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4-唐诗故事
杜郎心里固然难受之极,但觉得老妇人的话句句在理,遂不觉叹息道:“您说话也够耿直了,不过那也确实在理。咳,我也就不再勉强你们什么了。俗话不是也说‘强扭的瓜儿不甜’么?事到如今,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唉!”于是杜郎拿出一份厚礼赠给她们,并亲自把她们祖孙三代送出了府衙。
黯然神伤地回到寓所的杜郎,就再也禁不住地痛哭起来。他感到造化真是弄人,悲伤自己的功业难以建立,身世尤其令人难以捉摸。哭够后,他便写下一首题名为《叹花》的绝句,来作为这桩使他痛悔交加但又极富哀感顽艳的际遇的记录。后人知道这事的,也不由深为嗟叹不已。该诗道是: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③
按:① 《全唐诗》以此诗全属李群玉,题为《戏赠姬人》;唯文字则颇有异者。 ② 具见《唐书》本传。③ 此从《唐阙史》。“较”,一作“校”,其义实同;然与杜牧《樊川外集》不同。《外集》称此诗题目一作《怅诗》,其全篇则曰:“自是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诗故事》 第三部分蜂蝶哪容侵瘦菊
——坚贞自守的女人怎不令人礼赞
想想现在的人们也真是幸福,任是相隔着万水千山,也能以一个电话抑或就是一个短信息便能解决各自的相思之苦。而在古代中国,由于一些外在的阻隔,人们即便再怎样相互思念着,也往往是令人肝肠寸断,而又无济于事。
窦举当年因为刚刚进入谏院,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之类的机构时,却正好遇上了他的夫人从家乡来探望他;这当然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了。所以,窦举当下便禁不住兴高采烈但又颇为感慨地写诗表示道: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位沧浪。
不知笔研缘何事,犹问佣书日几行?①
然而,这窦举还是千千万万不幸家庭中的幸运者,因为他夫妻俩毕竟得以在外头能够从容团圆。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就只有坐视岁月的无情流逝,往往终生还不能见上一面的,也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至于那些居家妇女往往又能做到坚贞自守,一心等待着自己的丈夫归来,那种始终无怨无悔的做法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这固然是极其难得之事了;而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占有一定分量的妇德,令人不由不在殻ъぶ啾渡匆狻R松饺说耸弦还嵯不缎词诩薷と宋饽澄薏欢嗑茫饽潮阋蚍缸锒独牍氏纾⒈活垦旱绞〕墙邮苌笈小! ?br /> 冬天那凛冽的寒风又恣意地刮起来了;而丈夫一去之后竟然也没了消息,心中委实无限思念丈夫的邓氏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她想,现在连在家乡的自己都感到了寒冷,那么,已经外出已好几年的丈夫该是衣破衫敝了吧?而作为一个罪犯,他能有暖和的衣服穿着么?想到这里,她就禁不住凄然流泪了。于是他急忙开始裁剪起丈夫的寒衣来,但他毕竟已然不大确切知道丈夫的身体胖瘦情况。这样一想,她的眼泪便更是扑簌簌地往下掉。终于把它们做好了,邓氏找到一些在省城做事的老乡给捎过去。同时,喜欢写诗的她还不忘在衣服里夹带着一首七绝诗道:
欲寄寒衣上帝都,连宵裁剪眼模糊。
可怜宽窄无人识,泪逐西风洒去途!
寒衣刚刚寄出去,邓氏忽然觉她因匆忙而把自己想要说的另外一层意思给忘记写了。于是,她便痴痴地面对家中这只有品德高尚者才能拥有的菊花,连忙又绘画了一幅菊花图来。该图很快就画好了;她想,既然有了画图,又怎能没有诗的搭配呢?因此,她又提笔写了首七绝诗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其诗云:
良工妙手凭安排,笔底移来纸上栽。
叶绿花黄长自媚,等闲不许蝶蜂来!②
画早已画好,现在就是诗也写好了,但她能把它们一起给寄走吗?可那位乡人却早已踏上了“上帝都”的路途呀。而自己仍是孤独地在家里守着妇道,尽管有些不三不四的男人时常过来挑逗,但她绝不会允许他们来调戏的。所以她就想好了,等到下回那乡人再到省城时,这幅画无论如何也得把它寄走,以便让丈夫明白,放心;因为它可是自己坚贞品格和稳重风范的郑重宣告呵!
按:① 浪,平声;研,同“砚”,去声。孟光,即著名故事“举案齐眉”的女主人公、名士梁鸿的妻子,两人为后世“相敬如宾”式夫妻的最早代表人物。② 凭,可平可仄,此为仄声。长,平声。
《唐诗故事》 第三部分一诗生死定终身——郑还古说是不幸也幸运
在诗文里,一旦提到“真真”二字的,人们往往就会想起唐朝进士赵颜那活色生香的轶事。
这则见于《松窗杂记》的故事说,①一天,赵颜在一位画家那里见到了一扇屏风,它上面画着一位极为漂亮的女人。赵颜极其惊叹道:“这世上恐怕还没有如此艳丽的女人吧?如果她果真生活在世上的话,那我就真的好希望能娶她为妻了!”
这画家笑了一笑,说:“要知道,我这可是幅神画呀。她有一个名字叫‘真真’,您只要每天早晨一起来就叫她的名字,而且一天到晚不停地喊;这样一连喊她100天,她便会应答着您了。然后,您就用百家彩灰酒灌她,她便活了——这还不能保管您如愿以偿吗?!”
