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谐大宋





    “五师兄,久儿日后就有劳你多费心了!” 
    姬无欢点头说:“你放心。我会时常带着他回来看你的,也一定尽全力治好他!” 
    车架缓缓启动,秦真不忍再看,将头埋在赵构怀中低低的啜泣。自此,秦真摒除一切杂念,和赵构二人励精图治,一心为宋朝富强而努 力。 
    靖康三年夏,朝中颁布科举改革,将科举改为文举、武举、理举三大类。 
    文举与之前的科举相似。考经义时务,主要筛选有治国谋略的有才之人;武举乃是选拔武功高强之人,为军队选拔将才;理举乃是最新奇的一门。考试范围最广,主要考一些算术之类地东西,但意图在于搜罗天下奇才。 
    虽然理举因为刚刚设立、制度不够完善,但仍然受到天下众多商人的追捧。广开恩科让天下各类有才之士得到了用武之地,天下欢庆。 
    当然,这种新措施自然受到了不少士大夫之流的猛烈抨击,往年重文轻武的思想在一些老臣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认为将武人和商人都摆上朝堂,实在是种天大的耻辱。但是这种反对的声音没过多久便消失了。 
    赵构可以说是军伍出身。鄙视武将无异于挑战赵构的劝慰。意识到这一点后。无人再敢说武举的不是。而对于理举一科,受非议最 多。主管理举地樊天翔也遭到众人抨击,但赵构将樊天翔在任期间的功绩一一列举之后,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大臣也无话可讲。 
    自从樊天翔入仕户部,国库账目清明,陆续推出地各项律法、税 法,让农、商阶级发展迅速,这也是大宋迅速安定下来的主要原因,樊天翔功不可没! 
    翌年,新科举正式实行,参加考试的人数异常多,忙坏了朝廷上上下下的人,还好一年忙碌下来,赵构地确发现了无数人才,让他喜乐非常! 
    朝廷的人员在逐渐更替着,一些根深蒂固的贵戚大家开始自危,纷纷都想着对策应付着迅速席卷而来的改革之风。 
    秦真和赵构在宫中听到了这些消息只淡淡一笑,赵构说:“一些百年大树哪怕被虫子蛀空了,也要占那么些宝贵的地方,实乃可恶。” 
    秦真略有担心的说道:“你这话让一些人听到了,可是要伤心了,他们总念着自己家族地祖祖辈辈为朝廷做了不少贡献,如今没用了就这样被你抛弃,心中肯定是不平地。我担心会出事。” 
    赵构点头说:“这两年动静也是大了一些,不过提醒他们一下危险来了也不错,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来。我不介意多养几年没用地人,但有些自不量力的人也该剔除了。” 
    秦真这才了悟,赵构原来是要把士大夫们逼急,看看他们心底地想法,好将那些有异心的全都给剔除掉。 
    “还是要当心些,朝中关系错综复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心他们反噬。” 
    赵构安慰道:“放心好了,几个关键的地方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他们一边聊着一边翻看着下面的奏折,秦真看着一个折子突然神色凝然。 
    “怎么了?” 
    “黄河又发水患了。” 
    赵构接过折子看了看,也是头疼不已,黄河水患连绵不绝,实在是很棘手。 
    秦真建议道:“每年小打小闹似的治理对黄河完全没用,不如调集军队对黄河进行大治理,今年科举新选拔上来的一些年轻人也可以调遣过去,也算是个他们历练的机会,等他们功有所成,用起来也顺手,不怕被人构陷。” 
    “调集军队治理黄河吗”这是大事,并不是赵构一人就能说得算 的,但他也觉得这事有必要去办,便说:“若要行此事,得先让户部把预算做出来,兵部、工部那边征集人手也要好好做准备,这样大的事 情,得经过枢密院商量。” 
    秦真知道此事不容易,但不放弃的说:“此事功在社稷,如今天下太平,正是办此事的好时机。再说朝中养兵百万,真正能用上的也就北军和西军两大阵营,其余的那些厢军,也该让他们出出力,不能白白的吃着国家的粮食!” 
    赵构点头:“若说不足的地方可真是多,可是办起来哪一件都不好办,干脆先从这件事入手吧。只不过,我担心今年各处用钱都很多,国库一时拿不出巨资来治理黄河,各路农商的税率也不能再加了,收支不平衡呐。” 
    钱不论在哪里都是个大问题呀!           
