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霸王闯春秋
“没事!”姬凌云应了一句。披上外衣向外头走去。
来到营寨外。
老天耶,姬凌云心底怪叫了一声,双腿都觉得有些发软,这是在打劫,还是准备强攻军寨,难怪一路上的士兵紧张西西。这一觉醒来,突然发觉自家门口多了二十多万人,你会有什么感觉。
一眼望去,营寨外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人,不说二十多万。至少也有十八万以上,而且人数还在继续上升。他们见到姬凌云,先是一阵杂乱,“吴王来了”“吴王来了”类似的声音此起彼落。
然后他们纷纷跪下,他们各说各的,乱做一团。显然没有准备,但意思姬凌云却听的一清二楚,他们说地不是别的,全是要求自己留下,别走之类的话。
姬凌云望着一旁的姜良,这转变也太大了,昨天还害怕的不敢出门,今日却求自己别走。这算是怎么回事?
面对姬凌云询问的目光,姜良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这一切是他的杰作,因场合不对。没有将实情说出。
姬凌云摇手制止了诸多百姓的杂乱喧哗,高声道:“我姬凌云有何德何能,竟可得诸位父老乡亲如此爱戴,真是惭愧。”
前方的一位古来稀的老太公道:“老朽活了那么多年,还是首次见到想大王这般严谨地的军队,他们不但不拿我们一针一线,同时还帮助我们维护治安。如此正义之师,古来罕见。恐怕也只有百年前武王姬发的仁义大军可以比拟。现今齐国无主,四方诸侯均想吞噬我齐地。老朽恳求大王为齐国数十万户百姓着想,庇佑我等安危。”
姬凌云还未说话,又有一壮年道:“一地若无强大的诸侯庇佑,必将陷入战乱之中。并非我等不顾旧恩,但齐国王室血脉以断。齐国已经不在,我等自赵鞅轼杀姜骜、姜萌后,以是亡国之民。为求生存,我等都愿意加入吴国,求得平安。”
再有一幼儿道:“大王乃世间英豪,为我齐国报仇雪耻,我长大一定要如同大王一般。做个好汉。”
有三人开了头,周
你一言,我一言发说了起来,主题都离不开劝说姬凌
姬凌云大喜再度制止了一干百姓的喧闹,高声道:“既然诸位如此看得起姬某,那么今日姬某就答应诸位之请,并再此立誓。今后无论齐人,吴人,寡人都一视同仁,决不徇私偏袒。吴国制度也将逐步在齐地展开,只有诸位能够安分守己,寡=去,寡人一言如九鼎重,决不失信于诸位。”
—
四方百姓听了四散开来,不一会儿城中已是爆竹四起,百业争相开张,家家户户都是张灯结彩,香花红烛摆满大道两旁,全城百姓就像过年过节一样穿红着绿,个个都是喜气洋溢,涌向城门去迎接吴军入城。
姬凌云心中窃喜,但还不知这唱的是哪一出戏,看着姜良道:“太宰,你这是如何作到地?太不可思议了……”
姜良微笑道:“其实,这并不困难,只是迎合了百姓的意愿而已。百姓是最纯朴的人,只要有能管住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便会无所依求。我姜氏商行在临立足多年,口碑极好,人缘也是极为广阔。临上下所有商行皆与我多有来往。昨日傍晚,我让老管家着手搬迁一事,来去冲冲,弄得临上下人所皆知。熟人见了纷纷打听,老管家依我之言对他们道‘吴王并未入城,显是没有留下之念。鄙人麾下的行脚商人探之,晋国、鲁国、卫国、蔡国、国都有军队在我齐国边境待命。如今齐国无主,以无实力抵抗。而吴大王姬凌云却又无心齐地,只要吴大王一走,无双,对我们齐地秋毫无犯,但晋国、鲁国、卫国、蔡国、国他们都是豺狼之国,一旦大举入侵,我齐国必将陷入更大的战火之中。到时那些豺狼之国在我国土地上大师掠夺,我姜氏家大业大,岂不成为这群豺狼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以决定将重心移至吴地,在吴地发展。兄弟,听老哥一句话,去吴地发展吧。吴国现在或许不是最强,但是他们连强大如此的晋国都能够战胜,我相信这天下霸主必然是吴王无疑。’”
姜良道:“这番话很快地从临传扬开来,恐。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惟独怕那战火的袭扰。在属下刻意宣扬之下,临上下人尽皆知。”
姬凌云心中大悟,原来如此。这消息说的是一板一眼,半真半假。晋国、鲁国、卫国、蔡国、国都在边境屯兵不假,但那一切都是为了自保。吴国势头如此强盛,他们惧怕吴国会入侵他们领土。
这消息在姜良口中一传,成了诸国意图吞并齐地。百姓最怕的自然是战祸,因此这战祸一起,背井离乡地流民比比皆是。
可谁又希望,喜欢背井离乡呢?于是,自己这吴国就成为了他们的依靠,他们均认为吴国连天下第一强国晋国都能打败,得到他们的庇佑一定能够避开战祸。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百姓们自当纷纷来军营外求自己别走。
姬凌云一拍姜良肩头笑道:“真有你的,这种法子你也想的出来。只是,这人数也太多了一些吧?差不多都达到二十万了!”
