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肿胀,但有特征性的Heber‘den’s结节。如单个指关节出现梭形肿胀,可能为指骨结核或
内生软骨瘤,手指侧副韧带损伤可使指间关节侧方肿胀。
195
。196
第二篇体格检查
    图2—8—5手的功能位    图2—8—6手的自然休息姿势
    3.畸形
    腕部手掌的神经、血管、肌腱及骨骼的损伤或先天性因素及外伤等均可引起畸形,常见的有:
    ①腕垂症:桡神经损伤所致;②猿掌:正中神经损伤;③爪形手:手指呈鸟爪样,见
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和麻风等;④餐叉样畸形:见于colles骨折。
    杵状指(趾)(acr?opac:hy):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
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图2—8—7)。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
毒性损害有关,缺氧时末端肢体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因血流丰富软组织增生,末端膨大。
杵状指(趾)常见于:①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肺癌;②某
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③营养障碍性疾病,如
肝硬化。
    匙状甲(koilonychia):又称反甲,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
面粗糙有条纹(图2—8—8)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
    图2.8.7杵状指    凰2—8…8匙状甲
4.运动
腕关节及指关节运动范围见表2~8—2。
    表2—8—2腕关节及指关节运动范围
关节    背伸    掌屈    内收(桡侧)    外展(尺侧)
  腕关节
    掌指
  近端指间
  远端指间
拇指掌拇关节
  指问羊节
30。~60。
  伸O
    O
    O
可并拢桡侧示指
可楷械丰堂
.;鏊豁|I鼍l;藿豢    ;;棼8料瓢嚣爹雾
口。  趴    扩口。
“。~  矿  q  q口c
~小时~㈧口c
5属    6 2
 j||i||  j|    i湖酽f、
第j\章0…謦挺与四甑瞧套薯瞎
  i|    0‰》_一
二、下肢
    下肢包括臀、大腿、膝、小腿、踝和足。检查下肢时应充分暴露以上部位,双侧对比
先做一般外形检查,如双下肢长度是否一致,可用尺测量或双侧对比,一侧肢体缩短见于
先天性短肢畸形,骨折或关节脱位。并观察双下肢外形是否对称,有无静脉曲张和肿胀。
一侧肢体肿胀见于深层静脉血栓形成;肿胀并有皮肤灼热、发红肿胀,见于蜂窝织炎或血
管炎。并观察双下肢皮肤有无出血点,皮肤溃疡及色素沉着,下肢慢性溃疡时常有皮肤色
素沉着,然后作下肢各关节的检查。
    (一)髋关节
    【视诊】
    1.步态  由髋关节疾患引起的异常步态主要有:
    (1)跛行:①疼痛性跛行:髋关节疼痛不敢负重行走,患肢膝部微屈,轻轻落下足尖
着地,然后迅速改换健肢负重,步态短促不稳,见于髋关节结核,暂时性滑膜炎,股骨头
无菌性坏死等。②短肢跛行;以足尖落地或健侧下肢屈膝跳跃状行走,一侧下肢缩短3cm…
以上则可出现跛行,见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2)鸭步:走路时两腿分开的距离宽,左右摇摆,如鸭T…行走,见于先天性双侧髋关
节脱位,髋内翻和小儿麻痹症所致的双侧臀中、小肌麻痹。
    (3)呆步:步行时下肢向前甩出,并转动躯干,步态呆板,见于髋关节强直,化脓性
髋关节炎。
    2.畸形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使病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躯干正中线保持垂直,
腰部放松,腰椎放平贴于床面观察关节有无下列畸形,如果有多为髋关节脱位,股骨干及
股骨头骨折错位。
    (1)内收畸形:正常时双下肢可伸直并拢,如一侧下肢超越躯干中线向对侧偏移,而
且不能外展为内收畸形。
    (2)外展畸形:下肢离开中线,向外侧偏移,不能内收,称外展畸形。
    (3)旋转畸形:仰卧位时,正常髌骨及足母趾指向上方,若向内外侧偏斜,为髋关节内
外旋畸形。
