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神厨
胱约豪硐氲哪勘辍?br />
第四章 我的清华生活1。我成了清华厨师
第一次给清华学生卖饭,我有一种成就感。
第一天在清华上班时的情景,我记忆犹新。那天下午,我戴着一顶白帽子,穿着一件大白褂子走进食堂,我感觉很不舒服。我现在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刚开始,我对这份工作没有太大兴趣。因为厨师穿的白衣服和白褂子,是我们农村办丧事时才穿的,好像不是很吉利,所以我特别不情愿戴白的帽子。而且,这个帽子我还不会戴,因为我脑袋比别人稍微小点
,整个眼睛都被遮住了,戴起来特别难看。
第一次走进餐厅,我的工作是洗土豆——一包将近100斤的土豆。洗完土豆以后,再剥洋葱。洋葱这东西是辛辣之物,眼睛辣得受不了,鼻子呛得受不了。我一边用袖子擦眼泪;一边干活。但是我已经坚定了一个想法:不管工作有多累,有多苦,不管工资能拿多少钱,我都要好好干。因为只有在这儿脚踏实地好好干,才能在清华稳定地生活和工作,才能在清华很好地学习。所以我一直都表现得特别勤快,别人不愿意去干的脏活、累活我都抢着去干。
在洗菜间,我们一共有六个人洗菜。洗菜间都是白瓷砖铺的,比我老家里的房子还漂亮、还亮堂、还干净。切菜间和洗菜间都是分开的。很多菜都堆在那儿,摞得像小山一样高。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菜的时候,非常感慨:怎么这么多菜啊,我们家里一年也吃不了这么多土豆啊。接下来就是切菜。旁边的一位师傅提醒我:“看着点别切手,哎,慢点。”他的话还没说完,我就切到手了,当时鲜血直流,挺吓人的。这也给了我一个教训,从此我记住了,年轻人好胜心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谨慎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工作。
虽然切菜看起来是很简单的活,但要切出均匀的土豆丝很不容易。切完菜以后我就去卖饭。第一次给清华学生卖饭,我有一种成就感。我很惊讶,感觉自己在开店,仿佛自己是饭店的老板。以前老去饭店吃饭,今天终于自己给别人卖饭了,有一种角色转换的新鲜感,我体验到了另一种人生。很可惜,拥有这样机会的人并不多。更何况下面都是大学生,不是一般的人。说实话,我的虚荣心有时候还是很强的。
开始的时候,我不太会用打卡的机器,我就去请教师傅,师傅跟我说了一遍我就会用了。师傅夸我:“还真不错,一下就学会了,很聪明嘛。”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得到表扬,心里甜丝丝的。饭卖完以后擦玻璃、擦台子,还有许多卫生工作需要做。虽然也很累,但是比起在广州打工时候的疲惫要轻松多了。
在清华的食堂里,最让我发怵的是岗位考核。在平常只要尽心尽力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岗位考核却不行。因为它要检验你的水平、你的反应程度、你的效率、你的工作质量等等。我们每年有一次考核,而且难度越来越高。刚去的时候只切土豆丝,切白菜片,到后来发展为把黄瓜切成花,最后是切咸菜丝。这真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没切过咸菜的人不知道,咸菜丝很软,但我们的工作考核要求你切得跟细线一样,包括长短多少厘米,要求很细,很具体。切黄瓜的时候要花刀,一不小心你就把黄瓜给切断了,它要求你用刀的力度要用得特别合适,如果稍微重一点点,黄瓜就切断了。这说明你的切黄瓜不成功,你的考核分就低,不及格了,要影响你一年的岗位津贴,甚至被调离岗位或解聘。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考核时的情景,因为有裁判在场,我高度紧张。一紧张就出错了,把酱油当醋放进了锅里,影响了我的分数。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我的表现还不错,炒土豆丝得了个高分,综合起来有80多分。否则,我就难堪了。我觉得厨师的岗位考核的难度不比英语托福低,它评分的标准非常严格,色、香、味、形,包括你装盘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你不能把菜汁弄到盘子的边上,菜怎么装都有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但是,这种考试也锻炼了我,一个人能保持稳而不乱的工作状态,是很了不起的,无论那种场面有多大有多严肃。我想,这种锻炼更多的是在心理上。每年年底的考核,我都当作一次严肃的考试。
另一方面,英语学习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之余我仍在思考自己的英语考试怎么过关。清华的环境在刺激着我,催促着我,我不能放纵自己。
第四章 我的清华生活2。与清华学子逆向而行
每次去教室,我心里都会产生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好像要去参加什么仪式一样。
我去食堂上班的时候,学生去教室上课。
在同一条路上,却走着两种不同的人生。
我们正好逆向而行。
我在想,哪一天我能跟他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课,那该有多好啊。这是我非常向往的一件事。
每天早晨7点我就要往食堂赶,此时此刻,我心里很不情愿,但是迫于无奈,又不得不去。等我骑车到清华校园的主路上时,我正好看到那些去上课的学生。成群的学生由北面的学生区往教学区骑车,只有我一个人由南往北走,格外显眼。每当我和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看一眼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他们脸上洋溢着理想和知识的光辉。也许对他们来说,上课下课是非常自然的事,也许他们还有一点重复和单调的感觉,也许他们还有一点疲惫,但对我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我看到他们,就会想起那些美好的事情,想像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情景。我多么渴望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亲耳聆听清华大师们的声音啊。我像一棵干旱的小树,迫不及待地期待着雨露的滋润。那肯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羡慕他们,渴望得到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许多大学生谈到大学校园生活的时候,都会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一种无聊的意思。我想这是他们拥有这一切的缘故,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还有许多人只能在梦中走进大学校园。
我上班后,先到食堂换衣服,然后就开始工作。在食堂里,洗菜、择菜的活儿我都干过,而且在各个阶段干的活不一样。刚开始卖早餐,负责切菜和洗菜;现在我负责食堂菜的出库,各个组要出菜都要找我,我给他们登记出货。下课了,很多学生来食堂买饭。我总想着哪天我能到外面买饭,也做一个学生,过一个普通学生的生活,这种愿望有时候十分强烈。
下午吃完饭,我还有很多收尾工作,比如擦玻璃、拖地、洗刷餐具等等。学生们已经吃过饭去休息了,但我们还在忙。收拾完,中午能休息一个小时左右。这一个小时我一定要看看中央电视台国际部BizChina,接着我就睡20分钟,到3点继续上班,晚上一般到8点下班。此时,教室里灯火通明,很多学生在教室里读书。
我刚来清华时住在集体宿舍,晚上下班后,同事都在宿舍里打牌,或者闲聊。我根本没有办法学习,宿舍太嘈杂了,我就试着去教室。但是我忐忑不安,心里很紧张,很怕别人认出我不是学生。毕竟,这神圣的殿堂只属于学生。我是多么脆弱啊!
