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淖氨浮颐鞘导视星褪遣桓彝锩嫱叮饩褪窍扔屑Γ故窍扔械暗奈侍狻D阕霾缓茫也恍湃文悖荒阍讲恍湃挝遥以阶霾缓谩8谀睦铮扛谖颐恰!保?1] 

  他说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信”,希望领导、员工和用户信任他们。他说联想在银行的贷款全部靠信用贷款,北京联想的额度是亿,香港联想的额度是14亿,不需要任何抵押,是其他公司享受不到的待遇。这一切全部是靠按期给银行还每一笔贷款赢得的。 
  比起两个月前,柳传志已经底气十足。自从1995年11月2日联想推出中国第一台基于奔腾Pro处理器的“奔月”电脑后,联想的计算机产品已与世界同步。那是全世界第一批问世的奔腾微机,联想“奔月”的发布与英特尔在美国推出芯片同时进行。半年后,1996年5月22日,联想推出了第一台自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这一切都使联想赢得了破局的资本。 


决战(5) 

  春天时联想已经降低了微机价格。在刚刚进行第二次微机降价行动中,柳传志分析联想微机两次降价是否会把联想拖垮,他自然给出否定的答案。他还告诉媒体,联想这种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充满了生存空间。 
  第一次降价,联想微机事业部两个月卖了超过万台电脑,月利润超过930万。柳传志不太相信,特意问其中有没有以前的递延利润,结果发现只是当月利润而已。他顿时兴奋起来,说“这不是实力的体现么”! 
  在1996年,联想先后6次率先降低电脑价格,其推出之“万元奔腾”使家用电脑彻底告别“奢侈品”行列而成为生活必需。“万元奔腾”的能量不可估量,其以急风暴雨的势头超越了IBM电脑,使联想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电脑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联想那一年12月6日发布消息称: 
  联想微机销售万台,位居中国台式机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达;第二年3月,IDC公布,联想电脑在1996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首位,联想自己公布的数据则为。联想赢得了一场决战。 
  在1996年夏天,柳传志曾踌躇满志地讲:“我们也要打到外面去,如此你来我往,起码比完全被压着打要好嘛!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奢谈发展民族工业……第一要有机制,有了机制才能提到志向,然后还要有好的战略。在电子行业中,与之有关的如四通、方正、长虹、TCL等等,都是很好的、有志向、能为民族工业扬眉吐气的好的企业,这是大家的榜样,也是同我们并肩作战的盟军。我们联想,自然要成为民族工业电子行业中的主力军。这次,微机降价竞争中的成功,确实令我们大为兴奋。” 

  杨元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联想的狂飙猛进是一种实力的体现,说不仅是联想,其他各大公司,像长城、方正都联手降价,这是民族工业的胜利。柳传志评价道:“我想这话说得非常之好,因为这是实力的竞争。若没有以前的管理,我们能有今天吗?若不是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特别清楚,特别有把握,特别有积极性的话,我们能做得这么漂亮吗?做不到。”[12] 

  在北京,柳传志的确应该意气风发,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月9日专程到联想考察,勉励联想要勇于争创世界一流。一个星期后,柳传志被评为“全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之首。 
  3月14日,联想集团公司召开董事会讨论公司领导体制调整,做出决定: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让更多的年轻干部承担重要工作;调整领导体制有利于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对退居二线的老副总裁和对公司做出贡献的骨干的待遇和工作妥善安排;核心组定名为执行委员会(下属于董事会),由柳传志、曾茂朝、李勤三人组成,柳传志任主席,具有最终决定权。[13] 

