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妻 作者:茗荷儿(晋江vip2014.8.5完结)
说话间,两人进了西厢房,话语嘎然而止。
秦镇思量会,突然感觉不对劲。
这女子数次提到顺义伯世子,又千方百计地探听他的事,明天还要亲自去顺义伯世子在外面赁的宅子看看。
难不成,她喜欢的是顺义伯世子,因为他养了个外室而含酸吃醋甚至要去叫板?
秦镇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有点苦,有点涩,或者还有点酸?
他抖抖身上的雪粒,翻墙出去,往正阳门外大街走了几步,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到小市街,“砰砰”砸得月楼的侧门,“把我的马牵来!”
伙计忙不迭地打开门,将马牵了出来。孟掌柜紧跟着跑出来,双手拢在袖子里,“大爷,现下城门已关了,要不我给爷收拾间屋子,爷将就一晚?”
秦镇没理他,打马狂奔,直奔到正阳门外,提着嗓子吼道:“有喘气的下来给爷开门?”
有眼尖的士兵认出他来,小跑着爬下城楼,“世子爷怎么才回来,再晚半刻钟,就是喊破喉咙,我们也不敢给您开门。”
秦镇扔过去一锭碎银,打马扬鞭朝清平侯府驰去。
清平侯府位于簪儿胡同,紧靠着什刹海,是开朝太祖钦点给清平侯的宅邸,再多银子都买不到。
作为清平侯世子,秦镇在诏书下来后就搬到了清平侯府几乎最好的院子——望海堂居住。望海堂,顾名思义,坐在屋里就能看到什刹海。
秦镇回到望海堂,将马鞭往小厮远山身上一扔,没好气地问:“有吃的吗?”
远山有些纳闷,傍晚时分,爷说替二爷去得月楼对账,都这么晚了,难不成孟掌柜没伺候爷用膳?抬眼瞧见秦镇满脸不耐,他不敢多问,忙道:“我马上让厨房准备,爷先换了衣裳?”
秦镇“嗯”一声,加了句,“上盘硬面饽饽。”
远山颠颠地出去,顺便端了盆热水来,赔着小心道:“爷,厨房里没备着硬面饽饽,香米饭倒是热的,还有焖好得黄牛肉,要不再给您下碗汤面?”
秦镇一瞪眼,“厨房没有,你不会到外面买?”
远山苦着脸喊娘,这么晚了,又是个大冷天,街上的铺子早就关门了,这到哪儿去买?何况,爷从来不好这口,有时厨房为了换个花样蒸上一会半会,他也从来没吃过,如今这空当,怎么偏偏想起吃这个了?
秦镇见远山磨蹭着不动弹,吼道:“还不快滚?”抬脚便踢。
远山手脚倒是伶俐,就地一滚,滚出门外。
寒风呼啸,冷意刺骨。
远山绕着望海堂兜了一圈,忽然想出了个主意,撒腿往二爷秦铭居住的闻风阁跑。
没多久,秦铭提着壶酒,晃晃悠悠地踏进望海堂。
两杯热酒下肚,秦镇心中那股无名的邪火渐渐散去,脸色好看了许多。
远山见状,忙赶到厨房将备好的饭菜端来,一一摆在桌上。
秦铭摇着金扇子,闲闲地问:“大哥,对账对得不顺?”
金扇子映着烛光,亮得几乎教人睁不开眼,秦铭的脸也像镀了层金箔,闪闪发光。
远山看着二爷满脸假笑恨得牙痒痒,心道:大冷天扇扇子,他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说他用的是金子,穿的是金子,富得流油,偏偏能揩油就揩油,就这么一壶酒,就足足讹了自己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他四个月的月例,这样的酒,能买三坛子半。
秦铭心知肚明地瞟了眼远山,笑道:“看上爷这扇子了?你要喜欢,爷找人给你打一把,连工带料一百两银子,看在大哥的面子上,算你九十九两。”
远山错着牙道:“我怕路上被人抢了。”
秦镇呼噜噜吃完汤面,将筷子往桌上一拍,“得月楼这么好的地角,这么大的门面,月月往里赔钱,这不行,得另换个掌柜,或者另换个厨子,不能老是粳米饭糯米饭,隔三差五也得备着硬面饽饽,用模子磕上花的那种。”
秦铭惊得舌头果然闪着了,半天没缩回去。
大哥向来对铺子的事不管不问,就对了这么一次帐,怎么他突然转了性子关心起生意来?问题,关心也不是这样关心法,磕花的硬面饽饽向来当点心卖,得月楼是正儿八经的酒楼,哪有工夫鼓捣这个。
秦镇思量会,又道:“明儿我去演乐胡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面顶下来,开家点心铺子,专卖硬面饽饽,指定赚钱。”
秦铭跟远山大眼对小眼看了会,得,这人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这就跟硬面饽饽较上劲了?
