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竟有此事?!”
上九之卷 第5章 对手(中)
就在赵瑜为大宋吏部对官吏的评判手法而惊讶的时候。南京上游。太平州当涂县的一条乡间小道上,一名十七八岁、身着一身崭新军袍的高大少年,正迈开大步急匆匆的向丹阳湖边的家中赶去。
五月的乡间,风景正好。太平州多有丘陵,远处峰峦起伏,虽不高峻,但柔和的曲线却仿佛江南水乡女儿的惹人爱怜的身姿。近处的村庄中,一缕缕炊烟冉冉升起,鸡犬之声时而传来,和平安乐得让人忘了如今还是在战时。
路边的一块块稻田,如同一幅幅绿色地毯,厚实而柔软。田间的早稻已经拔节抽穗,绿油油沉甸甸,长势煞是喜人。田里种的是江南惯见的山禾,也叫占城稻,随地而长,不用多加打理,又耐干旱,在丘陵坡地众多的太平州种植甚广。
少年脚步匆匆,身边的田园风光或能魅惑住厌倦了红尘俗世的骚人墨客,但对于在此处出生成长了十七八年的少年郎。却毫不值得留意。只急着要赶回家中。
道边柳树下正有一人酣睡,被脚步声惊醒,掀起起盖在脸上的草帽,定睛一看,忙惊喜叫道:“这不是刘家的十七哥嘛,这才几天工夫,怎么就从营里回来了?”
“王三叔?!”少年脚步一停,笑道,“你怎的睡在这里啊?”
“这不是俺佃的地嘛,不在这里睡,还能去你家的田头上睡啊!”王三坐将起来,大笑着。四十岁的样子,黝黑的皮肤,一副普普通通的农家装束。
他上下打量了少年一阵,摇着脑袋啧啧赞着:“穿得簇新的衣服,倒有几分好模样,比原来精神多了。等你回家四处走走,怕是做媒的就要踏破门槛了。”
少年一仰脖子,很傲气的大声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现在岂是成家的时候!”
王三茫茫然的眨眨眼,却是有听没有懂,“说什么鬼话呐。早点成亲生子才是真的。你爹十七岁生你,所以你叫刘十七。只要你手脚麻利点,明年生一个大胖小子,就能叫上刘十八了!”
少年不高兴的挂起了脸:“俺现在有大号了,唤作刘士奇,不是什么刘十七!……国士无双的士。天降奇才的奇。”刘士奇说着,蹲下去就在泥地里用手指一笔一画的炫耀起来。
正月的时候,陆贾带兵攻占太平州。汰撤了原有的州兵后,便在地方上招募兵员。各地吃不饱饭的农民有许多都赶来混口饭吃,经过一番挑选,专挑身材高大、年轻力壮且为人老实的,总计选出了三千人,由留守州城的一个都来负责新兵训练。
刘士奇便是其中一人。才四个月的摸爬滚打,便已经有了几分精悍的样子。更是在营中开了蒙学了字,让扫盲班的先生起了个大名,一番苦练后也晓得如何写了。
王三看得直乍舌,“才两个月不见,就一肚子学问了。哪里学来的本事?”
刘士奇骄傲的抬起下巴:“俺在营中半日训练,半日学字,先生也是夸着俺聪明。”
“四个月就有这能耐,过几年怕不就要考状元,作进士了?!”
“就算要考状元也是武状元,日后做个大将,为官家远征万里。”
“胡说!”王三摇着头,“武状元那比得上文状元?披红挂彩、夸官游街、皇帝赐宴的荣耀,武状元有吗?”
刘士奇看着王三。眼里满是怜悯,小时候还觉得这个有着一肚皮故事的王三叔是个了不起的人,但在军营中走了一遭,才发现自己的眼界实在太窄了。王三不过是个乡中村夫,不过是早年在外闯了两年,才看起来有些能耐,但放在军营中,跟那些与官家一起南征北战的都头们比起来,连根毛都算不上啊。
“王三叔,天下变了。如今的官家重武,年号都是洪武。所以在军中人人都读兵书的,就是想着日后考上军学当个武进士。吴都指也说了,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兵。俺是一定要考军学的。”
“不跟你小子争了,文也好,武也好,能挣个官身那就是最好。俺们这等小民哪有挑三拣四的权利。”王三摇着手不跟刘士奇吵了,却又看着刘士奇身上的一套新行头叹气起来,“还是你小子运道好啊,摊了个好时候,打仗的时候兵最金贵了,有钱有衣服,还能上学。不像俺,土里刨食,辛苦一年后还要交上大半的税。也不知什么时候能盼到个好日子。”
“王三叔你还没听说吗?南京城里的新官家已经下诏永免丁税了!从今往后一文钱身丁钱都不用交!你家三哥儿、四哥儿也不必再隐东躲西藏了。”
王三先是一愣,马上又哈哈大笑起来,“小十七啊,吃了四个月的兵粮,不但会写字了。连笑话都会说了。”
刘士奇急了:“圣旨也是俺敢乱说的?!真真切切从俺营的吴都指那里听到的!”