  4个月后,计算所与联想集团签署了“关于设立联想集团公司的投资(入股)协议”。这是一份明确责权利的协议,是一场利益博弈。在这场利益博弈中,联想得到了自己一直想得到的权利,在“拐大弯”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在7月30日Internet接入工程完成后,9月8日,联想集团迎接了宏总裁施振荣,第二天就与宏联合推出了“全民电脑”双子星系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造访的客人还包括东芝株式会社社长西室泰三和英特尔副总裁奥特里尼。 
  联想已不再是被跨国巨头们冷眼相看的小角色,它开始成长为一位让跨国巨头们感到压力的大人物。柳传志已不再是没有资格朝拜跨国领袖的小企业家,他开始获得与他们平等对话的资格。尽管在香港,他依旧要面对无穷压力。 
  在北京,在春节晚会上,李勤得意洋洋地演讲:“1996年的大好形势,使我们兴奋,使我们浑身发烧。最近的超负荷工作加上发烧,把柳总和董事长的嗓子都烧哑了,只好由我来代表柳总讲话。形势这么好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从经营情况看,截止12月底,贡献利润亿,提前一个季度200%地完成了全年利润指标,比去年增长了150%;经营收入达到40亿,比去年增长130%。”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62节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62节 
作者: 迟宇宙 
         
  胜利者总是这样得意。他们配得上如此得意。 
     接班人出场 
  1996年6月3日,经柳传志提名、联想执委会讨论及董事会批准,郭为、杨元庆和曹之江被任命为联想集团公司副总裁。年轻的权力人物终于集体登场了。郭为早已赢得柳传志的信任,杨元庆则是初次进入总裁室。 
  杨元庆此人钟爱文学,大学时写过小说,虽然没有人知道他的写作流派及水准。他第一次做干部召集开会时,都不知道怎样讲话,他后来颇为尴尬地说:“开完那次会,他们一定认为我不是一个好领导。” 
  他后来说是父亲和柳传志影响了他:“父亲培养了我严谨、坚韧的性格以及勤俭节约的习惯。而柳总则对我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帮助很大。另外,柳总关于‘站出画面看画’、‘鸵鸟的理论’以及‘如何顺利完成新老交替’等对我影响都很大。”[14] 

  1997年4月25日,杨元庆做了一个演讲,那是联想史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叫做《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杨元庆告诉科学院和联想集团的头头儿们:“1997年已注定将会是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的年轮,它将是被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铭记在心、载入史册的1997,同时也是充满希望、扬眉吐气的1997。” 

决战(6) 

  他为听众朗诵了慧聪商情公司发表的1996年中国台式电脑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这是中国电脑第一次把众多的国际电子巨擘抛在后面,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因此意义可谓深远而巨大,它标志着我国的民族计算机业终于收复了失地,走向了成熟,真正具备了与世界抗衡的实力……它是我们国人的自豪与骄傲。辉煌的1996年,不仅可以作为联想重要的发展阶段和转折点而载入它的历史,而且在中国民族计算机业的发展史上也将留下浓重的一笔。”[15] 

  郭为和杨元庆,这两个经过联想磨砺的年轻领袖最终从无数有望成为“领军人物”的群落中脱颖而出。他们将在未来人生中多次碰撞和纠结,他们将聚合和分裂,他们将成为中国IT业的两个主角,他们将走上各自不同的命运的路,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一路奔跑,一路呼号,一路喘息,一路对未来心存感激。 
     【注释】 
  [1]、[2]、[3]《柳总在公司全体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柳传志,1995年2月14日,联想档案A01…1994…6…1,机密。 
  [4]《柳总在’95第一期新职工班上的讲话》,1995年6月21日晚,《联想企业文化建设专刊》(第二期,1995年7月13日),联想档案,A01…1995…10…7。 
  [5]柳传志在第六届世界企业家精神大会上的讲稿,联想档案,A01…1995…10…2。 

