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校长自白





俏腋行巳さ模彩堑贝蒲Ъ颐钦谘芯亢土η笾な档奈侍狻R磺醒昂脱芯浚际鞘加谖侍猓饩鑫侍獗匦朐擞媚持挚蒲嘉椒ǎ幌畲丛旆⒚鞯牡挚梢晕持炙嘉椒ㄌ峁┬碌闹ぞ荩踔潦欠⑾忠恢中碌乃嘉椒āR虼耍庑┪侍饩统闪宋铱琛洞丛焖嘉椒ā返囊惶跛悸罚币哺姨峁┝斯憷头岣坏乃夭摹!   ?br />     我最初的想法是,这门选修课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从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引出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我预计讲30到40个专题,每周一次,一学年内讲完。    
    有人问我,为什么把这样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设定在初中一年级呢?这是有生理学为依据的,初中一年级一般是13岁左右,是由儿童向少年转变的时期。在西方国家,进入这个年龄有一个少年宣誓仪式,表明进入到了“青春期”,他们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明显加快。心理学认为,这个时期少年们兴趣广泛,情绪不太稳定,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独立性意识增强,对外界反应比较敏感,因此被认为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敏感期。从教育学上看,这个时期不仅是他们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转变期,而且也是少数天才儿童的显露和成熟期,因此被认为是智力教育的关键期。很明显,我把《创造思维方法》课放在初一开设,正是为了配合抓好敏感期和关键期的教育,趁他们在思维没有定势以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乃至于创造性的工作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我从实践中体会到,讲好这门选修课最重要的一点是问题的选择。我选择的原则有两点:第一,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般应当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既要有故事性又要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知识。第二,一定要与某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挂钩,既不能为故事而讲故事,也不能为方法而论方法,必须使材料与观点统一,用材料说明某种创造思维方法的内容、特征和应用。例如,我的第一讲是“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讲的内容是讨论创造观察思维方法。    
    为什么把它摆在创造思维方法系列讲座之首呢?这是因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始于观察,没有观察到的原材料,人就无法思维,人的思维器官也就加工不出任何思维产品。人的思维活动是由思维主体(人)、思维客体(客观事物)和思维工具(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不可。正因为观察思维方法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论述创造力时,把它作为创造力的三要素之一。    
    这一堂课与其说是讲授,倒不如说是一场游戏。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我编导了一场活报剧。我挑选了一个滑稽且有表演能力的男生,从三个层次上对他进行了化妆:一是显著的化妆,把他的头发用红头绳揪成一个鬏鬏辫,他的双眉一只描黑而另一只不描,他的白色衬衣的纽扣上下错扣,他的两只裤筒有一只卷至膝盖处;二是不甚明显的,他用左手捂住自己的肚子,皱着眉头,口里喘着气,作痛苦呻吟的表情;三是隐蔽的,他的右手举着一个标牌,上面贴着一幅经过修饰了的蒙娜丽莎的画像。与达•芬奇的原作不同之处在于:    
    蒙娜丽莎颈上戴了一条金项链,双耳戴了两只镶嵌红宝石的耳坠,她的右手中指上戴了一枚蓝宝石的戒指。化妆完毕,我让该生在教室外隐蔽起来,待我宣他进来后,他再进入教室作表演。    
    讲座一开始,我在黑板上只写了一个题目:你看到了什么?副标题是:创造观察思维方法。接着我说,请你们准备好一支笔和一张纸。下面,我请一个同学作一个滑稽表演,他在教室里来回表演三遍,时间是3分钟。你们要集中思想,注意观察,你们在这位同学的身上发现了什么反常的事或现象。表演结束后,在10分钟时间内,把你们观察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表演一开始,引起了全教室里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同学们个个兴奋雀跃。片刻后,教室又是一片安静,表演者十分到位,同学们观察得细致认真。在这之后,我再讲解创造思维方法的重要性、特征和用途,其中还穿插讲一些文学典故和科学发明故事。这种寓教于乐的讲授,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他们反映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课后,我对课堂上测试的结果作了统计分析。在表演者的身上,我一共设置了11个异常点,第一个层次是4个,第二个层次也是4个,第三个层次只有3个。在全班24人中,对第一个层次上的异常观察的正确率为98。5%,第二个层次上是80%,第三个层次上仅有8%。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有相当强的观察力的,特别是他们能从所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反常现象。但是,他们对隐蔽较深的事物的观察上,其察异能力显然要差得多。当然,这里有一个客观原因,如果他们根本就没有看过或不很熟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原画,那么他们当然就不能发现在她身上的那些画蛇添足的异常之点了。    
    我切身感觉到,采用创意教学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是根本不同的。开设这门选修课,对我来说并不轻松,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是备课的工作量很大。为了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对于每一堂课,我都要精选问题,收集最新的科普资料,选择有趣味的文学故事,绘制形象的图画和表格,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和思考问题,甚至连说话的语言和语气也都在我考虑和推敲之列。在教育行业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你要给学生一瓢水,那你就得准备一桶水。同时,我也体会到,教中学生比教大学生困难得多,讲培养人才只看到大学的功劳而忽视基础教育的作用,这是极不公平的。    
    自1996年秋到1999年秋,我给中学生讲授创造思维方法课,已有三个轮回了。通过实践,我收集到大量的最新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勾画出了创造思维方法课的体系大纲。鉴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应当突出创造,以方法为主线,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熔科学思维方法与文学、艺术、历史典故、科普知识和高新技术成果为一炉,使学生既学到科学思维方法又学到了百科知识。一般来说,这门选修课,可以由30到50个专题组成,每位讲授者可以根据学时多少和学生的兴趣挑选,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以求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三年的实践来看,在初中一年级开设这门选修课是必要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效果也是好的。实验的对象,是一些学习成绩属于中下等且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通过培训以后,不仅他们的思维方法得到了锻炼,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曾做过一个对比实验,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中,以随机的方式组成了3个小组,每组5个人,推举一人为召集人。第一组是未听过我的选修课的学生,第二、三组是上过我的选修课一个学期的学生。实验一开始我宣布:    
    “同学们,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锐减、环境严重污染,人类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现在你们已经身处绝境,要么你们就等着饿死、病死,要么发挥你们创造力,创造出你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走出绝境,战胜死亡。我坚信你们是胜利者!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请在30分钟内提出战胜缺粮危机的各种创意,提得越多越好,提得越新奇越好。好,现在就开始。”    
    据测试后的统计,第一组提出创意18个,第二组是35个,第三组是32个。结果表明,受过培训的两组学生提出的创意,无论是在数量上或在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未上过创造思维方法课的学生。在所提创意中,有不少是有参考价值的,如合成蛋白质、制造高能食品、生产基因食品、发展立体农业、开发海洋资源、向太空移民……这说明,经过思维方法训练以后,学生们的思想开阔了,思维流畅了,胆子也大了,知识面也 扩大了。这也再一次地说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可以凭借它去搜寻知识,更新知识,甚至创造新的知识。


