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霸王闯春秋
五百年来,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霸主,实力由在现在吴国之上,人人都有取天子而代之的实力,可是又有谁敢取天子而代之?
夫差神色肃穆道:“此话以后休要在言,现在天下诸侯虽不在乎周天子,但无人敢说自己非周臣。若此话传出,天下诸侯必然群起而围,吴国必亡。任诸侯霸主,令周天子,号众诸侯。乃父王毕生之心愿。此良机不容错过,此事无须再议。”
“可是……父王,越国……”
夫差打断姬凌云的话,道:“无须多言,蒸粟一事,寡人以调查清楚,罪在文种,而不在勾践,吴越边境确有断桥为证。现端木赐以入越游说勾践,只要勾践答应一同出兵,寡人就饶他一回,不然,寡人大军必踏平越境。”
姬凌云哀求道:“父王……齐国无良臣、大将不足为虑,但越国却有两位奇才,不可不防啊!”
夫差被姬凌云逼的无奈,怒道:“好了,寡人答应你。破齐后,任你伐越。”
姬凌云暗叹一声,也只好如此了。
第三部 乱之始
第十三章 布局
黄昏。
位于姑苏城西南的天牢中的一所密封的监牢内,文种安闲地坐在椅内,右手托着酒盅,酩了一口浓香的美酒。
另一名相貌普通,精神奕奕,一身华丽儒服,三十来岁的男子,垂手立在他左侧处,神态虔敬。
文种脸上不觉半点身陷险地的忧色,无限享受地再酩了一口由越国特制的酒,才将酒盅放在腿上,望向那男子奇道:“章儿,你怎么来了?”
那唤章儿的男子肃然应道:“是伯嚭让我来看探望父亲大人。”
这文章是齐国有名的文士,才思敏捷,足帜多谋。两年前投入伯嚭门下,担任门客,凭借出色的才干得到了伯嚭的赏赐,被视为心腹,出入间都带在身旁,想不到竟是文种布在暗处的一着棋子,而且还是其长子。
文种道:“外面有什么最新的情况?吴伐越以不可挽回?”
文章恭敬地道:“此事以暂时拖延。”
文种奇道:“伯嚭竟有如此本事,让夫差改变主意。”
文章摇头道:“并非如此,夫差停止伐越,皆因,齐国进犯鲁国,孔子为保鲁国让门下弟子端木赐来吴求援。昨日黄昏,端木赐来到伯嚭府邸,送以重金,让伯嚭美言。在端木赐巧言之下,夫差改变了主意,决定征齐。”
文种心头掠过伍子胥那暴跳如雷的面容,微微一笑道:“天助我大越,如果我所料不差,此刻端木赐应该在出使越国的路上。”
文章敬佩道:“正如父亲所料,端木赐正前往出使越国的路上,打算劝说越王一同出战齐国。”
“好!”文种大叫了一声道:“你立刻修书与范蠡,让他劝说越王出兵助吴。兵无须带多,三千足以,带必须是精锐之师。还有,你想办法让伯嚭劝说吴王,让姬凌云陪同出征,并且亲自领一支军队。”
文章一愕道:“姬凌云乃我越国劲敌,范上大夫都数次栽于他手,在让他立上功勋,岂不危险?”
文种含笑看着他。颇有考较他智力的味道。
文章皱眉想了想,“呵!”一声道:“我明白了,当今太子友勤奋,但天资不足。而姬凌云却天资聪颖,做了多件为吴国争光的大事。其本人也深得夫差喜爱,如果在让姬凌云插手军权,太子友难保不会产生不安的感觉。”
文种点头道:“很好,你能想到这里以是不错。”
文章忧心道:“可是当前情况还不利于我国,夫差已经答应姬凌云,只要破齐后,就由他伐越。而父亲将罪名揽在身上,此刻夫差无心过问,但此战过后,父亲必死无疑。”
“无妨!”文种淡然道:“吴国没有立即伐越,想必是你以先一步将吴越边境的桥梁拆毁,替我圆谎。大王有霸主之才,定会将所有责任推卸老夫身上,而伍子胥自不会相信,为了找到证据,因此他绝对不会让夫差杀我。”
文种这么一说,文章更加担心,道:“父亲的借口只是随口捏造,以伍子胥的才干加以时日必能发现疑点。那时,应该如何是好?”
