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绛唇 作者:水墨兰(起点vip2013.02.03完结,家长里短)
Φ睢?br /> 因而这几天桃花源里格外安静。
就因为这样的安静,倒让阮蕙略显浮躁的心缓缓沉静下来。
这几天,她回想着一些前事,总算慢慢理清了一些思绪。
老侯爷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平日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就像尊笑面佛;长乐侯终日呆在青柏园,除了偶尔出来晒晒太阳,基本上见不到他;就连那个老郭姨娘,也像是个锯了嘴的葫芦,极少跟人攀谈;至于黄姨娘,做为杨恪的继母和姨母,倒表现得最像一个正常人,温和、善谈、雍容、沉稳,基本上具备了豪门贵勋主母必备的品质,尽管亲切和善,杨恪也待她视如亲母,可阮蕙还是觉得她与自己隔了一层薄薄的无法突破的隔阂。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杨恪,难得没有半点世家子弟的纨绔习气,竟还做出那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试问若没有长辈亲族的支持,仅以杨恪一己之力,怎么会如此顺利地助诚王发动兵变而一举成功?仅靠几个手握兵权的朋友,又怎么可能将此事做得滴水不漏?
看似简单、平静的长乐侯府,应该远远不是自己看到的这样平静吧!
不知道现在老侯爷他们,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挂念着远在长宁的杨恪?
阮蕙不懂政治,不过从自幼学过的历史书上来看,新帝登基初期,往往会因控制局势的需要重用一批功臣或心腹,当然也有“鸟尽弓藏”的例外,不过如果按照常理,新帝孝宗应该会启用杨恪,甚至不惜为杨家恢复王爵。
这样的荣耀,足以让天下人注目。
接下来,孝宗也许会对杨恪提出要求,做为恢复王爵的代价。
这些,都是阮蕙所想象不到的,也正是她最为担忧的。
长辈们的晨昏定省,她还是定时前去的,不过从老侯爷身上看不到任何异样,他仿佛就是个乐天派,对杨恪此去长宁的前景相当看好,甚至对新帝恢复杨家王爵之事流露出欣喜之意。
这样的老侯爷,着实让阮蕙看不透。
有些话,她这个做孙媳妇的也问不出口,毕竟,两人相处的时间不长,中间又隔了一层。
这样令人忐忑不安的日子总算过去了十天。
终于到了七月初六。
次日便是农历的七巧节,也就是现代人俗称的“中国的情人节”。
不知为何,阮蕙期盼杨恪回家的心情更加急切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节日的来临,或者是杨恪约定的一月之期已经到来。
桃花源里,因采青这几天带着丫头婆子们洒扫庭院、修剪花草,整个院落显得干净异常,一眼看去,仿佛不染纤尘。
采青芍药几个也听阮蕙提过杨恪的归期,日盼夜盼,好不容易盼到了这天,大早起来,便去厨房端了熬了半夜的乌鸡汤,一笼水晶包子并几碟酱菜,阮蕙就着一小碗薏米粥,吃了个半饱,才放下碗箸,就见二门上的婆子一路小跑着奔进桃花源来,边跑边嚷嚷着:“少夫人,少夫人!”
采青早已大步上去拦住那婆子,轻声斥道,“一大早慌慌张张的,可别惊着了少夫人!”又低声问,“发生了什么事?”
那婆子气喘吁吁地向内室望了一眼,这才低声道,“采青姑娘,宫里来了圣旨,老侯爷让少夫人赶紧去外院接旨呢!公公还在外头等着宣旨呢,这事可怠慢不得。”
圣旨?采青心里咯噔一下,杨世子人还未回,圣旨倒先到了,也不知是福是祸。她心里忖着,已疾步掀起软帘进屋。
阮蕙早从窗口看到那婆子一惊一乍的神情,当下笑道,“什么事?”
采青也就强作镇定地应道,“就是听说宫里来了圣旨,老侯爷让您去外院接旨……想是世子立了大功,孝宗皇帝有所封赏吧!”
阮蕙一怔,随即站起身来。
采青抢上一步,搀住她的胳膊,“……慢些……”扶着她出门。
芍药几个也围了上来,随在阮蕙身后,簇拥着她往外院去了。
才到青柏园院外,远远看见厅里站着黑压压一片的人,想是全府上下倾巢出动了。
黄姨娘站在外围,见到阮蕙过来,亲自迎了上来,挽了她的胳膊走到人前。
阮蕙已看清空旷处站着一个白面无须太监打扮的中年男人,身后还有几个手执拂尘的年轻太监,太监的旁边,还有一个身材挺拔的年轻军官,一眼扫过去,好像有几分眼熟,不待细看,那为首的中年太监已高声唱道,“杨氏一门接旨!”
