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绛唇 作者:水墨兰(起点vip2013.02.03完结,家长里短)
于是,话题被成功转移到牛膝粉一事上来。
“孙媳自嫁为杨家妇,并不曾与人结怨,实在想不出会有什么人想要加害于我……”阮蕙微微颦眉。
老侯爷眸光一闪,“兴许也不是要害你……想嫁祸黄姨娘,也是有的。”
这与阮蕙的推断不谋而合。她当即点头称是,“兴许……也未可知。”只是她实在想不明白,那人为何要嫁祸给黄姨娘。
长乐侯也似明白了什么,好半晌没有说话。
老侯爷站起身来,拈着胡须来回踱步,许久才开口说道,“这牛膝粉的事,且容我好好想想。”
阮蕙连忙点头。以老侯爷的精明,断不会不查个水落石出。
“就算没有牛膝粉之事,黄姨娘也罪可当诛……”老侯爷又道,“难为你一片善心为她说情……她的事,就等恪儿和慷儿回来后再说吧!”
终于达到目的,阮蕙不由得松了口气,“还是祖父想得周全。”
“时辰也不早了,你忙了一整天,就早些歇息去吧!”老侯爷坐了下来,端起手中的茶杯。
阮蕙便退了出来。
才跨出房门,就看见郭老姨娘站在廊下,屋檐下高挂的灯笼发出昏暗微弱的光芒,洒在郭老姨娘身上,看不清她脸上的神情,只隐隐绰绰地显出几分晦暗。
阮蕙脚下不停,十分自然地上前与她打了个招呼。
“这么晚了,怎么还没有歇息?”郭老姨娘迎面过来,十分关切的样子。
“我正要回去歇息。今天一天,可真累坏了。”阮蕙笑着应付,“这么晚了,您老人家怎么也没歇息呀?”
郭老姨娘笑笑,“小姐出了阁,两位小爷又送嫁去了,老侯爷今天连饭都没顾得上吃,我就去厨房给他炖了盅银耳红枣粥。”
阮蕙这才看清她手里端着一只青花瓷汤盅,隐隐可闻淡淡的香味。
109、不眠夜
苏定征求了两位舅爷的意见,最终决定在夜幕降临之前住进客栈。
此刻,杨恪与杨慷两人正在一家客栈里掌灯夜谈。
两人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平日里倒也相敬如宾,并不似一般世家大户里的弟兄尔虞我诈,加上杨恪是世子,又比杨慷大了整整六岁,身上自然而然地多出作为兄长的威严来,更使得杨慷对他敬畏有加。
杨恪素来严格、不苟言笑,不过此时面对一脸惴惴不安的杨慷,想着他完婚后就会作为庶子搬出长乐王府,心里不免多了几分不忍,当下就极力缓和着神色跟他提起秦家的事来,“……这门亲事,即是对谕恩赐,也是圣上对咱们杨家的重视,这秦家三小姐为兄倒是见过的,容色出众无可挑剔,就是性子有些娇纵,又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嫡亲妹妹,还赐封了县主封号,难免行事乖张……往后,你要多担待些才是……”
秦秋水拒绝嫁给景王的事在长宁闹得沸沸扬扬,便是长乐也有不少官宦内眷知道,加上杨慷还有黄姨娘这么精明的一个娘亲,自然或多或少地听到一些风声,虽然心里有小小的疙瘩,不过想到秦秋水容貌倾城,便把那些不悦抛之脑后,一心只勾画起未来美好的蓝图来。听到大哥的劝解之语,当下不以为意地笑道,“大哥你放心,咱们杨家虽然复了王爵,可祖父这些年来的教导我还是铭记在心的。不管秦三小姐如何泼辣,只要进了杨家的门,她便要遵守杨家的祖训,但有不从,便只能许以休书送还秦家。”
杨恪点了点头。这个兄弟虽然是姨娘所生,因是老侯爷亲自教导的缘故,倒也行事果敢,这一试探,他也就放下心来,深知杨慷到底还是个有血性的男儿。决不会因为秦家是新晋权贵而刻意示好。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小啜一口,又道,“还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商量。”
杨慷有些意外。大哥是杨家世子。又是嫡子,就算有什么,也是跟祖父和父亲商量,什么时候也以商量的口气跟自己说话了?当下就笑道,“大哥有什么话就只说无妨。”
“是关于姨娘的事。”杨恪脸色凝重。
杨慷不由得眼皮一跳,“什么事?”
