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2)探查情况及主要病变部位、大小、与邻近脏器或组织的关系;肿瘤应记录有无转
移、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如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更应详细记录。
3)手术的理由、方式及步骤应包括离断、切除病变组织或脏器的名称及范围;修补、
重建组织与脏器的名称;吻合口大小及缝合方法;缝线名称及粗细号数;引流材料的名
称、数目和放置部位;吸引物的性质及数量。手术方式及步骤必要时可绘图说明。
4)术毕敷料及器械的清点情况。
5)送检化验。培养、病理标本的名称及病理标本的肉眼所见情况。
6)术中患者耐受情况,失血量,术中用药,输血量,特殊处理和抢救情况。
7)术中麻醉情况,麻醉效果是否满意。
(13)手术后病程记录:第一次手术后病程记录由手术者或第一助手于手术后及时
书写。
1)记录内容应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诊断、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
引流物、术后处理措施、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
2)术后病程记录应连记3天,以后按病程记录规定要求记录。
3)伤口愈合情况及拆线日期等应在术后病程记录中反映。
(14)出(转)院记录:系经治医师对患者此次住院期间诊疗情况的总结,在患者出
(转)院时及时完成。出(转)院记录一式两份,另立专页;并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出
(转)院记录”;正页归档,附页交患者或其近亲属,如系表格式专页,按表格项目填写。
出(转)院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签。内容包括:
1)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住院号、入院日期、出(转)院日期、人院诊
断、出(转)院诊断、住院天数。
2)入院时情况:主要症状、体征,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的结果及检
查号码(X线号、病理检查号等)。
3)诊疗经过: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检查治疗经过,手术日期及手术名称,切口愈
合情况。
4)出(转)院时情况:包括出(转)院时存在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
查的阳性结果。
5)出(转)院诊断及各诊断的治疗结果(治愈、好转、未愈、其他),或转院诊断及
转院原因。
6)出院医嘱:继续治疗(药物、剂量、用法、疗程期限),休息期限。复诊时限,注
亮二章病历书写铂祷獒、格式与帆饔
意事项;或转院时病情及注意事项。
7)门诊随访要求。
(15)死亡记录:指经治医师对患者诊疗和抢救经过所作的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及
时完成(最迟不超过24h)。死亡记录另立专页,并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记录”。死
亡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审签。记
录内容包括: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工作单位、住址、入院日期、入院
诊断、死亡日期及时间、住院天数。
2)人院时情况:主要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结果。
3)诊疗经过:人院后病情演变及诊治情况。重点记录死亡前的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
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具体到分钟)。
4)死亡诊断。 ’
5)与患者近亲属或代理人商谈尸检的情况。患者近亲属或代理人同意或/卜同意尸检
均需在病历中明确表态并签字。
(16)死亡讨论记录:系指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意见的记录。由科主任或副主任
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讨论在患者死亡一周内进行(特殊病例及时讨论)。记录格式
应在横行列出“死亡讨论记录”标题,记录内容如下:
1)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和参加人的姓名、职称、职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婚姻、出生地、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入院日期、死亡日期和时间、死亡原因、死亡诊
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
2)参加者发言纪要,重点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经验教训
及本病国内外诊治进展等(综述或按发言人分列均可)。
3)记录者签名,主持人总结并审签。
(五)同意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凡在I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行手术治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实验性临床医疗和医疗美容的患者,应对其履行告知义务,并详尽填写同意书。
1.经治医师或主要实施者必须亲自使用通俗语言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
关系人告知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目的、名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医疗风险等,并及
时解答其咨询。
2.手术同意书应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
手术风险。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应包括检查治疗的项目、目的、风险性及并
发症。
3.医疗美容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其近亲属告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医疗风险和
注意事项,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
4.同意书必须经患者或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关系人签字,医师签全名。同意书
一式两份,.医患双方各执一份。医疗机构应将其归入病历中保存。门诊的各同意书交病案
室存档,其保管期限同门诊病案。
5.由患者近亲属或其法定代理人、关系人签字的,应提供授权人的授权委托书、身
份证明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并提供身份证明的复印件。其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明的复
印件随同同意书归档。
