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本蚕家女 作者:冬二月(晋江2014.7.17完结)





怀觯切┤艘膊换岱殴饫镆逊侨萆碇?br />   “娘,女儿要走了。对不起,女儿失信了。”易为水抿唇笑了下,“其实嫁给陶佑也不错的,嫁生不如嫁熟。至少可以让王家后悔之前的所作所为,谁叫他们让人来抓女儿的。娘不必担心,女儿会好好照顾自己,不会任人欺负。”透明的泪珠顺着带笑的脸颊流下,隐约透出的是一抹坚定的意志。
  一行人转出后山时,看到院子外围着的人都吓了一跳。
  易为水抿了抿唇垂眸踩着小板凳上了马车。林白两家人的女眷也上了马车,她们和易为水坐同一辆,男人们另一辆。没有去和围在上坡村的人说话的意思。
  这一趟出去,林白二家包括白老村长都会跟着去。将易为水交给陶佑,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却谁也不放心。他们必须跟着去,去看看陶府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人家。他的家人会不会反对?难不难相处?如果没问题的话,他们会等易为水成了陶家妇再回来。
  见到他们上了马车,有人张口欲言,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有人想挽留,却不知留下了易为水,今后又会发生些什么无法控制的事儿,李氏的事就是个借鉴。
  村的人眼睁睁看着载着易为水的马车离开,这时才真正意识到,易家的女孩是真的要走了。从此上坡村也许再也没有了易姓,所有人不由自主的跟在马车后面。
  望着不停倒退的熟悉院子,易为水眼睛渐渐朦胧,终是舍不得吗?微微闭上眼,任由泪水滑下稚嫩的脸颊。
  骑在马上,陶佑黑眸望着被放下的车帘渐渐阻隔的人儿,“我会常带你回来。”
  车里没有声音,不知是没听到还是不想应。易为水闭目静静坐着,白玲望了眼马车木板。想说些什么,却被另一边的母亲轻轻按了下手。她抬头望,母亲对她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多说。
  白玲收回欲说的话,望着易为水的眼里满是担忧。她不知道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去那么远是什么感觉。她只知道自己从现在开始就在担心,担心这个妹妹会不会不习惯,会不会被人欺负。
  陶佑回头望去,上坡村的村民还在后面跟着,他用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声音低语,“会回来的。”
  吴州
  有人回来告诉王毅他们,王大少爷在源县抓易为水时出了事,被人捉起来了。还说是董马出卖了大少爷的,王家人知道后想找董马算账已经太迟了,董马一家人早已不知所踪。
  而此事不知怎么的,就传了出去,一下子各种传言纷纭。
  王家那个老实稳重的大少爷在外地犯了事儿,被关了起来。听说是王大少爷染指了别人的女人,被当场抓住。有的说是王家看上了一件什么宝贝,想要巧取豪夺不成,反而被告。有的说是陶府的陶佑老爷看上了一个姑娘,王家想阻止所以让人去绑架人家姑娘,幸好有惊无险。有些敏感的则暗自猜测王大少爷犯的事儿可能是关于之前的红茧,毕竟那个地方可是红茧出现的源县。不管哪种传言,对王家来说都有害无利。
  这些天,不停的有人上门打听王家大少爷的事,美其名曰关心,真正的原因却多是明里暗里的问“宝贝”的事居多,也有看好戏幸灾乐祸的,真正关心的却是极少数。
  “全是些小人。”刚刚又打发了一批人前来“关心”的人,王毅脸色难看的坐在书房。
  “老爷,大少爷……”
  “先别理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材。陶佑这会儿和那个姓易的村姑不定已在回吴州的路上了,不管那个村姑是不是红茧的主人,我们都必须得阻止他们成亲。王震,你亲自去一趟陶佑,就说我们决定和陶府亲上加亲。”这些日子,王毅不是没试过另找买家,但要找到能把王家蚕茧全部吞下的谈何容易。
  “是,老爷,小的这就去。”
作者有话要说:  字数少点,不过这章只能这样了

  ☆、婚事风波(一)

