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绛唇 作者:水墨兰(起点vip2013.02.03完结,家长里短)
梅香连忙从她怀里接过宁哥儿,笑道,“我早要过来瞧瞧来着,杨林家的偏留了咱们大家一起尝她亲手做的芙蓉糕……”杨林家的,说的自然就是芍药了。
果真是芍药借故留住了她们,也不知从小悦嘴里掏出什么话来没有,毕竟,这个小悦看起来就不是个普通的小丫环。
如月也在一旁笑道,“是啊,杨林家的手艺可真是一绝,奴婢长这么大,还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芙蓉糕呢!”
既然大家都说了恭维话,小悦也就随口笑道,“晋阳醉仙楼的芙蓉糕最为有名,芍药姐姐的手艺如此之好,也就不难想象了。”
虽然是在晋阳的郊外“偶遇”胡清媚主仆的,但二人说话的口音,在阮蕙这个土生土长的晋阳人看来,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尽管只是尾音、拖音上的细微得令人不可察觉的差异,她的直觉还是告诉她,这主仆二人,并不是久居晋阳的人。
现下,小悦一口就说出了芙蓉糕的来历,似乎特意向阮蕙表明,她与她家小姐胡清媚,就是地地道道的晋阳人。
面对小悦似乎无意中脱口而出的这句话,阮蕙也就故作了然地笑道,“小悦不愧为从晋阳来的,对芙蓉糕了如指掌……竟还猜到了芍药的手艺是师从醉仙楼,果真了得!”
小悦听见阮蕙夸赞,立即垂下头去,轻声说道,“我不过是胡乱猜测,不想竟一猜就着了……”
阮蕙的目光缓缓从她脸上移开,笑道,“你家主子就是一个难得的聪明人,没想到你一个小小的丫环,也跟你家主子一样,心思剔透、聪慧过人……将来,也不知哪个有福气的会娶了你们主仆两个去!”
小悦忽听阮蕙把话题转到她家主子的终身大事上去,不由得将头垂得更低了,声音也愈发轻微起来,“我家小姐是个苦命之人,希望能借王妃吉言,将来能觅得一个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
在她说这话时,阮蕙留意到,她眼睑低垂,长长的睫毛却在轻轻颤动,仿佛动了真情。
不过,阮蕙还是佯作什么也没有发现的样子,故意不去看小悦低垂的脸,而是呵呵一笑,“你家小姐秉绝世姿容,不过是暂时落魄而已,哪里是什么苦命之人……困难只是暂时的,她的将来,必定是花团锦簇的呢!”
小悦闻言,轻轻抬起头来,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来,“多谢佑王妃吉言。”
334、知底细(二)
“如此,我们就放心了。”江老太太笑道。“我知道,你这孩子做事,素来都是心细如发的,一定不会出什么差错。”
江老太爷也在一旁颔首称是。
阮蕙本想过来诉诉心中的苦闷,现在听了两位老人一番说词,倒把自己心中的那些杂乱的心绪给放下了。便又说了一会闲话,看看窗外天色渐沉,就告辞出来。
娟娘代江家二老送她出屋。
娟娘对江家二老,一直视如亲生父母,对阮蕙,也如女儿一般疼爱,因此,也就没有一般主仆之间那种生疏客套。送阮蕙下了台阶,才轻声说道,“大小姐,我看……那位胡小姐,并不像是寻常人家的小姐,那通身的气派,加上那等姿色,这世间又能几人与之媲美?佑王那里,您还是要多多留意才是。”
她说得极低,与她并肩而行的阮蕙也须认真聆听方可听得清楚。
“没想到这位胡小姐,竟让咱们娟娘也担心了。”当下,阮蕙就笑道,“娟娘你放心,我一定会多加留意那边的动静的。回头你跟两位老人也说说,让他们放心好了,就是江家的外孙女儿,并不是怯懦软弱的人,一定不会坐视别的女子对佑王生出非分之想的。”一语说完,忍不住格格轻笑起来。
娟娘也不由得笑了起来,望着廊下灯笼映得两颊生辉的阮蕙娇美的脸庞,笑道,“大小姐说得极是。大小姐本就是人间绝色,又与佑王共过患难。夫妻之间情比金坚……那位胡小姐,又算得了什么?”
两人相视一笑,阮蕙遂往上房而来。
这时,府里各院已经掌起灯来。
芍药与采青正因阮蕙没有回来而着急。远远站在廊下候着,此时远远看见她过来,便笑着迎了上来。“您这是去了哪里?怎么这老大一会儿都没见人影?”
