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霸王闯春秋
义渠王满心苦笑,话是这么说不错,但也要有实力去拿啊。匈奴强大,谁人不知。吴国强不强大,义渠王远在塞外并不是知道的很清楚,但匈奴的强大却是有目共睹的。
义渠王的表情暴露了他的意思,颜回亲捏的山羊胡须说道:“义渠王这是在忌惮匈奴的强大?恕在下不能明白,这匈奴强大在哪啊?多年前,匈奴起兵五万攻打秦国,途中遇上我吴国大军,结果被杀的是落花流水,那个所谓地第一骑兵狻猊铁骑,几乎被杀的全军覆没,第一勇士也被我王亲手诛杀,在我吴国大军面前他地一点儿反击能力也没有,实在看不出有何强大之处!”
“此话当真?”义渠王神色一变。
从义渠王的脸色中,颜回看出了一些端倪,为了劝服义渠王攻打吴国,那文章一定没有真正地将吴国的真正实力告诉义渠王,同时也隐藏了自己战败的原因。并且即尽可能的玷污吴国,让义渠王不知吴国的真正实力。
颜回诚恳的说道:“义渠王,你认为当年秦国实力如何?”
义渠王面色有些难堪,但还是答道:“不错,挺强的。”
颜回笑道:“那我吴国呢?秦国在鼎盛地时候,在我吴国大军面前不堪一击,区区半年,尽取秦地,同时还随手教训了匈奴,将他们赶回了草原。这种力量真地值得小觑吗?义渠王你上了文章的当了。吴国远不是你想想中地那样好欺负,如果吴国真的容易对付的话,匈奴为何败退,他又为何不敢自己进攻,那羌族又为何会反匈奴,而归顺我大吴。义渠王,请你认真的想一想。显然文章是在利用你,他元气大伤,不敢于我军正面对抗,同时也不想吴国强大,攻取北地。所以,让你来充当他的枪杆,日后即便我家大王追究起来,最后迁怒的也只是你而已。”
义渠王想起了文章所说的种种,恼怒的一拍案几,低声暗骂:“这个混蛋。”
颜回教唆道:“义渠王这可是一个天赐良机,匈奴因为知道你们将要出战吴国,所以未加设防,正好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战机。在大王出兵的同时,颜回可让羌族出兵助大王一臂之力。”
“这些年来,匈奴四处征服土地,吞噬大小部落上百。在草原上那是声名狼藉,这时只要有一人站出来声讨,相信一定会得到广大部落的支持。那个时候,只要能够打败匈奴,以大王的名声一定是草原第一,当之无愧的成为草原的卫冕之王。”
义渠王被说的心动了。
颜回继续道:“大王麾下的士兵天下少有匹敌者,但装备却是异常的差。大王的兵不如匈奴,并非是大王的能力不行,而是装备不如对方精良。这一点,在下可以帮大王改善,我可以做主廉价提供给大王最精良的铁制武器,铁制铠甲,让你麾下的战士第一当百。”
“此话当真!”义渠王已经陷入了颜回所布置的美好陷阱中去。
“当然,一点也不假。”颜回非常肯定的说道:“如果义渠王不放心,可准备好钱财或者马匹,兵器、铠甲五日后便可交易。至于羌族出兵一事,我也可以让羌王修书于你,甚至可以安排你们当面商议。”
颜回虽然没有将义渠打算出兵攻打秦地的消息告诉姬凌云,但姬凌云还是在第一时间之内得到了这个情报。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吴国的情报网已经开始遍布整个大周个个角落,这等大事焉能瞒过姬凌云的耳目。
得到这个消息后,姬凌云怒火更深,在这个关键时候,义渠突然冒了出来显然是有心人可以安排。
“文章,寡人不将你碎尸万段,实难消心头之恨。”除了勾践以外,这文章是第一个引起姬凌云必杀的念头的人物。
“大王,秦国有急报传来。”正在这个时候,屋外传来了侍卫的声音。
姬凌云对颜回的效率有些恼怒,自己都已经得到了消息,他才将消息传来实在不该。不满的接过急报,粗略一观,笑逐颜开。
颜回已经将义渠一事完全搞定,而且还将祸水北引,义渠王已经出兵攻打匈奴。
第十三部 一统天下 第三十一章 奇袭稷下
“好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颜回这一手实在是太妙了。”姬凌云看了颜回传来的消息,高兴的拍案叫绝,大声叫好。
