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霸王闯春秋






孙武子道:“因为他们精通群战之术。”

姬凌云讶然道:“群战之术!”

“对!群战之术。”孙武子解释道:“当年,我同子胥逢奉阖闾大王之命训练吴国大军。姑苏附近那里山险,民多果劲,习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天下精锐之兵,莫过于冠甲天下,较之秦、燕还胜上三分,汉朝以前募兵首选之地就是吴地丹阳。)而楚国地大物博,时称南霸有雄兵三十万。吴国百姓虽果劲,可人口不多,仅能支。|差距甚远。所谓兵勇斗不过人多,将雄抗不过人海。我便与子胥商议,与其练习个人神勇,不如专攻群战之术。数年以后,阖闾大军便以群战之术名扬天下,阖大王也被天子封为‘尊王’。那时,发生一事,我吴兵受到晋兵挑战。派出的四位能手,逐一被晋兵打败,无一取胜。可当比起群战时,四位能手却毫发无伤的在十二位晋兵的围攻下,将他们逐一杀死。那十二位晋兵中

孙武子语重心长的道:“阵战交锋,真正靠的不是精兵个人的勇悍,而是考验一支军队的配合,默契。一力再强,始终有限。惟有集合众人之力,才是至强之道。”

姬凌云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一根蚕丝,风吹可断,但千百根蚕丝却成了柔韧坚固的布匹,难以撕裂。这治军如同治国,一人技短,众人技长。”

孙武子抚须大笑道:“正是如此。”

姬凌云看了自己练出的兵将,对孙武子的话深以为然。

第五部 血战江东

第四十四章 谈判

第四十四章谈判

凌云请孙武子入大帐商议要事。孙武说明了自己的“当前吴越两国的局势犹如被枯树挂在悬崖上的一对人。越国不能前进一步,而吴国亦不能前进,否则就有一起掉下去的危险。越国君王贤明,甚得越地百姓民心。在这种局势下,越国聚城死守,以我们的实力尚不能拿下越国。同时吴地也需要发展,春耕的秧苗、耕牛没有着落,这战在僵持下去。不要半年,我吴国必因缺粮而陷入困境。同时,越国也是一样。会稽他们的中心,会稽毁灭,越国也将遭到难以言语的灾害。如果在遭受我吴国的猛攻,只会落得双方惧亡的局面。我们的敌人不仅仅只是越国,跟越国拼个死活只会得利于其他诸侯。如此,等待两国的命运也只有被他国吞并这一结局。”

姬凌云点头赞同道:“我本来就没有想打这场战,报仇不急于一时,一切以吴国为重。只是伍相国攻下会稽,才逼得我们不得不打这一战。听上将军如此一说,想必,伍相国攻打越国也不是为了继续战争,真正是目的是要减少两国之间的差距,为我吴国争取时间把?”

孙武子含笑点头,这正是他当初跟伍子胥的主要目的。

越国虽然被姬凌云打败,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但始终占有着三大优势:

第一、越国有一个近百位官员组成的庞大官僚网,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完成任何决策,并且有效的实施。而吴国新立能用之人屈指可数。关键职位必须花时间心力重新招募。如此在时间上便逊色越国。

第二、越国有着出色地后勤。越地百姓十余年没有受到战乱地破坏。田地、人口充足,他们都可以成为越国的支柱。相反,吴国三年前。刚经大战,人口稀少,田地荒芜,重新来过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三、越国国库钱粮充沛,招募新兵,轻而易举。然吴国却是依靠姜良地家财、展如的积蓄来支持运作。用去一分。便少上一分,纵是有兵也无钱招募,无粮供养。

在这三大优势之下,吴国想要超越越国,纵然有伍子胥、孙武子这样的奇才相助也决非易事。毕竟,他们也是人不可能翻手生钱,覆手出粮。

但如今伍子胥拿下了会稽,将越国大小官员屠杀个尽。国库中的钱粮都落到了他的手上。越国已经落得同吴国一般,两国现在处在了同一水平线上。接下来如何谁强谁弱,谁发展的迅速就各看本事了。

姬凌云看穿了这点,不由暗自心惊:伍子胥和孙武子这两个地人这一步棋。下得狠辣之极,将一个“南霸”直接打到一个二流小国。

姬凌云并不急着同越国谈判。他急,但越国那边比他更急,他的国家一片安好。反之,越国的国都却在他们手上。等着他们来求,是姬凌云占据谈判主动的策略。

孙武子无愧是治军奇才,那天他讲述了练兵之道后,姬凌云就将自己手上的无前卫交给了他,自己则在一旁学习。

短短十六日,无前卫的实力就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配合默契上,更有改头换面的效果。