杨恪便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递给杨慷。
杨慷伸手接过,就着桌上的油灯展开来看。
好半晌,屋里沉寂无声。
杨慷的面色陡地阴沉下来。就如同暴雨即将来临的天空。
“姨娘这些年来,为了咱们杨家也算是恪尽职守,你……也不要怨她,她终究是爱你心切,才会做出这等糊涂事来。”杨恪望着杨慷,十分诚恳地说。
“她……她……” 杨慷一连说了好几个“她”字,终于咬牙切齿地道,“没想到我竟有一个心思如此歹毒的姨娘!这叫我如何有面目回去见祖父和父亲!”
杨恪正色道。“姨娘的事,自有家法处置,眼下正值多事之秋,祖父和父亲本不想让你知道,我怕事到临头你乱了阵脚,因而才瞒过祖父和父亲透露给你……圣谕令你不日完婚,怡姐儿已经出阁,你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
另一间客房,灯火通明。直到夜深。
苏定身着喜服端坐在桌前,手里捧着一盏热茶,慢条斯理地用茶盖拂开茶杯里的浮叶,俊朗的脸上有一丝失落与无奈,幽深的眼里笼着一层薄薄的氤氲,并没有一个新郎倌应有的兴奋与喜悦。
他的心里,除了阮氏,根本就没有别的女人。
他曾经怨过,怨母亲不肯为他娶阮氏进门,母亲却搬出她的一套说话。说请相士看过,阮氏是贵人命格,苏家并不是她最好的归宿。至孝的他,只得依从父母安排。
阮氏出阁那日,他借口头痛没有前去贺喜,却忍不住在拐角的胡同里偷偷看着迎亲的花车离去,直到消失不见。
他不敢泄露他半点心思,只有上天知道他为阮氏痴迷。
后来身为贵妃的嫡亲姐姐因新帝登基而离奇死亡,还美其名曰说是为先帝“殉情”,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父亲苏启明则抑郁成疾,只有他,不甘其姐死得冤枉,要为她讨还一个公道。因此,这才有了长乐之行。
在长乐,他又见到了阮氏,出落得愈发清丽脱俗,俏美的脸庞上还洋溢着初为人妇的羞涩和娇艳,让他可望而不及,也让他痛彻心肺。
后来,他与老长乐侯长谈一番,定下了杨家的亲事,娶杨怡,便是谋划的开始,也是复仇的开始。为了给姐姐报仇,就算让他娶一个丑八怪,他也决不会有半句怨言。
可是,就在刚才,他安排新娘子进客房时,一阵轻风吹来,竟将新娘子头上的喜帕吹落,并恰巧落在站在她身侧的他的手里。虽然天色渐沉,可他还是把新娘子的面目看得清清楚楚。
这不是一个娇艳的女子,浓眉大眼,肤色白皙,黝黑的双眸里隐隐藏着一丝慌乱,满头的珠翠也及不上她从浓密的睫毛下投过来羞怯的一瞥。
她的容颜十分普通,简直无法跟阮蕙相提并论,可她看他的眼神,那小鹿般闪躲的眼神,却是独一无二的,永远无法在阮蕙身上看到。
阮蕙早为人妇,只有面前的这个她,才是完完全全属于他的,属于他苏定的。
就在那一瞬间,他的心跳陡然一滞,有一阵锥心的刺痛。这样一个单纯的女子,却被迫卷入苏家的恩怨。
他缓缓伸出手去,将喜帕重新覆在了新娘的头上。
回到自己的单间,他心内五味杂陈。他与老长乐侯达成了一个协议,为了双方的利益,他们共同牺牲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杨怡,即将成为他的妻子。这个女人,比起当初嫁入杨家的阮蕙,还要可怜十分!至少,杨恪是心甘情愿、欢天喜地地娶阮蕙进门。而自己,只是迫不得已!
……
杨恪的房里,也是灯明烛亮。
杨怡在喜帕飘落的那一刹那,也抬起眼睑,偷偷瞄了一眼即将成为自己夫婿的男人。只一眼。她便心如小鹿乱撞,满腹的喜悦和甜蜜再也抑制不住从心底涌了出来——她的夫婿,竟是如此英俊伟岸的一个男人!
她掩饰不住强烈的好奇,又悄然瞥了他一眼。
这一眼,却如同一盆冷水,将她满腔热情立时浇灭!
这个男人,眼里是毫不掩饰的漠然。
当初大哥杨恪成亲时,一改平日严肃的面孔,满脸都是如沐春风的微笑。那种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喜悦之情,连她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就是自己,初闻定亲的消息,虽然忐忑,却也满腹憧憬,私下里不知幻想过多少遍新郎的面目,那样的期待与甜蜜,就如三月的春潮。将她的心房涨满。
可是面前的男人,英俊的脸孔似木雕一般,全无半分表情,根本没有她所期望的像大哥杨恪成亲那天的温暖的微笑。
这就是她的新郎?
