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英豪大传奇
阕叩讲〈睬埃浊械乩潘氖炙担骸靶」恚指荷肆耍俊薄 ?br /> 钟赤兵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腿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心细如发的毛泽东看着钟赤兵痛苦的表情,什么都明白了。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风趣地说:“应该在娄山关立个碑,写上‘钟赤兵在此失腿一只’。”
钟赤兵咧着嘴,苦涩地笑了笑,坚定地说:“主席,我不想留在老乡家里养伤,就是死我也要跟部队走。”
毛泽东看着钟赤兵,想起了一年前自己亲自给他颁发红星奖章的一幕:那是1934年3月间的事情,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钟赤兵奉命率部保卫三溪圩白塘村。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红军采取的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战略,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次战斗,敌人以绝对优势兵力与十二团作战,第一次进攻被打退后,经过精心准备,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使第十二团伤亡惨重。大敌当前,敌强我弱,再这样继续打下去,就会给部队造成更大的伤亡,甚至还会有全团覆灭的危险。情况万分危急,钟赤兵不顾可能被套上“右倾”或不执行“御敌于国门之外”战略方针的罪名的危险,而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机智灵活地带领部队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有效地歼灭敌人。于是,在他的率领下,十二团主动撤离阵地,灵活利用地形,发挥近战火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不幸的是,一颗流弹不偏不倚地击中了他的左手拇指,像刀削一般,将他的左手拇指齐刷刷地削掉了。战斗结束后,因钟赤兵作战有功,指挥有方,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红星奖章一枚,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颁奖。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小鬼,你的事迹材料我看过了,打仗就要灵活机动、勇敢果断。”
此时,听说部队准备把钟赤兵留在老乡家里养伤,毛泽东马上严肃起来,对周恩来、杨尚昆说:“钟赤兵很能打仗,是有战功的,怎么能把他丢下不管呢?就是抬也要把他抬着北上!”周恩来闻言,马上对身边的人说:“马上传达主席的命令,绝不能把钟赤兵丢在老乡家里不管。让他到中央卫生部休养连去,让人抬着他北上。”
钟赤兵听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话后,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就这样,钟赤兵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被安排到中央卫生部休养连,拖着一条腿随中央直属部队行动。
中央休养连是一个特殊的连队,有体弱年老的领导同志,还有一些妇女干部和家属。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等都是休养连的成员;蔡畅、邓颖超、贺子珍等也编在休养连。钟赤兵被编入第一排第二班。该连连长是在夺取遵义的战斗中腿部负重伤的三军团十团团长张宗逊,指导员是李坚真,党支部书记是董必武。
钟赤兵到了休养连,由于刚动过手术,伤口没愈合,行军时只得躺在担架上。他为减轻担架员的劳累,每当遇到山势陡峭或路不好走时,都主动爬下担架,拄着拐杖一瘸一跛地跳着走。双拐是木棍做的,十分粗糙,走不了几步,两个胳肢窝就被磨肿了,但他总是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他不忍心让饥饿疲惫的战友们抬着他走,于是等伤口稍有好转,就让战友将他绑在马上行军。就这样,钟赤兵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爬雪山,过草地,到达了陕北。
1954年,钟赤兵调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这年春节,贵州省举行各界人士春节茶话会,钟赤兵与王家烈相遇了。王家烈是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出席座谈会的。出于对钟赤兵这位独腿司令的好奇,王家烈走到他的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做了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握着钟赤兵的手问道:“请问将军尊姓?右腿何故造成?”
“敝人姓钟名赤兵。腿嘛,乃被贵军的‘双枪兵’在娄山关借走了,也不知先生何时送还?”钟赤兵诙谐、幽默地说。王家烈双手合在胸前,面有愧色地说:“久仰久仰!罪过罪过!久闻将军大名,请钟将军从重发落!”
“王老先生,这些都是过去的事,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以后我们还要一同共事,共商治黔大计呢。”
王家烈被钟赤兵如此博大的胸怀所感动,当即老泪纵横,再一次紧紧握住钟赤兵的手说:“钟将军真乃大将风度,王某佩服!佩服!”