第一次去的时候还算好,因为学生放假了,有一些空座位。坐在那里的感觉很美妙,如同醉酒一般。我的记忆力和学习状态进入了最佳时期。我不知道在那儿学习了多久,只觉得时间凝滞了,世界不存在了。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每次去之前,我都会打扮一番。平时我不习惯打扮,也不爱打扮,有些不修边幅,但是去教室我就必须要把头梳得好一点,把胡子刮干净,把脸洗得白一点,穿得干净整齐一点。说出来很好笑,每次去教室,我心里都会产生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好像要去参加什么仪式一样,我不能亵渎这个神圣的场所。
但是,我也有找不到座位的时候。比如说,我“从一教”跑到“五教”都找不到一个座位,那时候心情也很痛苦、很绝望。我想,这么大一个清华,为什么连一个看书的地方都找不到?假如我是一名真正的学子的话,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境遇了。
我曾经在路灯下看过书,也曾经在教室附近坐过。
图书馆旁边有个灯非常亮,我在那儿也看过。这些灯光映照过我的身影,我也沐浴过它们的光亮。它们和我相伴,如同亲密的朋友一样。有时候,我又感觉它们像慈祥的目光,如同亲人。还有的时候,我觉得它们特别像沉思的哲人。
第四章 我的清华生活3。走出自卑的阴影
我承认,走出自卑的阴影是不容易的,因为我就走过了这么一个艰难的过程。
清华的生活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包括我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人生下来,家庭状况不是可以由你来选择的,就如同我生在非常贫穷的家庭,而不可以选择一个很富有的家庭一样。在我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的家庭时,我必须承认这个事实,也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个事实,我不能去抱怨。爸爸妈妈能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
,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应该心存感激。这种贫穷的环境,我们怎样去看待,是我们的心态,是我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问题。但是,我承认,走出自卑的阴影是不容易的,因为我就走过了这么一个艰难的过程。
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你身处何种逆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朝哪个方向努力。
我在初中的时候比较有自卑感。我们班好多人戴着手表,我就没有,和他们一比,我觉得比他们矮了一头似的。我的书包跟他们相比也很破烂。唯一能带来尊严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上中学的时候,我每个礼拜就带两罐子咸菜去学校,而别人会带点肉、带点鱼什么的,但我没有。我的同学对我很好,他们分给我一些肉吃。我觉得很幸福,也觉得这种同学之间的友情很珍贵。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感觉贫穷并不可怕。别人会歧视你,会看不起你,你会向他借钱,你会麻烦他,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但人穷志不能穷,我们不能因为穷就自卑,在别人面前说话显得低人一等。
两三年前,我“偷听”过清华传播学院李希光老师的不少讲座。那时候,我很想跟他成为朋友,有一些问题想单独向他请教。但是,我没有勇气和信心。其实,这也是自卑的一种标志。
有一天晚上我去参加饮食中心的一个活动,当我从饭厅往西走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人背着一个大行李包,走近一看,我惊诧了,这不是李老师吗?我对李老师一直是非常崇拜的,很多次想跟他一起交流,但是当时有多人在场,我不敢,怕人家不会理我。他是这么出名的学者,而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厨师。
我就一直悄悄跟着他,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就像特务盯梢一样。最后快到北门时,我终于鼓足勇气说:“您好,您是李老师吧?”我把车一停,吓了他一跳。他问:“你是谁啊?”然后我就向他做自我介绍,我说我是十五食堂的张立勇,听过他的课,特别佩服他,非常渴望能得到他的指教。他说:“你这个小东西这么有想法,应当去读书啊。好啊,欢迎你。有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
他这么一说,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他跟我想像中高高在上的学者的样子完全不同,如果那天没有勇气和他接触,我不会知道他竟然这么平易近人。
从那一天开始,我认识到只要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我可以跟任何人去交流,人家不会因为我是厨师,或是因为我贫穷,或者因为我是个打工者而对我不理不睬……不论你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强面对。有些东西是注定的,不能选择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自己的路,选择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第四章 我的清华生活4。校园交响曲
当我说出“I’m a cook”时,整个教室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刚来清华的时候,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广播里传出广播体操的音乐,然后就有学生跑步从集体宿舍对面经过。
我想自己也要过学生的生活,我也是清华学子中的一员,所以我也要坚持跑步。当时,
我想过,无论我将来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好身体。清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