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霸王闯春秋
******************
绛都位于晋国中心。是晋国最大的城池之一,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尽显大国丰采。在晋国正卿赵鞅地治理下。绛都是天下仅次于定陶的大都会,较之天子之都洛邑强上不只一筹。
人来人往的街道中,两个青年并骑而前,他们身后是一群衣甲鲜明的武者,人人目光锐利,身手不凡。
那两个青年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颐,肤色黝黑,雄壮而高大,马前挂在一口八石铁弓,一柄铁制长矛;另一个却恰恰相反身材高挑,肤色白晢,英俊而文雅,腰间别着一口华丽宝剑。
街道两旁见此两人纷纷避开,这两人一个是晋国正卿赵鞅之子,将来四卿之赵氏的继承人赵无恤。一个是晋国四卿之魏氏的继承人姬斯。两人地位崇高,都是一跺脚能震地晋国抖上三抖的人物,百姓压根惹不起他们。
赵无恤、姬斯两人相交十年,情同手足,誓同生死。
英俊而文雅的姬斯长叹道:“大哥,想那姬凌云与我们同岁,却取得如此成就。想想我们二人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实在有些羞愧。唉,若非我父亲不允,我早就想领一
征服四地,同赵叔父一般让四方诸侯闻风而胆寒。”气中充满了熊熊斗志和无尽的雄心。
赵无恤低声笑道:“斯弟莫急,我父亲说了不久的将来晋国将是你我的天下。”雄壮青年语气平稳,却有着丝毫不逊色前一人的壮志雄心,语气中还透露着对父亲的无穷敬重。
—
姬斯道:“大哥,赵叔父的病情怎么样了?”
赵鞅年岁以高,当年伐郑失利后就染上了一身伤病,时好时坏。
赵无恤神色一暗,愁然叹道:“并无大碍,但扁鹊神医说他不能在为政事也操劳,否则神仙难救。以父亲那性格在这紧要时刻如何能够一心养病,今日一早,便带病前去同大王商议国事。扁鹊神医怒急,带怒而去,并扬言父亲以后休要在寻他问疹。”
姬斯奇道:“扁鹊一大夫,怎如此无理?”
赵无恤叹道:“扁鹊救人,不问出身,君侯百姓看病均无差别。其有六不治:依仗权势,骄横跋扈者,不治;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父亲为了国事,多次忤逆扁鹊神医的安排。扁鹊神医多次劝戒不果,最终一怒而去。”
姬斯年突然笑道:“真是奇人,若有幸真想见上一见。”
突然间,姬斯注意到了赵无恤马前的铁弓、铁枪奇道:“大哥,你这……可是铁器?”
赵无恤大笑道:“斯弟真有眼光,为兄一直寻不到趁手的兵器,为此常懊恼不已。想不到区区一月,为兄就先后得到了这把铁枪、铁弓,可让为兄高兴。这铁枪是为兄用一千五百斤黄金买的,这铁弓说来奇怪是今日一个奇人送的。他说神兵利器,当强者居之,便分文不取的送给了为兄。”
姬斯听后沉吟片刻:“最近晋国多了好几把铁制兵器,把把都卖出天价,小弟觉得其中定有猫腻。”
赵无恤道:“斯弟太多心了吧,这铁器难得一见,哪会有什么……”
两人正说间,一个不协调的声音由前方传来,“我说赵无恤想不到几日不见,你这相貌丑陋,懦弱胆怯的黑鬼,竟然得到了一个‘弓马双绝’的称号,让人好生惊讶。”
赵无恤同姬斯相继皱起了眉头。
姬斯不悦道:“智瑶,你走你路,我过我道,少来惹我们。”
智瑶神色一变,原来晋国四卿之一的智氏,本实力最为强劲。但两年前,伐郑一战。在墨翟、姬凌云的联手下,晋国大败而归。智氏损失最大,在兵力上魏氏一脉已经能跟智氏分庭抗衡。智氏向来强大,树敌过多,一朝实力大损惹出许多麻烦。智氏家主智宣子已经严令族人不得同魏氏作对。
智瑶向来看不起赵无恤,常笑他懦弱胆怯,面貌丑陋。
赵无恤听之都一笑而过,不去追究,如此更加助长了智瑶的气焰。
姬斯视赵无恤为兄,常常帮他出头。
智瑶深恨,只是碍于家族利益不同姬斯为敌,但智瑶心高气傲,哪受得了这般气,正准备离去,眼眸瞟见赵无恤马前的铁弓,不由火冒三丈,指着赵无恤道:“你这弓从那儿来的。”
赵无恤道:“今晨一个陌生人送的。”
智瑶眼中仿佛有团烈火,今日早晨,有一人在他府邸附近卖弓。弓是上等罕见的铁弓,开价却是太贵足足八千斤黄金。
智瑶想叫对方便宜一些。
对方却道:“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神兵利器当强者居之,碰上强者分文不取,次之者,取金三千,无能者八千。”
智瑶听了险些气背过去,但为了颜面在大街上不与那人为难,事后再找亦寻之不见。却不想在赵无恤的身上发现此弓,并且对方是分文不取的拿到了手上。
智瑶最看不起的便是懦弱胆怯的赵无恤,见他是所谓的强者,而自己却是无能者,联想起最近的流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第七部 吴甲震天下
第二十一章 最强的敌人赵毋恤、姬斯
误,上一章中赵毋恤我写成了赵无恤,现在以改!