    二卷:鹰击长空 161 好想法众人想     
    真深知她和赵构这几年动作太大,似乎是想一口吃成 有些事行的急了,反而不好。 
    “要做的事情好多,我们的确太心急了,咱们再从长计议吧。” 
    赵构敲敲桌面说:“咱们两个脑袋瓜想不出的问题,可以让天下人帮着一起想,我决定了,文举一科在秋闱的时候加题,我要让天下才子们说说怎样才可以生财有道!” 
    秦真看着赵构的模样,哭笑不得,他让那些自允清高的士子们去想赚钱的生意,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吧。 
    “你把这个问题放在文举里考还不如放到理举里,那里的考生多出自商人之家,也许真能想些法子出来。” 
    赵构笑着说:“一样的,都加上,人多好办事,这怎么能光靠我们两个人伤脑筋呢。” 
    待秋闱过后,赵构和秦真亲自前去贡院查看考生的试卷,他们不评分,只搜集意见,一篇篇的读过去,他们发现各种稀奇古怪的法子还真是挺多。花了三天的时间将主意都收录了之后,他们便回宫细细研究起来,这才让贡院的人查阅试卷。 
    在紫宸殿中,赵构和秦真一人对着一大摞誊写的试卷,赵构突然喊秦真:“来,真儿,你快来看看。” 
    “怎么?又有考生提出什么新奇的点子了?” 
    赵构笑着把卷子给秦真,秦真看了也啧啧称赞。这试卷上写地也并不什么奇事。只是提出要着重对外贸易以及航海贸易。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因为唐代的衰落而落没,由于宋朝之前对西北的控制较弱,需要穿过西夏和吐蕃的河西走廊渐渐被商人们所放弃,那条黄金通道上的贸易也渐渐少了。 
    而这个考生所建议的便是趁着近几年宋朝对西夏的威慑力,从青海一带开辟新的丝路,重新展开对外贸易。 
    赵构自然知道丝绸之路对唐代的繁荣有多大地作用,若能恢复那条线的贸易,对宋朝再好不过,商人在国内无论怎么赚钱也赚的是自己的钱,唯有走向国外才有出路。 
    秦真见赵构一心只放到丝绸之路上。她提醒道:“后面还有呢!他提出的东南边的航海贸易我觉得也不错,大洋彼岸的国家也多的很,不比西域差!” 
    “话虽是不错,”赵构踌躇的说道:“海上贸易如今都是商人自行在做,朝廷插入也不是不可,只是我朝水师有待整顿,一时还担不了重任呐!” 
    哎,问题果然是一个套着一个的,秦真稍微叹息了下便说:“不要紧,一个个地解决好了。先从西北边下手。开通新丝路的事情不如交给韩世忠,他常年带兵驻守在西北,对那一带甚为熟悉,再从新科中选出些能用的人,带出去走一圈回来肯定大变样,说不定到时候可以独当一面呢。” 
    赵构心中也是这样想,自然欢喜的点了头。秦真突然又楞住了, 说:“不对呀,我现在才意识到,咱们的新科举选不了水师将领。武举中考的多是拼杀骑射以及军团作战。这和水师大为不同,这可怎么 办?”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秦真和赵构顿时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对水师一块完全不了解,要他们这种外行人想办法真是摸不着头脑。二人苦闷了一下,决定先把此事记下。日后再想办法。 
    待秋闱成绩放榜之后。也就入冬了。按照惯例,在殿试过后要在宫中举办琼林宴。这日赵构高兴的来到宴席上。看着满座的士子们心里是说不出的畅快。这些人是朝廷未来的栋梁啊! 
    这些士子是通过广开恩科才能坐到皇宫中,对赵构自然感恩戴德,君臣皆欢。 
    再一年,冬雪刚化,开拓新丝路地任务便开始执行了,随韩世忠上青海地官员有新晋的理举状元和文举榜眼,另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人,秦真。 
    秦真并不是为了新丝路而来,而是因为丝路会经过昆仑山,她是去看儿子的。不过在路上,她得知一件比较让她惊奇的事情,原来丝路和航海的谋略竟然是文举地榜眼提出地,她一直以为是理举中某个商人子弟写地。 
    她看着眼前那个斯斯文文的大男孩问:“你就是文举榜眼孙远 山?” 