阮蕙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们竟不知道我去了哪里?”
芍药就笑道,“莫非是真去了胡小姐那里?”
“不去胡小姐那里,又能去哪里?”采青低声嘀咕了一句。
阮蕙便笑道,“看来,什么事都瞒不过我身边两位管事娘子。”
“那您赶紧跟我们说说,胡小姐怎么样了?”芍药饶有兴致地说道。
“有什么话。不能等进了屋,喝了茶再说?” 采青嗔了芍药一眼,忍不住埋怨道。
芍药就伸手拽起采青的胳膊,笑骂道,“你也别仗着咱们大小姐疼你就给我脸子瞧……我这也不是为着大小姐的事儿着急么?”
说着。便扶了阮蕙的胳膊进屋。
阮蕙看着两个忠心耿耿的丫头为自己的事情拌嘴,心里不由得泛上一丝暖意,就笑道,“好了,外头夜风凉了,还是进屋再说吧!”
采青便让侍候在屋外的小丫头去给王妃沏茶。
屋里便只剩了主仆三人。
不等芍药开口,阮蕙就问道,“王爷回来了没?”
通常,这个时候。杨恪都已经着家了,甚至已经捧了书本在书房看书了。
“刚才杨良过来说,说是舅老爷在路上出了点事,王爷亲自过去接舅老爷了。”采青说道,面上带出一丝忧色来。到底出了什么事,还要佑王爷亲自去接?
因为事先并没有得到消息。阮蕙不免感到意外。“舅老爷不是一路上都在延请郎中治病么?这会儿,会出什么事?”她心里一忖,不由得一个激灵——黄舅爷,不会是因病快要去世了吧?这样一想,她又赶紧把这个不祥的念头打住,又问采青,“杨良是怎么说的?”
“只说王爷带人去接舅老爷去了,别的,并没有多说。我也不敢多问。”采青道,“怎么了?不会是出什么事吧?”采青不比芍药,外面的大事,她通常是不大过问的,若换作芍药,一定会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阮蕙深知采青的脾性,便道,“就算有什么事,有王爷在,也应该会处理好的。”
芍药这才接口说道,“舅老爷的事,有王爷在,应该没有大碍。现下的事,倒是这位胡小姐,大小姐,您看,该怎么办才好?”
没有外人在时,芍药与采青,都会习惯性地以阮蕙没有出嫁时的称呼来称呼她。
“往后,还是不要再叫我大小姐了,要让府里别的人听了,总归有些不好。”阮蕙故意岔开话题。
“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了。”芍药不禁急道,“我的好王妃呀,您倒是说说,这位胡小姐,您打算让她就这样在府里长住下去么?”
“她是王爷在路上无意中搭救下来的,因为没有安身之地,就随了王爷住进府里……这一时之间,总不能让她一个孤身女子搬出府去别觅去处吧?”阮蕙故意说道,有心听听芍药与采青的意见。
采青倒是能沉得住气,只看着阮蕙不作声,许是因为清楚她的脾气的缘故。
芍药到底跟她的时间短些,这时不免急道,“王爷不让胡小姐般出去,您也就听之任之?您不知道,这位胡小姐,看起来就不像是个简单人物,仅仅是她身边那个小悦,我和采青采平并牡丹等几个,加起来只怕也不是她的对手,她那心机呀……您问问采青,可真是少有的敏锐聪慧。”说着,用胳膊捅捅采青的胳膊,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采青却像个锯了嘴的闷葫芦,并没有接她的话茬。
无奈,芍药只得继续说道,“方才她和如月过来,也不知来做什么的,只说是王妃让她过来讨个方子……”她长话短说,把小悦过来拿方子的事说了,还特意提到了醉仙楼的芙蓉糕,“因为老早就留意了,在拿芙蓉糕给她们吃的时候,我故意没有说名称,如月那丫头就问是什么糕,我见小悦的眸光也直往我这边扫,就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故意不答,如月又问了一遍,我便让她问小悦,还说小悦本就是晋阳来的,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小悦在沉吟片刻之后,才笑着说是‘芙蓉糕’,就凭那一丝犹豫,我敢确定,她一定不是土生土长的晋阳人——但凡在晋阳长大的人,哪有一眼识不出醉仙楼的芙蓉糕的?”
