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5-赢得机会





    巴拉昂靠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法国最年轻的媒体大亨。1998年他因病去世后将价值4。6亿法郎的股份捐给医疗机构并留下了这份特别的遗嘱。    
    在《科西嘉人报》收到的48561封来信中,读者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然而只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秘诀——野心。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颁奖的时候,记者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会想到“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回答见报后,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欧美。曾经,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几位年轻的富豪就此话题接受电台的采访时,也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野心。    
    野心会为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野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根源,野心更是穷人变富的秘诀——这就是价值百万法郎的答案。所以想要成功,得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野心?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见之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见之对项梁道:“彼可取而代之。”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过一番事业的人,他们的发迹都源于这种最初的野心。野心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假使他们没有这种强烈的欲望,安守现状,那么任何奇迹都不会发生。    
    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往往满足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拓不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永远受制于他人。现实中,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成绩,获得升迁大都是有着强烈进取心的人。有了进取的野心,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寻找实现野心的方法;有了向上的野心,才能全力以赴、不轻易停下脚步。古往今来,无数事例证明了这一点。    
    野心会为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因为它使我们克服了与生俱来的惰性,充满积极进取的力量。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走,你所享受的空间和自由就越大。然而,大多数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都在原地徘徊;一部分人按部就班、辛辛苦苦也就只能爬高一两层;只有少数人,能很迅速地攀到顶端,跻身成功者之列,享受顶峰风光。究其根本,还是“野心”决定了其高度。    
    如果你没有“野心”,你就会安于现状,不会憧憬光明的前途。安于现状的强大惰性使许多人丧失了追求的动力。虽然只要多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付出,甚至会反问那些正在辛苦打拼的人:“为了得到区区一份工作,真的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吗?”这种态度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时代:地理障碍与意识形态壁垒逐渐淡化,市场越来越开放,制度不断在健全,商品、创意和资金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各地的企业都变得越来越有效率。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正在创造出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市场和新的沟通渠道。    
    2005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上海盛大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32岁的陈天桥位居榜首。他告诉记者,本来他有机会待在政府部门,但是深藏在内心的动力和冲劲,使他脱离了循规蹈矩的生活,而进入市场寻找机会。就这样,一个刚踏足社会的年轻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挣到了150个亿。    
    


自我修炼——决定工作成败的十原则价值百万法郎的秘诀(2)

    生活在今天的人可谓生逢其时,因为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从来不曾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机会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关键就看你有没有野心,想不想要。    
    “我从楼梯的最低一级尽力朝上看,看看自己能够看到多高。”美国五大湖区上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在最初进入社会做事时如是说。比尔·盖茨也曾说:“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猎物。”正是非凡的野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成为微软不断成功的动力源泉。    
    野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工作中有野心的年轻人就会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日子千万不要得过且过,时常抬头看看自己能看多高。看得越高才能走得越远。    
    心理学上,自我要求高是有野心的一种体现。雄心勃勃、有抱负的人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做到最好,一步一步地靠近你所定的目标。你的野心越强,你对你的目标就越执著,你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城镇里有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父亲对她要求就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向着最高的目标努力,力争走在别人前头。“即使是在坐公共汽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    
    对小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未免显得不近人情,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近乎残酷,然而这种“残酷”在后来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永远坐前排”的信念培养了玛格丽特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强烈的取胜欲望。    
    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以顽强的毅力,硬是在一年之内全部学完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另外,她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其他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当年她所在学校的女校长评论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四十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她就是连续四次当选英国保守党领袖、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相信无论是玛格丽特自己还是她的父亲,最初都没有想到她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人的一生就像是在爬一级级没有顶点的楼梯,你一直向上看,坚持向前走,最后所能到达的高度绝对超出你的想像。如果遇到困难,决不逃避,更不放弃,坚强面对。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强,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这个世界上,你想要的东西不一定都能得到;而如果连想都不愿想,你必定一无所获。诚然,想坐前排的人不少,不是人人都能坐前排。但是只要你有坐前排的意识,并且努力地把这种意识化作行动,那么你的人生就一定是另一番景象。    
    野心并不是成功的灵丹妙药。有野心,更要明白该如何实现自己的野心。否则,你的野心只能是妄想和白日梦。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尽相同,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当你明确自己的野心何在时,你就该去寻找实现野心的方法了。    
    杰克年轻时就曾梦想成为一名大企业家,但对于出生贫寒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他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梦想。但是,他十分清楚成为一名总裁的途径,虽然一开始是一条崎岖的小路, 看起来与初衷相距甚远,但是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它带领杰克走向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后来,他成为一位世界著名企业家、跨国公司总裁、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杰克无数次被邀请参加电视访谈,媒体作过许多关于他以及他公司的报道,他还自己撰写分析文章。一个人最初是什么样的并不能决定他后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只要他找对方法。成功的模式不可复制,但是成功者的素质可以培养,任何有野心的人都可以具备。    
    长久以来,野心总是被视为不好的品性,因为野心常常伴随着狂妄与贪婪。的确,当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的野心失控,他所造成的负面作用也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伟大的成功者总能够学会通过自我反思来调整自己的野心。他们保持真诚的价值观,有效地管理实现梦想的资源——时间、才华和动力。每个人都有必要将野心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避免被无止境的欲望沟壑所吞噬。    
    如果你暂时没有成功没有地位没有财富那都无关紧要,只要你有野心,有把野心贯彻到底的智慧和毅力,那么站在金字塔塔顶的那一天就指日可待了。    
    