姜良苦笑,“粗略计算了遍有二十二万人左右。”
老天,这不是等于我吴国五分之一的人口了?姬凌云惊道:“多?”
姜良点头道:“大王太小看这临了,临是我大周第一城池,无论是大王的姑苏还是天子的洛邑都无法跟这临相比。齐国负山带海,自泰山东至琅邪,北至海,地方二千里。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也称齐地为齐州。齐即脐,意为天之脐,即天地之腹心之意。把临划分为二十一个乡,每乡二千户,共四万二千户,二十一万人。齐国未内乱时,城中仅可以出征的男子就有一十五万。时一般城市就是“千丈之城,万家之邑”。但临的人口在鼎盛时期,仅一城便高达五十万余人。由姜太公治理齐国始,这临的人口便是天下之最,直至现在临城的人口依旧是天下之最。一夜之间,聚集二十余万百姓并非难事。”
第八部 天子寿诞
第二章 结交四邻
阵目瞪口呆,姬凌云这时才意思到自己捡到宝了。认识不详,事实上称之为“中州”的豫州才位于天下之中,但在此刻世人的理念里,临才位于天下之中。它东临水,西依系水,北为平原,南有牛山、稷山,为鲁山余脉。其地东至海,西至中原各国,南经至吴越,北经燕至辽东,东北至莱,东南至即墨,西南至鲁,条条大路畅通无阻。
难怪齐国那么富庶,有这么一个人口多,交通又发达的宝地在,怎能不富裕。哈哈,吴越农耕甲天下,齐地商业最繁荣。自己即的齐地,又坐拥吴越,可谓占尽了便宜。
姬凌云心情愉快高声道:“有临在,我吴国日后哪还愁什么吃穿……走,进城……”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姬凌云和吴国大军止高气昂的进了临城。
城中北部有二条东西向的大道称为“庄”,能容六辆马车并行,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大道称为“康”,比“庄”更宽,可以陈师列阵,后世中的康庄大道一词便是由这里演变而出。
姬凌云等人通过康、庄道路,驶过临城中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国市”,再度来到了齐国王宫。
姬凌云对左右大笑道:“这处行宫,比我吴国那王宫强上不少。”齐国灭,齐国王宫自是不存,但也无人敢入住。拆了也觉得可惜。姬凌云索性将它当成了行宫,同会稽一样,时不时地来住上月余,处理政事。
进了王宫,四周宽大繁华。姬凌云暗赞,毕竟是历经六百年的齐国王宫。论起华丽肃穆由在吴王王宫之上。
没走几步,姬凌云就看见一座恢弘的“太公之庙”。这是祭祀齐国开国君王,大周第一功臣姜子牙的祖庙,又称为“大宫”。
“大王,这‘太公之庙’可要拆除?”姜良的声音有些颤抖,这姜子牙是齐国的始祖,也将姜家地祖先,他这一身才干全来至于姜子牙流传下来的太公韬略。对于姜子牙的敬重之在姬凌云之下。
姬凌云略微一思索。自己不是秦始皇,没有必要走他的老路,他眼中闪过道奇光,坚定道:“寡人非但不拆,而且还要修筑,让这太公祖庙流传百世,使得世人都知这姜子牙乃我中华先圣。”
顿了一顿,姬凌云在道:“寡人对姜太公的奇计、兵法也非常敬佩,你选个良辰吉日,寡人要亲自参拜这位古之大贤。”
姜良问这个问题时。姬凌云想起了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凭借出众的干略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地封建集权王朝——秦朝。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各项学说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13秦丞相李斯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史称“坑儒”。