文种那憨厚的面庞突然闪现出别样的光辉,自信从容,对文章道:“所以我们要同吴国赌上一把,胜负乃五五之局。”
文种将自己的计划完完全全告诉了文章。
文章走后,文种负手而立,轻声道:“胜败,就再次一举。”
那夜,文种与范蠡商议如何打破僵局。
范蠡看着手中的秘函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姬凌云果真不凡。你、我还是低估了他。此人说出此话,必是罕见之霸王之才,不可不除。否则越国将亡之他手。”
文种酩了口酒,淡笑道:“我到不这么认为,姬凌云心机不深,他越是出色,对我越国来说反而越有利。”
范蠡揣摩道:“你是说王位之争?”
文种道:“正是,那次在吴王宫里,我发现太子友很羡慕姬凌云。”文种闻了闻杯中的酒香,“羡慕这东西好比这酒,越酿越香,味道也就越重。姬凌云越是出众,太子友就越是羡慕,而羡慕的背后是嫉妒。嫉妒是很可怕的东西,无论是谁拥有他,都能令那人干出一般人无法干出的事情。”
范蠡沉声道:“那依少禽(文种字)的意思应该从太子友身上下手?”
“不!”文种微笑道:“不是太子友,是伯嚭。伯嚭嫉妒心很重,而伍子胥又跟姬凌云走的很近,且姬凌云心机不深,讨厌伯嚭这类小人,因而常常找其麻烦。只要将伯嚭推向太子友,那么以伯嚭的性格一定会百般针对姬凌云同伍子胥。同时亦能激发太子友对姬凌云的嫉妒之心。只要时机把握得当,必可让吴国大乱。”
范蠡问道:“那你打算如何做?”
文种望向远方,道:“我准备让章儿投奔伯嚭,由他影响伯嚭,而我则在暗中操纵。”
范蠡大赞,“妙,果然是妙。”
文种并未因范蠡的称赞而感到满足,问道:“少伯,你有什么想法。”
范蠡摇了摇头,“我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不过西施我不打算放弃。此女不但有貌,而且有才。除她之外,我相信无一人能够完全迷惑住夫差。要想破吴,必先除伍子胥,伯嚭不是伍子胥的对手,但我相信西施能够制服伍子胥。”
文种认同的点了点头,道:“我和西施谈过,此女有颗七窍玲珑之心,确实不凡。不如,这样,我们分头而行。你对付姬凌云,我针对太子友。你计成则用你计,你计不成则用我法。”
“好!”范蠡大笑道:“为了越国的将来,你我一同出手。”
眼前一暗,文种看着昏暗的牢房,叹道:“你我还是小瞧了姬凌云,如今也只有誓死一搏了。”
第三部 乱之始
第十四章 征齐
伐齐以定,谁也无法再改夫差的决定。
姬凌云也只有认命下来,不过他并不担心,历史上也有过这么一场战役。吴鲁联兵十万对战强齐十万。
伍子胥因惹恼了夫差,被夫差留在了姑苏,未能出征。
但没有伍子胥的吴国,依旧凭借夫差那出色的才能一举侵吞了强齐十万甲兵,打了一极其出色的围歼战。
这次围歼战被喻为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此战役,将吴国的声望推向了历史的颠峰。
总的来说,此战对吴国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也是想到这里,姬凌云才不坚持他的想法任夫差先行伐齐,反正越国只是一小国,等破齐后再灭也不晚。
只是伍子胥那边就有些麻烦,那老家伙的才干只在范蠡、文种之上,绝不在他们之下,可是伍子胥实在太不会做人,太过耿直,一点也不知道变通,这点就比不了机变的范蠡或狡猾的文种。
其实夫差对伍子胥的信任是无以复加,在夫差即位以来,从来没有对功高至伟的伍子胥作出任何不信任的举动,令他手中的权力只赠不减。
后来,西施的出现,让夫差做了许多错事。
伍子胥多次让夫差难堪,甚至还当面骂夫差昏君,骂西施妖妇,这才引起了夫差的愤怒,被伯嚭乘机告倒。
姬凌云怕伍子胥在盛怒之下又干出什么令夫差下不了台的事情,一出了吴王宫就到了相国府。
好在伍子胥并只是暂时的气愤,并没有如何。
姬凌云同他聊了几句,就告辞回府。
三日后,吴王夫差召集群臣商议出兵征齐一事。
最后商议如下,吴国起兵八万,战车千乘,共分上、中、下、右四军。
上军统帅吴大夫胥门巢、下军统帅无王子姑曹、右军统帅姬凌云,中军由夫差亲自指挥。出征时,太子友监国,伍子胥处理军政大事,伯嚭辅之。
姬凌云听后呆立半响大叫:“父王,孩儿还未上过战场,初次上阵便领军两万,我怕……”
“怕什么!”夫差傲然道:“你父王十五岁就开始率领征战,我夫差的儿子,那能上不得战场?”
