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神厨





箍脊?6分。老师对我说,你不能偏科,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按规定,我们的晚自习第一节学数学,第二节看语文。而我第一节就开始看语文、看英语。有一天晚上,数学老师刚好来查晚自习,他发现我在看英语方面的书,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节数学你怎么看英语?”事情过后,他找我谈话,跟我聊天,推心置腹,语重心长,但他并没有批评我,所以我很感动。他还让我做数学课代表,真是用心良苦。后来我的数学成绩虽不是特别好,但是有所提高。我觉得像这样的老师真的很难得。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他非但不批评,反而鼓励和激励他。我想,这可能就是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吧?    
      人生温暖的东西不多,能进入我们记忆的,可能是很微小的事。但正是这些微弱的细节温暖了我们的人生,装饰了我们的生活。    
      但到了高中后,我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我渐渐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我的心事多了,学习也不那么安心了。我的内心充满了沉重的压力,我要对人生做出重大选择。


第二章 我从山里走来4。选择的痛

      高中以后,我的学习成绩好了,但带给爸爸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    
      在很多媒体的采访中,我都不愿意谈及高中的经历。而在高中的经历中,最让人好奇的是我停学的事儿。我不愿意谈论的原因是: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许多事情,都是事过之后才明白。然而置身其中,人当初的判断往往会失之偏颇。    
      我不想上学的念头由来已久,最早产生这种念头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我已经初尝到了人世的艰难。父母憨厚而又愁苦的笑容,谦卑而又无奈的处境,就像一根尖刺一样刺痛了我的心,使我越来越无法承受。这种念头慢慢在心头堆积,最后到了高中,才变成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我要改变家里的状况!这是我孕育了很多年的梦想。    
      从小,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父母常常迫不得已硬着头皮向别人借钱借米。我觉得很丢脸。    
      当这些债主索债的时候,他们无力偿还,只得给人家陪笑脸,对人家说好话,恳求人家宽限一些时日。父亲殷勤地给人家掏烟点火,让母亲给人家泡茶。毫不懂事的我傻傻地想:爸爸为什么不把钱还给人家呢?给了不就没事了吗?    
      那时,我的另一个想法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向别人借钱借米呢?    
      苦难使人早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在江西农村,夏天经常下雨。而我家的房子漏得厉害。一下雨,我们就赶快找东西去接住漏进来的雨水,于是,盆子、罐子摊得满地都是。院子里到处都是泥泞,好像一个烂泥塘似的。一踩上去,脚下就发出吧唧吧唧的响声,而且泥花飞溅。更要命的是,我家地处山区,雨水特别多。所以,我特别害怕和讨厌下雨的天气。雨天让我特别害怕家里的房子会塌掉。    
      童年的印象异常深刻,父母陪着债主无奈的笑脸和我在雨天屋檐下的惧怕……都是我心中的隐痛。所以,改变这种艰难的处境就成了我最直接、最具体的梦想。这是农村孩子比较务实的一个方面。在不知不觉中,我慢慢长大了,当初的梦想一天比一天变得实在起来。我在替家里干活的时候,总在思考该不该上学的问题。当时我就想不上学了,只想早点挣钱给爸爸妈妈盖新房子。    
      上高中时,我们班有40多个人,我的学习成绩排在20名左右,成绩比较一般,不是特别好。那时,我的情绪很低落,老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动不动就走神儿。和别人说话或者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我总是心不在焉,常常闹笑话。高二我只读了一个学期,我就对老师说我不上学了,我要出去打工。老师知道我很倔,一旦有了想法之后是不会改变的。他们除了遗憾、沉默和祝福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在当时,村里很多人都说读书没用。我们村里几乎没有一个人考上过大学。就算读完了高中,一样还得回来干干农活,种种庄稼。但我父母不这么看,他们仍然支持我读书。父亲说:“孩子,别管我多苦多累,我也要供你把学上完。”但是,我已经铁了心,无论父亲怎样劝都无法改变我的决定。可是,我也很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读书的话,我也会就跟爸爸一样,留在农村,上山砍木柴,下地插水稻,一辈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而重复的生活。我以为只有读了书,才有能力去思考很多问题,才能想明白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才会有梦想和追求,才能够改变什么和创造什么。但是,当时父母的身体很不好,年纪也不小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先把孝敬父母作为第一件大事来考虑,不能让他们有太多的遗憾,也不能让我自己有太多的亏欠。我就怕在这种时候,父母会有什么不测。    
      更可怕的是,我在那段时间曾做过一个很骇人的噩梦。我梦见爸爸得了大病,我到镇医院去请大夫。在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和大夫躲在山坡上的一棵大树下避雨,谁知大雨滂沱下个不停。后来天放晴了,我们急急忙忙回到家里。可是,眼前的景象把我吓呆了,弟弟和妹妹站在一片瓦砾面前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我们家的房子倒塌了,爸爸妈妈也不见了。我当时就晕倒过去了……这个梦很可怕,我不敢告诉父母,也不敢对弟弟和妹妹讲,我只是独自默默地承受着这种深深的恐惧。因为我怕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这个梦一直在折磨着我,是它更坚定了我辍学的决心。    
      我毅然退学了,开始专心筹划给家里盖房子的事儿。我和父亲分头去村里借钱,在亲戚们的帮助下,我们筹足了盖房子的开销。那时,我的心里像有一团火在燃烧,身上也不知从哪儿来了那么大的力气。我的身子从小就很瘦弱,然而却成了主要劳动力,挖泥、挑石头、挑瓦、和石灰的活儿我都干。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快活。也许你还不知道,在农村,盖房子和娶亲一样,都是家里头等重要的大事。新房子盖好后,父母很高兴。虽然是土坯房,但住起来还是挺舒服的。从此,我们永远告别了彻底漏雨的日子!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喜悦之情没有维持几天就消失了,接踵而来的是深深的忧虑,因为盖房子欠了债,所以我必须出去赚钱还债。    
      即便如此,在我的心里,却从来没有过读书无用的念头。然而,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我必须要做出一个非常实际的选择。因为我是老大,在农村来说,长子如父,我觉得我应该担负起支撑这个家的责任。人生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我没有别的选择。事实上,我一直很内疚,觉得没有给弟弟妹妹做一个好的榜样,后来弟弟妹妹看到我在家干活很辛苦,他们于心不忍,也相继主动辍学了。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带好头,以至于他们像我一样,学历都很低。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忽然觉得,盖房子实在算不上什么理想,我应该走另一条路。尽管每个人的处境和家庭状况都是不同的,但我还是认为辍学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人的短期理想应该服从于长期的目标。我想,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尽管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体贴他们并帮助他们,但与孩子们的前途相比,这实在不是主要的。    
      但在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和大多数的农村青年一样,我19岁就加入了打工者的行列。我还记得离乡远行的那一天,我们沿着弯弯的山路走到镇里面,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出发的时候我很激动,因为我也成了南下打工者中的一员。我们坐上长途汽车,一路说说笑笑就到了广州。与我同行的一共五个人,其中有叫叔叔的,叫哥哥的,还有叫弟弟的。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渴望。    
      当时正值全国掀起南下打工的热潮,人们怀着梦想和狂热,纷纷离开家乡去南方淘金。村里那些打工的人回来给我讲城里的事,说得绘声绘色,他们说赚钱很容易,轻而易举就能赚几百块钱。一个在广州做手袋的朋友告诉我,他一天能赚到四五十块钱。我动了心,痒得我不愿在家里再多待一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充满了诱惑。打工是一条路,真的是一条出路啊!    
      家里的房子盖起来了,我可以出来赚钱了。一切都很美好,新生活的景象在我眼前展开了。