“焚书坑儒”这四个字也让秦始皇背负了二千多年地骂名。
姬凌云自己分析了秦始皇的作为,处在秦始皇那个时代来说,秦始皇并没有作错。他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这想法是对,但却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纵是秦始皇和李斯恐怕也料不到焚书坑儒会加快秦朝的灭亡。
但处在两千年后来考虑,秦始皇则确实该骂。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几乎战在全世界地颠峰,许多工艺早欧洲等国数百年之久。其中墨翟的杂学,汇集了宇宙论、数学、数学、物理学、哲学等方面,一些理念早欧洲千年。但这些文化几乎都来至六国,楚文化,齐鲁文化,则是其中翘楚。
秦国则不同,它长于军事,却弱于文化。这焚书坑儒几乎灭绝了商周所有文化,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使得秦始皇前期大多东西都是一片空白。
凡是都有两面性,秦始皇认为对的东西,在两千年后,却是大错特错。因此,这毁灭中华文化的事情,姬凌云绝对
来,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关系,让后世的棒子们在我来嚼舌根。
所以,秦始皇是学不得的,姬凌云只有走融合这一条道路。楚国之强就是因为它融合了吴越文化,秦国之强也在于融合了巴蜀文化。
只要自己融合了诸国文化,一样可以让吴国一统天下。
想到这里,姬凌云心底也在暗自庆幸:好在自己生活在春秋末年,天下人对国家地观念极淡,否则融合各国文化将困难重重。
—
春秋末年与战国前期,百姓们心中并无国家观念的存在,他们无所谓自己是那一个国家,有才干的人哪里可以得到重用就在哪里生根。普通百姓更是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好。直到战国末期,由于战乱连连,诸侯与诸侯之间的仇恨越来越大。百姓也随之相互敌视,这才有了家国之别。
姜良长出了口气道:“大王胸怀过人,姜良这是以小人之心,猜大王之腹。”
姬凌云“哈哈”大笑,不已为意,内心却有些迫不及待地想道:“若是我一统大周,不知这千古一帝的名号,会不会出现在我的头上。”
余下数日,姬凌云异常顺利的接管了齐国的所有土地,并且四处派使者与周遍诸侯交好。毕竟,吴国一口吃下了综合实力尚在自己之上的齐国,好好消化是现在吴国唯一的出路。
姬凌云声势大涨,尤在晋定公之上。就连吴国也有隐隐超越晋国的势头。周遍的鲁、蔡、宋等国如何敢在老虎鼻下拔须,纷纷同吴国示好,表示愿意与吴国建交,通商。
外交很繁杂,但却非常重要,也是门很深的学问,用得好有些时候更胜百万雄师。半月下来,除晋国外中原诸国都与吴国建立了外交协议。
行宫大殿。
姬凌云道:“卫后庄公是如何答复我们国的?”
韩庆答道:“卫后庄公愿意跟我们建交,但在同盟上却是犹豫不决,没有主见。”
姬凌云心忖,这卫国同其他国家不同,其他国家只要建交便可。以吴国的实力,他们还不敢胡乱撒野。
惟独晋国是个例外,眼下吴国要消化齐国,不易开战。自己让吴国水军镇守黄河,晋国那群旱鸭子出兵十万也毫不惧怕。可从晋到齐还有一条道路,便是借道卫国,此法可以绕过吴国水军。
“无论如何,都要将卫国拉拢过来!”姬凌云冷声道:“你去找寻卫国的弱点,实在不行我们来硬的。他要在晋国的鼻息下生存,我就送他下地狱。”
韩庆沉默的点着头。
一日后,姜良求得黄道吉日,姬凌云斋戒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