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展开略作浏览,便立刻笑着呈给了赵瑜。其他各人带着好奇,不知是什么情报。
赵瑜低头看过,随手折好,抬头对着众人笑道:“我家那个混蛋小子,终于清醒了!”
【注1:】头子钱,就是附加税。在宋时,若是正税该交一贯,那还要附加交上七文到二十文不等的头子钱。
支移钱:就是在征收秋税时,要求农民运至指定地点交纳,如果农民不愿随长途运输之劳,就要多交一笔“支移”,也就是“脚力钱”。
折变:在征收夏税时,钱物辗转折变,也提高了实际交税额。如夏税是要交一匹绢,到了税吏手上,先按市价折成钱,但他不收钱,而是再依官价折回绢。任何情况下,官价总比市价要便宜许多,也就是说,原本要交一匹绢,折变两次后就成了两匹。可往往这种折变绝不仅仅局限于两次,折变也可以从钱到绢,再从绢到丝,继而从丝到粮,最后又从粮折回钱,折变几次后,税赋就变成了七八倍。最后说一句,宋代是士大夫们和小市民的乐土,但绝不是农民的。
九五之卷 第64章 九五(完)
洪武元年三月廿一。丁亥。【西元1126年4月15日】
子夜。
南京建邺城外。
千万只排列整齐的高架火盆,将一个个方阵从黑夜中描画出来。围绕着圜丘天坛,万余名士兵,数百官员,屏气凝神的肃立在自己的位置上。千万人鸦雀无声,就算是咳嗽,也要捂着自己的嘴。只能听见七尺多高的三脚木架上,一块块洗选过的无烟煤在火盆中噼噼啪啪的燃烧声响。
正是东海王赵瑜登基为帝的日子。自四天前圜丘内外全数完工,一支支队伍就不断驻扎进圜丘周围,驱赶闲人,打扫地面。并四处搜检,甚至连一个耗子洞都不放过,皆用土石牢牢封死。
当然,这些守护大典安全的军队的任务并非仅仅是翻老鼠洞,在圜丘周围设置五岳、四渎、二十八宿,以致天下千百神灵的神主;搭建供天子和文武百官更衣休息的大小帐幕;安放各种礼器仪仗;甚至还要照顾好祭祀用的牛和羊;一桩桩、一件件,各色琐碎的杂务也同样是他们的工作。到了今日,他们又成了大典上的仪卫,为仪式助威增色。
祭天、登基,都是国之重典,头等的礼仪。即便是时间再仓促。也容不得有半点差错。所有人兢兢业业,一切的辛苦,只为了赵瑜登基的那一刻。
岳飞,作为军学初级指挥班的一名进修生,与他的几百名同学们一起,整齐地站在方阵中。以他六尺多的身高,当仁不让的站在队列的首位。右手拄着上了刺刀的火枪,左手紧紧贴着身子,腰杆挺得笔直。
这一个方阵,都是立过功勋的低层军官,在军学里进修三个月后,便要外放高升的。论地位比附近的士兵们都高上许多,所以站得位置也更加靠前,就贴着从南门延伸过来的官道边。
所有人都是一身崭新的崭新的装束。数百顶光滑锃亮的钢盔反射着火盆中红光,分作红蓝双色的挺括军袍上还残留着一点米浆味道。紧紧束起的宽边腰带和斜拉下来的武装带,将军官们健壮的体格勾勒得淋漓尽致,越发得显得虎背熊腰,威风凛凛。脚上的皮靴也是一般的崭新,高帮硬底,若是齐齐的踏着地面,便是一片让贼寇闻声丧胆的雷霆。
这一众气势肃杀的军官,分别来自陆军和海军,便是赵瑜帐下一群杀得女真铁骑丢盔弃甲、打得南洋百国灰飞烟灭的虎贲熊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上的星月也在一点点的西移。
自古以来祭天典礼,开始时间都是在丑时。春秋两季在丑时一刻,而冬春时节则是在丑时七刻。
此时不过刚过半夜,离丑时七刻还有一个多时辰,天依然黑沉沉的。漫天的星辰与半轮下弦月交相辉映。星月灿烂。日出之后,当是一个艳阳天。
看着这样的天气,所有人的心都放了下来,岳飞也是一样。
此时刚过清明,正是细雨霏霏的使节,前日与昨日也是绵绵细雨时段时歇的下了整整两天,不远处的燕雀湖水涨了一尺多,地面上也是泥泞不堪。
就在昨日,岳飞还清清楚楚的看见工部的两名侍郎在圜丘内内外外,将每一寸地皮都亲自用木杖敲过一遍。尚幸当初夯筑得十分坚固,组成天坛的黄土并没有因为雨水而崩散。反而因为一开始就特意将圜丘的地面造得微微向外倾斜,细微的角度虽然用肉眼根本无法分辨,但雨水一落到圜丘中,便很快就流出圜丘,通过几条暗沟进了燕雀湖中。
不过就算如此,雨日郊天依然不是个好兆头。但到了昨日夜幕降临,雨势却缓缓收止。到了此时,终于是云破月出,一颗颗星子在澄清的天幕中闪烁,竟然是放晴了。
皇帝受命于天,天地异象。无论雷霆雨露,还是山崩地裂,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洪水干旱,皆是天地对帝王的评判。
金主阿骨打死时,曾有太白昼现,其人虽非真命主,亦是一方豪雄,有天象呼应也不足为奇。而道君施苛政,洪水淹京城,此一事更是理所当然。而赵瑜若真有天命在身,是为真龙,皇天又岂会不向他一作表示?