094、树欲静
众人顿时齐刷刷地跪了下来,垂首躬身,屏息凝神。
看着满地黑黑压压一片恭恭敬敬的人群,中年太监嘴角微翘,牵出一丝满意的微笑,接着展开手中那纸明黄的绢缎,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今新帝登基,因念长乐侯府拥戴之功,特赐长乐王爵,另为府中次子慷择长乐秦氏第三女为妻以示恩宠……钦此!”
众人俯首贴地,听太监宣唱完圣旨,心思各异。
老侯爷满脸平和,看不出喜怒:恢复王爵是情理之中的事,赐婚自然也顺理成章。
老郭姨娘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杨家否极泰来了。
长乐侯略颦浓眉:怎么没提让杨恪承袭王爵的事?黄姨娘显然有些意外,眼里流露出几分怨忿:……恢复王爵是好事,怎么竟给杨慷赐了这样一门不如意的婚事?!难道是某人从中作祟?!
杨怡跪在阮蕙身侧,脸上有浅浅的笑容。
倒是被赐婚的杨慷,长身掬地,看不出什么异样。
跪在阮蕙身后的吕嬷嬷喃喃念了声佛号,心中暗道杨家又有盼头了……
阮蕙倒是暗暗松了口气。虽不知杨恪在长宁怎么应付帝、后二人,不过从方才太监宣唱的圣旨来看,他还是履行了他的承诺,今生今世只娶她阮氏女一人!
难道这样的结果,竟是用杨慷的亲事换来的么?
太监宣唱的声音未落,阮蕙的目光就悄无声息地从黄姨娘身上扫过。黄姨娘身体僵直,缓缓抬起头来,脸上却看不出半点异样。
阮蕙想着秦秋水那花月般的容颜,与杨慷倒也相配,只是杨慷年纪略小两岁罢了,秦家虽是商家,不过有了孝宗皇帝这样的女婿做后台,这门姻亲,黄姨娘兴许还是乐意的。
中年太监宣唱完圣旨,笑容可掬地亲自扶了老侯爷和长乐侯起来,几句贺喜的寒喧话过后,老侯爷便问起杨恪为何没有回来的事。
中年太监倒也和气,笑微微地应酬着,“杨世子还须在长宁呆上几日,待新帝登基大典过后就会回长乐了……”
又特意指着身边那个军官打扮的年青人介绍给老侯爷,“……这是先贵妃苏氏的胞弟苏定将军,先贵妃与先帝伉俪情深,以身殉葬……圣上感念苏学士教女有方,特赐了苏将军三品出身,随洒家前来宣旨……”
低眉敛首站在老侯爷身后的阮蕙先前就觉那位青年军官有些面熟,此时听到苏定的名字,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个朝代还没听说过“殡葬”如此残酷的事情,以苏夫人的品性教养出来的苏贵妃必定精明强干,这样如花似玉的年纪,又怎么会轻易殡葬?
苏家,一定出事了。想到这里,阮蕙抬起头来,睃了苏定一眼。
苏定不卑不亢地站在中年太监身边,似乎感觉到阮蕙的目光,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老侯爷想也觉得意外,脸上却不露声色,只冲苏定微微点头。不过一个三品的武官,若是对他显出格外的热情,倒会惹人生疑。
几句客套过后,老侯爷便命管家请他到正堂稍坐。
中年太监十分客气地谢过了老侯爷,随着管家而去。
老侯爷看着几位小太监簇拥着中年太监往正堂去了,想着这宣旨的余公公,曾是先帝身边得庞的,如今竟然能继续在新帝登基后得到任用,想必手段过人,又想着随行而来的苏定,心里就更多了一份疑虑,忙又吩咐下人一定要侍候周到,绝不能有所怠慢。
长乐侯府已经很久没有接待过宫中来人了。下人们听到圣旨降恩,个个都心中欢喜,为杨府重新获得圣眷而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时间,整个长乐侯府笼罩在洋洋的喜气之中。
府里几个有头有脸的管事娘子皆去青柏园跟黄姨娘道喜。
黄姨娘倒是乐呵呵给她们各赏了十两银子。
因阮蕙身体乏力,采青就代她到青柏园去了一趟。
回来时细细跟阮蕙描述当时的情形,“姨太太随手从头上拨了支玉纂赏下来,还特意吩咐大厨房整治丰盛的酒席以示庆贺……侯爷躺在里屋,慷三爷也在屋里,爷儿俩低声说话……”
阮蕙微微点头。表面看来,黄姨娘对这门亲事还是相当满意的。
不多时,到外院打听消息的芍药也回了桃花源,说是余公公一行要在长乐歇息两个时辰,午后动身。