她垂下眼睑,无法掩饰心底的失望。
与此同时,他拿着手中的喜帕,轻轻地为她重新盖上。白皙纤长的手指在放下喜帕一角时,下意识地轻抚了一处皱褶,不经意地碰到了她的耳垂。八月中旬的天气。秋风送爽,天色宜人,可他的手指,却凉意沁人!
她再也忍不住了,提起裙裾,急急奔入房内,几乎是一路小跑。
他只送到门首,就客气地话别了,彬彬有礼,会不似她的新郎。
她在床沿坐下。只觉身上一阵沁凉——汗水竟浸透了她的衣背!
这是怎样一个男人?这就是即将成为她夫君的男人?!
就在陪嫁丫头宜春掩上房门,为她递上一杯热茶时,她这才回过神来,伸手揭下喜帕,露出泪痕斑斑的脸庞。
宜春有些意外。她刚才扶着杨怡进门,自然将新郎的俊朗和伟岸看了纤毫毕现,自然也为自家小姐感到高兴,庆幸她嫁了一个好男人。可是小姐为什么要流泪呢?难道是因为方才喜帕被风吹落的缘故?或者是喜极而泣?
当下她便放下茶盏,笑盈盈地说道,“小姐这是怎么了?莫非是因为新姑爷瞧见了您的容颜而懊恼?”小姐就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平日里也不大拿架子,与她们一干丫头嘻笑惯了,因此丫头们都不惧她,宜春才敢跟她开这样的玩笑。
杨怡却变了脸色,满面薄嗔,“你胡说些什么?”
宜春不由得吃了一惊。小姐天生乐观,平日里鲜少给人脸色,自己也算是她身边最得意的人儿,连重话都不曾说过一句,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反常?难道真的是因为新姑爷看见了她的容颜?
杨怡轻斥一句,忽醒悟过来,才从袖里掏出帕子揩去眼角的泪痕,复又说道,“我不过有些想念祖父和父亲……你别管我,下去吃饭吧!”
这时另一个陪嫁丫头宜夏手里托着一只描金漆盘进来,盘里装着一只白花瓷碗,碗里冒着腾腾热气,进门便满面喜色地道,“小姐,这是姑爷叫客栈厨娘专门为您做的长寿面!”
指条宽的面条看起来筋道十足,一看就知道是手工拉出来的,上面还有两只鸡蛋和一些香茹、牛肉作饵料,是她所钟爱的鸡蛋拉面!
杨怡不由得怔住。
今天是她十六岁的生辰,杨家因为她出阁就将此事搁下,只有大嫂阮蕙曾在清早提过一句,还送了只玉钗作为生辰礼物。
想不到,那个看上去冷漠无情的男人,竟会叫人为她做了长寿面!
110、意难切
就在杨恪送嫁的途中,长乐王府里也从喜庆中略带忧伤的氛围中走出来,恢复了平静。
自那天阮蕙在老侯爷面前提起牛膝骨粉的事后,郭老姨娘的几个丫头都被送出府去,郭老姨娘身边,只余了最得宠的二丫。连小文和小武也相继去了杨家远在长乐边境的庄子上,至于他们被驱逐出府的原因,府中仆妇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侍候郭老姨娘不周到,有的说是因为少夫人曾在新关出事的原因等等。
流言传入桃花源里,阮蕙不动声色,采青与芍药倒沉不住气了。
芍药还不知道黄姨娘的事,只当有人散布流言说少夫人侍宠专横连老姨太太的人都敢动,当下便有些忧形于色。
采青虽知道内情,却也有些担心,不免趁着无人时跟阮蕙说,“……您要不要到老侯爷面前探探口风……倘若真是因为您在新关出事而驱逐了这么多人,还不知外头怎么议论呢!”
“亏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就越发胆小了……咱们行得端坐得正,就算这些人是因为我被驱逐出府,又与我何干?那也是他们绺由自取。” 阮蕙不以为意,眼看杨慷即将完婚,若不趁机整治整治,长乐王府还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儿呢!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自己嫁给杨恪这些时日,虽不曾加入戏台,却也做了看戏的观众,再添一个秦秋水,秦秋水本就不是省油的灯,又有御赐的县主封号,岂不是又有好戏可看?
当然,她身为世子夫人,也不好总呆在戏台下看戏。毕竟,她已经成为杨家的一份子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