果然与阮蕙的猜想不相上下。阮蕙便笑道,“看来,你还真是用心了。这个小悦,看起来的确不像是晋阳本地人。她与胡小姐的口音,尾音处,跟咱们晋阳人说话,还是有一丝丝不同之处,不仔细听,根本就没法听出来。”
这时,一直沉默的采青也点了点头,“这一点,我倒是听出来了。”
“听出来了你还不跟大……王妃说去?”芍药伸手点了点采青的额头,“你这傻姑娘,莫非看不出那位胡小姐居心叵测么?”
采青果真又点了点头,“这一点,我倒是没有看出来。”
芍药顿时哭笑不得,望着阮蕙苦笑,“王妃您看……这傻姑娘。”顿了顿,又道,“您说说看,这位胡小姐,来咱们府里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暂时我也看不出来。”阮蕙实话实说。当着这两个忠仆,她没必要隐瞒,“不过我听王爷提过,好像是打算入宫的。”
“什么?”采青与芍药两人显然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由得大吃一惊。“入宫?做皇妃?”
到底是做皇妃,还是做别的,阮蕙也不敢妄下定论。所以,她只是淡淡笑道,“王爷听略略提过一次,我也没有多问。但愿是入宫吧!这样,我们大家也都放心了。”说完解嘲似地一笑。
芍药也就笑道,“这话倒是不假。若是胡小姐长住在这里,就我们几个做下人的,瞧着也不是个事儿呢!看她们主仆那架式,哪里像是从乡下来的土包子?分明就是大家闺秀的作派!若是入宫,那就是好事,主子睿智,丫头精明,两个都不好欺负,一定能在宫中谋出一席之地,将来,对咱们佑王,说不定也是件好事呢!”
这样的结果,阮蕙自然也曾想过。只是,除了入宫为妃,还有另一种可能。若胡清媚入宫的目的,是另一种可能,那又该如何是好?不论成败与否,都将会置整个佑王府于万劫不复之地,到那时,谁又能再说这是一件好事?
可是,这另一种可能,阮蕙决不会轻易向人说出来,就算芍药与采青,她也不敢说。
因为,杨恪连她,都想瞒住。连她都要隐瞒的事,必定是机密重大的事件,而且是特别机密重大的事件。就像当初去江北一样,那是要改朝换代、翻天覆地的大事,杨恪瞒了她。
这一次,他也瞒了她。
不知道,这一次的事,是怎样的大事?会不会跟上次一样?
当然,阮蕙打心底里并不希望有这样的大事发生。一朝君主一朝臣,改朝换代,对杨恪并没有什么好处,对她阮蕙,也没有什么好处。
她想过的,只是一种平静而安宁的生活,与世无争,为最好。
只可惜,现在杨恪做不到,她也做不到。
李氏那里,她还有讨个公道。
现在,别的事都可以暂时放下,先解决这个胡清媚要紧。
杨恪今天回来得这么晚,也让她心里微微有些不安。
335、知底细(三)
只是,阮蕙并不知道,杨恪的晚归,不仅仅只让她一个人不安,就连胡清媚,心里也生出隐隐的担忧来。
当然,除了胡清媚,还有老侯爷与江家二老他们,也因此而猜度起朝廷中是否已经发生了什么变故,或者正在发生什么大事。
不过,杨恪并不知道因为自己回家得比平时晚了一些就引发了府中一干人的猜疑与担忧。
当然,他并不是故意推迟回家,而是因为黄舅父病得的确太过严重而不得不请了朝中最负盛名的太医随行,一路前往迎接黄舅父。好在太医看了舅父的病之后,当下便为他确诊,并开下了方子,说是三日之后病人病情就会有所好转,不过因为病人不能经受路途颠簸,须得留宿客栈诊治,待病情延缓之后才能赶往晋阳。
这样一来,杨恪只得留下杨林等几人在黄舅父身边照顾。说是照顾,其实就是保护。虽然离长宁已经不远,可就是因为不近不远,才更让他担心——毕竟,现在朝中风声见紧,若走露消息,只怕就会有人对黄舅父下手。
杨恪把手中的马鞭扔给守门的厮儿,迈着大步进了二门,调整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尽量让微笑显得自然而轻松,这才轻咳一声,跨进了小花园的甬道。
因为廊下已经掌起灯来,值夜的小丫头眼尖,瞄到杨恪进门,忙掀起帘子进去通报。及到杨恪走到上房廊下时,芍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