阮蕙想了想,便叫了采青芍药两个陪她到胜仙居去见老侯爷。
非常时刻,这个在朝廷里摸爬打滚了数十年的老侯爷也该露出一、二锋芒了。
与青柏园的热闹相比,胜仙居里静悄悄的,无一人喧哗。
阮蕙迈步走进胜仙居正堂的时候,老侯爷正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上首的朱漆太师椅上闭目养神,连向来形影不离的郭老姨娘也不在屋里。
听到细微的脚步声,他缓缓睁开眼来,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你来了?”说着指了指他下首的锦杌,“坐下说话。”
竟好像是在特意等她到来一般。
阮蕙心里一动,上前行了礼,这才在锦杌上坐了。
“你是恪儿媳妇,有些事,原也不该瞒你。”老侯爷说了句开场白。
阮蕙垂首,知道此话必有深意。
“恪儿行事向来稳妥。”老侯爷双目炯炯,沉声说道,“为慷儿求了这一门亲,倒也未必是件坏事。”
“秦家三小姐孙媳姿容出色,与慷兄弟倒是天生一对。”阮蕙轻声附和。未必是件坏事,也就是说不见得是件好事。仅凭秦秋水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脾气和非杨恪不嫁的传言,她对这门亲事就不太看好。
“你心里想的,只怕不是如此吧?”老侯爷看了她一眼,嘴角嚼起一丝笑容,不待她回答却又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有时候,人总会迫不得已而作出各种让步。这门亲事,便是一例。”
阮蕙不敢应声。
“秦仁德为她女儿求婿,这如意算盘打得倒是山响。”老侯爷脸上隐现冷意,“幸亏当年就防了这一手,要不然,倒让他趁了愿。”说到“他”字时,老侯爷的眼里甚至隐隐露出寒光。
这个他,在阮蕙听来,似乎并不是在说秦仁德。难道,是新帝想要用秦三小姐牵制长乐侯家?可是,以秦三小姐非杨恪不嫁的专情,婚后若是对杨恪言听计从,岂不是适得其反?而杨恪明明对秦家避之不及,为何还为杨慷求了这一门亲呢?
095、风不止
似乎看出阮蕙心中的诸多疑虑,老侯爷便正色道,“咱们老杨家的事,恪儿应该也跟你提了一些。这数十年来的恩怨,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今日我便长话短说了。”说着扫了阮蕙一眼,见她面色沉静并无异样,心里愈发满意,为自己拒绝答应让秦秋水嫁给杨恪做平妻的明智而感到高兴。
阮蕙抬起眼睑,与老侯爷的目光相撞,旋即低下头去,轻声应道,“孙媳谨听祖父解惑。”
老侯爷这才低咳一声,开始诉说血泪家史。
从当年老侯爷与先帝打拼开始,到杨恪之母黄氏如何入宫受辱,长乐侯如何抑郁成疾,杨恪所聘张氏女如何撞自缢而死……再到杨恪如何与秦家签订契约,如何与冯将军结识,如何去了江北联合众位老王爷起兵逼宫……
一件件由老侯爷口中说出,时而感叹时而悲愤,时而伤感时而激昂,阮蕙虽听杨恪说过一遍,此时也不由得屏息凝神,无限感概——长乐侯府能重振旗鼓,当真不容易呀!这样一想,越发为杨恪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而感到心疼。
说到最后,老侯爷也不由得长叹一声,”这些年来,我与恪儿他爹装聋作哑,倒难为了恪儿……”话锋一转,“好在你进了门,恪儿也算有了助力,我便是立时死了,也都能瞑目了。”
阮蕙暗暗苦笑,自己娘家远在晋阳,父亲不过三品文官,哪能谈得上成为杨家的助力?听老侯爷说到一个“死”字,忙插话道,“祖父身体康健,一定长命百岁。”
老侯爷这才呵呵一笑,“我也但愿能活到百岁,亲眼看看重孙辈儿个个成家立业……”忽望着阮蕙道,“本想着等恢复了王爵就让你接管姨太太手里的中馈事务,……虽说她是恪儿的亲姨母,又把恪儿抚养成人,可终究……由她管着总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的,眼下你有了身孕,这接手中馈之事就暂时缓一缓……在孩子出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