自我修炼——决定工作成败的十原则解决困难的“维他命”(1)

    一个人的信心不是空喊口号就可以得来的。自信必须建立在客观的自我评价基础上,知道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的不足,才可以从容应对难题;自信更要有坚强的实力垫底,否则你所谓的自信,不客气地说只能是自大,没有实力垫底的自信永远是苍白的。    
    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写着人类向宇宙的一句豪迈宣言:只要人类能够梦想到的,就一定能够实现。多么充沛的自信!信心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不可能”这一“毒素”的解药。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只要信心不失,勇敢尝试就会成功。    
    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能行的人,必能成就事业;认为自己不能的人,一辈子一事无成。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问他:“为什么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就草拟好了,可是他们却都没有签,难道是有意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吗?”林肯回答:“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点的勇气,我想他们一定很懊恼。”这位记者没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离开了,因此,他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直到林肯去世50年后,这位记者才在林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了答案。在信中,林肯谈到幼年时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如此,父亲才得以用较低的价格买下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那些石头搬走。父亲反对,他觉得不可能,因为那些石头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否则以前的主人不会以那么低的价格卖给我们。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就把它们都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能把它们移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还说,有些事情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是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的确,很多时候,困难都只是我们想像出来的,当你被自己意想中的困难吓住时,张口而出的常常是“我不行、我不能、我做不到”,一旦你这样告诉自己和别人,你就只能站到失败一边了。学着相信自己,不要被问题的难度所困扰,拿出勇气去想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告诉自己“我行、我可以、我做得到”,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真得做得到。    
    可能有人会怀疑,你赋予信心这么神奇的力量,会不会太夸张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信心到底是怎样发挥威力的吧。    
    拿破仑·希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问一群学生:“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可以在三十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学生们觉得很不可思议,这可能吗?他们怀疑自己听错了。一阵沉默以后,拿破仑·希尔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    
    确信拿破仑·希尔不是在开玩笑以后,马上有人站起来大声反驳:“这怎么可以?!要是把那些杀人犯、抢劫犯以及强奸犯全部释放,你想想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啊?这个社会别想得到安宁了。无论如何,监狱是必需的。”    
    其他人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我们正常的生活会受到威胁。” “有些人天生坏改不好的。” “监狱可能还不够用呢!” “天天都有犯罪案件的发生!”还有人说有了监狱,警察和狱卒才有工作做,否则他们都要失业了。    
    拿破仑·希尔却不为所动,他接着说:“你们说了各种不能废除的理由。现在,我们来试着相信可以废除监狱,假设可以废除,我们该怎么做?”    
    大家勉强地把它当成假设,开始静静地思索,过了一会儿,才有人犹犹豫豫地说:“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动中心应该可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