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查的安排提供了最重要的基本资料。一个具有深厚医学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常常
通过问诊就可能对某些患者提出准确的诊断。特别在某些疾病,或是在疾病的早期,机体
只是处于功能或病理生理改变的阶段,还缺乏器质性或组织、器官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而
患者却可以更早地陈述某些特殊的感受,如头晕、乏力、食欲改变、疼痛、失眠、焦虑等
症状。在此阶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特殊检查均无阳性发现,问诊所得的资料
却能更早地作为诊断的依据。实际上,在临床工作中有些疾病的诊断仅通过问诊即可基本
确定,如感冒、支气管炎、心绞痛、癫痫、疟疾、胆道蛔虫症等。相反,忽视问诊,必然
使病史资料残缺不全,病情了解不够详细准确,往往造成临床工作中的漏诊或误诊。对病
情复杂而又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病例,深入、细致的问诊就更为重要。
采集病史是医生诊治患者的第一步,其重要性还在于它是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
系的最重要时机,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使病人感到医生的亲切和可信,有信心
与医生合作,这对诊治疾病也十分重要。问诊的过程除收集患者的疾病资料用于诊断和治
疗外,还要其他功能,如教育患者,向患者提供信息,有时候甚至交流本身也具有治疗作
用。医学生从接触患者开始,就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医学与患者交流的内容和技巧。交流
与沟通技能是现代医生重要的素质特征。
1977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提出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医
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医生不仅具有医学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人文
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能够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种角度去了解和处理患者。这
也要求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技能,以及教育患者的技能。
根据问诊时的临床情景和目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全面系统的问诊和重点问诊。前者
即对住院病人所要求的全面系统的问诊。重点问诊则主要应用于急诊和门诊。前者的学习
和掌握是后者的基础,初学者自然是从学习全面系统的问诊开始。
r.;;.。
第二章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项目(general data)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
姻、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
度等。若病史陈述者不是本人,则应注明与患者的关系。记录年龄时应填写具体年龄,不
能用“儿”或“成”代替,因年龄本身也具有诊断参考意义。为避免问诊初始过于生硬,
可将某些一般项目的内容如职业、婚姻等放在个人史中穿插询问。
(二)主诉(chief complaint)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
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确切的主诉可初步反映病情轻重与缓
急,并提供对某系统疾患的诊断线索。主诉应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并同时注明主诉自发
生到就诊的时间,如“咽痛、高热2天”,“畏寒、发热、咳嗽3天,加重伴右胸痛2天”,
“活动后心慌气短2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周”。记录主诉要简明,应尽可能用病人自己
描述的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年”或“心悸、气短2年”等,而不是医生
对患者的诊断用语,如“患糖尿病1年”或“心脏病2年”。然而,病程较长、病情比较
复杂的病例,由于症状、体征较多,或由于病人诉说太多,不容易简单地将病人所述的主
要不适作为主诉,而应该结合整个病史,综合分析以归纳出更能反映其患病特征的主诉。
有时对病情没有连续性的情况,可以灵活掌握,如“20年前发现心脏杂音,1个月来心
悸、气短”。对当前无症状,诊断资料和入院目的又十分明确的患者,也可以用以下方式
记录主诉。如“患白血病3年,经检验复发10天”,“2周前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
(三)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Ⅲness)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
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可按以下的内容和程序询问。
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每种疾病的起病或发作都有各自的特点,详细询问起病
的情况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的鉴别作用。有的疾病起病急骤,如脑栓塞、心绞痛、动脉瘤
破裂和急性胃肠穿孔等;有的疾病则起病缓慢,如肺结核、肿瘤、风湿性心瓣膜病等。疾
病的起病常与某些因素有关,如脑血栓形成常发生于睡眠时;脑出血、高血压危象常发生
于激动或紧张状态时。患病时间是指从起病到就诊或入院的时间。如先后出现几个症状则
需追溯到首发症状的时间,并按时间顺序询问整个病史后分别记录,如心悸3个月,反复
夜间呼吸困难2周,双下肢水肿4天。从以上症状及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可以看出是心脏病
患者逐渐出现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时间长短可按数年、数月、数日计算,发病急骤者可
按小时、分钟为计时单位。
2.主要症状的特点 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
剧的因素,了解这些特点对判断疾病所在的系统或器官以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很有
帮助。如上腹部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或胰腺的疾病;右下腹急性腹痛则多为阑尾炎症,若
为妇女还应考虑到卵巢或输卵管疾病;全腹痛则提示病变广泛或腹膜受累。对症状的性质
也应作有鉴别意义的询问,如灼痛、绞痛、胀痛、隐痛以及症状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发作
及缓解的时间等。以消化性溃疡为例,其主要症状的特点为上腹部疼痛,可持续数日或数
周,在几年之中可以表现为时而发作时而缓解,呈周期性发作或有一定季节性发病等
特点。
3.病因与诱因 尽可能了解与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因(如外伤、中毒、感染等)和诱
