋地黄中毒表现。洋地黄中毒还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当出现二度或三度房室
传导阻滞时,则是洋地黄严重中毒表现。另外也可发生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等。
2.奎尼丁奎尼丁属In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且对心电图有较明显作用。奎尼丁治
疗剂量时的心电图表现:①QT间期延长}②T波低平或倒置;③u波增高;④P波稍宽
可有切迹,PR问期稍延长。奎尼丁中毒时的心电图表现:①QT间期明显延长;②QRS
时间明显延长(用药过程中,QRs时间不应超过原来的25%,如达到50%应立即停药);
③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④各种室性心律
失常,严重时发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引起晕厥和突然死亡。
3.其他药物 如胺碘酮及索他洛尔等也可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
第八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心电图分析方法和步骤
必须强调:要充分发挥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上的诊断作用,单纯地死记硬背某些心电图
诊断标准或指标数值是远远不行的,甚至会发生误导。只有当熟练掌握心电图分析的方法
和技巧,并善于把心电图的各种变化与具体病例的临床情况密切结合起来,才可能对心电
图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解释。
1.结合临床资料的重要性 心电图记录的只是心肌激动的电学活动,心电图检测技
术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还受到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心脏疾病,特别是
早期阶段,心电图可以正常。多种疾病可以引起同一种图形改变,例如心肌病、脑血管意
外等都会导致出现异常Q波,不可轻易诊断为心肌梗死;又如V。导联电压增高,在正常
青年人仅能提示为高电压现象,而对长期高血压或瓣膜病患者就可作为诊断左心室肥大的
依据之一。因此,在检查心电图之前应仔细阅读申请单,必要时应亲自询问病史和作必要
的体格检查。对心电图的各种变化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得出正确的解释。
2.对心电图描记技术的要求 心电图机必须保证经放大后的电信号不失真。采样率、
频率响应、阻尼、时间常数、走纸速度、灵敏度等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
求。描记时应尽量避免干扰和基线漂移。心电图检查应常规描记12导联的心电图,以避
免遗漏某些重要的信息。描记者应了解临床资料及掌握心电图分析的基本方法。应根据临
床需要及心电图变化,决定描记时间的长短和是否加作导联。例如疑有右室肥大或右室心
肌梗死时应加作Vm~Vsa导联;怀疑后壁心肌梗死应加作V,~V。导联。对于心律失常,
要取P波清晰的导联,描记长度最好能达到重复显示具有异常改变的周期。胸痛时描记心
电图发现有ST—T异常改变者,一定要在短期内重复描记心电图,以便证实是否为急性
心绞痛发作所致等。
3.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分析心电图时必须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例如P波一
般偏小常无意义;儿童P波偏尖;由于体位和节律点位置关系,Ⅲ、aVF导联P波低平或
轻度倒置时,只要工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则并非异常;QRS波群振幅随
年龄增加而递减;儿童右室电位常占优势;横位时Ⅲ导联易见Q波;“顺钟向转位”时,
V,甚至Vz导联可出现“QS”波形;呼吸可导致交替电压现象;青年人易见ST段斜形轻
度抬高;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尤其女性;体位、
攀蕊瀵晒穗玲
情绪、饮食等也常引起T波振幅减低;儿童和妇女V。~V。导联的T波倒置机会较多等。
4.心电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基础,先将各导联大致看一遍,注意P、
QRS—T各波的有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平均心电轴的大概方位,波形的大小和有无增
宽变形,以及sT—T的形态等。通过上述分析,对大部分较单纯的心电图变化即能作出
正确判断。对可疑或界限不明确的地方,可有目的地去做一些必要的测量,以获得较准确
的参数帮助判断。定量分析常用的参数有PP间期、PR间期、P波时间、QRS时间、QT
间期以及P波和QRs波群的振幅等。为了不致遗漏,分析心电图至少从四个方面考虑:
心律问题、传导问题、房室肥大问题和心肌方面的问题。分析心律问题应首先抓住基础心
律是什么,有无规律P波,从窦房结开始,逐层下推。对较复杂的心律失常,首先在一个
P波比较清楚的导联上找出PP之间的规律;然后观察QRS波群形态以及RR之间的规
律;最后分析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必要时需借助梯形图。另外,对最后结果,
还要反过来看与临床是否有明显不符合的地方,并提出适当的解释。原则上能用一种道理
解释的不要设想过多的可能性;应首先考虑多见的诊断,从临床角度出发,心电图诊断要
顾及治疗和患者的安全。
5.梯形图 梯形图是分析复杂心电图,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