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虺晌渥懿谩!按撕螅凇闵泄笠抵甘?7支减至27支的情况下,神州数码被纳入为新增成分股。”[5]它的股票代码是0861HK,联想集团的股票代码是0992HK。两个数字符号开始画出各自不同的命运的K线,杨元庆、郭为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命运的路。 


完美或不完美的分拆(7) 

  神州数码官方网站描述分拆往事,说是:“2000年4月,原联想集团进行战略拆分,神州数码正式成立,由原联想科技、联想集成和联想网络整合而成,媒体对此评价‘柳传志将联想的未来交给了郭为领导的神州数码’。”[6]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77节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77节 
作者: 迟宇宙 
         
  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神州数码的自吹自擂,还是令柳传志哭笑不得的自我安慰。“联想”是无形资产,合法的联想只有一个,合法的联想未来也只有一个,它现在属于那个叫杨元庆的年轻人。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联想的历史在继续,单调、乏味的故事转瞬即逝,不再代代相传。收购、受挫、出卖、裁员……一场场蹩脚的戏剧,演绎了太多的“联想传奇”。 
     【注释】 
  [1]《柳总在微机事业部’96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柳传志,1997年4月25日,联想档案,A01…1997…3…8。 

  [2]《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圣诞讲话》,柳传志,1997年12月19日,联想档案,A01…1997…10。 
  [3]《我国民族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机遇》,李勤,1997年10月23日,联想档案,A01…1997…10…19。 
  [4]联想档案,D04…1999…1。 
  [5]、[6]来源于神州数码官方网站之“关于神州”。 

新局:命运之路(1) 

  柳传志完成联想分拆,郭为和杨元庆各自的命运K线呈现出不同的轨迹。但自2003年开始,他们都要面对各自的压力和考验。他们是这个行业中出类拔萃之辈,他们萃集于“联想大家庭”,使柳传志拥有了“精英的聚会”的表演。在这一幕幕的戏剧中,有的人表演得惟妙惟肖,似乎足以演好自己未来的角色,有的人则颇为蹩脚,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应验了人们的担心,从舞台上摔下去。 

  显然,为了使自己的戏剧演得更好,杨元庆、郭为、朱立南……他们都在拼命舒展肢体。而在不经意之间,他们的行动已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和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李勤所观测。他们以其行动赢得了主席们的信任或斥责,为自己赢得了各异的人生。 
     “拐大弯”的成功 
  中国科学院政策局局长曹效业有一次说:“不管曾茂朝承认不承认,我认为无论是院,还是所,对联想的支持都是很有限的,这是一段历史真实。因为科学院当时各个所都没有钱……光召手上没有多少钱,他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经济上支持联想。应该说联想对科学院支持很大,至少对计算所改革支持很大。” 
  科学院得到了联想的支持,联想则因科学院支持而完成了梦寐以求的股份制改造。2001年,联想拿到了产权证,这是一份值得骄傲的产权证,其标明国有股为65%,联想职工持股为35%,联想职工持股会代表了35%的股权。柳传志的“拐大弯”获得成功,其多年擘画终于变成了现实。 
  柳传志为联想找到了“国有民营”体制,他知道这是一个“怪胎”。为了突破“怪胎”之限制,联想自1993年开始启动改制,历时8年终于初步完成,其最终结局迄止今日仍无明确答案。他有一次说:“联想现在是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占65%,虽然这种体制对联想的市场行为已无太多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的,联想改制还要继续往前走,直到完全变成一个市场型公司。” 

  柳传志是从联想获得分红权开始其股份制改造努力。中国科学院科技局局长李致洁说柳传志在1993年底、1994年初提出了分红权问题。那时候他们有一次与柳传志、李勤和曾茂朝开会讨论联想下一步怎么发展,柳传志提出了分红权。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联想缓慢拐弯,推进其股份制改造,其间遭遇了各种挫折。有一次,一位高官还斥责他们想私分国有资产,在那个年代里,“私分国有资产”的帽子足以使很多企业家感到惊惧。 
  柳传志曾对科技部部长朱丽兰说:“我不仅面临转型,还面临改制,如果我被捆绑着怎么快速前进,如果体制理不顺,内耗就抵消我所有努力,不改制不可能转型。”高层最终同意联想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必须有偿购买股权。 
  柳传志他们研究了半天,突然发现他们虽然获得了35%的分红权,但多年来他们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分红,大部分应得分红都被他们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他们以最原始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核算,发现其金额与购买35%股权相差无几。他们用这笔钱买下了属于自己的股份。 
     新局终于开始 

  一个局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局的开始。结局并不是我们所要看到的一切,当我们发现局后的秘密时,我们会突然感觉到联想的中国智慧到底提供了什么。 
  2003年,联想集团已经度过了一年的承诺期,尽管如此,联想控股作为大股东依旧有协调双方竞争之义务。然而,神州数码突然在秋天宣布全面代理长城PC,如果柳传志的承诺依旧有效,那么联想控股一定失去了对神州数码的绝对控股。 
  马雪征说,联想分拆后,联想控股持有神州数码57%的股份,后者囿于资金压力发行新股,使联想控股持股比例被摊薄至不足51%。所有人都以为只要这个比例保持不变,联想控股依旧可以保持对神州数码的绝对控股地位。但一件令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李勤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员工认股权的变现再次摊薄了联想控股的持股比例,几乎一夜之间,联想控股所持神州数码股份比例跌破50%。 