“胡说八道。”王三笑着摇头一万个不信,“听说从大禹治水开始,就是要当差纳粮了。从没听说能免去身丁钱的,能少交点就是万幸了。何况还正在打仗呢,府城外的大营里,几千人要粮要饷……”
而刘士奇虽只在军营中住了四个月,却被彻底的洗了脑,立刻道:“如今的洪武天子最是仁德爱民,在台湾十几年也是始终没有收过一文钱丁税!”
“当真?”王三不笑了。
“千真万确!”刘士奇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传单,“这是俺回来前,都头交给俺的,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不是俺空口说白话。”
王三见说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还拿出了证据,不由得不信,一拉刘士奇,兴奋的道:“走!回村跟大伙儿一起说去!”
半个时辰后。
王三和刘士奇已经回到了两人所居住的上姜湾。而新兵带回来的消息也传了出去。听到消息的村民,一下便挤满了刘家的一间土坯茅屋。而挤不进去的几十人,便从门窗处拼命向里伸着头。
在屋中,十几个在村中有威望的老人围着刘家的小十七,左一句右一句、七嘴八舌的问着。还颇有几个读过书,常去州中的,在村民中算得上眼界大。见识广,把脑袋凑在一起,翻来覆去的读着刘士奇带回来的传单。尤其是传单最后,印刷得有些模糊的几颗大印,更是将鼻尖都凑上去死盯着看。
“丁税不用交了!?”
“一起都免了,只需交田赋!”
“头子钱也不用交了?!”
“没错,日后该交一贯,就是一贯,一文都不会再多收!”
屋中一片欢呼声。
“支移钱也全免了?!”
“过去也可以不交支移钱啊!”
“莫说笑,支移钱是可以不交,只要你能运着几千斤粮食去江宁府转运司衙门自己交。要不然这官府转运耗费的支移钱非交不可的。”
“不纳粮。不征绢,只收钱。粮食自己卖了换钱,哪还要支移?就算真的要去江宁交钱——对了,现在是南京建邺府——到了江边跳上船就是了,还可逛逛南京,说不定还可以见到新官家。”
一众大笑。
“折变也一样都免了去!?”
“都说只交钱了,又怎么可能用棉和绢折来折去。该多少就是多少!”
“过往的欠账也一概免了?!”
“对!一切从洪武元年,也就是今年开始算起!”
“圣君啊!”一个老冬烘扯着嗓子叫着,几乎要望天磕起头来。
“圣君!圣君!”满屋子的人也跟着一起叫了起来,都是从道君皇帝治下活过来的,每年都被沉重的税赋压得喘不过气来。但现在,新登基的皇帝竟然一股脑的将所有苛捐杂税一概免了,过往的积欠也不再追究。日后只需交上田赋就够了!就跟一年前比起,也是天壤之别。
“到底是太祖皇帝的玄孙呐!”
“那是!那是!”
“正牌子的皇帝,不是弑兄篡位的太宗皇帝的后代能比得上的!”
“没错!没错!”
“今天要下乡来催缴旧年陈科,我们也不用躲喽?”突然,在一片赞美声中,一个声音这么问道。
屋内屋外都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看着刘士奇。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刘士奇头点得斩钉截铁,回答也是无比的肯定:“那还用说!”
当上姜湾的保正刘有德跟着他下乡来的亲家——县衙的黄班头刚进村中,就看见往日里应该一个个躲进丹阳湖中避债的村民,今天却都安安分分的聚在打谷场上。见了两人腆着肚子摇过来,不躲不闪,只撇着眼睛看着。
刘有德吓得一寒颤,一扯亲家公,压低声音道:“莫不是要造反?”