  一行人很快到了吴州,远远的林白二家人就不由自主的把头探出了马车,抬头望着气派恢弘的城门,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惊得嘴都合不拢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的城门,还有这么多或大气或简洁或精致的马车。
  下坡村村长家装点得五颜六色在他们眼中华丽丽的马车和这些擦肩而过的比起来只能说是俗不可耐。还好自己等人坐的马车虽是简朴了点,还不算另类,林白两家人暗自庆幸。但望着还没进来就已经这么热闹繁华的一景,林白二家人也有些犹疑了。把易丫头嫁到这里真的是好吗?这样的地方对他们这些穷乡僻壤的山里人人来说似乎是另一个世界。
  而易为水在离吴州越近就愈加沉默了,这里给她的印象从来都不是好的。
  和上世一样,在吴州城门处碰到来接人的陶府人,一见到陶佑便迎了上来。
  而林白二家人也认出了陈叔权,女人们一个个自觉的把头缩了回去,她们虽没见过世面,但也知道些在大地方女人是不好随便抛头露面的,她们自己倒是不担心,只怕令易为水丢脸。
  “老爷,老夫人听说您今儿就要到了,早早就着人备下了吃的,还叫小的一大早就守在这,这会儿老夫人想是在府中等急了。”陈叔权躬身说着,脸上的堆满笑容。
  “是啊!老爷,您这段时间不在,老夫人可念得紧。”
  陶府人一人一句的对陶佑说话,个别好奇的对悄悄拿眼扫一旁的马车,哪怕之前不知情,经过这些天的流言,来接人的陶府仆役也多少知道了一点底儿,但比起外面流传的还多了些内容。自家老爷的确是要带回个姑娘,这段时间管事孙叔权连住的院子都布置好了。
  现在见到马车,众人不由暗自猜测马车的可是王家大少爷要抓的那个姑娘。只不知是何等女子须知自家老爷虽曾休过一妻,但年轻有为,家中只有一个庶女,吴州不知有多少大户人家的千金趋之若鹜。偏这次自家老爷出去一趟带回个姑娘。
  仆役们虽然好奇,可说到底仆役们还是不相信自家老爷会娶这么一个山野村姑做妻子,毕竟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想到马车上女子的身份,有些人不由得面露鄙夷。这些仆役多是老夫人的人,知道自家老夫人不待见这个女子,面上自然也没好脸子。
  见仆役们态度轻慢,陶佑不由皱眉沉脸,不悦之情表露无遗,“陈叔,他们不知道,难道你也不知道里面坐的是谁?竟连问一声也不曾,我们陶府什么时候这么没有规矩了。”
  那些个眉高眼低的小人面面相觑,最后都看向了陈叔权。还是陈叔权沉得住气,“是是是,小的见到老爷太高兴了,竟忘了易姑娘。易姑娘,难得来吴州,可要好好玩耍一番。”其他人也纷纷跟着问候两句,一个个皮笑肉不笑的。 
  易为水可有可无的嗯了声,连马车帘子也不掀。从前在这里生活过,知道商贾没有官宦之家那般规矩深严到连个男人都见不得,但也不是下人想见就可以见的。更何况她听到外面的谈话声,知道陈叔权也是不待见自己的,便也没有自讨没趣的去端张笑去贴别人冷脸的意思。
  倒是林白两家自这些穿得比他们这体面的下人们迎上来后就一脸不自在,再见他们竟要陶佑变了脸色才知道问人,对易为水今后嫁入陶府的事更加犹疑了。
  见易为水这么淡漠,陈叔权脸色变了下,但他到底是见过些风浪的,转身见另一辆马车中探出头来的林村长,笑呵呵若无其事的也顺便问了声。想到易为水很可能要在这里生活,林村长倒没有给陈叔权冷静脸瞧,笑笑地和陈叔权说笑了两句。
  “老爷,易姑娘的住处都备好了,您看是……”
  陶佑皱眉看了这些人一眼,知道他们若是没人吩咐是不敢这么做的,正想说什么,转身看易为水,见她一脸疲惫,不由低声道:“赶了这么多天路,你也泛了,我们快回去吧。”
  易为水点点头。
  那些陶府来的人何时见老爷这么温柔过,顿时都有些心惊,该不会传说中的都是真的。
  一行人进了吴州,离城门不远处,一对主仆将这一幕都看在眼里。
  丫头珊瑚担心地看了眼自家脸色难看,紧咬红唇的小姐,也难怪小姐生气,自接到陶府送来陶老爷今日到的消息,小姐一大早就精心打扮好来到这里等着了,比陈叔权他们还要早些,没想到却看到陶老爷身后跟着的两辆马车。虽没看到人,但熟知内情的她们不用猜就知道里面坐着的是谁。
