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4-2005北京奥运经济报告
闻和娱乐。六是人口规模和人口密集程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准,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阶层,中产阶级或白领阶层成了城市就业人口的主体。伦敦、纽约、东京的人口都超过了600万。伦敦的60%的就业人员从事与科技、教育相关的行业。七是会展业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通常具有发达的会展业,是国际会展之城。以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会议为标准,国际大都市至少每年都要举办150次以上。巴黎的国际会议每年多达300多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述特征,都直接与服务业发展有关,特别是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
2。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空间结构。
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务产品不可能如工农业产品那样,在一个地区生产,到另一个地区消费,它的绝大多数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另一个特点是要求最低的“入门人口”,也就是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时,服务企业才能赢利,服务业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其作用机制是:以集聚为特征的城镇提供一定范围内相对密集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企业群和收入相对较高有旺盛购买力的人群诱导服务业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城市软硬体设施的完善,吸引人口和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城镇集中促进城市化进程。也就是说,一定的集中和规模化的市场容量,形成了发展公共设施的条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分散和形不成规模的农村,第三产业没有发展的公共设施条件,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和发展的条件。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所以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形成了较庞大的人口规模和高度密集的人口群。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虽然功能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随着城市规模由中心向外围扩张,形成了规模性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由内向外和由小向大,一般分为四个层圈:一是中心城市。其面积一般在600至1000平方公里,半径为15公里,人口密度在15000人/平方公里左右。二是大都市圈。由中心城市和郊区组成。面积一般在1500平方公里,半径40公里,人口密集一般在5000至10000人/平方公里左右。三是大都市圈或大都市扩展区。由一个以上的大都市组成,面积一般在2000平方公里,半径100公里左右。人口密度在2000人/平方公里左右。四是大都市带或大都市连绵带。由一个以上的大都市圈组成,面积一般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半径200公里以上,人口密度在1000人/平方公里左右。一般说来,大都市连绵带中的城市具有合理的层级关系,承担不同的功能。
表5所列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人口规模和人口密集程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其服务业产值、就业比重均超过75%以上。
3。各具特色功能区的设置是推动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现代服务业总是伴随着国际大都市功能区的形成和提升而逐渐成熟起来。目前,现代服务业主导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仍以纽约、伦敦和东京为例,这3座城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纽约既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又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是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伦敦是英国首都,也是英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东京则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纽约、伦敦和东京三个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就可见一斑。
纽约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曼哈顿模式。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0%,人口150万人。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八九十年代达到鼎盛,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上的老城、中城。老城的华尔街CBD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中城是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建筑都坐落于此,许多非赢利的办公机构,如研究部门、专业团队、政府机构等都集中在中城。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等,以及商业服务业也十分发达。据纽约市1993年统计,各行业在曼哈顿集中的情况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占全市的89%以上,商业、服务业将近86%,制造业59%,服装业高达69%。从空间的布局看分为两大部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贸易集群,是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的云集之地;而以第五大道为中心的商业区,云集了世界上一流的名店、娱乐厅、酒吧等商业服务业。目前,曼哈顿的经济增长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曼哈顿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
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金融城模式。伦敦大都市区分为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地区。伦敦商务区主要集中在伦敦城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区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节点区。早在17世纪伦敦就是闻名世界的城市商业中心。进入20世纪后,制造业的就业和居住人口的逐渐外流,伦敦的国际商务机构大量增加,在西敏寺区城区形成了与伦敦城金融中心相对应的以公司总部和专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商务活动集中区。随着商务办公区对居住社区的不断侵蚀,引发了英国社会与政府的广泛争论。为了在保护中心区的历史风貌的同时进一步适应商务办公区的膨胀需求,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伦敦形成了以泰晤士河码头区城市更新为代表的新城市化中心,并逐渐成为伦敦第二个中央商务区。伦敦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模式上与纽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出现了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模式。到1991年,伦敦就集中了500多家银行,其中外国银行470家,拥有资本总额1000多亿英镑;80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每年外汇成交总额约3万亿英镑,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和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伦敦股票交易所还是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一。目前大伦敦地区的GDP占英国GDP的1/5,伦敦金融区的GDP占伦敦GDP的14%,占整个英国GDP的2%,其中伦敦金融和商业服务部门的产出占总产出的40%。
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东京新宿模式。东京市中心传统上由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3个中心区构成。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京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工业中心。随着日本经济从贸易立国逐步向技术立国转换,东京城市型的工业结构也随之作了调整。以新产品的试制开发、研究为重点,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精尖新”产品,并将批量生产型工厂改造成为新产品研究开发型工厂,使工业逐步向服务业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形成了东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历史上市中心千代田的丸之内是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国际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用地达到饱和状态。为适应快速城市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东京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老中心区与多个新中心区分层次并进的战略。到1987年,东京的工厂数量、工业销售额已由原来的全国第一下降为第四。目前,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东京的主导产业。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纽约、伦敦、东京三个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不同的功能设置形成了不同的专业特征,使城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某一方面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并在国际或区域范围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题研究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与服务业发展研究(4)
三、现代服务业影响力所在
通过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演变,金融的大规模创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运用、制造业的大规模迁移,使得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和就业份额逐渐占据绝对优势,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主要动力,也成为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主要内容。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制造业不能孤军奋战,延长先进制造业链条,向上延长就是研发、金融、信息、教育、培训等,向下延长就是物流、会展、中介、商务服务等,这些正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部门。制造业国际化与生产国际化离不开国际化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会展服务、咨询服务、会计律师等中介服务。另外,先进制造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培训、文化、医疗服务。因而完善现代服务业结构,丰富现代服务品种,提高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由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虽然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自身制造业比重在普遍下降,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却推动了制造业整体的发展,包括城市自身、城市周边和更大范围内制造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正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原因。
为什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成为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用“厂商控制力”理论解释。这种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金融、信息、会计、法律、技术开发、产品营销等,逐渐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在社会上成为独立的为厂商服务的机构。大城市通过这些厂商服务机构来为城市周边和城市以外的工商企业服务,也通过这些厂商服务机构来控制城市以外的工商业,进而控制城市以外的经济活动。这种能力就是“厂商控制力”。厂商控制力越强,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力就越强,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就越强。这些厂商服务机构实际就是现代服务业,为厂商服务实际上也就体现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发展层级上和影响力方面,目前还不能与纽约、伦敦和东京3个城市相比。但上述3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应当是北京今后要走的道路,因为北京的发展目标也是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要遵循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即通过制造业大规模迁移,通过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使现代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绝对优势,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能够充分发挥北京城市性质的现代服务业,即有利于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得以充分实现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这又是与巨大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相联系的,即北京的服务业,特别是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服务业,其发达程度完全依赖于为北京、周边地区和全国服务的情况。由于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充分实现,正是建立在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又是受着各种社会因素制约,特别是就业因素的制约。随着农业和制造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大量的从第一、二产业分离出来的就业人口和每年新增加的就业人口面临着就业问题,北京在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就业这一因素,对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必须给予充分重视,这可能是北京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属于自身特色的内容。
课题研究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与服务业发展研究(5)
一、北京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功能定位的转变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北京市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服务业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1995年—2003年间,投向服务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410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2。6%。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995年北京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698。3亿元,到2003年已达到2255。6亿元,按现价计算,是1995年的3。2倍。1995年—2003年间,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2。3%,超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