    3.肿胀及皮肤皱褶  腹股沟异常饱满,示髋关节肿胀;臀肌是否丰满,如髋关节病
变时臀肌萎缩;臀部皱褶不对称,示一侧髋关节脱位。
    4.肿块、窦道瘢痕  注意髋关节周围皮肤有无肿块,窦道及瘢痕,髋关节结核时常
有以上改变。
    【角虫诊】
    ’1.压痛髋关节位置深,只能触诊其体表位置。腹股沟韧带中点后下1cm,再向外
1cm,触及此处有无压痛及波动感,髋关节有积液时有波动感,如此处硬韧饱满时,可能
为髋关节前脱位,若该处空虚,可能为后脱位。
    2.活动度
    髋关节检查方法及活动范围见表2…8…3。
表2—8.3髋关节检查方法及活动范围
197
198
第二篇体格检查
续表
    【叩诊】  患者下肢伸直,医师以拳叩击足跟,如髋部疼痛,则示髋关节炎或骨折。
    【听诊】  令患者做屈髋和伸髋动作,可闻及大粗隆上方有明显的“咯噔”声,系紧
张肥厚的阔筋膜张肌与股骨大粗隆摩擦声。
    (二)膝关节
    【视诊】
    1.膝外翻(genua varum):令患者暴露双膝关节,处站立位及平卧位进行检查,直立
时双腿并拢,二股骨内髁及二胫骨内踝可同时接触,如两踝距离增宽,一小腿向外偏斜,双
下肢呈“x”状,称“x形腿”,见于佝偻病(图2—8—9)。
    2.膝内翻(genua valgtlm)  直立时,患者双股骨内髁间距增大,小腿向内偏斜,膝
关节向内形成角度,双下肢形成“o”状,称“o形腿”,见于小儿佝偻病(图2—8—10)。
    3.膝反张膝关节过度后伸形成向前的反屈状,称膝反屈畸形,见于小儿麻痹后遗
症、膝关节结核(图2—8—11)。
图2—8—9膝外翻
图2.8.10膝内翻    图2—8?11  膝反张
    4.肿胀膝关节匀称性胀大,双侧膝眼消失并突出,见于膝关节积液。髌骨上方明
显隆起见于髌上囊内积液;髌骨前面明显隆起见于髌前滑囊炎;膝关节呈梭形膨大,见于
膝关节结核;关节间隙附近有突出物常为半月板囊肿。检查关节肿胀的同时应注意关节周
围皮肤有无发红,灼热及窦道形成。
    5.肌萎缩膝关节病变时,因疼痛影响步行,常导致相关肌肉的失用性萎缩,常见
为股四头肌及内侧肌萎缩。
    【角虫诊】
    1.压痛膝关节发炎时,双膝眼处压痛;髌骨软骨炎时髌骨两侧有压痛;膝关节间
隙压痛提示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压痛点多在韧带上下两端的附着处,胫骨结节骨
骺炎时,压痛点位于髌韧带在胫骨的止点处。
第Jk章謦桂与西液检查
    2.肿块对膝关节周围的肿块,应注意大小、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及波动感。
髌骨前方肿块,并可触及囊性感,见于髌前滑囊炎,膝关节间隙处可触及肿块,且伸膝时
明显,屈膝后消失,见于半月板囊肿;胫前上端或股骨下端有局限性隆起,无压痛,多为
骨软骨瘤;胴窝处出现肿块,有囊状感,多为胭窝囊肿,如伴有与动脉同步的搏动,见于
动脉瘤。
    3.摩擦感  医师一手置于患膝前方,另一手握住患者小腿做膝关节的伸屈动作,如
膝部有摩擦感,提示膝关节面不光滑,见于炎症后遗症及创伤性关节炎。推动髌骨作上下
左右活动,如有摩擦感,提示髌骨表面不光滑,见于炎症及创伤后遗留的病变。
    4.活动度  膝关节屈曲可达120。~150。,伸5。~10。,内旋10。,外旋20。。
    5.几种特殊试验
    (1)浮髌试验:患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放松,医师一手虎口卡于患膝髌骨上极,并
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
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
积液(50m1)(图2—8—12)。
另一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按压
即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以上关节
图2.8.12浮髌试验
。0潼
    (2)拇指指甲滑动试验:医师以拇指指甲背面沿髌骨表面自上而下滑动,如有明显疼
痛,可能为髌骨骨折。
    (3)侧方加压试验: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医师一手握住踝关节向外侧推抬,
另一手置于膝关节外上方向内侧推压,使内侧副韧带紧张度增加,如膝关节内侧疼痛为阳
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如向相反方向加压,外侧膝关节疼痛,提示外侧副韧带损伤。
    (三)踝关节与足