*********************
晋国最近格外热闹,先有姬凌云的指责,后有孔丘,孔仲尼的训斥,晋国各地也四处传着晋国四卿的一些丑事。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关于四卿之后的一些评论。
赵毋恤敏而好学,胆识过人,自幼追随赵鞅征战疆场,学得一生出色的弓骑之术。曾经在对战外寇中,连续射杀百名贼寇,被人称之为“弓马双绝”。
姬斯天表英俊,岳立洪声,多谋善断,才学过人,胸襟广阔。师从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喜欢结交侠士,年虽二十却以有三百门客其中不乏才智聪慧,能力超凡之能人,被人称之为“当世之姜尚”。
韩累乃韩庄子长子,为人才干并不出众,但为人忠厚耿直却是十足的孝子,也得到了晋人好评。
至于智瑶却意外的被人称做“绣花枕头”指明为中看不重用。
智瑶听后气得几乎发狂,对于赵毋恤、姬斯更是怀恨在心。
其实,智瑶相当的出众,他在智氏一族中,出类拔萃。有很多长处如:美鬓长大;射御足力;伎艺毕给;巧文辩惠;强毅果敢。论起才干丝毫不逊色于赵毋恤、姬斯两人。但他却有着致命的弱点,就是心眼比豆子还小,嫉妒心勘比大象,自大的敢于城墙比高。
智瑶看着赵毋恤、姬斯想起了世人对他的评价,暗道今日一定要在众人面前耍耍威风。让世人知道我智瑶才不是什么“绣花枕头”。
他抽剑遥指赵毋恤冷声道:“听闻你武艺非凡。我智瑶正想想你讨教一二。”
姬斯怒道:“智瑶你别太过狂妄,仗着父亲地威望四处欺人。”
智瑶不甘示弱巧言道:“我只是同这个想同这个弱夫比武而已,又哪里仗着父亲地威望四处欺人?武者对决。是我大晋的一大习俗,乃我大晋兵强之一大优势。我邀请赵毋恤同我比武较艺,又无用非常手段又有何不可?”
“你……”口才并非姬斯长处,见智瑶说的条条在理也不知道如何开口,恼道:“大哥就让他吃点苦头,好好教训他一番。”
赵毋恤面色平静上前了两步抱拳道:“赵毋恤这点武艺在战场上对付一些蟊贼还说地过去。又那是智兄的对手。这武不比也罢,我认输了。”
此言一出,四周哗然。要知这时的人最重颜面,武者面对挑战,哪怕对手再强也要亮剑而战。虽败由荣,战死无悔。可这自动弃权认输却是胆小软弱的表现遭受他人鄙夷。
果然,话一出口,四周围观的百姓都向赵毋恤报以鄙视的眼神。
智瑶不屑地一笑。道:“果然是个懦弱的废物。”高傲的仰头离去。
赵毋恤部下冲出一人,准备为赵毋恤洗刷耻辱。
赵毋恤抬手就用长矛将那人栏住,微笑的摇了摇头。
姬斯长叹道:“大哥,以你的武艺绝对能够打赢智瑶……可你却……”他不通武技但却知道赵毋恤的身手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在晋国能够胜他的不过十人。
赵毋恤无所谓地笑道:“别在意……为了赵氏,我身为父亲指定的继承人应当为大局考虑。”
姬斯明白。赵鞅家族一度曾凌驾于众卿之上,尤其是赵盾可以说是晋国的未冕之王。但自“下宫之难”后,一蹶不振。
赵氏险些遭受灭族之祸,庞大的赵氏体系竟然几乎全部杀绝,怀有赵氏血脉地男子只存一人。赵朔遗腹子赵武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佑护下侥幸免祸,后赵武长大,依靠韩厥等人地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
直到赵鞅父赵景叔继位,势力尚且不及范、中行氏。这种不利的局面一直延续到赵鞅继位。年仅二十余岁的赵鞅执政以后,励精图治,终于使赵氏东山再起。
赵氏一族几乎是赵鞅一人在支撑下来,逐渐壮大。如今赵鞅病重,赵氏一脉岌岌可危,赵毋恤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为了不给赵鞅添加麻烦,数次以隐忍而避开智瑶的挑衅。
事后,赵鞅闻之,并未责怪赵毋恤堕了赵氏一族的颜面,反而赞道:“毋恤足以担任我赵氏一脉之大任。”
事实也证明,在历史上赵毋恤最终击败了数倍与己的智瑶,为战国时代近两百年灿烂的赵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姬斯告别了赵毋恤回到了府邸,在位子上沉吟片刻道:“将李先生
来。”
片刻后,眉清目秀,身材硕长,皂帽布襦的青年走了进来,那人年不过二十,却有一对看透世俗的眼睛。他来到姬斯面前三尺道:“主上,你找我?”