义渠这兵一出,羌族声援,以匈奴多年来的劣行,那些饱受匈奴欺凌的部落,势必揭竿而起。匈奴经过两年前一战,元气大伤,突然见面对如此大敌,铁定疲于应对。纵然义渠王胜不了匈奴,匈奴在短期内也难以平定动乱。
此举动足以让西方在一年之内,无任何忧患。
一年的时间,足够自己利用了,等破了北地,一统天下,区区匈奴又何足道哉。
更值得他高兴的是在不久前,他刚刚收到了密报,文章已经跟匈奴暗中有了协议,内容不详,但文章在离去之时,带走了大批的兵器铠甲。
不用猜,姬凌云也知道他们之间一定是各取所需,以兵器铠甲换取军粮。
姬凌云先前之火也在此处,此时此刻若三晋拥有大批粮食,必然会死守待命,以消耗吴国军粮为主要目的,不战而胜。
这是吴国远远不想看到了,但如今情况早已改变,匈奴多面受敌,即便给他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将牛羊送给三晋。
这个颜回,果然没有辜负寡人的期望。姬凌云突然笑了起来,对自己用人之能也自我称赞不止,完全忘记了颜回来信时的那阵不快。
姬凌云继续看了下去,下文所说是支援义渠兵器一事。这等事情,颜回虽然答应了义渠王,但却不得不征求一下姬凌云的意见。
他略一沉吟,这匈奴在塞外可是象征于吴国的存在第一大部落。他的威望之深,使得他族不敢触之锋芒。义渠、羌族虽以出兵。但真正对上时,难免会底气不足。心中暗忖既然要支援,何不大方一些,让义渠、羌族有些底气。难够有实力与匈奴对抗,同时也可以消耗双方的实力。等自己一统天下以后,征服他们更加顺利了。
“来人,传寡人旨意:匈奴暴虐。天怒人怨,寡人听闻义渠、羌族挥舞正义之师,讨伐不义之旅,心中大快,分别赠送剑五千口,刀三千口,矛两千柄,铠甲万套于两族。祝两族旗开得胜。林雷”
传令兵正待远去,姬凌云开口叫住,“告诉颜回,兵器要上等地,铠甲有个下等的就可以了。”
锋利的兵器可以让义渠、羌族杀更多的敌人,下等的铠甲也可以增加两族在战场上地死亡率,在不知不觉中消弱两族实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想着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突然之间。姬凌云发现自己很坏。很坏。西方事情以了,姬凌云重新将目光放在了北地。
黄河天险,连日来,三晋联盟军的主力都聚集在了黄河各个可以登陆地口岸,他们射下了各种各样的防御工事,有堡垒、有箭塔、有投石车、也有各种各样的陷阱。
只要吴国一旦进入他们的射程,他们便会无穷无尽的对吴国展开密度极大的抛石打击。一月以来。吴国强攻了数次皆以失败而告终。即便是吴国水军。在如此严密的防守之下,一时间也不能耐他们如何。
这个时侯。韩庆疾步飞奔了过来,对着姬凌云一阵耳语。
姬凌云笑逐颜开,若有所指的说道:“他们终于忍耐不住了啊?”
韩庆展颜笑道:“够久地了,我自己都快要放弃了。”
姬凌云微笑不语,命人请符央至此。
“见过大王!”符央一眼血丝,一脸的疲惫,神情有些低迷,俊雅的面容也出现了一丝的怒色。
姬凌云问道:“情况如何?”
符央眼中出现一丝愧色,叹道:“末将无能,苦思许久,用尽各种办法始终不能突破这黄河天堑。”
姬凌云看的出来符央非常的用心,但三晋防守得当,突破不了也非他之过,安慰的拍了拍对方的肩头问道:“当前的情形,你是怎么看的?”
符央不加思索地说道:“我军粮食即将用尽,而敌方将十万大军在黄河沿岸守了个水泄不通,明显已经知道了我军粮草危机地情况,意图以守待攻,耗尽我军所有粮食。也正因为如此,我军必须在粮食用尽之前,突破黄河口岸。只有如此,我军才算胜利!”
符央之言,正是吴国大多数将领此刻日夜担忧之事。
姬凌云问道:“这些时日,你也是如此做的?”
符央点了点头,“为了早已突破黄河口岸,末将每隔段时间都要发动一次进攻,希望能在进攻中发现对方的弱点,可惜一直未能奏效。”
姬凌云突然问道:“有没有想过对方另有它途?”