第十章 魂牵梦萦系教育创造教育三部曲

    在教育改革中,我习惯于用教育学理论阐明改革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力求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某些教育规律。在此基础上,我把自己的心得和认识,写成文章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著书出版,以便与广大的教育同行进行交流。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发表的教育方面的文章约200篇,出版著作或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著作有10本。此外,我还主编了三套丛书:第一套是《教育探索者丛书》共6本,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套是《创业者丛书》,共9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三套是《创造教育丛书》,共7本,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仅从丛书的书名可以看出,它们的主旨都是创造,这既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毕生追求。虽然我为主编这三套丛书付出了许多的心血,但我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在前面,已经提到了我开设创造思维方法选修课一事,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但是,考虑到我的年龄渐老,特别是身体状况不是太好。我担心哪一天病倒了,或者丧失讲授能力,那么这门选修课就会被停下来。于是,我想把讲课的资料整理成《创造思维方法大纲》一书,一旦我病倒了,别的老师有了范本也可讲授,同时也想为其他学校开设这类课程提供一本参考书。    
    为了这一目的,于1999年10月,我从医院去湖北教育出版社拜会娄启贵社长和袁定坤总编辑,联系《创造思维方法大纲》一书的出版事宜。在交谈中,二位领导得知我长期从事创造教育,早先已出版过两本这方面的专著。他们认为,当前正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急需这方面的参考书。于是,他们建议把《创造教育丛书》的写作计划扩大,除我的新作以外,把我早年的两本旧作修订再版。我接受了他们的友好的建议,并正式投入编撰《创造教育丛书》的任务中。    
    这时,我已在医院住院,治疗脑梗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本指望通过治疗能缓解病痛,保证写作计划的完成。令人遗憾的是,病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日趋严重,由于膀胱颈梗阻而导致闭尿。在紧急情况下,协和医院从天津请了一位名家,专程来汉为我作了膀胱颈和前列腺的电切手术。果然,名家真是名不虚传,手术十分成功,术后病痛消除了。从2000年3月起,我又投入到《创造思维方法大纲》的写作中,希望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不至于影响向出版社交稿的时间。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5月底,泌尿系统的疾病再次复发,而且比手术前更厉害了。我再次住院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仍没有明显效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于6月底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安了一个腹部引流管,暂时缓解了病痛。出院以后,经过短暂的休息,我带着引流管又开始笔耕了。又经过3个月的紧张的写作,《创造思维方法大纲》终于脱稿了,它与《创造教育概论——谈知识、智力、创造力》和《创业与人生设计》一起,构成了我的创造教育三部曲。    
    我的创造教育三部曲,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改革实践中逐步认识和形成的。我研究和实践创造教育20余年,这三本书产生于不同的时期。《创造教育概论——谈知识、智力、创造力》成书于1989年,是我在武汉大学励行十年改革的总结,虽然它以叙述创造教育理论为主,但也收入了武汉大学教育改革的经验。    
    《创业与人生设计》一书,于1995年出版,它是我担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专家委员会主任5年期间,对新技术创业研究的心得。从内容看,它是创造学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造思维方法大纲》一书,是我在武汉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这块“实验田”里躬耕5年多获得的一份收获。为此,我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


第十章 魂牵梦萦系教育“实验田”的辍耕

    2000年12月19日是一个凄怆的日子,寒冷的空气和愤懑、沮丧和失望的情绪笼罩着“树人学园”。就在这一天,武汉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被迫关门了。这是不应该发生但又已酿成的悲剧,着实让人痛心疾首!    
    教师已不再到教室里去上课,正在清理行李,准备离开学校。一部分学生家长也在清理孩子的衣物,把他们接回家,准备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