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霸王闯春秋
宝儿,宝儿以后也永远乖啦,到死都听你的话儿。”
叶公见爱女,孙女无恙,本已喜极,又听她这样说,心情大好,捏着她的脸蛋说道:“祖父疼宝儿还来不及,怎会在打你。”
他叹了口气,虽然知道姬凌云对他如此器重,绝大部分是为了立一个榜样,告诉整个楚国的官员,吴王姬凌云对楚国降臣、重臣,礼遇有加,一视同仁,完全不已楚臣为念。以此来安定那些归降楚臣地不安之心,消除他们的担忧,全心为吴国效命,整治楚国。明知如此,但还是由衷的谢道:“吴王,谢谢你今日所做的一切。”
姬凌云对此抱以一个友善的笑容,说道:“今日,你们就住在这里吧,寡人还有要事,先行告辞了。”
离开了别院,姬凌云让下人准备了三个小菜,两壶好酒,来到了行宫寝室外地庭院。呜呜地秋风从东方吹来,却无法吹走他的心事,明亮地月光长空窗户,打在地上一片雪白。外面远远传来士卒巡逻的脚步声音。
他坐在石凳上,自斟自饮,脑中却想着是否真的要娶叶绮
对于女人,自己向来没有什么野望。三千嫔妃或者佳丽无数这门子事情也只是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想过,现在自己人生的目标,存在这个世上的意义就是成为那个没有出生的秦始皇,甚至超越秦始皇,成为华夏第一个皇帝。
但不知为何,糊里糊涂的问出了那个问题,竟然问小宝儿娶她娘好不好。此刻,想起来还真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问。
难道自己早就将绮云当作自己的禁脔了?
脑中不断的回想起十三年前的那个夜晚,叶绮云无助的靠在自己的胸膛倾诉着,那股强烈的怜惜感觉油然而生。在想象着叶绮云靠着他人胸口上的情景,无尽的妒火情不自禁的涌了上来。
“啪嗒!”
一声重响,失去了饮酒情绪的他将三角酒杯重重往石桌上放下,呼吸有些急促了起来。
他作为一个君王,一个即将一统天下,建立不世霸业,要成为千古一帝的男人,想得到的女人怎么可以投入他人的怀抱?
一口气将酒杯里的酒罐入喉中,在将它抛向了远处,叫了六个人,大步大步的走向原楚国王宫的藏宝室。
进入藏宝室。过了盏茶功夫,出来的时候,六个人的手里已经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珍宝玉器,数不胜数。
领着一干人等再度来到了叶公的住处,叫开了屋门。
看着满目琳琅的珠宝玉器,叶公眼中充满了迷茫。这位楚国重臣实在不知自己为何得到如此赏赐。
小宝儿神色大悦,已然明白了姬凌云的目的,在暗中偷偷的给了他一个大拇指。
叶公疑惑问道:“吴王,你这是……”
姬凌云自信的笑了笑,行了一揖,并未下拜,此刻以他的身份不可能在拜任何外人,高声道:“寡人不喜欢拐弯抹角,我就直说了吧。寡人欲纳绮云姑娘为妃,望叶老恩准。”
此言一出,立惊四座。
叶公那满面的笑容立刻僵硬在了脸上,略一沉吟,立时明白了姬凌云的用意,冷冷道:“吴王身份崇高,小女高攀不上。”
姬凌云早知有这种局面,笑道:“此刻,叶老心底一定是在想。寡人手段卑劣,打算以联姻之法,来拉拢与你。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的安定楚国诸臣之心,可对?”
叶公冷哼一声,反问道:“难道不是?既然吴王将话都言明了,老夫有话也就直说了吧。十九年前,老夫为了结交秦国,而小女许给了秦国上卿之子,也因此毁了她的一生。老夫至今依旧难以忘怀,悔恨不已。心中早已下定决定,后半辈子一定要她开心,快乐。若非小女心甘情愿,即便是大王亲自相求,也不让小女在经历类似的事情。同样,只要小女首肯,无论对方是谁,只要她能够幸福,我可以不去计较对方的
叶公说的深情并茂,言语中透露着无穷的悔恨。
叶绮云也哽咽出声,那种悲惨的经历,对于只有十五岁的她来说是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痛。
姬凌云也为之动容,随即却洋洋得意的想到,你说的那人不正是我吗?