符央先是愣了一愣,随后道:“末将觉得没有这个可能,对方兵力摆在那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军的眼皮子底下,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姬凌云听了很开心的笑了起来,示意符央附耳过来,压低着声音说道:“寡人让你去一个地方………”
说完后,姬凌云立刻点齐大将准备亲自指挥强攻黄河防线。
黄河北岸。
赵毋恤领着董安于、吴辰、乐羊、邮无正、行人烛过和史黯等十多名将领一同巡视着黄河防线。守卫平丘口岸的史黯正向赵毋恤汇报这战况。
“符央这厮有些能耐,这些时日,他几乎每天一战,以最小地代价试探我军虚实,不断地寻找我军漏洞。不过,在这严密的防线下,他们一次次地战败而归。莫说攻破这黄河防线,能否上岸还是一个问题。”史黯神色之间有些得意,依靠董安于设计的这套防御工事,他在这个月里已经打退了吴国的二十次攻击。在这辉煌的战绩之下,他绝对有信心一直坚守到敌方的粮草全部用尽。
赵毋恤若有所指的问道:“最近这段时日对方的攻势是否有加强的迹象?”
史黯很明确的说道:“确实有这个迹象,对方这几日的攻击有些急了,不如以往的沉稳。”
吴辰微笑道:“看来对方已经上当,为了在粮草用尽之前,早日攻陷这黄河口岸,他们的进攻已经失去了耐心。接下来的战役怕是更加困难了,以姬凌云的性格一定会亲自率领大军来攻。姬凌云不比他人,只要他往战场上一站,不用指挥那群吴兵个个就像是发了疯的牛一般难缠。”
董安于眼中出现了一丝精光,同样笑道:“也只有如此才能将姬凌云的目光吸引在这个地方。”
董安于的话音一落,耳旁就有士兵传来发现敌军的呼喊声。
赵毋恤、董安于、吴辰、乐羊、邮无正、行人烛过和史黯等一同来到高台上观望,不出他们所料,姬凌云果然亲自率领大军来攻。
赵毋恤、董安于、吴辰等知情人相对以笑。
赵毋恤低沉道:“计划可以实行了。”
吴辰点了点头,道:“末将这就安排下去。”
赵毋恤奇道:“吴将军不亲自前往?”
吴辰摇头道:“在下并不精通水战,同时我若不在怕引起姬凌云的怀疑。不如让部下去做,只要不遇上难缠的大将,他完全有那个实力完成任务。”
赵毋恤点了点头,长笑道:“现在我们就陪姬凌云玩玩……诸将听我号令,准备迎敌。”
沧海浩大,一粟渺小。古人视沧海为圣地,以表沧海之浩大,无边无际。但自从吴国三千健儿征服沧海以后,这里早已不在神秘,吴国的官船以及猗氏商行在这里来往横行,成为了沧海一景。
但除了吴国的官船以及猗氏商行外,其他船只却不见踪影。只因,沧海神秘,地表中礁石无处不在,除非有精确的航海图,其他船只绝对无法通行。
宇及卓立战舰指挥台之上,沧海四周。
此时天尚未亮,在十艘巨舰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乎有种不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
宇及年在三十许间,身形高瘦,手足颀长,脸容古挫,神色冷漠,一对眼神深邃莫测,予人狠冷无情的感觉。
他本就是纵横黄河两岸的水贼,在一次的抢掠中失手,被关进了死牢。行刑前魏国相国李悝发现了他,将他救了出来,并且任命他为将军,让他训练一支可以抵抗吴国水军的水军。这本是他的强项,加上当将军吃好睡好,还有赏赐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一直以来,他都在魏国的王宫后院训练水军,这次的奇袭敌方的粮草大营是他五年来第一个任务。
第十三部 一统天下 第三十二章 谁是赢家?
宇及身旁的这十艘并非是魏国的战舰,桅杆的旗杆上高高的挂这猗氏商行的标识。这些大舰均由精通墨门技艺的巧匠亲自督建,甲板上楼起三层,高达八丈,每舰可容三吨以内的任何货物。
要说这猗氏商行天下无人不知,这猗氏商行的当家会长猗顿异想天开,开创了运输行业,专门负责水上运输,并且得到了各国的支持。
其中为了促进临淄的发展,姬凌云破天荒的将沧海一带的航海图赠送给了猗顿,打通了吴国通向各国的海上商业渠道,使得临淄一举成为了天下第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