    “回皇后娘娘,正是微臣。” 
    秦真称赞地说:“我今日才知当初那篇让我和皇上交头称赞的文章是你写的,你是士大夫子弟吧?怎么对从商一事如此了解?” 
    孙远山回答说:“说来惭愧,臣家中有一奴仆,他的母亲是当年从西域卖来的舞姬,所以对西域之事比较了解,臣下很多事情都是听他先说起,才一一去打探。而航海之事是因为臣弟误入歧途才引发的兴 趣。” 
    “你弟弟怎么误入歧途了?”秦真好奇的追问。 
    孙远山痛心疾首的说:“哎,幼弟不才,如今和落草为寇也没有什么区别了。他幼时偶遇江湖之人,从此之后便沉迷武学。本来听说朝廷开了武举恩科,家人也不是怎么担心,只期望着他能入伍从军,为国出力,可是不想,他竟然在科举之前逃出家去,随着那帮海寇走了!” 
    “海寇?”秦真更疑惑了,最近几年并未听说有海寇横行啊。 
    “是,幼弟幼年遇到的江湖人士正是东海镇海帮中的人,后来也是随他们走了。” 
    秦真突然笑了出来,问:“怎么?镇海帮在你眼中是海寇吗?” 
    她这样一问倒把孙远山问愣住了,秦真也不顾他,急忙想着自己心中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 
    镇海帮秦真还是挺熟的,它的帮助龙大侠和苏穆非颇有交情,秦真也认得。早年听说镇海帮横行海上,这些年似乎渐渐也开始做起了海上贸易,若能借他们之力开拓朝廷在海上的贸易,倒也不错。           
    二卷:鹰击长空 162 重回浮云山庄     
    秦真和韩世忠、孙远山等人分路而行,站在了浮云山 中时,她心情止不住的激动起来。 
    两年了,她已经两年没有见过儿子赵久了,不知他如今怎样。去年夏天姬无欢本准备带赵久回汴京看秦真,赵久却在临行前发烧,便耽搁了下来,后来天气冷了,也就没有回京了。 
    穿过石林,山庄中的仆人看到秦真,急忙派人去禀报,不一会,弄影推着唐宇风,姬无欢抱着孩子就出来了。 
    秦真顾不得和师兄们打招呼,直愣愣的往姬无欢走去。姬无欢放下怀中的孩子,赵久站在他旁边,拉着他的手,声音脆脆的喊道:“伯 伯?” 
    姬无欢摸摸他的头说:“久儿乖,你不是天天要娘亲吗?你的娘来看你来了,来,快过去。” 
    赵久闭着眼睛,脸上却浮出一个大大的微笑,双手向前伸着蹒跚走着,一面喊道:“娘亲……” 
    秦真哭着将赵久抱在怀中,低低的说着:“好孩子,娘来看你了,对不起……对不起……” 
    赵久似乎一点也不认生,任由秦真抱着,小脑袋还在她的怀中蹭来蹭去。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苏穆非拍怕秦真的肩膀说:“好了、好了,进屋再说吧。” 
    一群人拥入山庄的大厅,见秦真一会哭一会笑,抱着赵久不撒手。过了一会,姬无欢对玉琴说:“将久儿带下去吧,该喝药了。” 
    秦真这才记起来赵久身体不好,只好将孩子交给玉琴抱下去。 
    “五师兄,久儿的身体还没有好一点吗?”刚刚在她怀里的那个孩子。分明笑得那么开心,除了紧闭的眼睛,哪里像是有病地孩子? 
    姬无欢说:“这孩子底子薄,稍微经些风、遇到冷热就会生病,我一直在帮他调理身子,也许十岁过后就会好一些。” 
    秦真点点头,又问:“那他的眼睛?” 
    “八叶莲目草从你身产那年之后就再没出现过了,只有慢慢找 了。” 
    这种没有办法的事情,秦真也觉得无赖。不过想到刚刚赵久脸上的笑容。她心里就好受多了。 
    秦真深知赵久在浮云山庄中养病,姬无欢、苏穆非、唐宇风等人肯定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的,她万分真诚的谢道:“谢谢各位师兄!” 
    苏穆非拍拍她的脑袋说:“看你傻的,还跟我们说这些!” 
    姬无欢问秦真:“双儿这几年过地怎么样?”当年他带赵久来昆仑山,问过妹妹姬无双要不要一起来,但是被她拒绝了,他猜她多半是为了刘琦。 
    提到姬无双。秦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