而如今云破月出,天命已现,圜丘周围,哪还会有人再怀疑赵瑜的命数?
心情有些放松,岳飞轻轻晃了晃脚尖,正立了一个多时辰,腿脚都有些发麻。但他用余光看了看左右,周围同学却都是纹丝不动。数年的军旅空白,虽然武艺从未放下,用兵资质犹在,但站起军姿来,他的耐力已是比不上久经训练的一众虎贲。
不甘示弱的扬起下巴,挺胸收腹,岳飞的身子一下绷得更紧,仿佛一座硬邦邦的雕像,松懈下来的气势转眼就不见踪影。不论学习还是训练,骄傲的岳鹏举决不愿输给任何人。就算站队列,也要站出个头名来。
岳飞的胸口挺得高高,胸前的刚刚别上去的四枚勋章,在火光中闪闪发亮。他那个编入了士官学校,方阵远在三里之外的弟弟看到这几枚勋章时,连眼睛都冒出火光——那是羡慕的。
他胸口上的四枚勋章分两排排列。下面的两枚,一是燕津会战参战纪念章,那是参加了歼灭两万女真铁骑,生俘金国皇储的燕津会战的证明。参战的三万官兵,上至陈伍、郭立,下至天津城中的守兵,人手一枚,连式样、质地都没有区别。岳飞和岳翻虽然没有在主战场上杀敌,但都在天津城外配合了作战,照样得到一枚。这纪念章,虽为铁质,但不知经过了什么样的处理,竟微微泛着幽幽蓝光。
赵瑜起家以来战事频繁,各色的战役纪念发了不知多少,岳飞拿到的只算得上普通,真正价值千金的,只有后来补发的昌国之战纪念章最为珍贵。金质嵌宝,且是有名的金匠亲手打造。总共只造了一百二十余枚,那便是当时参战的人数。尚健在的自不必说,已战殁,只要家眷还在,依然补发给他。
而另一枚则是二级战斗英雄勋章,黄铜打造,金光灿灿,乃是一名骑兵横刀立马的浮雕。岳飞一人斩杀十八名敌骑,指挥部众歼灭女真人的一个征粮队,救回了百余被掳的民众。功劳不小,故而得授——这种勋章。多颁发给低层军官和士兵,以资鼓励他们奋勇杀敌——让岳翻眼热的就是这一枚。
至于上方的两枚,则是亲自见证赵瑜登基的臣子们才会拥有的元从勋章和复国勋章。
元从勋章只看资历,而复国勋章则是如今的地位功绩。这也是兵部和光禄寺被逼无奈下的结果。若是将资历和地位合成一组勋章,不知会有多少元从老臣会打上门来。
元从勋章,第一等的是当年跟着赵瑜攻打昌国城的那百人,如今尚健在的,还有整整五十人。而后,衢山外海击败童贯水军的那一战又是一道线,在这一日前,便在衢山军中、并活到现在的九百余人皆是二等银质元从勋章。再往下,开发台湾是一条线,东海称王又是一条线。
而岳飞拿到的便是第五等的元从勋章。白锡锻造,中有一龙从海中腾起,盘旋而上。岳飞能拿到这枚勋章,却是因为兵部将岳飞投军时间算在了与王贵一同投天津的宣和三年,而放过了他逾期不归的罪过。否则便是跟他弟弟一样的第六等铁质勋章。
同样的,复国勋章岳飞拿到的也是锡制的第五等。上四等皆是有品级的文武官员,岳飞虽是士官,但仍是未入流品。至于连士官都不是的岳翻,当然还是一枚六等铁勋章。
这样的战役纪念章还有勋章,历朝历代都从无一见,为东海一家独有,算得上是发前人所未发。岳飞对此视若珍宝,枢密使赵文和大将军陈伍亲自来给他们这些南来的功臣颁发时,岳飞手都在抖着。若是如大宋,就算是披红挂彩,金珠财帛如雨一般的洒下来,他也不会这般激动。
赵瑜之重武,视众军如国士,像岳飞这样满心都是荣誉高于生死、气节即是生命的将士,又哪会不以国士报之?