    【视诊】  踝关节与足部检查一般让患者取站立或坐位时进行,有时需患者步行,从
步态观察正常与否。
    1.肿胀①匀称性肿胀:正常踝关节两侧可见内外踝轮廓,跟腱两侧各有一凹陷区,
踝关节背伸时,可见伸肌腱在皮下走行,踝关节肿胀时以上结构消失,见于踝关节扭伤、
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②局限性肿胀:足背或内、外踝下方局限肿胀见于
腱鞘炎或腱鞘囊肿;跟骨结节处肿胀见于跟腱周围炎,第二、三跖趾关节背侧或跖骨干局
限性肿胀,可能为跖骨头无菌性坏死或骨折引起,足趾皮肤温度变冷、肿胀,皮肤呈乌黑
色见于缺血性坏死。
    2.局限性隆起足背部骨性隆起可见于外伤,骨质增生或先天性异常,内外踝明显
199
漤囊l瀵0。0凑遵
突出,见于胫腓关节分离,内外踝骨折;踝关节前方隆起,见于距骨头骨质增生。
    3.畸形  足部常见畸形有如下几种(图2—8—13):
    (1)扁平足(flatfO。t):足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前半足外展,形成足旋前畸形,横
弓塌陷,前足增宽,足底前部形成胼胝。
    (2)弓形足(cIawfoot):足纵弓高起,横弓下陷,足背隆起,足趾分开。
    (3)马蹄足:踝关节跖屈,前半足着地,常因跟腱挛缩或腓总神经麻痹引起。
    (4)跟足畸形:小腿三头肌麻痹,足不能跖屈,伸肌牵拉使踝关节背伸,形成跟足畸
形,行走和站立时足跟着地。
    (5)足内翻:跟骨内旋,前足内收,足纵弓高度增加,站立时足不能踏平,外侧着
地,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6)足外翻:跟骨外旋,前足外展,足纵弓塌陷,舟骨突出,扁平状,跟腱延长线落
在跟骨内侧,见于胫前胫后肌麻痹。
(1)
(4)
(6)
    图2…8—13足部常见畸形
    (1)扁平足;(2)弓形足;(3)马蹄足;(4)跟足畸形;(5)足内翻;(6)足外翻
    【触诊】
    (1)压痛点:内外踝骨折,跟骨骨折,韧带损伤局部均可出现压痛,第二、三跖骨头
处压痛,见于跖骨头无菌性坏死;第二、三跖骨干压痛,见于疲劳骨折;跟腱压痛,见于
跟腱腱鞘炎;足跟内侧压痛,见于跟骨骨棘或跖筋膜炎。
    (2)其他:踝足部触诊应注意跟腱张力,足底内侧跖筋膜有无挛缩,足背动脉搏动有
无减弱。方法是医师将食、中和无名指末节指腹并拢,放置于足背1—2趾长伸肌腱间触及
有无搏动感。
    (3)活动度:可令患者主动活动或医师检查时作被动活动。踝关节与足的活动范围
如下:
    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40。~50。;跟距关节:内、外翻各30。。
    跗骨间关节:内收25。,外展25。;跖趾关节:跖屈30。~40。,背伸45。。
(蒋云生)
;}鬟壁盛蠹蒸嚣善;0一蓥馨嚣繁蠹鬈鬈蘩藿錾蘩零彰}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12对,检查脑神经对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极为重要。检
查时应按序进行,以免遗漏,同时注意双侧对比。
一、嗅神经
    嗅神经(01factory nerve)系第1对脑神经。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是否鼻孔通畅、有无
鼻黏膜病变。然后嘱患者闭目,依次检查双侧嗅觉。先压住一侧鼻孔,用患者熟悉的、无
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杏仁、松节油、肉桂油、牙膏、香烟或香皂等)置于另一鼻孔下,
让患者辨别嗅到的各种气味。然后,换另一侧鼻孔进行测试,注意双侧比较。根据检查结
果可判断患者的一侧或双侧嗅觉状态。嗅觉功能障碍如能排除鼻黏膜病变,常见于同侧嗅
神经损害,如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
二、视神经
    视神经(optic nerve)系第2对脑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详见
本篇第三章第三节。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展神经  (abducens
nerve)分别为第3、4、6对脑神经,共同支配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可同时检
查。检查时需注意眼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