第三章 放弃与选择1。我在广州打工

      我只是在这儿打工,就连一张床一张桌子都不属于我,我一点儿归属感都没有。    
      我去广东的时候,只带了一些衣服和日用品。其他的就是书,主要是我的高中课本,从高一到高二上学期的高中教材全在里面,都很旧了,有的封面也没有了,我用报纸重新把书包了一遍,放在随身的包里。    
         
      打工生活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顺利,我和同村的几个人一块儿来到广州,原来定好要去的那家工厂已经不要人了,这让我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打工生活的美好梦想开始破灭。在广州街头游荡了几天,我们终于联系到一个江西同乡,他把我们介绍到了一家竹木工艺制品厂。刚去的时候,我们几个人每个月只有100多块钱,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钱,不是说在广州每个月至少能赚四五百块钱吗?后来才知道,我们所在的那个车间被人承包了,我们的工资是由承包车间的人来发的,工厂根本不管。这让我很郁闷,但也没有办法,总要先找一个栖身之地。    
      过了一段时间,工厂要盖一个新车间,我自告奋勇地给厂长写了一份申请书,要做车间主任。我说自己能够管理好一个车间,技术方面也没问题。厂长不太放心我,不想让我干,我知道他是不太信任我,于是我熬了几个晚上写了一份报告,提出我的一些管理设想。这个报告把厂长打动了,他没想到一个普通工人还能写出这种东西,他同意让我试一试。接下来的半年,我管理着车间的50多个工人,工作得很不错。当时,还有另外的一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他是老员工,已经干了八年,技术很熟练,但是他不懂管理,也不会写分析报告。厂长没有提拔那个人,而是用了我这个刚去三个月的毛头小伙子。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知识的力量,那位老员工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竞争,虽然我争取到了车间主任这个职位,但是我心里非常不安。山里人的善良和淳朴的本性使我感到有点内疚,所以,有空儿的时候,我就和那个人聊天,或者请他喝酒。我不谈那个敏感的话题,只是谈论人生和故乡。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不仅打消了对我的敌视,而且我们成了好朋友。他说:“张立勇,你比我强。我没有你的才能,更没有你的胸怀。”    
      但即使我做了车间主任,薪水也并不是很高。这个工厂规模小,效益不太好。更要命的是,我们的住宿条件非常差,30多个人住一间房子,人挨人打地铺。记得当时我的老乡因为架蚊帐差点儿和四川的同事打起来。    
      我打听到附近有个玩具制造厂在招人,赶紧报了名。这个工厂是台湾跟美国合资办的,有600多人。刚开始我是冲着高工资去的,但没想到的是,我在这儿遇到了一些改变我今后人生道路的事情。厂里的玩具都是要出口的,包装箱上全是外文,很多人都看不懂,常常把箱子放错地方。他们总是来问我一些单词是什么意思,虽然我高中没毕业,但比起其他人学历也算高的了。有些简单的单词我认识,有些不认识的我就查高中课本后面的单词表,意思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当同事们用钦佩的眼光看着我时,我真的很有成就感。我没想到自己的英语知识会用到这个地方,于是我有空儿就捧着英语课本看,其他一些人看到我学习之后,受到感染和启发,也和我一起学,但是这样的人很少。    
      玩具厂经常会有一些外国人来参观,一天,我们正在搬运包装箱,迎面走来几个美国人,他们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说了一大串英文。我当时感觉能听懂一两个单词,但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其他同事都没在意,但我却觉得很尴尬:我本来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卖弄一下的,没想到连外国人说什么都搞不懂。美国人身边有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国人向我们解释说:“老外说我们中国人很勤奋,做的玩具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