第24章 不守信用
秦镇起了个大早,赶在辰正之前到了演乐胡同。
清晨的演乐胡同像是个迟暮的妇人,沉寂无声,处处透露着破旧与衰败。偶有卖吃食的摊贩推着独轮车过来,也不吆喝,只停在惯常待的地方等着。
不知何处传来木门的“吱呀”声,未留头的女童穿着单薄的棉袄小跑着过来,一边数着手里的铜钱一边念叨,“红玉姐姐要两只素包子,翠兰姐姐要一个烧饼……”
不等近前,摊贩已麻利地扯张油纸,将包子、烧饼分别包了。女童接过纸包,一溜烟又跑回去,“咣当”关上门,震得屋檐上半旧的红灯笼颤了两颤。
秦镇沿着演乐胡同从东到西走了一趟,没发现想见的人,索性到了下洼子,不由分说地叫开一家茶楼进去等着。
宋青葙起得也不晚,将昨晚秋绫她们做的点心挑了几样,盛了一食盒。难得进城一趟,她想顺便给钟琳送去尝尝。
差一刻辰正,宋青葙跟碧柳坐着代荣驾的车就出门了,张阿全另雇了辆马车直接到贡院附近的水磨胡同找赵掌柜。
到了柳树胡同,碧柳去找门房通报,宋青葙坐在车里等。
说实话,她心里着实有点忐忑,三个月前在这里发生的事仍清清楚楚地刻在脑海里。她记得,自己是如何强作镇静,一步一步地走出众人的视线,也记得杨府的丫鬟婆子是用怎样复杂的眼光看着她。
钟琳对她没有话说,可世子夫人会让个名誉扫地的女子进门?
终于,有人从角门迎出来,“哎呀,宋姑娘,怎么不早说,我们也好让人在这儿等姑娘。”
是钟琳身边的婆子。
宋青葙松口气,整整裙裾,搭着碧柳的手跳了下去。
只不过等了盏茶工夫,可对她来说却比一个时辰都难熬。
婆子絮絮叨叨地在前面引路,“我家奶奶时常惦记着姑娘,有心去看看,可身子不太爽利……”
“生病了?重不重,请太医看过没有?”宋青葙忙问。
婆子怔了会,笑道:“不是生病……”未说完,已到了钟琳住的院子,另有个丫鬟迎出来小声道:“妈妈先带宋姑娘在偏厅坐会,二爷还在屋里。”
话音刚落,便有个穿鸦青色锦缎棉袍的男子阔步走出来,宋青葙来不及躲避,只得低头福了福。
杨靖康长揖还礼,“钟琳这几日心情不好,宋姑娘若得闲就请多来陪她说会话。”又吩咐婆子跟丫鬟,“好好伺候着,别怠慢了客人。还有让厨房将早起的粥温着,过一个时辰伺候着二奶奶用点。”
婆子跟丫鬟不迭声地应着。
直到杨靖康离开,宋青葙才抬起头飞快地扫了眼,杨二爷身材颀长步履稳健,看身形,有几分像以前遇到的灰衣人。
宋青葙奇怪,呀,自己怎么会突然地想到那个粗鲁的男人?说什么“当心被她赖上”,难不成自己被人扶一把就会赖上别人,还是——那人以前被赖上过?
丫鬟笑着挑了帘子,“姑娘请,我家奶奶懒得动弹,麻烦姑娘多走几步。”引着宋青葙转至内室。
钟琳半躺半靠地倚在弹墨靠枕上,脸色苍白,神情很憔悴。
宋青葙上前一步握着她的手问:“怎么成了这副样子?”
钟琳有气无力地笑笑,“唉,有了身子,吐得厉害。你喝口茶,就不招待你吃点心了,闻着味儿我犯恶心。”
宋青葙恍然,方才那婆子说不是生病,她倒没往这处想,想着又懊恼道:“偏巧我还带了点心来,早知道给你带些腌的小菜。”
钟琳摇头,“都别带,吃什么吐什么,太医说好歹熬过头四五个月,等6个月的时候胃口就开了,到时再说……你怎么想起看我了?”
