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
吒凶呓私逃谐 U庖皇裕褪猿隽恕芭ψ鲋泄搅⒔逃谝黄放啤钡暮狼楹透咴兜摹⒏挥谑姑械慕逃非蟆! ?br /> 但是,通向理想的路途越来越艰难。而对于渐渐步入发展期的南洋来说,政策的制约尤其是致命的杀手锏。任靖玺曾在不同场合为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呼吁:中国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更加明晰的配套政策,更加完善的教育法规。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重视的核心问题是:明晰教育资产的产权;研究制定具有积极意义的民办教育政策和法规,多一些促进和鼓励的成分,以务实的作风解决民办教育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呼声,在整个民办教育界很强烈,很宏大。然而,对于积重难返的中国教育来说,体制垄断的堡垒实在是太久了,来自官方的意识自觉同样需要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目睹了不少悲情故事的上演了。
关于南洋的传言或许还在继续着,但在总部办公室,依然是生机盎然。几乎每天都有找南洋合作的,国外的投资基金、国内的投资者,包括民生银行这样的机构,也盯上了南洋,看中的就是它的品牌和规模。这些发亮的眼睛被南洋显而易见的优势吸引着:一年几个亿的现金流,利润空间相当好,资产质量也不错。
“现在吸引投资者的目的,就是南洋安排部分学校的上市,以获得更多、更大的资本市场的支持。”任靖玺已经看到,下一步教育的资本市场决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人才问题。师资问题成为民办学校一个非常现实、严峻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因此在基础教育的战略上南洋将放弃快速扩张的想法,提出“规模控制,稳中求进”,“精品教育,品牌扩张”。
被业界称为国内“教育产业论第一人”的张铁明,对南洋模式曾有过特别的关注。他认为,教育扩张规模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本集中,竞争力提高,风险相对减小,效益增大。作为教育规模集团化的经典模式,南洋在前几年是非常有优势的,管理归管理,投资归投资,分别成立了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运作比较规范。同时,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高起点、高投入地建设了学校。应该说它的优势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正如一个人走到一定的时候,优点发挥得最充分的时候,这时也恰恰他认为原有的缺点也是他的优势。如果不清醒、不明智,这些原来以为是优点的缺点就成为阻碍,这是很正常的。现在就看它的决策中枢能否明智地修正决策,相信南洋以后会利用现有的品牌更加低成本地进行规模扩张。”
那次的采访是短促的。任靖玺转身离去时高大、孑然的背影不知为何让我突然感觉有种悲怆感,这个在不经意间推开中国教育的大门义无反顾地走进去的山西汉子,怀抱着少有的执拗、爱较真的精神,就这样将自己的余生使命捆绑在南洋这艘庞大的舰队上。永不停息的航行成为他生命中惟一的指向。
离开南洋时,始终在脑际萦绕、挥之不去的竟是任靖玺的这些性情表白,以及忧患自省。
“昨天我看青岛南洋特长活动的时候,见到那个唱歌的小孩子,我都想掉眼泪。说实话,我无法抑制对中国教育的感情,我并不想给自己戴什么桂冠和高帽,这8年让我明白我这一生非教育莫许。”
“企业越大,失败的后果越严重。一个人跑步跑得快,摔倒了,和一个人走路摔倒了不一样;走路摔倒了大不了手撑着地,蹭破点皮嘛;跑得快的人摔倒之后,那可能就是满面开花,甚至有性命之忧。如果是个庞然大物,那就更危险。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南洋历来的习惯——成绩只讲一遍,甚至可以不讲;而问题要讲三遍,直到解决它。”
“南洋在8年中已经做成了中国私立教育的老大;我们只能往前走,不能向后退,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南洋如果失败了,在某种程度上是给中国的私立教育当头一棒,意味着中国的私立教育出了问题。一想到这点,我头上就冒汗,我没想到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么一个紧箍咒。”
经历洗礼后的南洋又开始了新的启航。人们在混沌中期待着。但我执著地相信,在中国民办教育新的发展史上,南洋应该被人们记取些什么,因着它的勇敢,它的认真,它的不为人所知的辛苦……
新东方蜕变胡敏时代
胡敏,人称“胡雅思”。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长着细长眼睛和高高额头的家伙旋风般地成为雅思考试的代名词。而此时的胡雅思一跃而为新东方总裁、校长。
他身材单薄,走过你身边轻得像风;说话轻言曼语,似乎怕惊吓了对方。和他握手,是礼节性的浅淡如水,温文而节制。你于是不由不想起“未遂诗人”俞敏洪的那执手一握,掌心的温热、宽厚让人只觉满世界的和暖、踏实。怪道新东方学员将“二敏”形象地描述为“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其实,我这‘海水’底下同样燃烧着‘火焰’。”胡敏戏谑地表白,他希望自己能像海水一样广阔,火焰那样激情燃烧。他的调侃同样也透着实心眼儿的庄重。
所以,你可以想象10年前,当这个慢条斯理、内敛拘谨得笑起来都不发一声的胡敏出现在老俞面前时,声名正值蒸蒸日上的老俞对这位看似毫不起眼的岳阳才子表现得多么漫不经心。
胡敏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个人简历,等待着老俞的反应。那份简历记载着他足以骄人的历史:28岁破格提升为湘潭大学副教授,现为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硕导。
令他意外的是,老俞对这份简历看也没看,当即就塞进了口袋里。
不安的胡敏顿时又失望又惊喜。“这个细节至少向我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新东方不会问你从哪里来的,只能用实力证明自己。”
他真的用实力站稳了新东方的讲台,并且很快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从新东方的优秀老师到英语测试专家,再到总裁、校长,每一步胡敏都走得踏实有力,顺风顺水。
“水到渠成吧。”胡敏总结自己走过的路,发现无论在湘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现在的新东方,他总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一半归功于他的灵气和聪颖,同时正如他所言“实力是挡不住的。”
知足而进取,这是他的生活原则。不贪不求,不骄不躁,然而沉潜投入,积极前行。如此心态,如此智慧,自然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看他端坐椅上,言语不徐不疾,说到人生得意事、少年磨难时,依然平心静气,似乎全不落心里去;又见他四十不惑的年纪,额角光亮如新,眼神青春如少年,心里不由不起疑惑:莫非此人真真参悟得“道”了不成?