6.新技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项目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如实告知患者及
其近亲属。
l{ ;j i。: :{{ ;{0q, i≈{£{¥}^iiati4A目Ⅲg
240
寤既书i写
第二节 门诊病历
(一)门诊初诊、复诊病历书写要求
1.门诊病历封面应设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职业、住址、工作单
位、药物过敏史、身份证号及门诊病历编号等栏目并认真填写完整;每次就诊均应填写就
诊日期(年、月、日)和就诊科别。急危重患者应注明就诊时间(年、月、日、时、分),
时刻按24小时计。
附:门诊病历封面式样
医院
门诊病历
姓名
婚姻
工作单位
住址
门诊病历编号: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职业
身份证号
药物过敏史
2.使用通用门诊病历时,就诊医院应在紧接上一次门诊记录下空白处盖“××年×
×月××日××医院××科门诊”蓝色章,章内空白处由接诊医师填写。
3.儿科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创伤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就诊须写明陪伴者姓名及与患
者的关系,必要时写明陪伴者工作单位、住址和联系电话。
4.患者在其他医院所作检查,应注明该。医院名称及检查日期。
5.急危重患者必须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诊断和抢救措施
等。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应书写观察病历。抢救无效的死亡病例,要记录抢救经
过,参加抢救人员姓名、职称或职务,死亡日期及时间,死亡诊断等。
6.初步诊断、诊断医师签名写于右下方。如需上级医师审核签名,则签在署名医师
左侧并划斜线相隔,如×××/×××。医师应签全名,字迹应清楚易认,处理措施写在
左半侧。
7.法定传染病,应注明疫情报告情况。
8.门诊患者住院须填写住院证。
9.门诊病历、住院证可用圆珠笔书写,字迹应清晰易认。
’(二)fj诊初诊、复诊病历书写内容
【初诊病历】
(1)主诉: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
(2)病史:现病史要重点突出(包括本次患病的起病日期、主要症状、他院诊治情况
及疗效),并简要叙述与本次疾病有关的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不需列题)。
(3)体格检查:一般情况,重点记录阳性体征及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阴性体征。
(4)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或会诊记录。
(5)初步诊断:如暂不能明确,可在病名后用“?”,并尽可能注明复诊医师应注意的
事项。
(6)处理措施。
1)处方及治疗方法记录应分行列出,药品应记录药名、剂量、总量、用法。
2)进一步检查措施或建议。
3)休息方式及期限。
(7)医生签全名。
亮二章?病既书写甑祷獒氯梅式与啊餐
【复诊病历】
(1)上次诊治后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不可用“病情同前”字样。
(2)体格检查:着重记录原来阳性体征的变化和新的阳性发现。
(3)需补充的实验室或器械检查项目。
(4)3次不能确诊的患者,接诊医生应请上级医师会诊,上级医师应写明会诊意见及
会诊日期和时间并签名。
(5)诊断:对上次已确诊的患者,如诊断无变更,可不再写诊断。
(6)处理措施要求同初诊。
(7)持通用门诊病历变更就诊医院、就诊科别或与前次不同病种的复诊患者,应视作
初诊患者并按初诊病历要求书写病历。
(8)医生签全名。
(陈文彬唐万欣)
241
242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维新.病历书写规范.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务会通过文件.2002.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 论
一、实验诊断学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实验诊断(1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
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
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
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
传输。
2.I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
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
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
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
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的研究和教学的目的各有所侧重。实验诊断学是以检验结果的
临床应用为目的,而检验医学则是以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各
专业诊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
床所用。通过检验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
统的综合分析,来判断健康状况及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检
验医学则是着重在检验的仪器、试剂、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以
及检验项目的开展、检验技术的思维和选择,以及检验的质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
(三)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 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
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
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试验等。
、;。{0疆誊馨噩凑嚣;{10;4i*{
;4Iga#4灌霪嚣≮镕{,;
244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
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
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I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
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
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
检验。
5.病原学检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