因(如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起居饮食失调等),有助于明确诊断与拟定治疗措施。
患者对直接或近期的病因容易提出,当病因比较复杂或病程较长时,患者往往记不清说不
蒜=章|阀论镪煎窿
明,也可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自以为是的因素,这时医生应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不
可不假思索地记入病历。
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包括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新症状的出现。如肺结核
合并肺气肿的患者,在衰弱、乏力、轻度呼吸困难的基础上,突然感到剧烈的胸痛和严重
的呼吸困难,应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如有心绞痛史的患者本次发作疼痛加重而且持续
时间较长时,则应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如肝硬化患者出现表情、情绪和行为异常
等新症状,可能是早期肝性脑病的表现。
5.伴随病状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一系列的其他症状。这些伴随症状常
常是鉴别诊断的依据,或提示出现了并发症。如腹泻可能为多种病因的共同症状,单凭这
一症状还不能诊断某病,如问明伴随的症状则诊断的方向会比较明朗。如腹泻伴呕吐,则
可能为饮食不洁或误食毒物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腹泻伴里急后重,结合季节和进餐情况更
容易考虑到痢疾。又如急性上腹痛,原因可以很多,若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
特别是又出现了黄疸和休克,就应该考虑到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道感染的可能。反之,按
一般规律在某一疾病应该出现的伴随症状而实际上没有出现时,也应将其记述于现病史中
以备进一步观察,或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资料,这种阴性表现有时称为阴性症
状。一份好的病史不应放过任何一个主要症状之外的细小伴随迹象,因为它们在明确诊断
方面有时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6.诊治经过患者于本次就诊前已经接受过其他医疗单位诊治时,则应询问已经接
受过什么诊断措施及其结果;若已进行治疗则应问明使用过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和疗
效,为本次诊治疾病提供参考。但不可以用既往的诊断代替自己的诊断。
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在现病史的最后应记述患者患病后的精神、体力状态,食欲
及食量的改变,睡眠与大小便的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对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以
及采取什么辅助治疗措施十分有用,有时对鉴别诊断也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四)既往史(past history)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
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例如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应询问过去是否反复发生过咽痛、游走性关节痛等;对肝大的患
者,应了解过去是否有过黄疸;对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应
询问过去是否有过高血压病。在记述既往史时应注意不要和现病史发生混淆,如目前所患
肺炎则不应把数年前也患过肺炎的情况写入现病史。而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则可把历年发
作情况记述于现病史中。此外,对居住或生活地区的主要传染病和地方病史,外伤、手术
史,预防接种史,以及对药物、食物和其他接触物的过敏史等,也应记录于既往史中。记
录顺序一般按年月的先后排列。
(五)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s)系统回顾由很长的一系列直接提问组成,用以作
为最后一遍搜集病史资料,避免问诊过程中患者或医生所忽略或遗漏的内容。它可以帮助
医师在短时间内扼要地了解患者除现在所患疾病以外的其他各系统是否发生目前尚存在或
已痊愈的疾病,以及这些疾病与本次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主要情况应分别记录
在现病史或既往史中。系统回顾涉及的临床疾病很多,医学生在学习采集病史之前,必须
对各系统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的病理生理意义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实际应用时,可在每
个系统询问2至4个症状,如有阳性结果,再全面深入地询问该系统的症状;如为阴性,
一般说来可以过渡到下一个系统。在针对具体病人时,可以根据情况变通调整一些内容。
1.呼吸系统 咳嗽的性质、程度、频率、与气候变化及体位改变的关系。咳痰的颜
色、黏稠度和气味等。咯血的性状、颜色和量。呼吸困难的性质、程度和出现的时间。胸
痛的部位、性质以及与呼吸、咳嗽、体位的关系,有无发冷、发热、盗汗、食欲不振等。
镩_镐|讯|诊一 麓0≤|i?t强§鬻。||§≈i j
2.循环系统心悸发生的时间与诱因,心前区疼痛的性质、程度以及出现和持续的
时间,有无放射、放射的部位,引起疼痛发作的诱因和缓解方法。呼吸困难出现的诱因和
程度,发作时与体力活动和体位的关系。有无咳嗽、咯血等。水肿出现的部位和时间;尿
量多少,昼夜间的改变;有无腹水、肝区疼痛、头痛、头晕、晕厥等。有无风湿热、心脏
疾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史。女性患者应询问妊娠、分娩时有无高血压和心功能不
全的情况。
3.消化系统有无腹痛、腹泻、食欲改变、嗳气、反酸、腹胀、口腔疾病,及其出
现的缓急、程度、持续的时间及进展的情况。上述症状与食物种类、性质的关系及有无精
神因素的影响。呕吐的诱因、次数;呕吐物的内容、量、颜色及气味。呕血的量及颜色。
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和持续时间,有无规律性,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与饮食、气候
及精神因素的关系,按压时疼痛减轻或加重。排便次数,粪便颜色、性状、量和气味。排
便时有无腹痛和里急后重,有无发热与皮肤巩膜黄染。体力、体重的改变。
4.泌尿系统 有无尿痛、尿急、尿频和排尿困难;尿量和夜尿量多少,尿的颜色
(洗肉水样或酱油色)、清浊度,有无尿潴留及尿失禁等。有无腹痛,疼痛的部位,有无放
射痛。有无咽炎、高血压、水肿、出血等。
5.造血系统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染、出血点、瘀斑、血肿及淋巴结、肝、脾肿
大,骨骼痛等。有无乏力、头晕、眼花、耳鸣、烦躁、记忆力减退、心悸、舌痛、吞咽困
难、恶心。营养、消化和吸收情况。
6.内分泌系统及代谢 有无怕热、多汗、乏力、畏寒、头痛、视力障碍、心悸、食
欲异常、烦渴、多尿、水肿等;有无肌肉震颤及痉挛。性格、智力、体格、性器官的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