黄班头在衙门里混久了,却不惧这阵势。歪着嘴冷笑,噼里啪啦一通讽刺着。“我说各位是怎么了,竟然还都在村里,不逃了?不避了?是发了横财了?还是挖到窑金了?看样子,今天就能补了旧年的积欠,日后也不用俺来来回回跑细了腿,累断了腰。在县主面前,俺终于也有扬眉吐气、顺顺畅畅回话的一天呐!”
一个花白的胡子有两尺多长的老汉叫道:“哪还有欠账!?”
“什么话啊!”刘有德有亲家撑腰,胆气一壮,将手里的账册翻得啪啪响:“姜老四,单是你一个就欠了官府十五足贯再带七十五个大钱。快十年了,只见着越来越多,也不见少,还说没有欠账?!”
“新官家可是已经下诏全都免了!”姜老四的儿子帮他爹叫回去。
“你们睡糊涂了!”黄班头一阵狂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短了官府的帐,还想免掉,想疯了你们的心!”
“你才糊涂了。”刘士奇将传单一扬,“官家的谕旨可是清清楚楚的印在上面!”
“狗屁的谕旨!”
黄班头刚刚在刘有德家吃过酒席,冒着日头从村头的刘家庄院走过来,已是满头满脸黑津津的油汗。他一看一个还不满二十的小赤佬竟然敢在他面前放声,瞪起眼睛摇着身子走到那个小赤佬的面前。抬手一把扯下传单,看也不看,拿起来擦了脸上的汗,甩手丢在地上。
黄班头嘴里喷着酒气,手指一下下的戳着刘士奇胸口上光秃秃的胸牌,恶狠狠的骂道:“贼配军!别以为穿了身狗皮,就能在太平州汪汪叫了!俺动动手指,就能将你这只臭虫碾死!等俺回去禀了县主,一根铁链锁进黑牢,一顿黄米饭,好歹料理了你!”
若在过去,刘士奇早会被吓倒了。但如今的刘士奇,却是不动声色。六尺高的身材却是低头在看猴子一般看着黄班头。手中佩刀刷的一转,刀柄狠狠的撞在满是肥油的肚腩上。
黄班头猝不及防,一声惨叫,抱着肚子痛得满地打滚。刘有德连忙上前扶住,,抬起头又要喝骂,却被刘士奇一瞪,双手不由一抖。咚的一声,被放开的黄班头后脑勺一下撞在了地面上,声音虽乡,人却没昏,但一手抚着肚子,一手按着头后,连痛都喊不出来了。
刘士奇这时却蹲下来,在黄班头身边用着出奇的温和平缓的口气说着:“俺们当兵的保境安民、杀敌为国。是国之功臣,天子卫翼,可不是什么贼配军。”
刘士奇低头再看一眼被揉成一团的传单,冷笑起来:“俺也不需再打你,你扯碎的那张纸上,上面可是有这官家和政事堂的大印,你扯的可是官家的脸面!”他起身招呼起众人:“把他绑了,送到县里去,请县主给个公道。”
当涂县是州治,州衙也就在城中。但知州不会插手县中庶务,县城内外却都是知县王安平这名政和年间的进士在主持。
王安平进士中的甚早,二十出头便登了天榜。但十几年来沉浮宦海,始终没能高升上去。如今赵瑜得登大宝,却也依然枯守着知县之位。
今日县中无事,到了未时,他正准备回后院休息。只听着衙门口外一阵鼓噪,却见早间派下去追税的班头黄崖,被人五花大绑的困进县衙大堂里。后面还跟着数百名百姓,探头探脑的看着热闹。
稍加审问,查清了来由。王安平怒火中烧,甩手丢下一枚签子,唤起两班衙役:“将为首的刘士奇拉下去重责四十板,等本县移文州营,夺了你的军籍,再行发落!”
“且慢!”大堂之外,一个声音大叫着。
王安平一抬头,叫停的却是驻守太平州的州营都指吴伟。吴伟接到消息匆匆赶来,头上的汗还没有擦去。
王安平面色更为阴冷,森然道:“吴都指,此乃吾县中政事,轮不到你这武夫来插嘴!”
“不敢!军不干政,政不干军。这是陛下定的铁律,犯者无赦,某岂敢违。”吴伟喘着气说着,“不过,刘士奇为我军中僚属,若有犯法,当置之于军律,非地方可以用刑。论理当行文于某,让某领会处于军法……新朝律法,明府当熟读才是!”
王安平被当众打脸,还是惯被他瞧不起的武夫,几乎是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