  [6]、[7]《联想集团的战略指导思想——柳传志总裁在1995年香港联想圣诞晚会上的讲话》,1995年12月26日,柳传志,联想档案,A01…1995…10…3。 
  [8]《联想为什么》,陈惠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9]《柳总在第三期高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柳传志,1996年6月3日,怀柔雁栖饭店,联想档案,A01…1996…3…1。 
  [10]、[11]《柳总在联想集团第一期分公司骨干员工培训班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柳传志,1996年2月14日,联想档案,A01…1995…10…6。 
  [12]《柳总在第三期高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柳传志,1996年6月3日,怀柔雁栖饭店,联想档案,A01…1996…3…1。 

  [13]联想档案,D03…1996…3 
  [14]转引自《知识英雄》,刘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5]转引自《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杨元庆,联想档案,A01…1997…10…24。 

残局(1) 

  1995年以来北京联想遽兴,柳传志好像引领联想进入了新时代,市场占有率和营业额的提高由此展开。电脑之普及,较前大为改观。技术层面,也能与世界同步。管理的改进及杨元庆、郭为的崛起,使赢得联想局成为可能。利润的三个支柱业已确定,种种Legend一般的数据及评价都从IDC和《华尔街日报》传出。联想的前途光芒万丈,较之跨国巨头们亦不逊色。 

  然而柳传志及联想,多年来均为命运所推动,少有自主地决定未来方向。在无数次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地闯入广阔天地后,在1996年,柳传志又要面对一个残局。这一次与以往不同,这个残局不再抽象,而具体到数额逾两亿港币的庞大亏损。没有人知道多年后柳传志回忆往事时,是否依旧会心跳不已,但在当日他的确已心力交瘁——他又一次被命运选中了。 

     检讨 
  1996年12月9日,香港联想1996年的周年招待会。往年是大家坐下共进晚餐,但那一天所有人都站在那里,“品尝”柳传志提供的鸡尾酒会。 
  柳传志站在台上,他要向“尊敬的周光召院长、尊敬的乌兰木伦副社长”做检讨。对于自己和香港联想要做的检讨,他下了很大的决心,甚至断然拒绝了吕谭平等人希望他向外界粉饰太平的建议。他说:“去年香港联想的圣诞讲话是我最尴尬的一次讲话……我在这篇尴尬的讲话中通篇强调的是加强管理力度的决心……而今天,在1995年出现较大亏损,联想集团受到重创的业绩宣布以后的第一个圣诞庆祝会上,我应该向大家说什么?” 

  他试图以他的真诚来赢得信任和尊重,但毫无疑问那些听众再次被他巧妙的演讲技巧所利用、所蛊惑。他太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意图贯彻于他人心中,他太清晰中国智慧,清晰什么是“以退为进”,什么叫“自减就是最大的加”。 
  “我想朋友们关心的是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失利的原因,二是采取的措施,三是是否已见成效,四是展望未来。”他说。 
  他坦陈身为董事局主席,香港联想的失利他要负相当的领导责任。他告诉听众,跨国公司在1993年大举“入侵”,竞争的加剧使北京联想业务严重受挫,历史上第一次未能完成预定指标,人事管理也出现严重问题。那时候,中科院和北京联想董事会强烈要求他集中精力整顿北京联想。他为此花了整整两年时间。 
  他将香港联想董事局主席之权力授予吕谭平,即使香港联想连连告急,他依旧坚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军事战术,“未能及时赴港救火”。 
  “所以1995年香港联想的失利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由于我的过失使股东蒙受损失,我感到非常的惭愧;由于我的过失使香港的员工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了影响,我感到十分的内疚。”他承诺将以实际之行动将功赎罪。 
  “在明确了董事局主席应负的领导责任以后,失利的具体原因究竟是什么?”他自问道。在想像的空间中,他应该抬起头来,满脸严肃地看了看台下充满期待的一张张脸,然后颇为沉重地说:“我想在说明是什么以前,先说明我们失利绝不应该归咎于我们的行业,我们从事的信息产业是最值得自豪的,最有发展前景,虽然竞争激烈,实际上依然是有相当丰厚利润的行业。” 

  他告诉他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