他自信笑道:寡人并不完全否认我的意图,但若仅仅只是如此,我也绝对不会出现在这里,楚国贵胄不仅仅只有你叶公一人有女儿。有些事情是你无法预计的。我和绮云的缘分在十三年前就开始了,当时的宝儿也是一个见证人。”
说着,他来到了叶绮云的身前温柔的望着她的双眼道:“绮云,你愿意嫁给我吗?”
第十一部 战国七雄
第四十三章 好事喜成
叶绮云看着前眼前的男子,心中如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有了。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泪水忍不住夺出眼眶。
自从自己由秦国回到了叶邑后,因为受伤的太深,拒绝见任何外人。整天都在照看小宝儿,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小宝儿的身上。
对于那个时候的自己来说,小宝儿就是自己的一切,就是自己的生命,自己存活下去的理由。
而自己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这种做法给小宝儿带来的伤害。
虽然自己想尽了一切办法,始终无法让小宝儿真正的开心,快乐起来。直到有一天,一个男人的出现。
他告诉自己小宝儿需要是童年是一个无忧无滤的童年,快乐的童年。若自己将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小宝儿身上,小宝儿根本就承受不了。
在那人温柔的呵护下,自己那原本以死了心被意外的被点燃了。他年轻、他英俊又有才华无不符合心中丈夫的选择。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沦陷了,除了宝儿之外,内心深出又多了一人。
其实,这一切终归讲究一个缘字。
当年,叶绮云才十五岁,刚刚接触情爱,但根本就不了解情爱,尚待发觉情爱的时候就被嫁给了一个陌生人。在嫁出去的路上她曾多次幻想自己的丈夫是一个英俊温柔,无可挑剔的白马王子或是高贤才俊。
可是,当见到对方的那一刹那。所有地梦都破灭了。对方并非英俊温柔,而是粗旷暴躁;并非无可挑剔,而是一无是处。
当时,叶绮云自我安慰,也许只要接触多了一切就会好了。可是,梦随着一个相士的一句“此女八字与令郎相克,触之必克”的话给破灭了。她的夫君在青楼争风被人失手打死。
这一切本来跟她毫无关系。但公公婆婆却将罪过怪在了她的身上。背后指指点点不说。还时常恶意刁难,受尽白眼,责骂。
这一切对她这一个刚刚满十五岁不久的姑娘来说残忍到了极点。终于,她忍耐不住逃了回来。
也许是伤的太深了,此后多年,她都不敢接触外人,尤其是异性。随着时间地流逝,宝儿渐渐大了。叶绮云也渐渐地走出了黑暗,但对不认识的异性依旧避而远之。
可姬凌云却再不知不觉中另辟蹊径,通过了小宝儿这道桥梁进入了叶绮云的内心深处,成为了第一个聆听她心事的男人,第一个安慰她的男人,更是第一个同她有着心灵交流的男人。
与此同时,当时的姬凌云年青高贵,温柔俊雅。“才高八斗”且风度翩翩,十足的白马王子。这才让姬凌云闯进了她地心田。
叶绮云在姬凌云的注视下,显得格外为难。她知叶公并不同意这门婚事,更是因为在逃避。第一次婚姻的伤口还没有痊愈,暂时没有勇气走下去。
姬凌云深沉的念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听了这首诗,叶公长长的叹了口气,脸上既有苦涩的表情又有欣慰的神态。在很久以前,他就隐约察觉到了叶绮云的变化。唯一地线索就是这首讲述离别之苦。感人至深的情诗。可无论他们怎么旁敲侧击都无法从叶绮云那儿套出一丝一毫的讯息。即便他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到这首离别情诗竟是姬凌云的杰作。
叶绮云听了姬凌云亲口念出这首诗,面色逐渐红润。神色也变得扭捏起来。就是这首诗,正是因为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所散发出来地不舍以及爱怜让她惦记了整整十三个春秋。
似乎受到了激励,叶绮云抬起了头又迅速低下道:“我愿意。”
叶公在听到那首诗后已经知道了答案,并不意外的点了点头道:“孩子,爹爹说话算话。只要你高兴,开心,不会阻拦你的幸福,无论对方是谁……好啦,吴王,这些聘礼老夫都收下了。至于良辰吉时,吴王你自己决定吧!”为了叶绮云的幸福,叶公选择了妥协,答应了这门婚事。
小宝儿高兴道:“好耶,好耶!云叔是爹爹,爹爹是云叔,宝儿以后也有爹爹来疼了。”说着扑到姬凌云的怀中大势撒娇。