姬凌云汗颜,暗自嘀咕,说得好象是你的儿子就一定会打仗一样。
不过姬凌云也没有反对,没有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不成,不就是带兵吗,有什么难的?
话是如此,但姬凌云很快就尝到了苦果。
布阵、安营、扎寨等琐事他是一窍不通,一些东西看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幸亏伍子胥早已料到这点,调了一名心腹大将来协助,告诉他行军常识,不然可就糗大了。
大军北上,声势浩大,吴军经过鲁国曲阜,沿汶水自西而东,
路过的城塞均无法抵挡吴军攻势。
因吴军强大,为缩短军事物资供应线,保卫齐都临淄,齐国上将军国书留下守博城、赢城和泰山齐长城各关的部队后,率主力在齐国境内牟子国城中并以齐长城为依托迎敌。
不一日,大军到达齐国博城。
夫差传令让姬凌云所率的右军攻城。
经过多日的学习,姬凌云已经初步掌握了指挥之道。
博城有守军五千,姬凌云并未依照夫差的命令强攻,而是在城外驻扎一直等到达了深夜。
当夜,姬凌云让一万两千士卒分为四队,多立火把分别攻打博城南门,北门、西门、东门,四面合击。
守军不知来犯之敌究竟多少,只好分兵而守。
半时辰后,博城西门露出兵少之态。
姬凌云立刻下令掉回西门两千士卒,仅与一千攻城,随后率余下八千士卒由施猛带队突袭西门。
西门本就兵少,这一突袭顿时城门失守,随即大军入城控制了四门。
姬凌云只用一夜时间,就轻易就拿下了博城,且只有千人受伤,百人阵亡。
此战绩让胥门巢、王子姑曹等大将都为之脸红。
夫差更是大势称赞,“王儿有当年父王之风!”
姬凌云听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嘀咕道:“真会向自己的脸上贴金!”他用的是孙膑攻打成皋所用的树上开花之计,纵是孙武也未必一时间想的出来,更何况是夫差?
两日后,大军再次抵达赢城。
夫差让王子姑曹攻打赢城,姑曹费时六日,强行破城。
吴军驻入赢城,打破了国书所留下的防线。
同时,齐国也因吴国的进犯,作出了对应的措施。齐简公姜壬大为惊慌,任上将军国书为全军统帅,再次由都城调拨五万大军至齐长城外,助国书对抗来犯之吴兵。此时,齐国的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
夫差得到消息后在第一时间就召集了所有将领,同时还包括了同行的越国大将诸稽郢和鲁国大将州仇。
夫差看了一眼众人,笑道:“我国大军攻入齐地,勇不可挡,才不到十日,便攻下齐国要塞博赢二城,值得庆贺。不过,诸位且不可过于大意。齐国国力强盛,并不逊色我大吴,现齐简公以让上将军国书率十万大军与我军决战,诸位有何高见?”
胥门巢率先说道:“齐国历来强大,麾下数城均为罕见之坚城,今对方与齐长城待命,强攻与我军不利。属下之见,应该与敌人在原野上一决胜负。”
夫差点头赞许道:“胥大夫说的不错,敌我实力相当,必须诱对方出战。”
姬凌云笑道:“这并不难,之所以对方死守牟子国城、齐长城皆因怕我国攻打齐都临淄,只要我军分兵骚扰齐国其他诸城,对方定会出长城与我军一战。”
第三部 乱之始
第十五章 设伏
齐长城内。
国书看着手中的战报为难的皱起了眉头。
十日前,吴国上军胥门巢沿齐长城向西扫荡连克小城寨三座,同日吴下军王子姑曹沿齐长城向东荡连克小城寨四座。
五日前,吴国右军姬凌云分兵十路,不停的骚扰齐长城外的齐国大小城镇。
依照国书的原先的想法是觉得吴国势大,正面交锋,很难取胜,因此,借助坚固的齐长城来阻击吴国。
如此好处有三:一、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守军占据一定优势。二、对方长途远伐,人多势众,消耗不起。三、对方深入腹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