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病的鉴别。一般而言:类白血病反应多能查到原发疾病,血象中除白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
外,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血小板正常或增多;骨髓象变化不大,除增生活跃及
核左移外,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增高不明显,无细胞畸形及核浆发育失衡,红细胞及
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异常。类白血病反应在原发病好转或解除后也迅速恢复正常,预后一般
良好(除原发疾病为恶性肿瘤者外)。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见表4—2—3。
表4—2—3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ff—,—III?,tt‘
或章辫断
三、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
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网织红
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稍大,直径为8~9.5“m,是wrihgt染色血涂片中的嗜多色性红细胞。
(一)网织红细胞测定 ‘
【参考值】百分数O.005~O.015;绝对数(24~84)×10。/L。
【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增多 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z及叶酸后。
2.网织红细胞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
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
细胞也减少。
(二)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由于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可受贫血程度(血细胞比容)及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变为成
熟红细胞的时间长短等影响。Finch提出贫血时用计算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eticut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来纠正这些影响。RPI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
少倍。其计算方法为:
RPI一(病人网织红细胞%/2)×(病人血细胞比容/正常人血细胞比容)
注:“2”为网织红细胞成熟时间(天),正常人血细胞比容男性成人为45%,女性成
人为40%。
【参考值】 正常人RPI为2。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3提示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