姬斯望向自己身旁不可或缺的智囊道:“李先生,你去查一查最近晋国有多少人买了铁制兵器,还有尽快查出卖铁制兵器的主谋,依我看他们有心分裂我晋国。”
李笑道:“晋国分裂对主上的壮志岂不大有利处?”
姬斯白眼道:“如今智氏依然庞大,我魏氏与之抗衡毫无取胜把握。此刻分裂得力的将是智氏,与我魏氏何干。另外,我晋国确实强大,但这黄金几千几千的送给他人,总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情。”
李道:“这是自然,各国有各国的钱币,惟有黄金才是真正通用的货币。对方如此手段,想来有意消弱我国的资源。”
李的脸色突然变的严肃无比道:“这些我们无须在意,更令李某在意的是对方可能掌握了治铁的方法,这点非常重要。铁制兵器优于青铜多矣,若被国家掌握,此人必将是我们的劲敌。以我所见,被国家掌握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
姬斯心中也在想这个问题,但没有李那般透彻,问道:“为何?”
李冷静道:“有三点:其一、对方如此四散贩卖,定是以敛财为主。可对方既是以钱财为主,为何不以此为业,公布天下?如此技术,世上罕见各国诸侯必将纷纷求才,高官厚禄绝无问题。其二、世人以剑为尊,凡是好铁必用来铸剑。可现在却多出了铁弓、铁矛,足以证明对方并未受到剑的束缚,弓、矛、戈等战场兵器都是对方的铸造范围。其三、对方以铁弓挑唆赵毋恤与智瑶,决非是一商人应有的作为。”
“那是因为对方不想见技术公开,以免为他人所得。但因需要金钱,所以零散贩卖。”姬斯答出了李话中那条问题的最终目的。
李赞同道:“此可见,诸侯的嫌疑最大。另外,在加上最近流传的谣言,将这些事情结合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黑手,在不断的靠近晋国最致命的弱点……”
李并没有说下去,但姬斯却清楚。晋国表面强大无比,但却由四卿分别控制,一旦分裂,晋国将有灭顶之灾难。
姬斯道:“晋国灭不灭,我并不在意。我在意的是我魏是否得利。李先生,你认为这背后的黑手是谁?”
“不清楚……”李道:“天下诸侯皆有可能,但最有可能的却是……”
“吴王……姬……凌……云……”李看着姬斯,一字一句说道。
“又是他?”姬斯吃惊的叫了一声。
李道:“很有可能。若论锻造技术,天下诸侯为吴至强,当年吴王阖凭借兵器之利,纵横天下,各诸侯闻之胆寒。另外,唯一掌握治铁技术的欧冶子也是吴越人。他是否将铁器之法传下我等未可知也。吴国锻造技术本就最强,纵是欧冶子治铁技术未传下来,他们发明治铁技术的可能也在他国之上。”
姬斯挠头道:“姬凌云真的这么厉害?”
李正容道:“姬凌云此人绝对比主上想象中的还要厉害,至少能力在吴王阖闾之上。”
“不可能吧?”春秋诸霸,各有长处,但吴王阖闾却是最有霸气的一位,诸国闻之胆寒,无人敢惹。
李道:“当年孙武离开阖闾,可现在却在姬凌云麾下效力。若非姬凌云之能在阖闾之上,他凭什么打动这位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