独腿虎将—钟赤兵回归中国
苏联疗养学习,钟赤兵克服身体残疾,苦练生活技能。学成之后,几经磨难,回归中国
1936年10月,钟赤兵跟随部队终于到达陕北。毛泽东听说他安全到达了陕北,十分高兴。考虑到他过去的战功和军事领导才能,便任命他担任陕北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不久,他又担任了军委一局局长。在此期间,党中央拟选拔一批在长征中受重伤的红军将领,送到苏联去一边治病,一边学习。毛泽东再一次想到了钟赤兵,决定派他前往。
1937年冬,钟赤兵和刘亚楼、卢冬生等同志一起启程去苏联。他们经过六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于1938年6月方才抵达莫斯科。在共产国际的安排下,他和其他几个从中国来的伤病员被送往莫斯科郊外的红十字会疗养院疗养。
初来乍到,异国的一切都使钟赤兵感到新鲜。但令他最羡慕的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更加坚定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他由此想到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同胞,渴望有朝一日中国也像苏联一样强大起来。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的祖国。于是他找来一张中国地图挂在房间里,经常站在地图前分析研究国内抗战形势。当他得知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取得消灭日伪军3万余人、一举收复45个县的消息时,高兴得竟然忘记自己是独腿,和战友拥抱欢呼,不小心摔了个三肢朝天,逗得众人开怀大笑。
为了尽早恢复体能,回国参加战斗,钟赤兵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各项技能训练。早在来莫斯科之前,他就以坚强的意志学会了独腿骑马。来到莫斯科不久,他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做了最后一次手术。手术后不几天,他就拄着拐杖坚持走路。开始练习时,每走三五十米就要停下来休息。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到后来可以一鼓作气走上一两公里。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附近,留下了他那副双拐的无数印痕。苏联的冬天来得特别早,气候异常寒冷,进入10月已滴水成冰。室外锻炼不方便,钟赤兵就坚持在室内锻炼。他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令疗养院内的苏联工作人员敬佩不已。
经过三个多月的疗养和锻炼,不仅腿伤恢复很快,体能也同时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这时,钟赤兵又被组织上送进苏联共产国际党校学习,不久又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深造。
对于只读过三年教会小学的钟赤兵来说,异国他乡的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事,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上的困难。钟赤兵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6岁时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儿。9岁那年,母亲为了使他长大有出息,不再像父辈那样受穷,靠着节衣缩食,把他送进县城一所教会小学读书。钟赤兵早慧,理解母亲的心情,读书特别用功,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好景不长,当钟赤兵升到三年级时,办学的洋人撕下了慈善的假面具,有意提高了学杂费。钟赤兵不得不辍学回家,进了县城一家毛笔店当小学徒。15岁那年,家乡红了,农民运动如火如荼,钟赤兵也跟着四个哥哥参加了农会。1930年6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挥师平江,钟赤兵在这一年参加了红军,从此开始了叱咤风云的革命生涯,逐步成长为一名军事指挥人才。历经磨难的钟赤兵,总是把苦难当做一笔财富,愈挫愈奋,不断超越自我。他知道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自己应倍加珍惜。学校所有书籍都是俄文原版,对于钟赤兵来说,犹如天书。但困难吓不倒钟赤兵,他下决心先过语言关。早在他们这批伤病员出国之前,在伍修权的帮助下,学习了一些俄语基本知识,对一些日常用语也多少能听懂一些。再经过一段时间刻苦自学,他和刘亚楼等人都顺利地过了语言关,已经能够借助字典读书学习,上课时也能听懂老师的讲课和记笔记了。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将军的摇篮,苏联许多著名的高级将领,如崔可夫、朱可夫等都毕业于这所学院。同时,这里还是知识的海洋,藏书丰富,各类书籍应有尽有。还有苏联高级军事教官授课。钟赤兵学习十分刻苦,他克服身体残疾,每次总是一个人最先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是一个人最后离开。教官们被他这种刻苦精神所感动,特别为腿脚不便的钟赤兵作出了一项特殊的规定:钟赤兵上课可以迟到、早退。可是钟赤兵从不自恃特殊,依旧严格遵守学院的一切作息制度。他除了听课、读书外,还天天坚持做读书笔记。除了系统地学习军事课程外,还认真地阅读了许多马列书籍,为回国后能更好地为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伏龙芝军事学院开办的特别班提前毕业。8月中旬,钟赤兵、刘亚楼、卢冬生等人离开莫斯科,来到蒙古乌兰巴托,候命回国。由于当时中蒙边境日军布防严密,无法过境,他们被滞留下来,一边工作一边等待。一等就是三年多。1943年8月,苏德战争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钟赤兵由于腿疾,行动不便,被安排到一个集体农庄看菜园。这期间由于物资严重匮乏,又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冬里工作,经常是又冷又饿,身体日渐消瘦。但钟赤兵从不气馁,他坚信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必将失败,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自己总有回到祖国的一天!
直到1945年初,中蒙边境开始松动,钟赤兵、刘亚楼等人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几经辗转才得以回到中国。
独腿虎将—钟赤兵逃过一劫
老红军向仲华为何说自己的命是钟赤兵救的?“文革”中,钟赤兵被林彪、“四人帮”诬陷挨整,又是毛泽东替他说了句话,使他逃过一劫
1930年11月,中央红军正在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方针进行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当红三军团东渡赣江,逐步向永丰以南的黄陂、小布地区收缩时,在中央苏区发生了肃清“AB团”事件。12月,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秘书向仲华作为“AB”团分子被逮捕了,消息很快传到十二团政治处主任钟赤兵的耳朵里。他本来就对这种盲目的“肃反”扩大化早有反感和抵触,一听说连自己非常了解的向仲华也成了“AB团”分子,顿时悲愤难抑,拍案而起,对周围的同志说:“向仲华怎么会是‘AB团’分子?他要是,那我也是!”
周围的同志提醒钟赤兵要冷静,说话要注意分寸。他何尝不知道说这些话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就在不久前,三军团有一个姓李的连长,一向作战勇敢,工作积极,因在一次会议上说了一句“我不相信‘AB团’有那么多人”,便被扣上“与‘AB团’同流合污”、“想带部队造反”的罪名,最后,全连一个不剩地都被处决了。
钟赤兵自己公开站出来为一个已被逮捕的“AB团”分子辩护,该有多危险啊!战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钟赤兵想得更多的却是,共产党人办事要实事求是,尤其是对一个同志的政治生命。向仲华是他的直接领导,他有义务向上级领导反映向仲华的真实情况。经过钟赤兵的极力抗争和担保,向仲华最终死里逃生,回到了战斗岗位。多年后,向仲华常对人说:“我的这条命是钟赤兵救的!”
解放后,钟赤兵担任军委民航局局长。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期间,他因心脏病住院治疗,这时局里一些人因受扩大化思潮的影响,把一位为我国民航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工程师打成“大贪污犯”,并在多次批斗后错误地判了死刑。宣判大会这一天,钟赤兵得到消息,赶忙赶到宣判会场,果断地制止,要求“刀下留人”。并立即抱病找有关领导据理力争,要求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尊重历史,不看一时一事,认真按照党的实事求是路线办事。随之,他又拄着拐杖去找周总理申诉,终于使这位工程师获得新生,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1961年4月21日,钟赤兵奉调国防科委担任副主任,协助主任聂荣臻元帅工作。
林彪出任国防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