姬凌云个人也仿佛进入了一个新地世界,生出了脱胎换骨的感觉。

第十七日,越国终于按耐不住,派出了使者同姬凌云商议。

姬凌云当即一挥手道:“你还没有资格跟我说话,许多事情你作不了主。回去,叫上你的大王如果有诚意后日午时,余杭附近的一片原野相会。那里没有任何藏兵之处,可看清楚周遍三里地动向,记着每人只可带五十名护卫。”

越国使者一句话也没说,被姬凌云一阵抢白灰溜溜的离去。

翌日,越国使者再次前来呈上书信,姬凌云取来一看,信上只写了八字:“明日午时,便来赴会。”

信使辞回。

姬凌云笑道:“这动嘴皮子可一点也不比打仗轻松。”

休息一夜!距午时尚有半个时辰,姬凌云带上孙武子、韩庆以及森熊领地五十护卫来到了约定地点。

同一时间,王鼫也带着范蠡、田昌来到了他们的对面。

双方缓缓向前直到相隔三丈间距时,方才停下相互打量。

姬凌云看着自

的对手,见他大约二十六七岁年纪,一张瘦长脸,眼开,嘴唇上留着两撇小胡子。眼神和举止里多了一种难以捉摸的气质,低声道:“这就是越国将来的大王?自己的对手?不简单啊!”

孙武子微微笑道:“是个不错的君王,可是错生于乱世。守成有余,攻取不足,野心不够。”

王鼫同时也在打量着姬凌云见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眉毛、眼睛、鼻子、嘴,还有健康而富有光泽的肤色,分明的轮廓,搭配起来更是恰到好处。看起来刚强而不失柔和,柔和里却藏着锋利,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令人目眩神摇,不由低声赞道:“这姬凌云果然与众不同。”

范蠡默然点头见姬凌云身上以有了领袖之气,眉头深锁暗道:“才短短数月,他竟成长至此。难道真是天亡我大越?”

王鼫昂首道:“前面的可是吴国的凌云王子?”



姬凌云突然笑了起来,这微笑仿佛令冰雪融化的阳光,“你我不必客套,在怎么样。吴国、越国都不能成为盟友,还是进入正题为好。”

王鼫眼中闪过丝温怒道:“凌云王子快人快语,你们虽得了会稽,但却困死在了城中。你我都清楚,在战下去对吴国,越国都无好处。不如我们顺应民意,暂且退兵,休养生息4020。会稽在我越国腹地,被你们占据毫无意义,不如我交出所有两年前侵占的吴国土地换会稽一地如何?”

姬凌云昂首长笑:“王子鼫,你太小瞧我姬凌云了。你们两年前侵占的吴国土地大部分以被我军攻下,剩余者,不值一提。而会稽却是你们越国国都,相差甚远。傻瓜都知道不划算,还亏你是越国太子,竟说出如此天真之语,难道不怕贻笑大方吗?”

言外之意,不正是说王子鼫还不如傻瓜吗?

王鼫自幼在宫廷长大,所学颇丰,但谁敢教他耍嘴皮子的本事。在这方面,他如何是姬凌云的对手,三言两语就被姬凌云占了上风。

王鼫气急却又无可奈何。

姬凌云此时道:“要想我军撤出会稽其实不难,只要应承我三个条件,我立刻令伍相国退出会稽。第一、我要三万斤秧苗,五千头耕牛。第二、我要你们还回我原吴国的所有土地。第三、还回当年从我吴国抢走的所有文献书札。”

王鼫见姬凌云如此狮子大开口气得大叫:“姬凌云,你欺人太甚。”

范蠡笑道:“凌云王子在说出如此苛刻的条件之前是否想过吴国的现状?你吴国如今既无秧苗又无耕牛。只要春耕一过,你们吴国的田地将一片荒芜。到时候民心大减,不战而亡。如此情形还敢如此张狂?凌云王子,在下奉劝一句,莫要强人所难。否则,春耕一过,你吴国陷入死地,可要后悔今日之言了。第二条,第三条我们可以答应,这第一条必须改,五千斤秧苗,五百头耕牛。”

姬凌云冷冷一笑道:“我可谈。告辞,战场上见。”