宋青葙把做京都最精致最昂贵的点心的想法说了说,又分别列出三处铺面的好坏之处,让钟琳参详。
钟琳连连赞叹,“亏得你有这些点子,那边我没去过,说不出什么好歹来,你自己看着办就行。铺子开张那天,请二爷去捧场,他结交的士子多……对了,把你带的点心让我看看,到底是怎样精致法?”
碧柳笑着将手里的食盒递过去,宋青葙掀开盒子,是层雪白的细棉纸,然后九个格子分别放着九种点心,红红绿绿的甚为好看。
宋青葙解释道:“这是特地挑的你爱吃的,要真在铺子里卖,就得另外搭配。要是花会用的,就全做跟花有关的点心,桂花酥、百合糕、玫瑰饼等;要是会文用,就做柳叶酥、竹枝蜜,反正把寻常的点心做得精致点,再配个清雅的名字就行。”
钟琳听得兴起,取了块点心问:“这叫什么名字?”
宋青葙笑道:“腹有乾坤。”
钟琳“切”一声,“你就打趣我吧。”两手一掰,果然,千层饼里夹着梅子酱。
两人说说笑笑,直到钟琳神情有些倦了才放宋青葙走。
婆子送宋青葙出门时,就有些感叹:“我家奶奶有日子没这么高兴了,方才吃的也没吐。当年,我家夫人跟付姑娘就投契……”急忙住了嘴,掩饰般道,“姑娘若得闲一定来看看我家奶奶。”
宋青葙耳朵尖,早听清了前头那半句话,低声问:“钟夫人认识我娘?”
婆子迟疑会,点点头,再无别话。
宋青葙困惑不解,钟夫人是浙江人,娘生在济南,两人八竿子打不着,是怎么遇见的?
而且,就是认识,也不算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婆子怎么支支吾吾地想是极难启齿?
眼角瞥见胡同口停着另一辆车,张阿全正焦急地朝这边张望,宋青葙心道,在杨家耽搁这么久,赵掌柜想是等得心急,竟找到这里了。于是,放下心中疑虑,催着代荣驾车。
等赶到演乐胡同已近午时,赵掌柜引着宋青葙将三处店面一一看了看,宋青葙出人意外地选定了最小的那处。
宋青葙解释道:“……一来旁边挨着胡记酒楼,无论是那边要点心还是这边要酒,两厢都便宜。二来,咱们都是平头百姓没有靠山,铺子里常年聚着太多文人不是什么好事,这样可以容二十人吃酒喝茶,正好。”
赵掌柜闻言,捋着胡子打量一下宋青葙,点点头。难为她,年纪小,行事还挺周全。
自古文人相轻,人太多容易发生口角,而且学子多有志之士,最爱针砭时事,被有心之人传出去,是福是祸就难说了。
宋青葙拍了板,赵掌柜寻中人再商议了下价钱,等两方画完押写好契约,宋青葙早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演乐胡同过了午时就开始热闹起来,胡同两旁酒楼茶楼比比皆是,可哪一间宋青葙也不敢进,只催代荣驾车到个稳妥地方去,至于下洼子那边郑德显赁的宅子,她根本顾不上了。
且说秦镇在茶楼喝茶,隔一会就往外瞧一眼,生怕一时不注意错过那女子,等了将近两个时辰,上好的铁观音,都泡得没颜色了。秦镇不但没清心败火反而灌出一肚子火气。
这女子太不守信用,说是辰正出门,脚程再慢,巳初也该到了,如今都过晌了,怎么还不见人影?
他气呼呼地将茶钱拍在桌上,提着马鞭往外走,准备到扁担胡同看看怎么回事。骑上马没走几步,迎面遇到了郑德显。
秦镇跟郑德显没什么交情,但同为京都的勋贵,两人也算认识,互相拱拱手点了个头。
郑德显穿着亮蓝色锦缎鹤氅,气度轩昂,风流儒雅,秦镇不由想起市井坊间流传的俗话“女子都爱俏郎君”,心里的火气儿越烧越旺,正要扬鞭策马,突然脑筋一转,掉头跟在了郑德显后面。
宋青葙跟常贵怕惹事不敢私闯民宅,秦镇可不怕。
天刚擦黑,他就带着远山骑着马晃晃悠悠地再次来到演乐胡同。
此时,胡同两旁的店铺酒楼都挂起了红艳艳的灯笼,整条胡同灯火辉煌迤逦奢靡。脂粉香与酒香、茶香混杂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诱惑。
有心急的歌妓和着胡琴、檀板咿咿呀呀地哼唱起来,不知何处却飞来一管清越的笛声,扰得歌妓乱了节拍。
远山跟在秦镇后面,被这香气与歌声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