“The power of focus——专注的力量”。这是胡敏最推崇的一个概念,他又解读为“职业精神”:“干什么就要像什么。”当老师就要做个好老师,当总裁就更要做出个样儿来。因为背后是大家沉甸甸的信任。
他的生活哲学不是得之于书本,而是躬行后的体悟,多半得益于灵气。他好说“与时俱进”、“与狼共舞”,这些名词被他逐一诠释出来,听上去倒也头头是道。
新东方聚集着一批有“狼”性特征的青年才俊,他们个性张扬,思维敏锐,反应迅速。和这样的知识精英在一起,首先你要和他们合拍,另外就是向他们学习,这就是“与狼共舞”。
“我觉得和这样一些‘狼’在一起挺好,你的人生境界会有所提升。”胡敏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北方的狼》。在他的谈话里,你会不时捕捉到诸如“境界”、“修炼”和“包容”这样一些词。看来,总裁的位置已经开始让胡敏的人生体验多了一层厚重、磨砺的色彩。
“用真诚和勤奋赢得尊重,用激情和理性打造未来。”这是胡敏送给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校长——一位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的勉励之言,也是他的新东方岁月的感悟。
新东方是激情的王国,梦想的天堂。没有激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谓激情,是对生活、事业的激情,充满活力,激发别人,富于感染力。显然,胡敏对媒体把他称为“铁血校长”不以为然。他的自我评价是真诚、理性、原则性强。
“懂得放弃”是胡敏的人生哲学。“有时,暂时的放弃是为了永久的得到;有时,暂时的得到却是永久的放弃。”而对坐在领导位置上的人来说,放弃到最后就是没有自我,已经和事业融为一体了。
改革后的新东方以新的阵容亮相于公众面前。面对年轻的总裁胡敏,人们少不得要议论纷纷:为什么是胡敏?
俞敏洪对此则有着成熟、理性的思考。作为新东方的总裁,必须心怀大局,思维缜密,行事成熟。因此,总裁的最佳年龄大致应该在35—45岁之间。看看新东方的团队,一是以老俞、徐小平、王强和包凡一为代表的“元老”,都在四十岁出头;二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冲劲,有热情,但受制于年龄,做事情难免思虑不周。
“我们这帮人别看当初在改革中打得死去活来,但在战略思想、系统发展和企业文化上是认同的。说得好听点,我们是战略思想家;说的难听点,我们都是一帮空想家,对于中国教育和新东方的未来有着美好的设想。”
战略思想、未来发展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就需要有人来具体实施。最后,商量的结果是胡敏有实施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胡敏上去的原因。首先,他必须和战略思想保持一致;其次,既然大家都是空想家,那么就不能再选择一个空想家来实施,他必须有执行能力。在现有状态下,最关键的是董事会的战略思想和管理层的操作必须相一致,如同驾车,董事会说往这条路上开,即使这条路坑坑洼洼,那么管理层也往这条路上开。胡敏相当于是“驾驶员”。
“新东方最美好的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当总裁的执行和董事会的方向有偏差时,那我就动用董事会的权力来加以纠正;如果纠正还不行的话,那董事会就有权力来罢免胡敏。当然,这样的事在新东方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胡敏和我配合得非常好。尽管也有矛盾和斗争,但能达到一致就行了。有些事情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在企业运营中,正负往往不等于零,等于负一,或负一百。”
蜕变后的新东方正进入他的成年期,或者,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导入来看,新东方不过是刚刚拉开了另一道序幕。而此时的胡敏,这个浸润了湖湘文化灵气的青年才俊,带着新东方就这样步入了“胡敏时代”。
新东方蜕变谁与争锋?
有人曾把中国的英语培训比作一只可长线投资的绩优股:易圈钱、股价高、市场准入低。诚然,只要看看1993年几乎以零起步的新东方,不过7年的时间,光教学收入就积累了9000多万人民币,就能明白这块奶酪有多诱人。这不,以华尔街英语为代表的“海外兵团”早已跨步而入,到目前为止已经轻轻松松掌握了国内高端英语培训市场的三分之一。
外教授课小班教学、学生至上的教学服务、星级宾馆般的学习环境、高科技的引入,这些全新的教学元素让本土的“老八路”大开眼界。当然,同样是高端英语培训,“味道”各不相同:华尔街“白领姿态”独领风骚,EF“带你海外学英语”,新橙英语成为行业英语的尖峰。
华尔街英语一入国门,动的就是大手笔:2000年,他们就向“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提供了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免费英语课程。这头一招打的就是“政府公关牌”。此外,在资金、管理、服务理念和营销等一系列企业化运作方面都让人没法等闲视之。
新东方一直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信心堡垒”著称,对高端英语市场无暇顾及。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海外兵团一举一动的关注。据说新东方一直“有专门人员在搜集他们的活动资料和教学方法”。显然,嗅觉敏锐的新东方已经意识到,作为国内培训业的领先企业,如果仅仅固守原有“城池”,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