姬凌云回过身来,面上严肃无比。

范蠡见姬凌云飞驰而去的身影也是一片严肃。

王鼫问道:“范上将军,

范蠡眼中闪过丝利芒道:“去楚国,面见楚王。吴、越两国之间谁胜谁负需要看楚王的立场。楚王支持谁?谁就获得最终的胜利。”

*********************

姬凌云回到了军营对众人沉声道:“范蠡紧咬着我国的致命弱点不放。在这样下去与我国不利,必须另谋出路。”

韩庆道:“为今之计,属下认为这决定胜负的权利在楚王之手,只要说服楚王与楚王结盟。越国将无力威胁我吴国,必将服输,向我军妥协。”

吴国占据一切上风,惟独只有缺少秧苗、耕牛这一弱点,只要弥补这一弱点,吴国将完全处于上风。

姬凌云沉思片刻,下令道:“传令给姬子吴,让他出使楚国,务必说服楚王与我国结盟。”

第五部 血战江东

第四十五章 巧舌战叶公

第四十五章巧舌战叶公

子吴得到姬凌云命令,立刻动身前往楚国叶城。

叶城位于楚国边陲,是楚国栋梁叶公沈诸梁的封地。自从国都郢都被楚王胜占据以后,楚王熊章就逃到了此处,于楚王胜分庭抗衡。由于伍子胥的相助,文武全才沈诸梁并未能如历史上的那般,一战而将楚王胜击溃。

反而在伍子胥的阻击下,步步失利。若非,伍子胥不想助白公胜灭掉楚国,此刻熊章所率领的楚国也许早已烟消云散。

不数日,姬子吴以使者身份到达叶城。见那道路之上轿马纷纷,街巷两旁百业兴隆,行人皆是笑脸相迎,其乐融融。市井辏集,人烟稠密,见得耳目一新。

姬子吴心中默念:“诸梁伯伯果然如老先生口中说的一样,乃世间少有的奇才。这边陲之城,竟丝毫不逊色于别国国都。”

姬子吴进得城门,打听叶公府的位子径自寻去。不多时,就见红门高墙,门额上刻有“叶公府”三字,便叩门问道:“此处可是叶公府邸?”

门卫忙迎了出来客气道:“此处正是。先生是哪一位?可有拜帖!”

姬子吴道:“我乃叶公故友之子,请通报一声,就说姬子吴前来求见。”

不一刻,“哈哈,贤侄别来无恙?”人未到,话音就以先达,老当益壮的叶公昂首阔步走了出来。

“诸梁伯伯,依旧风采如初!子吴好生羡慕。”姬子吴客气行礼,他过世的父亲与叶公是忘年至交。关系密切。

叶公让姬子吴入内。两人就坐。

叶公问起姬子吴父亲的消息,却得到其父亲已故多年地噩耗,不由心情沉重。

叶公伤心叹道:“当年。你父与我同在伯阳先生门下学艺,情如手足,义比兄弟。多年未见,却以阴阳永恒。唉,可惜了你父地一身才能。”

叶公续道:“贤侄今日来此,是否有意仕途?如此。老夫愿意将贤侄举荐于大王。”

叶公此刻并不知姬子吴之才能,但他曾跟随老子李耳学艺三年。三年里,老子李耳不止一次称赞姬子吴口舌灵巧是少有的策辩之士。幼年时期,就时常得老子亲自传授纵横之术。李耳识人极准,少有错漏。叶公一心为楚,开口就为楚国求才。

姬子吴哭笑不得忙道:“诸梁伯伯好意,子吴心领。但此刻子吴以是凌云王子麾下门客,不敢背主忘义。”

叶公一听“凌云王子”双目不由一冷。开口道:“如此,贤侄今日来此是为了吴越之事来的吧!”

姬子吴点头道:“正是……”

还未说出原由,叶公就怒道:“哼!好一个姬凌云,他让伍子胥乱我楚国三年。三年内乱。令我楚国数十余万百姓无家可归,受苦受累。我大楚国数万将士也因此而战死疆场。你说我能帮助这位我楚国地罪人吗?”

姬子吴无语而对,起身道:“既然如此,子吴打扰了,就此告辞,子吴立刻回国禀告我主,让我主作好准备。”

叶公一脸惊愕,作为一个说客首先要有舌战群雄的本事,他刚一开口指责,姬子吴就知难而退,这举动太不寻常。

依照常理,吴国现在的处境极需要盟友,地大物博的楚国因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可姬子吴为何如此草率?

叶公道:“贤侄不用面见大王吗?”

姬子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