赵颜果真就按这画家的话去做了,每天都是昼夜不停地喊着“真真”的名字。100天飞快过去,奇迹果然出现:真真在画面上开始答应着他了。喜不自禁的赵颜遂又用百家彩灰酒灌她;不久,真真竟笑盈盈地走下了屏风,并对赵颜笑道:“多谢您召我来,我愿意做您的妻子。”她说话吃饭跟常人一模一样,一年后,他们便生了一个儿子。等到儿子两岁时,赵颜的朋友说她必然是妖精所变,时间一久,恐怕就会出问题;而他家正好有一把宝剑可以用来斩杀她。当晚,这友人遂把那剑交给了赵颜。但这宝剑才到房间,真真就不觉哭泣起来:“我原本可是南岳地仙呀。由于别人无端地把我的形貌给画了出来,此后又得到您的一再呼唤,我这才到人间跟您生活在一起。而现在您却怀疑我了,那么,我也就得走了。”说罢,她遂吐出了当年所喝的百家彩灰酒,然后,居然携着儿子的手又上屏风去了。
赵颜仔细观察那扇屏风,但见上面并没有别的太大变化,只是多了一个小孩子而已。赵颜当即懊丧不迭,但这已经于事无补了。
此后人们在表现一种迷离惝恍的情感时,往往会用上这真真的故事。而本文现在所要说的,同样也是一则关于唐朝人的行事,并且女主人公的名字也叫“真真”。虽然其事迹跟赵颜这行事不无区别,但它令人深思的程度,却一点儿也不比上文所说的逊色。
宪宗元和初年(806年),自号谷神子的才子郑还古考取了进士,那时他正住在东都洛阳。在同一条街道上,邻居有个名叫柳尚的将军,跟郑很是要好;两人平时往来很多,不时饮酒谈诗,深感相见恨晚。后来郑奉命调到西都,并担任国子博士一职。这样,柳将军便给他设宴饯行,把自己家中最为漂亮和能歌善舞的乐妓尽数叫了出来,陪伴着侑酒,希望郑能尽兴而饮。
在这歌舞喧哗声中,郑固然很高兴地跟柳举杯相属,说些离别时的祝贺语以及此后要多加保重的话。两人因心情畅快,不觉就喝了个红日西沉。起身正要作别时,郑忽然发现站在临窗处有一个身穿红长裙的娇媚女子,在那里正痴痴地凝望着外面的远山,又好似一副愣怔的模样。他当即甚为叹赏,以至跟将军言谈时,竟也不自觉地走神。柳见状,知道郑眷恋着她,遂命手下用人“添酒回灯重开宴”,②同时命被郑眷恋着的女子近前把酒劝饮。
此时,柳对郑莞尔一笑说:“她的名字叫沈真真,原本是良家之女,而且她还能写得一手好诗。”郑一听,心中更是惊叹不已。柳接着说道:“现在,我想请您写一首诗,用来记下你们这段缘分。等到您接受朝廷正式授命后,我便让人把真真给您送过去,这样也好表达我对您的一番祝贺之意。”
听罢柳这许诺,郑不觉喜上眉梢,当即就赋诗相赠,并把它作为定情之物。柳见到郑能即席吟成这样一首好诗,更是欣喜若狂,便叫真真当场拜谢郑先生的一片深情厚意。真真也极为欣慰地照办了;众人又是欣然举杯相劝。直到东方将白时,大家才挥手作别。
真真接过并收藏好郑这首诗,并时常把它拿出来独个儿欣赏着,痴痴地等候着心上人的好消息。真真一再欣赏着的这首五言律诗是这样的:
冶艳出神仙,清声胜管弦。词轻《白苎曲》,歌遏碧云天。
未拟生裴秀,何妨乞郑玄。不堪金谷水,横过坠楼前!
该诗使用了许多典故,其大旨除了用以赞赏真真的歌声美妙之外,郑还把自己对她的寄望也不由自主地写了进去。所以这首诗在华丽的外表之余,尤其是尾联还饶有一种深沉的感慨。
郑一到京城,便当上了教育部门的国子博士。这是柳将军从当时的邸报,亦即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新闻上获悉的;当下他就很为高兴地派遣得力家人送沈真真前去赴约。然而不幸得很,当真真一行到了途中嘉祥驿之际,却突然听到一个令人极为叹息的噩耗:郑还古已经在长安城不幸去世!真真接到这极坏消息,当即便嚎啕大哭起来,并要去寻死觅活了;幸得随行人员好说歹说,终于把她劝慰住。这样,大家遂只得让真真又拐回到了柳将军的家里。
终于知道这噩耗的柳将军,也不禁老泪纵横,然后,他便过来劝慰真真了,说起人死不能复生之类虽陈旧但仍不失最能劝慰人的老话。过了许久,真真终于被劝住。柳又大为叹息了一回,便让真真居住到他的另一幢楼房,免得她触物伤情。此后,真真居然就这样独身地过了一辈子。知道这桩情事的人们,不由对真真这贞烈作为甚表敬意了。
这却使人蓦然想起郑还古上面这首赠诗里的尾联。该联说的是晋朝时名士石崇由于深深锺爱着爱妾绿珠,遂专门让她住在豪华奢侈的金谷园里。后来,权臣孙秀为了抢夺绿珠便诬陷石崇“谋反”,这样,石崇就被孙秀的主子、赵王司马伦给杀害了;而深受石崇疼爱的绿珠最终也以身殉情。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可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故事;只是令人想不到的,这回真真也续写着这令人感叹不已的贞烈行事了。或许,郑还古这首诗就是人们所说的“诗谶”,竟应验到了他们身上的么?唉!③
按:① 有说见于《闻奇录》者,恐不确。② 此为白居易《琵琶行》中句子。③ 郑还古曾著有《老子指归》13卷,传奇集《博异记》相传亦系其撰著。
《唐诗故事》 第四部分帝泽岂如和尚泽
——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
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
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