  “小姐,我们回去吧。”
  马车进城,一路上丝绸、烟草、米行、杂货、药材、珠宝、古玩、茶寮、酒肆、菜馆等店铺无数,林白两家人再度惊住了。
  马车进城一个时辰左右便停在了一处门前,马车上的人一个接一个的下来。
  易为水脸色复杂的望着这个二进小院子,旧地重游,这里的一切都没变,连人也一样势利。这小二进院子到陶府后门只须经过屋后的小巷子,最为隐秘,不会有什么人看到。她进陶府当天,正是陶佑成亲之时。
  陶佑看到这间院子,也同时想起了过那些事,不由变了脸色,眼底闪过丝紧张,转身冷冷看着陈叔权,“换地方。”前世带她回来他是真的想过要娶她为妻,可惜……陶佑望向陈叔权的眼神更冷了。前世的事,也有他的一份。
  陈叔权正叫人把马车上的箱笼搬下来,听到陶佑的话转身见陶佑神色冷厉,不由微惊,“老爷,可是这里有什么不妥?”当初是老爷信中说要挑处离陶府最近又清静的小院子,这里不正是。
  “没什么不妥?陶老爷,这里就好不必费心换了。”易为水望着陶佑说道。她知道陶佑的意思,但若是连这样的都要换,那陶府处处都有她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日进了陶府还住不住了。
  陶佑微顿,望着她疲倦不失平静的脸,也知道自己此举不过是亡羊补牢。见她神色平静,似是真的不在意,转身让陈叔权继续搬。
  等易为水一行人安顿下来,陶佑便带着陶陈叔权回了陶府,虽只是几步路的距离,出门后又回身看了眼才转身大步离去,府中还有事等着。
  回到府中,陶老夫人拉着陶佑问了下路上可平安之类的话。母子俩互相慰问,一副母慈子孝的样子,竟谁都不问成亲的。
  之前陶佑回府只是和陶老夫人说了声要娶的女子,便说有事匆匆离府了。这算是陶佑重生后母子俩第一次说这么久的话。越说陶老夫人心越沉,之前娘家人说陶佑这趟出远门变了许多陶老夫人还不信,这一次谈话发现连自己也摸不透陶佑的心思来。
  母子俩闲话一阵,外面突然传二老太爷,四老太爷,六老太爷来了。
  “快请,可算是来了。这次找几位老太爷来,还是为着你的婚事。本想着你刚回来,这事不急的,但一想早些也是好的,也省得老记着。”打发了丫头下去请人,陶老夫人笑着望向陶佑。
  陶佑微微欠身,“母亲费心了。”低垂的眼底暗含嘲讽,这些前世都发生过。
  须臾,三位老太爷进来了,身边跟着各自的儿子。说是老太爷,其实也不过中年。
  三位老太爷早已分府出去另过,比起正房的人丁单薄来,三位老太爷都是各自开枝散叶的,嫡子庶子一大堆,此时带着来的都是自己的嫡子。
  陶老夫人命人奉茶,又问了下几位老太爷的近况,这才扯到正题上。
  “这次叫几位叔叔来,相信几位也知道是什么事儿了?”陶老夫人笑着看了眼陶佑,首先开口。
  “自然。”二老太爷捋着自己银白的胡子颔首。
  “侄孙要娶亲,这可是件大喜事。”六老太爷笑呵呵道。
  四老太爷端起茶杯来轻呷了口,脸上也是一脸欣慰。
  三人带来的儿子自也纷纷道喜,陶佑沉稳的一一点头致谢。
  陶老夫人瞥了陶佑一眼,端起盖婉儿轻轻抿了口,嘴角含笑慢悠悠道:“是这样的,我兄长有个待字闺密中的嫡亲闺女,品貌才学在吴州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前儿让人去替老爷提了亲,我兄长那边也同意了。”
  “母亲,孩儿记得我要娶的人并非姓王吧?”陶佑温和的淡淡开口。
  陶老夫人描绘得细致的眉轻蹙,似是不满,随即又柔声劝说:“我知道,你说的是那个村姑?她一个小小的山野女子哪能当陶府的当家主母。你若真喜欢她,待日后成了亲再把她接入来便是。”
作者有话要说:  

  ☆、婚事风波(二)

  “她父亲是教书先生,真论起来人家比我们身份还高,如何当不得区区陶府的主母了?至于那王家的……母亲口称兄长,王老爷可是对之前的事有了交代?”陶佑淡淡的反驳,丝毫不给陶老夫人面子。
  陶老夫人脸上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