若是如宋人,靠钱财来引导士兵卖命。像种师中战于太原城外,一旦赉赏不至,帐下兵将便一哄而散的情况,又怎会在赵瑜麾下出现?
东海强军,其来有自!
大地突然震动。惊起了湖水中的无数飞鸟。下一刻,沉郁如雷的脚步声,方从南京城处,缓缓传到众人的耳中。
身穿着黑色皮袍的近卫军,簇拥着赵瑜、皇室及一众文武重臣的车队,沿着刚刚被整修过的道路,直奔圜丘而来。一条火龙,从极远处的城墙下不断延伸。低沉的脚步声仿佛带着一股莫名的力量,这股力量的辐射范围中,每一个人连心脏随着脚步声的节奏一起跳动,一阵阵的共鸣,那种压力几乎让人窒息,心肺仿佛要迸裂一般。
这是赵瑜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其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是有着士官军衔。那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的第一站,就是要在近卫军中度过一年。而其他部队,只要有功的军卒需要晋升士官,除了要在营属教导队中培训三个月外,也一样要在近卫营中服役一年才能正式晋升。
而近卫营中的军官,也都是各部队即将晋升、来此镀金的英才。无论野战军还是镇戍军,又或是海军,都莫不如此。绝不会像旧朝守护宫掖的天武军那般,只看身高个头,而对功绩战力弃而不论。
岳飞心知他的弟弟日后从士官学校毕业,一样要去近卫营,就不知他自己从军学进修毕业,是否要去待上一年。一边是守卫天子的荣耀,一边又是在外征战的快乐,岳飞倒是不知哪个更好一点。
近卫军的行进速度看似徐缓,其实却甚是迅快。只看着那条火龙的龙头很快就烧到了眼前。
一行仪仗经过阵前,一个个方阵便如秋风扫过丰收前的稻田,一排排的矮了下去。岳飞跟着单膝跪倒,口中山呼万岁。
万岁!万岁!
呼声,正如山崩海啸,响彻云霄……
低头半跪的岳飞,也只能用眼角的余光注视着队列从身前经过。先是一双双皮靴,然后是一只只马蹄,再后便是一架架车轮,而后便是颠倒过来,车轮、马蹄、皮靴。
等新天子的大驾卤簿全数从身前通过,岳飞这个方阵才重新站起。
赵瑜的王驾,仅以近卫军为仪卫,其余喝道、鼓吹的一概俭省。论人数远比不上道君皇帝大驾卤簿,那种大象开路,重臣引导,朱雀旗,黄龙旗一队队紧随,又是指南车,又是记里鼓,还有一众鼓吹,而后再跟着金吾、方伞、八宝各队,等等等等,皇帝的玉辂之前,是一二十道梯队,玉辂之后又是一二十到梯队,前后左右还有众军护持,端的是热闹非凡。但论起震慑人心的能力,却怎及得上这刚刚通过的四千死士!
岳飞目送着天子车驾在圜丘前的帐幕停下。占地里许的圜丘一侧,便是一片帐篷群。中间一顶高约三丈,占地二十余步巨型大帐,称为大次,便是皇帝更衣休息的地方。而罗列左右的小帐,便是小次,供皇子、重臣们使用。
赵瑜从车上几步走下,在侍从的引导下走步进大次中。皇后蔡婧,贤妃陈秀娘,带着一群皇子公主也跟着从自己的车驾上下来,同样走进大次。
在大次中,赵瑜正要换上祭天时的大裘冕。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华夏天子的服饰,绝不是那种一条明黄绣龙的袍服就可涵盖。在祭天之时,最为正式礼服,便是上黑下红,玄衣、纁裳的大裘冕。
玄衣深黑,上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纁裳如血,下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身着十二章衣,厚重、沉凝,天地之威集于一身。头戴十二旒冕,威严、深沉,天子形容便隐藏在一条条珠串之后。
皇天之子,人间之主,在这庄重肃穆的场合,绝不会穿上略显轻浮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