叶公、叶绮云见了都暗自松了口气。这门亲事成后,他们最担心地就是小宝儿,现在才觉得是杞人忧天了。
叶公道:“吴王,等这里是事了,我就到太湖那里隐居吧,听说那里山明水秀,老夫好生向往。”
姬凌云点头答应,然后道:“几位舅子就留下吧,他们好年轻,有自己地功业需要建立。”
叶公道:“只要他们同意,老夫并没有意见。”
这是叶公的表态或者是说妥协。叶公一心向楚,让他真心侍吴,难如登天。唯一地办法就是归隐,无权无势,不在过问吴楚,一身轻松,地点选择在了太湖,显然有甘愿在吴地为质的意思。
至于叶公的几个儿子,姬凌云并不太在意。一来,他们并无叶公这么有威望,这么有能力。二嘛,在吴国的军制中统兵将军是没有管粮的权利的,即便有心造反,也不会有粮草接应。
与此同时,叶公还透露了一个消息给姬凌云。那申子皙为人至孝,其有一母亲得了怪病,生命垂危。这怪病生还的几率不大,当今世上也只有扁鹊能够医治,只要能为申子皙求来扁鹊,一定可以让这老顽固感恩效命。
姬凌云通知全吴国寻找神医扁鹊,并将之请到了楚国郢都。在扁鹊的妙手之下,申子皙的母亲的怪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第十二部 修养生息
第一章 人和圣人
对于姬凌云所做的一切,申子皙感动万分,不用姬凌云开口,主动请求效命。
刚刚得到楚国叶家的效忠后,又得申子皙的忠诚,姬凌云的治楚计划得到了全面而有效的发展。
在叶公、申子皙的帮助下,姬凌云得到了楚国大小官员的认可。各地的设施开始运转起来,其中以矿业发展的最快。楚国地大物丰,那号称天下至宝的和氏之壁就是出于荆楚附近的荆山。
因此,在申子皙的提议下,姬凌云物以尽用,大势开采玉石、铁矿、金矿以及银矿帮助楚地提高经济发展。
春耕不日到来,为了能让楚国尽快恢复元气。姬凌云还特地从齐吴两地调来了三十万把锄头,五万只耕牛以及上万水稻的秧苗,无偿的赠送给楚地里的百姓,打着恢复家园的旗号,实施治楚方针。
那些得到了好处的地方百姓,纷纷赞扬姬凌云贤明。而未得到好处,不信任吴国的百姓也只能长吁断叹,追悔莫极。
在不知不觉中,各地的百姓也慢慢开始接受了吴国的统治。
与此同时,姬凌云亦在楚国个个大型城镇开设了招贤馆,招募荆楚人才。时之,姬凌云威名更盛,意图报效之人极多。
经过严格考验,有能者,分散至个个郡县治理地方。其中颜回、南宫适、段皓、颐无亥四人是个中的翘楚。
颜回、南宫适均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弟子,为人谦逊好学,但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天资极是聪慧,孔子弟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个。
南宫适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多次称赞其“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以表示南宫适除了一身才学外,品德极其高尚。
时,孔子以在三年前辞世,一身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其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将自己地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颜回、南宫适二人都是欲实现孔子的理想来到了楚地出仕。
姬凌云对孔子徒弟的态度向来是敬而不大用。但现在却不一样。以前。姬凌云所顾虑的是孔子的威望。孔子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以让自己的弟子盲目的服从,令他们抛开一切荣华富贵。
姬凌云担心因此会对吴国不利,所以只用他们的才华治理郡县,而不用在治理国家。现在,孔子以死,这份担忧以不存在。因此,对颜回、南宫适异常的器重。
有一点无可厚非。儒学是最适合治理国家地学说。要不然,儒学也不可能留传两千年之久。
在中华两千年地历史中,涌现出来的贤君圣主数不胜数,若非儒学可用,又怎会倍受重视?
姬凌云自己也对儒学不排斥,尤其是其中忠君爱国的思想,姬凌云更是有意广泛推广。
另外段皓、颐无亥是楚国的没落的贵族,自幼学习韬略。意图重新光耀门楣,现在别编入展如的麾下效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