  “居然没人知道,还是我发现的。”马雪征后来说,“神州刚上市,经验不够,我就让秘书帮我盯着。我说你得看着神州,一出现问题你赶紧告诉他们……因为它的股票是送的,所以很多员工拿去卖。结果大股东就变成了不到50%。” 
  从到50%,只是一个微小的数字变化,对于联想控股来说却几近难以逾越的鸿沟,除非联想控股启动特别程序向联交所申请全面收购,否则再也无法突破这个鸿沟。今天,即使联想控股“入模子”培训的教材中,依旧标明其所持神州数码股份为51%,事实并非如此,只是“现在没有太多人知道这件事”而已。 
  马雪征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立即打电话给联想控股董事长曾茂朝,说这可是件大事。马雪征后来又打电话给李勤,李勤顿时急了。他知道,50%的竞争之线已破,尽管联想控股依旧是神州数码的相对控股股东,一切还是要听天由命了。 
  不过,一切看起来并不严重,因为神州数码的一些零散股份还散落在“联想大家庭”内部,只要离心的倾向不会发作,事实上联想依旧可以对神州数码绝对控股。只是,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新局:命运之路(2) 

  马雪征说:“理论上,神州是可以打元庆了。元庆的承诺是一年。现在都已经过了期。现在在法律上,出现任何竞争问题,都不犯法了,都过了期了。” 
  的确,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是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它们各有自己的股东,为各自的股东利益负责。“它怎么扩展业务有好处?买长城对它有好处。你不能说不准买长城,因为我有一个儿子是做PC的,那是你那个儿子的问题。这没有办法。” 
  马雪征相信竞争已不可避免。“谁知道,20年之后谁和谁结合了?如果联想现在万一做电视,没准10年之后电视和电脑搁一块,不又打起来了吗?员工感情上,不算激烈但还是很敏感。元庆专门在高层会上讲:我们的品牌是一路打出来的,当年几乎是零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是IBM,是HP,大家集中精力跟这帮人竞争。事到今天,我们已经获得当年IBM在中国的地位了。你该怎么做怎么做,你不要人为地或者行政的方式去抑制任何人。他还要求所有人不许在外面乱说。” 

  马雪征那天开完总裁室会,她没有觉得那是一个大问题,她早就看清了这两家公司的本质:“因为从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分拆三个问题:第一,财务怎么分,怎么说服股东?第二,怎么说服员工?第三,以后打起来怎么办?我当时就知道,肯定是这样的。这就是神州发展的过程了。” 
     各自的路,各自的局 
  传说中的杨元庆是一个严厉到连公司内鸡毛蒜皮小事都管的人,他看到员工把茶水直接倒在地上、口香糖乱吐都会愤怒。中国抽烟风气很盛,杨元庆特别发出命令,禁止员工在办公区抽烟,有人就躲进厕所去抽,杨元庆竟直冲到厕所逮人。有媒体说“这一切都是因为联想这个责任太过重大,杨元庆求好心切使然。”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78节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78节 
作者: 迟宇宙 
         
  杨元庆曾说:“柳总真的是放权放得很充分,给年轻人宽广的施展舞台。最大的感受是没有退路、没有依赖、也没抱怨。”联想很多人形容杨元庆耿直,其做事以魄力见长,决断快速,但有时不近人情;郭为则较杨元庆老成持重,以说服属下达成目标为目的。他们二人相互竞争、学习,郭为私下希望员工学习杨元庆的效率,而杨元庆则试图学习郭为与属下和谐相处的技巧。 

  另一个传奇人物是朱立南。联想分拆大局已定时,柳传志暗令朱立南寻找一支队伍渗透进风险投资领域。2001年4月,联想投资公司成立,柳传志任董事长,朱立南以联想控股副总裁之身份兼任联想投资公司总裁。 
  就在巨头们获得成长机会时,陈国栋受命进军房地产业,担任了融科智地的总裁,许国兵则成为物流公司志勤美集的总裁,王建成为餐饮公司金白领的总裁。 
  2003年12月2日,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铃在中银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银11月与花旗和联想签订了不良贷款处置协议。尽管张燕铃既未透露所售资产的账面金额,亦未透露任一细节,但敏感的《华尔街日报》还是发出了消息。 
  外界始终猜测不定的购买者“联想”其实便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若是参加过2003年8月下旬联想的“入模子”培训,则不会存在任何疑虑。 
  联想控股所购中银的不良资产本为设在香港的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所有,其所出售的亦只是一个资产包,账面价值约7亿港币。这是内地资产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打包处理中,第一次获得国内投资者买包。 
  2003年12月8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说:“美林方面有消息透露,美林已与中行成立合资公司处理所购不良资产,由美林控股。参照美林模式,联想也将与中行成立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是联想80%,中行20%。两家合资公司都属于阶段性运营,不良资产一旦处理完毕合资公司就自动终止。” 

  尽管联想控股始终讳莫如深,但本书作者却有机会清晰其图谋:他试图在新一轮国资改革浪潮中分一杯羹。收购中银不良资产,只是他将联想控股投资事业部孵化为一个投资性质的子公司的试水。在柳传志原来的规划中,这家叫弘毅投资的子公司本应诞生于2003年9月,显然,柳传志对其准备并不满意。 
  在2004年4月26日,一个叫赵令欢的年轻人终于获准登台表演。柳传志在那天的翠宫饭店会议厅里宣告弘毅投资公司的成立,那是一家投资性质的公司,柳传志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对其前景的看好。 
  在柳传志等人象征性地传递了其希望和祝福后,赵令欢登台讲话。他回顾了筹备弘毅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所承受之巨大压力,说到动情之处,声带哭腔,几近哽咽。在感动他人之前,他已使自己感动,但其夸张的讲话,不可避免地使一小部分台下听众感到做作和表演。 
  不过赵令欢还是展示出坚强的一面,他向柳传志承诺,一定会全力以赴,给弘毅投资公司带来一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